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廖運周

鎖定
廖運周(1903年11月~1996年5月11日),男,漢族,字冠洲(一説原名冠洲)別號匯川,安徽鳳台廖家灣人(現屬淮南市田家庵區安成鎮),1926年入黃埔軍校第五期,1927年曾加入過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北伐戰爭南昌起義,後做兵運工作,任壽縣學兵團教育副官,並參加阜陽和正陽關武裝暴動,任鮑剛師的連長、參謀,參加發動蕪湖兵變,任抗日同盟軍第二師九團團長,國民黨軍獨立第四十六旅七三八團團長。
抗日戰爭時期,任一一〇師六五六團團長、三三〇旅旅長、一一〇師副師長、師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炮兵學校校長兼黨委副書記,吉林省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等。
1996年5月11日,廖運周將軍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1] 
中文名
廖運周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3年11月 [5] 
逝世日期
1996年5月11日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第五期炮科
職    業
軍人
出生地
安徽鳳台廖家灣(現屬淮南市田家庵區)
代表作品
《我的回憶》
軍    銜
少將(1955年)
冠洲(一説原名冠洲) [5-6] 
別    號
匯川 [6] 

廖運周人物簡介

1926年入黃埔軍校第五期。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北伐戰爭。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師七十五團參謀、連長, 後被派往安徽做兵運工作, 任壽縣學兵團教育副官。參加阜陽和正陽關武裝暴動, 任鮑剛師的連長、參謀, 參加發動蕪湖兵變, 任抗日同盟軍第二師九團團長, 國民黨軍獨立第四十六旅七三八團團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黨軍一一〇師六五六團團長,第三三〇旅旅長,第一一〇師副師長、師長。解放戰爭時期, 在淮海戰役中率部起義, 回到中國人民解放軍,任第二野戰軍十四軍四十二師師長。參加了渡江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瀋陽炮兵學校校長兼黨委副書記,吉林省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秘書長,祖國統一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民革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委兼秘書長。1996年5月11日在北京逝世。 [2] 

