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廖夢醒

鎖定
廖夢醒,1904年生於香港。祖籍廣東惠陽。幼時隨父廖仲愷到日本,曾在日本上幼稚園,並讀完小學及初中,後回國進廣州執信中學學習。1923年考入嶺南大學蠶桑科,其間參加反基督教大同盟的工作。1925年參加省港罷工工人的遊行示威。1927年到日本,同年赴法國留學。1930年與李少石結婚。協助李少石做地下聯絡工作。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到上海,後參加其母何香凝領導的婦女慰勞會的工作,從事抗日救亡活動。抗日戰爭爆發後,隨家人到香港,任保衞中國同盟辦公室主任兼宋慶齡秘書,積極為解放區募集捐款和醫療用品。1941年隨保衞中國同盟遷至重慶,其間,曾擔任周恩來和宋慶齡之間的秘密聯絡工作。1945年到上海從事地下工作。1949年與母何香凝一起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全國解放後,任全國婦聯國際部副部長。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名譽館長。 [1] 
中文名
廖夢醒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4年2月(甲辰年)
逝世日期
1988年1月7日(戊辰年)
畢業院校
嶺南大學(後留學法國)
主要成就
對“四人幫”進行了堅決抵制
出生地
香港
祖    籍
廣東惠州
父    親
廖仲愷
母    親
何香凝
弟    弟
廖承志

