收藏
0有用+1
0

广州天桥水泥锥事件

2012年7月发生在广州市的事件
2012年7月,网友爆料因流浪汉睡桥下影响市容,广州有人浇筑水泥锥对付,在微博引起热议。2012年7月2日,巡城发现,广州白云、天河确有多处天桥和高架桥底,浇筑了水泥锥,却没有单位站出来认领。市民对桥底浇筑水泥锥,褒贬不一,但有市民认为,作为城市的管理部门,应该宽容对待流浪汉,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中文名
广州天桥水泥锥事件
起    因
天桥下建立水泥锥
影响对象
市民、管理部门与流浪人员
发生时间
2012年7月

事件详情

播报
编辑
白云机场高速入口
流浪汉在桥下睡觉
白云机场高速黄石南入口的高架桥,上桥处和下桥处的桥面下,近200平方米的平地上长满了森然的“牙齿”,约2000个水泥锥整齐地排列其上,每行约100个,每列约20个。底座呈正方形,边长及锥体高度约10厘米,每个间距约10厘米。附近清洁工李先生说,这处已建起数年,但他不知道是何时、何单位所建。
桥下有一片空地,一些货车司机常临时停车此处。司机刘先生称,在广州亚运前,这里就已有这片水泥锥,他估计是为了防止有流浪者睡在此处。2012年7月2日在此桥下看到,一名流浪者靠墙坐在一处废弃的沙发上。附近桥下的绿化带边,摆着几块木板。刘先生称,常有流浪者在此过夜,无人干涉,也无人管理。
广州大道北五仙桥
广州天桥水泥锥
五仙桥人行天桥底,两个坡道都被人浇筑了三角形水泥锥。桥的西侧,水泥锥竖在桥檐下,锥底已经浇筑牢固,锥头高出水泥地面七八厘米,紧靠人行道,3米多长。在桥东侧,下坡道空荡的桥底,约4米宽的水泥地板,也竖起数百个水泥锥。桥西侧水泥锥头较钝,东侧的水泥锥尖头锋利。据附近街坊称,五仙桥人行天桥底浇筑的水泥锥,已有四五年,两侧桥底在没水泥锥前,常有流浪人员聚集露宿,堆放杂物。
民政部门
据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可到救助站求助;但是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具备前款规定情形的,则不属于救助对象。而根据广州的现实情况,除了流浪乞讨人员自愿求助外,民政部门也组织流动救助服务队上街实施主动救助,对于诸如在天桥底、车站旁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劝导,指引其进入救助站;但对于拒不接受进救助站的,并不能强制其离开。

相关回应

播报
编辑
水泥锥
对于网友微博爆料广州有桥底浇筑水泥锥不让流浪者睡觉怕影响市容的说法,2012年7月2日,广州城管回应称,他们没有浇筑水泥锥、不让流浪人员在桥底睡觉。对于机场高速黄石出入口桥下的水泥锥,2012年7月2日向白云区城管局、交通局、建设局等部门了解水泥锥区域的管养权属,却没有部门“认领”。
白云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机场高速建成时,水泥锥便随之建好,并非后期增设。至于其用途和造价等,该负责人表示并不了解。该负责人称,机场路作为市政道路,属于白云区城管局管养,机场高速晚于机场路建成,桥底道路本应属于市政道路范围,道路部分归区城管局管理,绿化区域归绿化部门管理。然而,黄石出入口底下区域是高于机场路的空地,“应该是属于机场高速管理公司负责,平日区城管也不负责管理那片区域。”
机场高速公司工作人员表示,黄石收费站桥底确实由他们负责管养,但是桥底的水泥锥却不是他们建的,而是由区市政部门建的,原因是过去桥底聚集了太多的流浪人员,不仅将此当栖息地,甚至生火做饭,带来了安全隐患。 [1]

相关评论

播报
编辑
这一消息在网上持续升温,不少网友都发布了关于该事件的微博。其中实名认证身份为天涯社区公益总监的网友梁树新发布的微博转发和评论数量最高,达到了十余万。网友普遍表示,用水泥锥阻止流浪汉栖身,这与广州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不符。梁树新认为这些水泥锥令广州蒙羞,他希望能铲平这些刺伤人心的水泥锥。梁树新还邀请评论名人五岳散人李承鹏一起到尖锥上体验并睡一晚上。不过也有少量网友认为,流浪汉在桥下安家之后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确实影响了桥下的环境,赞成在桥底浇筑水泥锥。也有市民担心,流浪人员以桥底为家,作息时间不定,特别夜里在路面乱窜,极易吓到路人 也有市民称,流浪人员大都生活无着落,或身上有病,或有其他原因,无法等同于正常人看待。政府应给予流浪人员足够关怀,采取人性化的执法方式,而不应蛮横浇筑水泥锥,一味驱赶。
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认为,如果浇筑水泥锥是针对流浪人员,则“不太人道”。他说,广州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对于流浪人员,应该关注救助站有没有向他们敞开大门等问题,而不是用这种方法美化市容。韩志鹏表示,立交桥底和人行天桥桥底,其实是“宝地”,用来浇灌水泥锥,既不美观又浪费地方。他称,以香港的经验,这些空地可以用作建立公交车总站,以方便乘客辨识,或设立垃圾二次分类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