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和樓

鎖定
廣和樓,即廣和劇場,在北京前門外。建於明末,曾為京城最早最出名的戲樓,與華樂樓、廣德樓、第一舞台並稱為京城四大戲園。早在明代,這裏就是小有名氣的茶樓,後來逐漸形成戲園。它的前身是康熙年間的酒館戲樓--查樓,後轉變為茶園戲樓,也叫茶樓。它是清代最著名的營業性戲樓。
中文名
廣和樓
外文名
Wide and floor
性    質
廣和劇場
地    點
北京前門外
建立時間
明末

目錄

廣和樓查氏

廣和樓 廣和樓
查氏分為南查、北查。南查通常主要指浙江海寧查氏,以文脈勝,明清時便有以查慎行、查嗣庭兄弟等為代表的“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康熙曾親題“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於查氏宗祠,近代的代表人物有詩人、翻譯家穆旦(查良錚),以及小説家金庸(查良鏞)等。北查則主要分佈在京津兩地,一直以來因經商(主要是鹽務)而成為京津一代的鉅富。查樓興建於明代,清吳長元《宸垣識略》中説,“查樓在肉市,明代巨室查氏所建戲樓。本朝為廣和戲園,入口有小木坊,舊書‘查樓’二字。乾隆庚子毀於火,今重建書‘廣和查樓’。”可見查樓本是私家花園裏的戲樓。

廣和樓查樓

廣和樓 廣和樓
查樓的繁華初始於康熙年間。那時查樓已經不再是私家園林裏的寂寞台榭,改成了對外營業的茶園,初名查家茶樓、查家樓,後改稱廣和查樓。康熙曾到此看戲,並賜台聯:“日月燈,江海油,風雷鼓板,天地間一番戲場;堯舜旦,文武末,莽操醜淨,古今來許多角色。”皇上都到過的戲園子,可見當時它的流行指數,一時間風光無兩。

廣和樓發展歷史

廣和樓內景 廣和樓內景
然而興於此,往往也廢於此。康熙年間,戲劇洪昇歷經十年、三易其稿的鉅著《長生殿》終於脱稿而成。《長生殿》文辭優美、音律協婉、排場精湛,一經面世便走紅京城,迅速風靡大江南北。適逢洪昇生日,當時京城梨園第一名班“內聚班”,自願為洪昇和他的朋友們唱堂會,以賀洪昇的生日。而堂會的地點便選在了“查樓”。來賓不是達官顯貴,便是才子文士,卻漏請了一位時任禮科給事中的黃六鴻。時值康熙佟皇后病逝不久,黃六鴻據此上奏皇帝,認為在此忌辰設宴張樂為“大不敬”,要求給有關人“按律治罪”。康熙皇帝於是下詔將當晚前去看戲的所有官員一律免職,洪昇被革去“國子監生”的頭銜,此後再無功名。遂有時人成詩,“可憐一出《長生殿》,便送功名到白頭”。
康熙二十八年(1689)《長生殿》在此演出,適逢佟皇后喪葬期間,觸犯禁忌而掀起了一場風波。這是一次堂會性質的演出,觀劇者最後受到革職和革去國學生籍的處分。光緒年間廣和查樓連遭兩次大火,損失慘重。北京"白薯王"王靜齋(王傑)購買了廣和茶樓,重新修建後改名為廣和樓戲園。戲台柱子紅底黑漆的對聯"學君巨,學父子,學夫婦,學朋友,匯千古忠孝結義,重重演來,漫道逢場作戲;或富貴,或貧賤,或喜怒,或哀樂;將一時離合悲歡,細細看來,管教拍案驚奇"。在上下場門中間懸掛一塊橫匾,上寫"盛世元音"四個大字。據傳,這副台聯為清咸豐年間二甲進士陸潤亭所寫。清末至民國初期是廣和樓之黃金時代,喜連成、富連成科班長年在此演出,梅蘭芳、周信芳、馬連良、譚富英、雷喜福等名角都在此登台獻藝。"白薯王"死後由其長子王善堂經營,日本佔領北平時期,廣和樓營業蕭條,難以維持,便以922000元偽幣賣給了日本翻譯李文軒。李文軒將廣和樓拆毀,想重新修建,但未來得及重建日本便投降了,因此到解放時廣和樓還是一片廢墟。人民政府重新興建了廣和樓,改名為廣和劇場。
在這裏,男扮女裝的孩子為明清官宦和富商們唱戲;在這裏,京劇大師梅蘭芳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當時年僅10歲的梅蘭芳,在《長生殿·鵲橋密誓》的戲中出演織女,他那飾演旦角的出色表演使之一舉成名。京劇迷們看戲都非常的投入,哪怕是一個含義深刻的眼神,或是一個不經意的姿勢,都會引來一片叫好聲。這種盛況,歷經百年不衰。後來,幾乎與其他老戲園的命運一樣,直到1966年至1976的“文革”期間,它才被迫關閉了一段時間。
改革開放以來,許多老戲園在城市建設的推土機裏化為灰燼,廣和樓有幸免於劫難。為了維持生計,它放過電影,舉辦過交誼舞比賽,一度還做過遊戲廳。自1996年後,再也沒有舉行過京劇演出。所以,廣和樓足以稱得上是老北京的一個文化瑰寶。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