廖夢醒人物生平

廖夢醒(1904-1988),廣東惠陽(今仲愷陳江街道幸福村)人,民主革命先驅廖仲愷、何香凝的女兒,廖承志胞姊。她早年追隨孫中山投身反帝反封建運動,後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擔任宋慶齡助手,為黨和國家做了大量不可替代的統戰和外交工作。廖仲愷和何香凝結婚後,二人曾先後前往日本求學。1903年,何香凝回香港待產,翌年2月廖夢醒出生。廖仲愷給她取名“夢醒”,寓意中華民族這頭沉睡的雄獅一定能從夢中覺醒。
廖夢醒出生後不久,何香凝回到日本,加入了孫中山的同盟會。廖夢醒留在香港外祖母身邊1歲多才被帶到日本,生活在父母身邊。在父母的影響下,廖夢醒從小開始追隨孫中山、宋慶齡積極投身於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反對軍閥的鬥爭。1925年7月國民政府成立,廖仲愷任財政部長,而何香凝則成為國民黨中央婦女部部長。他們是國共合作的贊同者,併為此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正是在此時,廖夢醒開始建立與共產黨人的友好關係。廖夢醒深受父親廖仲愷的喜愛,走到哪裏都帶着她,廣州政界高層人士無人不曉。 [2] 
1923年廖夢醒考入嶺南大學蠶桑科。 [1]  這是廖仲愷的主意。廖仲愷認為,“中國是農業國,農業是立國之本,廣東省有幾個縣蠶桑業很發達,農民需要提高蠶桑業技術。” [10]  在嶺南大學蠶桑專業就讀時,廖夢醒和李少石是同班同學,兩人都是嶺南大學學生運動的積極分子。1925年6月,省港大罷工爆發後,李少石祖父李勝經營的香港勝記牛欄還把牛肉賣給酒店。罷工委員會的武裝糾察隊以破壞罷工為由,在廣州逮捕了李勝。李少石得知祖父被捕,十分焦急,急忙去找廖夢醒,請她想辦法。廖夢醒帶他去見父親。當廖仲愷聽完李少石的陳述後,認為罷工爆發後,省港交通斷絕,李勝住在廣州,並不知情,不應承擔責任。於是,廖仲愷親自帶他到省港罷工委員會陳述實情,李勝很快獲釋。在省港罷工委員會,李少石結識了鄧中夏、陳鬱等共產黨人。 [3] 
1925年8月20日,廖仲愷由於其左的傾向,遭到國民黨右派的刺殺。廖夢醒憤怒地撕碎了自己的國民黨證,抱住弟弟痛哭流涕地説:“我們以後要團結起來,為父親報仇!” [2]  父親的被刺對廖夢醒的打擊很大。廖仲愷偏愛廖夢醒,碰到什麼事,都要和女兒説上兩句。如今慈父已逝,使廖夢醒六神無主,精神恍惚。作為摯友的李少石看在眼裏,疼在心上。廖夢醒和李少石都是嶺南大學學生運動的積極分子。嶺南大學對廖夢醒以前參加"反基督教大同盟"早已不滿,這時廖仲愷已死,學校當局便讓她"休學"。李少石也感到在學校再呆下去也無甚意義,便到中華海員工會聯合總會當英文秘書。該工會的領導人是共產黨人陳鬱。自從上一次為營救祖父一事認識陳鬱以後,陳鬱覺得李少石思想進步,符合共產黨員條件,便於1926年介紹李少石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李少石在廣州河南龍光裏的家便成為陳鬱等革命同志秘密集會的地點。廖夢醒自從離開嶺南大學後回家休息了一段時間,於1926年11月初隨母親何香凝參加北伐到了漢口。次年2月,為紀念廖仲愷而創辦的"仲愷農工學校"即將在廣州開學,母親便安排廖夢醒返穗。 [3] 
1931年,廖夢醒秘密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33年,李少石調任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部長兼中共第一個對外宣傳機構“中國工人通訊社”負責人。廖夢醒由於日、英、法功底深厚,使化名“仙黴”從事中譯英的工作。1933年,該社譯發了江西蘇維埃政府公佈的憲法、土地法、勞動法。那時候,廖夢醒總是忘我地工作,有時晚上李少石回來,把稿子往桌子上一放,她就伏案埋頭連夜翻譯。因成績顯著,她被大家譽為“紅色翻譯家”。 [2] 
