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廖伯鴻

鎖定
廖伯鴻,原名廖遠度,又名廖鎮度、廖鎮,廣東梅縣城東鎮石月鄉(即今梅城東郊東廂月塘面廖屋)人,1895年出生於毛里求斯。1913年進廣東優級師範學校(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大學、中山大學的前身),1916年畢業。廖伯鴻在師範學校得到廖道傳的教誨和點撥,學習成績優異,連續四年都名列前茅。1917年後廖道傳辭去學校校長職務,一度前往汕頭和廣西從事政務活動,廖伯鴻亦隨之同去,經推薦先在廣東惠來葵潭税所工作一年,後轉去廣西平樂縣統税局、河口鹽務處工作。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到社會底層和社會現實,看得多了,便慢慢產生對當時黑暗而積弱社會的不滿,心中渴望改變社會,使國家富強起來
中文名
廖伯鴻
別    名
廖鎮度
出生日期
1895年
逝世日期
1927年4月27日
畢業院校
廣東優級師範學校
出生地
毛里求斯
廖伯鴻(1895-1927),原名廖遠度,又名廖鎮度、廖鎮,廣東梅縣城東鎮石月鄉(即今梅城東郊東廂月塘面廖屋)人,1895年出生於毛里求斯。其父廖久濤在毛里求斯經商。廖伯鴻幼年由其叔父廖久雍帶回祖國讀書。1913年進廣東優級師範學校(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大學、中山大學的前身),1916年畢業。其時優級師範學校是廣東最好的學校,擔任校長的廖道傳正是廖伯鴻的同鄉族人,是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和詩人,對民國初期教育新制的建立,尤其是師範教育多有建樹。廖伯鴻在師範學校得到廖道傳的教誨和點撥,學習成績優異,連續四年都名列前茅。1917年後廖道傳辭去學校校長職務,一度前往汕頭和廣西從事政務活動,廖伯鴻亦隨之同去,經推薦先在廣東惠來葵潭税所工作一年,後轉去廣西平樂縣統税局、河口鹽務處工作。這使他有機會接觸到社會底層和社會現實,看得多了,便慢慢產生對當時黑暗而積弱社會的不滿,心中渴望改變社會,使國家富強起來。
1919年,北京爆發五四運動,並且很快波及全國各地。廣東、廣西也相應掀起了學運高潮。此時,母校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和甲種工業學校尤為高漲,在劉爾嵩、阮嘯仙、周其鑑等組織領導下,廣州各校師生都舉行大會遊行示威,痛斥帝國主義侵略和軍閥政府的罪行,號召廣大工人、學生、商人起來罷工、罷課、罷市,以反抗帝國主義和當局的腐敗。為鎮壓學生的愛國運動,廣州反動警察局指使省甲種工業學校校長黃強等,把劉爾嵩、阮嘯仙、周其鑑三人加上各種罪名開除學籍,更激發起廣州各校師生義憤,舉行罷課,舉行更大規模的鬥爭,以示聲援。消息傳到廣西,反響很大,亦給予聲援。此時,廖伯鴻按捺不住了,他毅然辭去鹽務工作,回到廣州母校,聯絡當年的老師和同學參與了這場鬥爭。期間,廖伯鴻有機會接觸了當時廣州地區學生運動的領導者,並開始閲讀一些宣傳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進步刊物,如《新青年》《嚮導》等,認識有很大提高,接受了革命思想。
與彭湃並肩戰鬥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在黨的領導下,廣東地區宣傳社會主義之風有長足發展。這年夏彭湃從日本回國,在廣州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先後在廣州和其家鄉海豐發起組織“社會主義研究社”和“勞動者同盟”。廖伯鴻亦先後參加了這兩個組織。9月彭湃應陳炯明的邀請就任海豐縣勸學所(後稱教育局)所長,廖伯鴻亦隨之應聘擔任海豐縣師範學校校長,一起從廣州赴海豐就任。他從學校教育入手,配合彭湃在家鄉實踐社會革命的理想,進行了一系列整頓,使海豐學校教育出現了新面貌。期間,海豐師範也相繼辦起了三種刊物,其中支持學生會主編出版的《新生半月刊》,內容偏重社會政治方面,敢於面對現實,揭露抨擊當時社會的黑幕,極受師生和當地民眾的歡迎。
