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廖運澤

鎖定
廖運澤(1902/1903-1987) [1-2]  ,安徽淮南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參加北伐、南昌起義抗日戰爭。歷任國民政府軍隊營長、團長、副師長、第八綏靖區中將副司令等職。1949年,在香港策動第318師起義。後歷任江蘇省人民委員會委員兼參事室參事,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南京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1953年,加入民革,歷任民革江蘇省委副秘書長,民革江蘇省委第一、二屆副主任委員和第三、四屆主任委員,民革第三屆中央候補委員和第四至六屆中央委員。1981年11月,兼民革南京市委主任委員。 [1] 
中文名
廖運澤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安徽淮南
出生日期
1902年(一説1903) [2] 
逝世日期
1987年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廖運澤人物生平

廖運澤投筆從戎

廖運澤,字彙川,安徽省壽縣廖家灣人。 [2]  廖運澤的父親廖子賓是同盟會會員,受父親影響,廖運澤很小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教育。1920年春,廖運澤考取了安慶職業工讀學校。當“五四”運動的浪潮席捲安慶時,他組織同學響應“五四”號召,積極參與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後來,廖運澤參加了黃埔軍校第一期招生考試並被錄取。1924年11月,廖運澤從黃埔軍校一期畢業,被分配到第二期學生總隊當教育副官。在東征討伐陳炯明時,廖運澤負責總部的警衞工作,保衞周恩來等人的安全,並隨周恩來參加了3月12日發生的棉湖戰鬥,殲滅了陳炯明主力,大振了學生軍聲威。 [3] 
第一次東征結束之後,黃埔軍校在潮州創辦了分校。廖運澤被派到潮州分校。在那裏,廖運澤逐步認識到,以中國共產黨為主的左派才是真正的革命者。1926年6月,他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7年1月,他來到黃埔軍校武漢分校任政治大隊第四隊隊長。同年5月,廖運澤被調到葉挺的第24師第72團當副團長,加入了北伐戰爭中以英勇善戰而聞名的“鐵軍”。 [4] 
廖運澤 廖運澤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廖運澤在與鄂軍夏鬥寅的戰鬥中負傷,被送往漢口醫院治療,傷好後又回到24師72團,代理團長,部隊駐紮在南昌女子職業學校裏。 [4] 
南昌起義時,廖運澤所率的第72團負責把駐紮在南昌城內的朱培德第三軍兩個團繳械。8月1日凌晨2時左右,起義的號角吹響了。廖運澤按照預定部署,率領全團以“演習夜行軍”的名義接近敵人駐地,以4個連的兵力衝進第23團營房,以1個營的兵力衝進第24團的營房。上午8時左右,城內槍聲全部停止,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宣告成功。 [4] 
南昌起義之後,廖運澤與周恩來、葉挺等領導失去了聯繫。他一路偽裝到了上海,協助原國民革命軍第33軍軍長柏文蔚籌辦學兵團,任教育長。此後10餘年間,先後任過國民黨獨立第40旅及95師的團長、補充旅旅長等職。 [4] 
1937年“七七事變”後,廖運澤調任國民黨21師副師長,轉戰於魯、豫等省,參加了台兒莊會戰。1939年春,廖運澤奉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從湘北抗日前線調到湖南衡山遊記幹部訓練班工作,任副總隊長,培訓部隊開展游擊戰術。期間,廖運澤與葉劍英交往頻繁,受到了很大影響,進一步堅定了革命信念。 [4] 
1943年,廖運澤被命名為騎二軍軍長,進駐皖北,成功反擊日軍的多次掃蕩。1944年4月下旬,日軍集中萬餘兵力進攻阜陽,廖運澤嚴陣以待,巧妙部署,大敗日軍,收付潁上縣城、正陽關等地。從此,皖北駐軍變被動為主動,伺機打擊日軍。在平漢線上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之際,阜陽保衞戰的勝利大大鼓舞了人心,增強了民眾抗日信心。 [4] 

廖運澤嚮往光明

1946年秋天,內戰爆發,廖運澤以“戎馬多年、體力不支”為由提出辭職,掛了個陸軍總司令部高參的虛名,在南京賦閒兩年。1948年,在時任國民政府委員的同鄉吳忠信的督促下,他再度出山,任第八綏靖區中將副司令兼第一縱隊司令,上任後,他在正陽關設立第八綏靖區潁上指揮所,併兼任指揮所主任,獨當一面負責維持皖北後方的治安。在此期間,廖運澤與中共地下党進行了接觸,並向渦北一帶中共地方武裝部隊提供通信器材和物資。 [4] 
1949年年初淮海戰役結束,廖運澤奉命南撤,改任衢州編練指揮部中將副司令。這期間,廖運澤通過開明人士,與華東野戰軍聯繫。他與多年密友、第17兵團司令侯鏡如徹夜長談,談及前途,一致決心率部起義。5月,人民解放軍勝利渡江,國民黨政府滯留廣州。廖運澤從杭州離開部隊去廣州,不想,國民黨當局對他發起通緝,廖運澤只好轉飛香港,侯鏡如也隨後到達,並與香港中共組織取得了聯繫。 [4] 
兩人在中共華南局和社會部領導下,利用老同學、老同事的關係與一些留在香港的國民黨高官進行接觸,談出路,談前途,談中共的統戰政策,通過私人間的肺腑之談,消除他們的顧慮。少數已去台灣的老同學、老同事曾親自或派家屬和他們聯繫,表示了投向祖國的意願。廖運澤還曾對國民黨在四川及海南島的軍隊,做過策動起義的工作,為解放西南和海南島創造了條件。 [4] 

廖運澤致力統一

1953年,廖運澤回到南京,組織上安排他為江蘇省人民政府委員兼參事室參事;加入民革後,先後當選為民革江蘇省委副主委、主委;先後任省人民代表、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先後當選為省一、二、三屆政協常委、副秘書長,省四、五屆政協副主席,他以飽滿的熱情投入了建設新中國的事業中。 [3] 
1956年7月,省暨南京市政協成立了促進和平解放台灣工作組,廖運澤擔任工作組辦公室主任。在隨後的幾屆政協中,他也一直擔任對台工作組的負責人。他積極參加各種座談會,向海內外朋友表達自己熱切希望台灣早日迴歸祖國的心願,他利用自己是黃埔一期學生、長期服務於國民黨軍界、門生故舊眾多的優勢,和海內外朋友廣泛聯繫。同時通過組織黨派成員座談、參觀遊覽和傳統節日的慶祝、紀念、拜謁孫中山墓陵等形式,積極開展對台宣傳。 [3] 
在廖運澤的領導下,政協對台宣傳工作進展順利,成效顯著。每年組織對台宣傳稿件上百篇,通過具體事例,從不同角度,集中宣傳祖國建設的成就、人民解放台灣的決心,從思想感情上激發在台國民黨軍政人員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思想,加深他們對大陸的嚮往之情。他親自撰文寫道:“台灣是我們神聖的領土,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台灣。無論通過什麼方式,台灣最後必然歸還祖國,這是肯定的。”1958年,美國在台灣海峽製造地區製造緊張局勢,他領導政協對台工作組舉辦了“解放台灣宣傳工作展覽”,歷時32天,觀眾58000人次,並製成幻燈片,在全省17個縣市巡迴放映,擴大了政治影響,激發了羣眾的愛國熱情。 [3] 
老驥伏櫪,志在祖國統一。1985年4月,南京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83歲的廖運澤被選為南京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 [3] 
1987年9月27日,廖運澤因病在南京逝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