廖運周人物生平

抗日立戰功
1938年2月,廖部改編為第一一〇師第三二八旅第六五六團,廖運周任上校團長。三個月後,廖運周便在台兒莊會戰中身先士卒,率領所部屢立戰功。
廖運周 廖運周
1938年10月,武漢會戰正酣,侵華日軍淞浦師團被中國軍隊重重包圍。處於包圍圈之外的日軍一部受命向東進攻救援淞浦師團。當這股日軍援兵直撲德安時,第九戰區司令薛嶽為保證會戰取得全殲日軍淞浦師團的戰果,除令5個師南下堵口子外,還令防禦面過大的守軍適當收縮集中。廖運周團隨大部隊轉移陣地,趕往戰場前沿。廖運周率部隊到達箬溪以西的小坳後,他遇到了先行到此的三二八旅旅長辛少亭,兩人決定在此給予猛追不捨的日軍予以打擊。
中國軍隊本來在小坳駐有守軍,不料聞知日軍即將殺來,守軍竟望風而逃,將這一塊有利地形棄之不顧。更為可恥的是,其倉皇逃走時,竟然置高地後面、存有上萬發炮彈的彈藥庫而不顧。幸而廖運周部先行趕到,得以用遺留的炮彈痛擊日軍。
辛旅長給廖運周調來了4門迫擊炮,加強伏擊的火力,加上原有的8門炮,伏擊的勝算就更大了。一時間,部隊中瀰漫着高昂的作戰熱情,全團官兵很快按照戰鬥部署進入了伏擊陣地
入夜後,緊追六五六團不放的日軍前衞部隊緩緩地進入了伏擊圈。隨着廖運周的槍響,六五六團的12門炮頓時將一顆顆復仇的炮彈射向了路上的日軍車隊。只聽得正義的炮聲震聾發聵,山川大地都為之顫抖。日軍走在前面的坦克首先被擊毀,前進的道路被堵,後面的車隊頓時成了我軍大炮的獵物。炮手們沉着操作,彈無虛發,將一顆顆炮彈準確地射入敵羣,日軍的軍車一輛接着一輛中彈起火,喪盡天良的侵略者被炸得血肉橫飛,公路成了他們的墳場。氣急敗壞的日軍架起機槍,卻連個中國士兵人影都看不到,只能盲目地四處掃射。
是役,我軍以雜牌軍的一個普通團遲滯了日軍一個完整的師團一天多的時間,擊毀日軍20餘輛坦克(含部分戰車),數十輛載重汽車,殲滅數百名日軍,而自己卻無一名士兵傷亡。當這場漂亮的伏擊戰為國人所知曉時,一時間在武漢外圍各戰場上引起了轟動效應,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還下達特別嘉獎令,稱讚廖團“戰果輝煌”,廖運周成為傳奇式的抗日英雄人物,為國人所矚目。
卧薪嚐膽籌起義
1939年秋,時任一一〇師六五六團團長的廖運周因被懷疑通共,被調到三十一集團軍幹部訓練班當大隊長。所幸經過一年多的考察,嫌疑解除,廖運周於1941年又重新調回一一〇師任副師長,1942年又接任了師長的職務。此次事件對於廖運周過於頻繁的活動是一個不小的警告,從這以後他辦事更加謹慎小心。
1945年10月,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成立了國軍工作部,負責該部工作的薄一波和靖任秋等人,派遣徐仁同志與廖運周聯繫。三個月後,對一一〇師各方面情況有了基本瞭解的徐仁秘密返回邯鄲,向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彙報了廖運周部的工作情況,並把廖手抄的國民黨軍《1946年作戰總結和1947年重點進攻計劃》密件上報中央局。中央局把這些材料上報給延安,為及時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內戰陰謀提供了有力證據。
次年年底,劉浩再到一一〇師,宣佈工作組成立,任務是在豫北組織起義。但不料情況突然變化,蔣介石命令八十五軍迅速向徐州調動。工作組立即派徐仁同志回到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向聯絡部長孔祥初同志彙報。經過研究,中央局批准了對廖運周部工作的總方針:在“解放軍接應”這個必要條件下舉行起義;起義前的任務主要是為解放軍收集軍事情報。
1947年2月,一一〇師調至山東,劉浩到陽穀縣見到了鄧小平同志,鄧指示把一一〇師地下黨關係轉移到華東中央局。隨後,時任中共華東中央局副書記的陳毅對黨在一一〇師的工作專門做出指示:當前搞情報比起義貢獻大,要充分發揮廖運周的作用。鑑於劉浩的身份敵人有所察覺,為了統一領導,華東中央局批准在一一〇師成立地下黨委。
同年夏,中共一一〇師地下黨委成立,廖運周任書記,劉浩為副書記,李俊成、徐仁和廖宜民等同志為委員。一一○師地下黨委成立後,積極向解放軍提供國民黨的政治軍事情報,有力地配合了我軍的行動。同時,廖運周還利用他同國民黨上層人物之間的關係,將有礙於部隊內地下黨開展工作的副師長李達、王昌藩向胡宗南、王仲謙“舉薦”,讓其“升官”從一一〇師調走。廖運周還調整了一部分思想頑固、不易爭取的軍官的職位,掃除了障礙。
蔣介石歷來對雜牌軍極不放心,唯恐赤化,他親自把特務組織“人民服務隊”派到師裏,以整頓軍紀為名,監督部隊和軍官。這些特務憑藉着可以和蔣介石直接聯繫的招牌,有恃無恐,來到一一〇師不到一個月,就為打麻將而捆綁禁閉了一個連長,還槍斃了一個班長,打罵士兵不計其數,士兵們敢怒不敢言。廖運周見狀,通過黨員骨幹,暗地裏發動官兵與他們對抗。他們要到哪個連隊,則預先通風報信,讓連隊有所準備,或拉練、或演習、或提前開飯,藉故不讓他們隨便進駐地,不給吃住等等。特務們經常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説不出來,有的特務忍受不住,請假開溜了。廖運周還常藉口成立慰問團,到各地醫院慰問傷病員,把“人民服務隊”支出去。
在進行這些活動時,廖運周為了迷惑八十五軍軍長吳紹周,還將吳較為信任的第三二八團團長楊柳營提升為副師長,把該團一營營長姜繼鑫提為團長。因為這幾個人相對於其他頑固分子來説,思想相對進步,把他們放在這個位置上,估計不會出現大的問題,還可以相機爭取。他還將思想進步的師代理參謀長劉協候爭取了過來,批准其為預備黨員,提升其為第三二九團團長;將對日作戰勇敢,不滿國民黨政權的副團長金漢章擢升為三三〇團團長。
廖運周吸取前兩年戰鬥中由於缺乏情報聯繫使得解放軍遭受損失的教訓,又加強了師內部同解放軍的情報聯繫網絡:他派地下黨員楊振海到偵察連當副連長,仍保留副官名義,以便於行動;讓地下黨員徐仁負責漢口留守處工作,以收集國民黨軍事情報,及時掌握其動向;廖運周還同李俊成親自負責前方工作。當時按照他們的分工,李俊成主要負責同中原局首長的聯繫,廖運周負責作戰和情報工作,地下黨員廖宜民負責師里黨內外的聯繫。