1934年李少石曾在上海被捕,直到1937年8月才獲釋。抗日戰爭爆發後,廖夢醒在中國婦女抗敵後援會工作,曾在《救亡日報》等報刊發表演説文章,宜傳反對法西斯主義,呼籲世界和平。抗戰期間,廖夢醒夫婦先後在港澳逗留,他們參與了著名的“香港大營救”,將包括柳亞子、鄒韜奮、梁漱溟等在內的300多名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轉移到後方。不幸的是,1945年10月8日,一場突發事件使廖夢醒失去了李少石,那時李擔任周恩來秘書。周恩來聞訊後悲切地説:“20年前,廖仲愷先生遭反革命暗害,其情景猶歷歷在目,不料20年後,他的愛婿又遭兇殺。”由於父母是孫中山忠實追隨者的緣故,廖夢醒從小就與宋慶齡熟稔。而從抗戰時期開始,廖夢醒又長期在宋慶齡身邊工作。 [2] 
1937年2月,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召開。為促成國共合作、團結抗日,何香凝與宋慶齡等人提出《恢復孫中山三大政策之提案》,全會接受了這一提案,並否定了汪精衞提出的堅持"剿共”的政治決議案,確立了停止內戰,實行國共合作的原則。1937年7月,周恩來到上海會見何香凝與廖夢醒,感謝何香凝為推進第二次國共合作所作的努力。廖夢醒事後回憶,周恩來親自前來會面,母親何香凝深受感動,得到中共和周恩來的肯定,何香凝感覺"受到了教育,增強了無窮的力量"。 [8] 
1937年年底,宋慶齡從上海到了香港,她提出讓廖夢醒去給她幫忙處理中文信件,翻譯材料。1938年,宋慶齡在香港組織“保衞中國聯盟”(下稱“保盟”)後,廖夢醒夫婦二人成為宋的左膀右臂。她協助出版了“保盟”的英文新聞通訊,向海內外人士宣傳介紹八路軍、新四軍和解放區的情況,為抗戰籌集專款、藥品、醫療器材和其他物品。 [2]  廖夢醒自1938年起擔任宋慶齡的秘書以來,常為宋慶齡與周恩來傳遞情報,是二人之間的聯絡員。巧的是,廖夢醒與鄧穎超同年同月同日生,她親切地稱周恩來為“阿哥”。這位“阿哥”也非常關心、照顧從事地下工作的妹妹,常常叮囑她小心特務、注意安全。作為秘密黨員,廖夢醒總是出色地完成周恩來佈置的各項工作。 [8] 
1941年12月宋慶齡轉移至重慶,廖夢醒公開職務是宋慶齡的秘書及“保盟”的辦公室主任,隨後又兼任財務主任。與此同時,廖夢醒還負責周恩來與宋慶齡之間的聯絡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保衞中國同盟改稱為中國福利基金會,她隨宋慶齡來滬,繼續擔任秘書,直至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離開上海。建國初期,宋慶齡到張家口、秦皇島以及東北等地視察,廖夢醒也陪同在左右。後來,由於她們兩個人都體弱多病、行動不便,就主要靠書信交往。廖夢醒協助母親何香凝和宋慶齡為黨和國家做了大量不可替代的統戰和外交工作。 [2] 
1949年春,她參加中華全國婦聯籌建工作。 [2]  新中國成立前夕,在中共中央的委派下,廖夢醒同鄧穎超一道南下,攜毛澤東與周恩來的兩封親筆信,盛情邀請宋慶齡北上參加新政協會議。由此足見三位傑出女性之間的深厚情誼。 [8]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全國婦聯國際部副部長,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中日友好協會理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名譽館長。 [2]  1988年1月7日,廖夢醒在北京逝世,終年84歲。
廖夢醒 廖夢醒