1922年“五一”勞動節,廖伯鴻大力支持彭湃發動學校師生舉行紀念活動,進行示威遊行。雖然天下大雨,但學生們高舉寫有“赤化”二字的紅旗,高呼“勞動神聖”的口號,高唱彭湃創作的《勞動節》歌,浩浩蕩蕩,震撼了陸豐縣城,嚇壞了土豪劣紳。反動當局利用當地時報《陸安日刊》攻擊彭湃,5月9日,彭湃被撤職。此後幾天,廖伯鴻也因支持彭湃,並在當天大會上發表有關國家社會主義的演説,也被撤職。同時,被撤職的還有其他具有新思想的該縣的校長、教員等。但是彭湃、廖伯鴻等並不氣餒,他們轉變方式,利用油印出版《赤心週刊》,繼續宣傳社會主義,不久又下決心到農村去做實際運動,策動成立農會組織。從1922年7月29日成立的六人農會,至10月25日,擴大到五百餘人,成立了赤山農會。此後入會者更多,縣城周圍各鄉村都成立了農會。根據這一形勢,彭湃及時進一步組織縣級總農會,至1923年元旦正式成立,會員達2萬户,人口約10萬人,佔全縣人口的四分之一,彭湃當選為會長。不久毗鄰的紫金、五華、惠陽、潮州、普寧、惠來也紛紛組織農會,形成了以海豐為中心的粵東農運高潮。
1923年,海豐發生“七·五農潮”。反動縣長王作新與陳炯明的師長鍾景棠相勾結,統率300多名軍警包圍海豐總農會,捕去農會領導骨幹25人,彭湃、廖伯鴻、李勞工等因沒有在農會里,才倖免於難。他們逃進大嶂山下的風髻庵中,召開了農會骨幹緊急會議,決定由彭湃、林蘇、陳藍潤等三位前往老隆等地找陳炯明交涉恢復農會,釋放農友們,而廖伯鴻則配合李勞工、彭漢垣繼續留在海陸豐秘密活動。後李勞工隨彭湃去汕頭、香港活動,催促陳炯明釋放農友。廖伯鴻與部分農會骨幹亦輾轉到廣州,轉入地下活動,串連彙集在廣州的惠潮梅進步人士,成立了嶺東革命同志會。
1924年4月,彭湃到了廣州,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在彭湃的親自介紹下,廖伯鴻不久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時加入的還有古大存、李勞工、林蘇等。幾十年後,古大存對此還有一段回憶,回憶他與廖伯鴻等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情景,還專門寫下了證明材料,藏存在廣東省民政廳檔案室。
直接受周恩來領導
1925年2月革命軍舉行第一次東征。為配合東征,出發前中共廣東區委指派廖伯鴻與楊石魂、劉錦漢、廖其清、方達史等率嶺東革命同志和部分人士先走一步,東征軍政治部主任周恩來還專門指示他們,進入潮汕地區要與當地黨團組織取得聯繫,發動羣眾在敵後開展鬥爭,策應和援助東征軍。
3月8日,第一次東征軍進入汕頭,周恩來以東江黨務組織主任的身份指派廖其清、廖伯鴻、楊石魂等負責籌建國民黨汕頭市黨部。5月31日,市黨部正式成立,廖其清、廖伯鴻、宋青、楊石魂等出任市黨部執行委員,廖伯鴻具體負責秘書長工作,配合中共黨團汕頭特支領導發展潮梅國民黨組織和民眾運動。6月,首次東征軍撤離汕頭,回師廣州。陳炯明的軍隊重佔汕頭。汕頭市黨團機關和民眾組織等領導人被通緝,市黨部被解散。陳軍到處清鄉,許多人被捕殺害。在白色恐怖中,各革命機關團體人員相繼撤離。但廖其清、廖伯鴻仍舊在汕頭市,堅持鬥爭,直至同年11月革命軍第二次東征重佔汕頭。時周恩來擔任東江各屬行政委員,根據形勢發展,潮梅急需建立黨團組織和發展國民黨工作。廖其清、廖伯鴻、楊石魂、李春濤等,再次被周恩來委以負責、發展國民黨汕頭市黨部工作。為秘密起見,中共黨團機關都寄設於國民黨市黨部內。因前主任廖其清急病後逝世,後市黨部改由廖伯鴻負責,1926年2月,經推選廖伯鴻正式擔任市黨部主任,同時繼續兼任秘書長,李春濤任宣傳部長,楊石魂任工人部長,彭湃兼負責農民部,馬慶川負責青年部。
那時,正是國民黨左右派鬥爭激烈之時,共產黨人參與其中,秘密與危險兼具。廖伯鴻等在國民黨市黨部只能以灰色面目出現,而市黨部及所屬機關組織繁多,各自活動,不相聯繫,不相統屬。為了統一領導,廖伯鴻經常直接請示當時擔任東江各屬行政委員公開身份的周恩來,得到周恩來的關心和支持,工作相當順利,既使秘密掩護中共黨團工作做得隱蔽安全,又使公開的市黨部工農各項運動得到廣泛深入的開展。
廣東潮汕地區國民革命運動的迅速高漲,引起了國民黨右派和反動勢力的極大恐懼和仇視,國民黨反動派在叛變革命前夕的1926年11月先抓捕了工人部長楊石魂,接着又撤去了李春濤《嶺東民國日報》社長的職務,他們亦企圖逮捕廖伯鴻,卻未能找到適合的機會。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局勢變得緊張。其時,中共汕頭地委未能充分認識敵人的陰謀,思想麻痹,沒有采取斷然措施。4月14日,汕頭駐軍反動的潮梅綏靖主任何輯伍,藉口解決澄海縣農軍教練被害問題,通知汕頭市我黨負責人前往警備司令部商處。黨組織即派出廖伯鴻、李春濤、梁德明前往。他們到司令部後即遭逮捕。當晚,國民黨市黨部、總工會等機關亦被包圍,被捕100多人。廖伯鴻等在敵人嚴刑拷打面前,大義凜然,堅強不屈。4月27日深夜,國民黨反動派竟把他們裝進麻袋,用刺刀刺死後,拋進汕頭石炮台前的大海里。廖伯鴻英勇犧牲時,年僅33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