經過廖運周和一一〇師內地下黨員的長期工作和努力,一一〇師逐漸成為一支真正為我黨所掌握的國民黨軍隊。而隨着戰場起義的時機日漸成熟,愛國官兵們無不翹首以待。
戰場起義建奇功
廖運周等人所盼望的機會終於來到了:1948年11月6日,劉伯承、鄧小平領導的第二、第三野戰軍發動了淮海戰役,將60多萬國民黨軍分割包圍。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放棄了撤兵淮河以南的計劃,緊急調動部隊準備與解放軍在徐州地區進行決戰。
8日,即我軍發起淮海戰役的第三天,集結在河南確山、駐馬店地區的華中“剿總”指揮的黃維兵團,開始東進,增援淮海戰場。廖運周所在的第八十五軍隸屬於黃維兵團,故也由湖北戰場向淮海戰場一帶運動,準備增援。
黃維兵團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裝備精良,有較強的戰鬥力。有鑑於此,淮海戰役總前委根據黨中央的指示,決定以中原野戰軍為主,不惜任何代價,殲滅黃維兵團。
11月24日,八十五軍由蒙城到達趙集附近。此時,解放軍出於戰略目的,主動放棄南坪集。黃維誤認為解放軍已被“擊退”,便令各軍積極偵察,準備繼續向宿縣攻擊前進。但他萬萬想不到此時大批解放軍正向南移動,並已佔領蒙城,切斷了黃維的後方補給線,其整個兵團已經自動鑽進了解放軍的袋形陣地。
不久,黃維察覺出瞭解放軍的意圖,他立刻進行部隊轉移的部署,放棄了進攻宿縣的計劃,準備實施突圍,但為時已晚。第二天,黃維兵團的行軍速度異常緩慢,沒有一支部隊到達預定目的地,而與之相反的卻是其突圍行動還未開始,解放軍就開始全面出擊,在這一天基本完成了對黃維兵團的合圍,解放軍開始由運動戰向陣地戰轉變。
黃維在第一次突圍部署被打破後並不泄氣,他於26日下午5點左右派人找來剛從前線回來的廖運周,對其説:剛才空軍偵察報告説,今天午後3時敵人對我兵團的包圍圈已經形成,他們正在構築工事。我想乘敵立足未穩,打它個措手不及。因此,決定挑選4個主力師,齊頭並進,迅猛突圍。
廖運周馬上意識到黃維這一招很厲害:雖然黃維整個兵團被包圍,部隊有些消耗,但該部裝備精良,建制也還完整,而解放軍立足未穩,一旦黃兵團4個主力師拼力突圍,真有讓它跑掉的危險。同時廖運周也意識到這也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好機會,必須立即舉行戰場起義,打破黃維的突圍計劃。於是,廖運周向黃維請求打頭陣,願當開路先鋒。黃維沒想到廖運周這樣支持自己的決策,對他又是誇獎又是鼓勵。
廖運周隨後便將黃維兵團的突圍計劃送達到解放軍前線最高指揮員處,並把自己決定率部起義的計劃也同時報告,為避免戰場上誤會,他還提出請解放軍前沿部隊在一一○師突圍的左翼讓開一個口子,等一一〇師過去後再把口子封上。解放軍前線領導經過慎重考慮,批准了廖運周的這一計劃。
考慮到一一〇師兩翼皆為敵軍,恐怕對起義不利,廖運周還再一次面見黃維,對其建議把第十八軍的主力師留在兵團預備隊,隨時策應第一線作戰。讓一一〇師先行動,如果進展得手,其他師可迅速跟進,擴大戰果。黃維同意了廖運周的方案。
11月27日,一一〇師(欠三二八團)5000餘人,冒着淮北平原的寒風,準時開出雙堆集附近的周莊、趙莊,按照擬定的路線,在通向解放軍陣地的道路上迅速前進。由於起義前的動員和保密工作做得較好,在從雙堆集到目的地吳大莊、西張莊的30華里行軍中,儘管各營的報話機都開着,卻沒有發生泄密現象,也沒有開小差和掉隊的。黃維對一一〇師的行動絲毫未察覺,只是不斷詢問他們進展的情況,廖運周也不斷向其報告“突圍順利”。
就這樣,在濃霧籠罩的田野上,起義部隊胳膊上扎着白布,由解放軍派來的聯絡員帶領,在解放軍密集的槍炮聲掩護下,迅速通過了包圍圈,到達集結區。待廖運周部隊全部通過後,解放軍部隊立即堵死了通道,一一○師起義取得了圓滿的成功,這場起義也成了黃維兵團被殲滅的轉折點。
就在廖運周起義之後與解放軍前線指揮王近山司令員一起慶祝的同時,黃維等人還信心十足地等待廖運周勝利的消息。而當廖運周戰場起義的消息傳到黃維的指揮部時,黃維驚得半天説不出話來。
12月6日,我軍各野戰軍部隊對圍困在雙堆集地區的黃維兵團發起總攻。在短短的10天內,黃維第十二兵團4個軍和1個快速縱隊共11個師十萬餘人除零散人員逃脱外,皆被殲滅。24日,毛主席、朱總司令還專門發來賀電,電賀廖運周“回到了革命大家庭”,領導一一〇師官兵“走上了光明大道”。
新中國成立後
新中國成立後,廖運周先後擔任瀋陽炮兵學校校長兼黨委副書記,吉林省體委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秘書長、祖國統一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後任黨組副書記),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等職,並於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舉行的授銜儀式上被授予少將軍銜。
1995年,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週年的活動中,他還不顧年邁多病,出席座談會,回顧自己參加抗戰的親身感受,進行愛國主義宣傳。1996年5月11日,廖運周將軍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3] 

廖運周歷史評價

廖運周同志的一生,是愛國和革命的一生。他為中國的獨立和解放,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為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祖國統一大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