廖夢醒人物軼事

廖夢醒與李少石的愛情

最初,何香凝知道李少石和廖夢醒的戀情後,是極力反對的。為了使女兒沒機會接觸李少石,何香凝安排女兒去日本。廖夢醒到日本後,應日本進步婦女組織關東婦女同盟的邀請,去談大革命時期武漢的婦女情況,遭日本警察毆打併被驅逐回到香港。那時,李少石剛好也在香港。在這些日子裏,廖夢醒可以自由外出,經常和李少石在一起,兩人很快便訂下終身。1928年11月,何香凝把兒子廖承志安排到德國的同時,繼續"棒打鴛鴦",要把廖夢醒安排去法國。廖夢醒認為這是媽媽的"調虎離山計",堅決不肯去。而李少石對廖夢醒説:"去吧!可以見見世面,學點東西。同時我已成為職業革命家,以四海為家,顧不上呵護你了。"1928年秋,廖夢醒和表妹何捷書、表妹夫鄧文釗一道乘船去了歐洲。
廖夢醒到了法國後,在巴黎大學領了一張旁聽證,學習法語。她人雖在法國,心卻在祖國,連作夢都想着回到李少石的身旁。對此,何香凝早有提防,廖夢醒的生活費是按月給的,而且比給廖承志的少。儘管如此,廖夢醒還是省吃儉用,積攢些路費。1929年秋,何香凝也到了巴黎。廖夢醒向母親要回國的旅費。何香凝説:“如果是回去和李少石結婚,就不給。”1930年春,李少石從上海給夢醒發去一封電報,上面只有兩個字:"速回。"她立即打電報給她的好朋友陳英德(陳少白之女)借錢,登上了回國的輪船。廖夢醒回到上海,連登記都沒做,就與李少石結了婚。由於雙方的家長均不在上海,宴席也沒擺,僅拍了一張結婚照留作紀念。李少石結婚後奉命帶着廖夢醒到香港設立交通站。原來,中共中央準備把機關從上海轉到蘇區,由於原來通往蘇區的路線不夠用,中央決定開闢一條上海--—香港--—汕頭個交通站。若李少石單身一人不容易租到房子,且容易惹來麻煩。廖夢醒在香港出生,在香港有眾多親戚,和廖夢醒結婚既是他們倆多年的願望,也方便開展工作。蘇區的路線,需要在香港設立一香港交通站就是李少石、廖夢醒的家,地址是在香港山道16號4樓,住家對面是香港政府的殮房。李少石之所以選擇這樣惡劣的環境作為交通站,是因為這裏容易隱蔽,不易被人發現。交通站的任務是轉送中央與蘇區之間往來的人員和文件,中共廣東省委下達各地的文件指示和各地向省委的報告,也要經交通員來往傳遞。如果有交通員來香港,由李少石出去接頭,不把人帶回交通站,如果有文件需要抄寫,他便帶回叫廖夢醒抄。早在1926年初,經李少石介紹,廖夢醒也認識了陳鬱、楊殷等共產黨人。1931年初春的一天晚飯後,李少石帶着廖夢醒去見中共廣東省委書記蔡和森。蔡和森問了廖夢醒很多問題,她都對答如流。由於廖夢醒的出色表現,在這次談話後不久,黨組織決定由李少石和黃龍介紹,吸收她入黨。1932年1月16日,廖夢醒生下了個女孩,取名李湄。女兒的出生給小家庭平添了許多樂趣。1933年春,中共中央決定停止使用香港交通站。5月10日,李少石和廖夢醒帶着李湄回到上海。這時何香凝早已從法國回到上海。廖夢醒很想讓媽媽承認她和李少石的婚姻。她就讓弟弟廖承志從中做工作。5月底的一天,廖夢醒抱着李湄回到上海綠楊村何香凝寓所。廖承志從姐姐手中接過李湄,抱着她跑到媽媽面前説:"囡囡,叫婆婆好"小李湄當時將近一歲半了,已呀呀學語,跟着説:"婆婆好!何香凝開始不大理睬,還裝着生氣的樣子,可是看到小外孫這麼乖,長得又可愛,臉上便綻開了笑容。廖夢醒的婚姻就這樣得到母親的認可。 [3] 
1930年廖夢醒與在香港西環一偏僻地方建立秘密交通站的李少石結為伉儷。李少石的第一首《寄內》詩就是在香港工作期間寫的。因李少石經常把自己的衣服送給從蘇區經香港轉上海的同志穿用使自己無衣可穿,為此,廖夢醒沒和他商量就買了一塊衣料,給他縫成衣服備用。有一天,李少石要外出工作,卻發現沒有合適的衣服可穿,正着急時,廖夢醒急忙把縫好的那件新衣服拿出來給他穿。李少石見是一件高檔的衣服就發起脾氣來,説廖夢醒不該亂花錢。李少石平日從不發脾氣,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事後,他非常後悔,就寫了一首《寄內》詩,向夢醒表示道歉,詩日: "一自結編知愛厚,五年同夢見情真。布裳夜綴憐卿苦,粗糲長甘諒我貧,病裏慰人猶帶笑,忙中課女費分身。今宵舊事重縈想,無限欷歔自愴神。”
1934年2月李少石被捕入獄後,廖夢醒心急如焚,特別珍惜每月一次探監的機會。她除了給李少石送些物品外,更主要的是給他精神上的支持。李少石在獄中堅持鬥爭,對愛情亦忠貞不渝。他回顧了與廖夢醒從相識、相知到相愛的情感歷程,心潮起伏,感慨萬千,在獄中寫了一首《寄內》詩,詩曰: "一朝分袂兩相思,何日歸來不可期。豈待途窮方有淚,也驚時難忍無辭。生當憂患原應爾,死得成仁未足悲。莫為遠人憔悴盡,阿湄猶賴汝扶持。"詩中的“阿湄"指兩人的女兒李湄。此詩感情真摯,充滿浩然正氣,體現出了非常時期的伉儷情深,有思念、有慰勉,又有託付,柔腸百轉,更有英雄情懷。
1942年5月,周恩來從重慶發電報,調廖夢醒到重慶工作,李少石有任務仍需在香港。廖夢醒接到通知後,匆匆準備行裝,與李少石依依惜別,帶着李湄於8月3日抵達重慶。見到周恩來後,周恩來曾叮囑她説: "因為大革命時代國民黨的人都認識你,你千萬不能暴露你共產黨員的身份。"接着在周恩來的安排下,廖夢醒擔任保衞中國同盟的辦公室主任之外,還兼任財務主任。廖夢醒在工作之餘,常常思念丈夫,尤其是在夜深人靜時,思念之情更為強烈。其實,李少石又何嘗不是如此。為此,他又作《寄內》詩一首,以抒發他們婚後聚少離多的思念之情,詩曰:“名門女將自超羣,直落人間冠一軍。每到艱難猶苦鬥,不辭杵臼見辛勤。畫眉未足酬知己,奮翮無能愧負君。十四年來三愴別,南中望斷暮天雲。”
1943年春,周恩來把李少石也調到重慶的八路軍駐渝辦事處工作。李少石到重慶之後,周恩來徵求廖夢醒的意見:"老李還得住辦事處,你有沒有意見?"廖夢醒深知,周恩來把李少石調來重慶已經是照顧了,而要住在辦事處則完全是出於工作的需要,隨即爽快地回答: "一切服從組織決定。"此後,李少石與廖夢醒嚴格遵守周恩來的囑咐,即使偶爾在路上碰到,也總是裝着不認識。 [9] 
李少石遇難後,廖夢醒經常書錄李少石所寫之詩,以寄託哀思。1979年,她把李少石撰寫的詩詞整理成冊,並親自題寫《少石遺詩》的書名,交三聯書店出版發行,以寄託無盡的懷念。 [9] 

