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廢河道

鎖定
因自然或人為原因而廢棄的河道。由於自然原因如河流襲奪和自然改道等會造成廢河道。由於人為原因如改造河流按新開挖的河道輸水等,會遺留下部分失去功能的廢河道。廢河道有時可以人工注水,使之形成湖泊或水庫,以發展養殖業,很有經濟價值。 [1] 
中文名
廢河道
外文名
Abandoned channel

目錄

廢河道由來

在久遠的地質歷史中,地球上就有無數的河流在日夜不停地奔流着。比如,像我國長江、黃河這樣的大河,至少已經存在幾百萬年了。在歷史的進程中,世界上大多數河流都曾經一段段地廢棄了不能適應其前進的老路,而同時又不斷地開拓出一段段繼續前進的新路。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大多數河流都有着它自己的變遷。現今那些分佈在地上和地下的各式各樣的廢河道,就是河流經歷各種變遷的歷史鑑證。 [2] 

廢河道類型

裸露或地表廢河道
在平原地區,廢河道分別以條狀高地和槽狀窪地形式出現在地面上。最初,條狀高地在風的作用下,逐漸變成沙崗或者連綿起伏的沙丘。槽狀窪地則不斷接受外來物質的充填或者水生生物殘骸的沉積,積水逐漸減少。因為這兩種廢河道都出露在地面上,所以叫做地表廢河道。
埋藏廢河道
大多數平原都是長期處在下沉狀態中的,這比較有利於各種物質的沉積。首先,由於臨近河流的泛濫,使大量顆粒較細的物質沉積在廢棄河道以及其它較低的地方。乾燥的大風,也給大地鋪上一層又一層的塵埃。在靠近海洋的地方,海嘯和海浸也把海洋中的碎屑物質帶到陸地上來。於是,條狀高地式的廢河道逐漸變得低平了,而槽狀窪地式的廢河道則逐漸被填平。不過那時還能看出它們的痕跡來,因此,它們是半出露地面的廢河道。在地面持續下沉的情況下,廢河道終於被完全埋沒,由此形成了埋藏廢河道。
在相同的時間裏,廢河道埋藏的深度主要取決於當地的下沉幅度。如果下沉幅度大,廢河道埋藏就比較深;如果地面下沉幅度小,廢河道埋藏就比較淺。一般情況下,在臨近海洋的地方,廢河道埋藏比較深;而靠近山地丘陵的地方,廢河道埋藏就比較淺。 [2] 

廢河道特徵

無論是埋藏型廢河道還是裸露型廢河道.其重要特徵均為伴生的河牀相沉積。在垂直剖面上.顆粒大小的順序是底部粗,上部細;在縱剖面上,則上游比下游粗。隨着河道的變遷.廢河道中地層產生不同的沉積韻律,因此,廢河道地層具有層狀分佈的特性。不同地層的巖性,含水、厚薄不同等可產生程度不同的物性差異。
參考資料
  • 1.    方如康主編,環境學詞典,科學出版社,2003年08月
  • 2.    河北省地理研究所地貌研究室著,尋找廢河道 開發地下水,科學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