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廟宮水庫

鎖定
廟宮水庫,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縣城南 30千米處的伊遜河干流上,是一座以防洪為主, 兼顧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 (Ⅱ)型水利樞紐工程。歷史上是清王朝幾代皇帝舉行“木蘭秋獮”大典的必臨之地。清朝皇帝來圍狩獵的行宮——廟宮,解放後為了下游的防洪灌溉在這裏修建了水庫,故稱廟宮水庫。
水庫控制流域面積 2370平方千米, 佔伊遜河流域面積的54.5,總庫容1.83億立方米。工程按 100年一遇洪水設計, 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設計地震烈度為6度。
中文名
廟宮水庫
所屬地區
河北圍場滿蒙古族自治縣
面    積
2370平方千米
作    用
防洪為主, 兼顧灌溉、發電

廟宮水庫水庫概況

伊遜河干流上的大(2)型水庫,位於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南部。總庫容1.83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2370平方千米。水庫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發電、養殖。
水庫於1959年動工興建,1960年7月攔洪蓄水,1961年9月基本完工,但泄洪洞、水電站尚未興建。1970年,續建溢洪道和電站。1976年,大壩加高2.2米。2003-2005年,進行了全面除險加固,增加調節水量0.1億立方米。水庫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洪水設計,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

廟宮水庫樞紐工程

水庫樞紐由大壩、溢洪道、輸水洞、泄洪洞、排沙洞和水電站組成。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長400米,最大壩高44.2米,壩頂寬5米,壩頂築有1.2米高的漿砌石防浪牆;副壩在主壩左側,壩長140米;溢洪道在主壩左岸,正常溢洪道最大泄流量1900立方米每秒,非常溢洪道最大泄流量306立方米每秒;輸水洞在大壩左岸與溢洪道之間,最大泄流量110立方米每秒;水電站在支洞出口處,為壩後式,裝機容量3×500千瓦;泄洪洞設計最大泄流量216立方米每秒;排沙底洞為2003-2005年除險加固中增設,設計最大泄流量579立方米每秒。

廟宮水庫水庫效益

水庫建成後,下游隆化縣城的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40多年來伊遜河發生大於水庫下游河道安全泄流量5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共12次,水庫削峯率都在84%以上,保證了下游河道安全行洪,保護了下游沿河兩岸9個鄉鎮、1個縣城和承圍公路、沙通鐵路的安全;水庫每年向灌區供水300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6000公頃。截至2004年年底,水電站累計發電8058.2萬千瓦時。1968——1987年,共捕成魚159.08噸(1987年後水庫停止養魚)。
水庫附近有清嘉慶皇帝巡幸塞外時修建的“敦仁鎮遠神祠”,俗稱“廟宮”,水庫因此得名。從1994年起,水庫上游被列為河北省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區。1994-1998年,實施一期治理工程,累計完成綜合治理面積511.78平方千米,綜合治理程度達70%以上,林草面積達 80%以上,生態環境和自然面貌大為改觀,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1999--2003年,實施二期治理工程,完成治理面積200平方千米;2000-2005年,水庫上游實施了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完成小流域綜合治理面積139. 25平方千米。 [1] 

廟宮水庫地理位置

廟宮水庫特寫
廟宮水庫特寫(20張)
位於河北省承德市河北圍場滿蒙古族自治縣四合永鎮西南1公里處,四面環山,海拔多在770米以上,地勢為西高東南低,距水庫的下游隆化縣城55.5公里,屬淺山灌叢草原區,全年平均氣温4.7℃,最低氣温-28.7℃。最高氣温38.9℃,年降水量460毫米左右,無霜期137天,承赤高速圍場支線從這裏半山腰中間通過,坐在車裏可以俯視廟宮水庫全貌。

廟宮水庫旅遊景點

廟宮水庫附近景物
廟宮水庫附近景物(7張)
現在的廟宮水庫已成為當地的旅遊景點,在節假日期間來這裏旅遊的人很多,在這裏划船、釣魚、野炊。廟宮水庫水域寬闊,景色迷人,遠遠望去,有些煙波浩渺之感。沿水壩之上,是高聳的山崖,在雲霧之中,重巒疊嶂,甚是巍峨!就像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水庫大壩的右側就是清王朝幾代皇帝舉行“木蘭秋獮”大典的必臨之地。清朝皇帝來圍狩獵的行宮,當年行宮已不存在但行宮牆外的松樹還依然鬱鬱葱葱,這些百年老松造型優美已被列入國家保護文物。
參考資料
  • 1.    中國河湖大典編委會.中國河湖大典(海河卷).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