廖夢醒與宋慶齡的情誼

因為父親廖仲愷、母親何香凝是孫中山忠實追隨者的緣故,廖夢醒從小就與宋慶齡熟稔。而從抗戰時期開始,廖夢醒又長期在宋慶齡身邊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她們雖然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少,但依然保持大量的通信往來。廖夢醒與宋慶齡的關係,可説是亦親亦友。從輩份上來説,宋慶齡是孫中山夫人,是廖夢醒的長輩;但從情誼上講,她們更象朋友,特別是在晚年時她們很少見面,就通過大量的書信來表達相互間的關心和體貼。
廖夢醒第一次見到宋慶齡是在1915年。那年的10月,宋慶齡與孫中山在日本結婚,廖夢醒跟隨父母去參加婚禮。當年才11歲的的廖夢醒日語講得不錯,在婚禮上還充當了小翻譯的角色。年輕漂亮的新娘子宋慶齡讓小夢醒着了迷,她看到新娘子戴着一條漂亮的項鍊,十分羨慕,便問道“ Aunty!將來我結婚,你能讓我也戴一戴這條項鍊嗎? "宋慶齡笑了。雖然宋慶齡只比廖夢醒大11 歲,但廖夢醒一生都敬重她,始終稱呼她為Aunty"。在這之後漫長的歲月裏,廖夢醒跟着父母一直追隨在孫中山、宋慶齡夫婦身邊,輾轉於日本、廣州、上海等地,過着動盪的生活。1921 年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政府非常大總統職,廖夢醒也隨父母回到廣州,進入培坤女中讀書,後轉入執信學校。學校離家遠,但離總統府比較近,孫中山就讓廖夢醒去他家吃午飯。孫中山、宋慶齡夫婦一般只用英語交談,而廖夢醒也就在這時慢慢形成了與宋慶齡用英語交談的習慣,與宋慶齡之間的書信往來也基本上使用英語。
1923年,孫中山第三次在廣州建立革命政權,廖夢醒一家也在廣州定居下來。這年12月宋慶齡與孫中山到嶺南大學參觀,正在嶺大預科學習的廖夢醒還和校長白思德等人一起接待、陪同。1927年以後,由於蔣介石、汪精衞相繼背叛革命,宋慶齡遠赴蘇聯、歐洲,廖夢醒也輾轉於日本、法國、香港等地,這段時間她們見面的次數很有限。宋慶齡到歐洲後,在巴黎與廖夢醒見過一次面。當時,廖夢醒因為母親不贊成她與李少石的婚事而苦惱,宋慶齡給予了她同情和支持。後來,廖夢醒回國與李少石結婚,也通知了宋慶齡,此時已經回到上海的宋慶齡寄了一個馬尾毛編織的手提包給她作為結婚禮物。
1942年春節前夕,廖夢醒與丈夫李少石從香港轉移到澳門。不久,廖夢醒接到周恩來的指示,要她陪同葉挺夫人李秀文到重慶去。經過兩個多月的艱難旅程,廖夢醒與李秀文等人於八月初到達重慶。此時“保衞中國同盟”已遷到重慶,辦公地點就在宋慶齡寓所。廖夢醒依然沒有公開其中共黨員的身份,繼續擔任宋慶齡秘書及保盟辦公室主任,稍後又兼任財務主任。廖夢醒一方面忙於保盟的工作,另一方面還要擔任宋慶齡與周恩來之間的聯絡工作,為他們之間傳遞信件、消息,被譽為紅色交通員”。
1945年10月8日,廖夢醒的丈夫李少石在重慶遇難,9日宋慶齡到醫院弔唁;10日李少石出殯前,宋慶齡到醫院向靈柩行禮、獻花,並殷切慰問廖夢醒;出殯時宋慶齡又與周恩來一起執紼。
1949年4月,廖夢醒陪同母親何香凝離開香港赴北平參加全國一屆政協會議。在一屆政協會議召開前夕,黨中央給了廖夢醒一項特殊的任務——派她陪同鄧穎超去上海接宋慶齡。到達上海後,鄧穎超叫廖夢醒先去宋慶齡家。廖夢醒與宋慶齡已有2年沒見面了,當身穿灰布制服、頭戴灰布軍帽的廖夢醒出現在宋慶齡跟前時,她一下子竟沒認出來。當廖夢醒大聲喊她一聲“Aunty! "時,宋慶齡才認出是她,非常高興。但當廖夢醒説明來意時,宋慶齡沉默了,因為北平是她的傷心之地,實在不願意再去那裏。經過鄧穎超和廖夢醒與宋慶齡幾次交談之後,宋慶齡終於同意北上。在鄧穎超和廖夢醒的陪同下,宋慶齡於1949年9月1日抵達北平。
1981年5月宋慶齡病危時,廖夢醒正在香港,等趕回北京時,宋慶齡已於29日去世。廖夢醒非常傷心,雖然當時連站立都很困難,但還是堅持柱着枴杖參加守靈。之後,又寫了《我所知道的宋慶齡》一文,發表於,1981年6月3日、4日的《人民日報》上。廖夢醒於6月3日出席宋慶齡的追悼會後,又隨廖承志等人去上海蔘加葬禮,親手在宋慶齡的墓上放上一枝花,以寄託自己的哀思。 [11] 

廖夢醒親屬成員

父親廖仲愷,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近代民主革命家,1921年任護法軍政府財政部次長、廣東省財政廳長。1924年國民黨改組,當選為中央常務委員,併兼任工人部部長、農民部部長、黃埔軍校黨代表、軍需總監等職。孫中山逝世後,堅持貫徹三大政策,為國民黨右派暗殺於廣州。 [5] 
母親何香凝,原名諫,又名瑞諫。近現代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婦女運動和民主革命的先驅。 [6] 
弟弟廖承志,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的優秀領導人。 [4] 
丈夫李少石,無產階級革命家,1943年夏調重慶,任《新華日報》記者兼編輯,併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駐渝辦事處秘書。1945年10月18日送柳亞子回沙坪,在返回途中,經紅巖嘴附近時遭槍擊遇難。年39歲。 [7] 
廖夢醒(左一)李湄(中)李少石(右一) 廖夢醒(左一)李湄(中)李少石(右一) [9]
女兒李湄。

廖夢醒歷史評價

新華社為廖夢醒的逝世發文,認為廖夢醒入黨50多年來,不計個人安危,嚴守黨的紀律,為黨的秘密聯絡工作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同時,廖夢醒非常關心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在長期患有嚴重疾病的情況下,仍廣泛地同港澳和國外的親友進行聯繫,宣傳黨的政策,為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作出了貢獻。 [2] 

廖夢醒藝術形象

2009年在電影《建國大業》中廖夢醒的形象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著名青年演員徐帆塑造。
參考資料
  • 1.    薛維維主編;慕羣副主編.中國婦女名人錄.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512-513
  • 2.    陳訓廷主編.惠州歷史文化叢書 惠州名人列傳: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280-282
  • 3.    蒙光勵.李少石與廖夢醒[J].百年潮,2007(01):68-72.DOI:10.16624/j.cnki.11-3844/d.2007.01.014.
  • 4.    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胡華主編;陳志凌,楊世蘭副主編.中共黨史人物傳 第三十四卷.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1-66
  • 5.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主編;翁獨健,蔡美彪,李學勤等副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 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3144
  • 6.    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胡華主編;陳志凌,楊世蘭副主編.中共黨史人物傳 第三十六卷.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268-349
  • 7.    徐友春主編;蔡鴻源,周興培副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261
  • 8.    朱天培.周恩來與廖家三代的交情[J].世紀風采,2022(11):3-7.
  • 9.    王樹仁.革命烈士李少石曾被愛妻稱為“詩翁”[J].黨史文苑,2019(11):38-41.
  • 10.    李湄.夢醒 母親廖夢醒百年祭.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4:45-68
  • 11.    吳彬.廖夢醒與宋慶齡的情誼[J].黨史縱橫,2007(03):58-6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