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廖仲愷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社會活動家)

鎖定
廖仲愷(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男,漢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廣東省歸善縣陳江鎮窯前村人(今屬廣東省惠州市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幸福村),祖籍廣東梅縣程江鎮 [1-2]  [21]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國民黨左派政治家、社會活動家。
廖仲愷是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國民黨左派的光輝旗幟、中華民國政府財政部總長、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共產黨的摯友。
1877年4月23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後赴日留學,就讀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父親因病去世後,同母親回國,1925年8月20日在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前被刺殺身亡。
廖仲愷協助孫中山制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此後,全力輔佐孫中山改組國民黨,並極力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是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忠實執行者和捍衞者。與中國共產黨人精誠合作,支持工農革命運動,推動了中國國民革命發展。
廖仲愷擅長詩詞、書法,著作編為《廖仲愷集》《雙清文集》上卷。
全    名
廖仲愷
別    名
廖恩煦
廖夷白
仲愷
所處時代
清末-中華民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美國舊金山
出生日期
1877年4月23日
逝世日期
1925年8月20日
主要作品
廖仲愷集
籍    貫
廣東省歸善縣(今廣東省惠城區)
畢業院校
香港皇仁書院
異    名
恩煦 西廣 仲凱 夷白 屠富 淵實 Liao Chung-kai Liao Chung-k'ai  [3] 
職    務
黃埔軍校黨代表廣州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國民黨中常委,中央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工人部部長,農民部部長 [20] 
政    黨
中國國民黨
性    別

廖仲愷人物生平

廖仲愷早年經歷

中國銀行上的廖仲愷 中國銀行上的廖仲愷
1877年(清光緒三年)4月23日,廖仲愷出生於美國舊金山的一個旅美華工家庭。
1893年(光緒十九年),父親廖竹賓在舊金山病故後,廖仲愷隨母親回到中國廣州,投奔時任清政府招商局總辦的叔父廖志崗。中日甲午戰爭後傾心西學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就讀於香港皇仁書院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在叔父的安排下,他與香港地產商何戴的九女兒何香凝在廣州結婚。

廖仲愷伉儷佳話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由於經濟上尚未獨立,廖仲愷與何香凝新婚後,便與他的哥哥廖恩燾一家合住在廣州市三官廟的廖公館,夫妻二人在二樓屋頂的曬台上搭了一間小屋作為自己的居所。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失敗後,很多青年出國留學,希望學成歸國後,改變中國危亡局勢。出洋留學的風氣盛極一時。廖仲愷結束了香港皇仁書院中學生活後,也有了去日本留學的願望。
為了支持丈夫實現自己的理想,雖然遭到孃家人和廖仲愷嫂嫂的堅決反對,何香凝毅然把陪嫁的珠寶首飾和所有的細軟及傢俱等賣掉,連同私蓄總共“湊得三千餘金”,資助廖仲愷赴日留學。
廖仲愷和子女廖夢醒、廖承志 廖仲愷和子女廖夢醒、廖承志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1月,廖仲愷暫別何香凝,先行赴日。之後何香凝又把所有的雜物都賣掉,在同年4月抵達東京,開始了夫婦二人的旅日留學生活。9月,廖仲愷與何香凝在日本東京結識了孫中山,被他堅定的革命信念深深打動,向孫中山表示“想參加革命工作,願效微力”。廖仲愷、何香凝二人遵照孫中山指示,在日本“物識有志學生,結為團體,以任國事”。此後,夫婦二人便追隨孫中山,踏上了艱辛的民主革命之路。
1904年(光緒三十年)3月,廖仲愷考入早稻田大學經濟預科學習,後亦曾於中央大學求學。並與有志青年相互激勵,萌發了反清革命思想。兩人在早稻田大學附近租住一套公寓,並命名為“覺廬”。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廖仲愷、何香凝夫婦協助孫中山建立了中國同盟會,並先後入會。廖仲愷擔任同盟會總部的副會計長和外務部幹事、外務部副部長,而作為同盟會的首位女會員,何香凝擔負了革命黨人的聯絡和勤務工作。夫婦二人在東京的家,也成為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的聯絡站和聚會場所。
忙碌的學業與革命工作期間,女兒廖夢醒和兒子廖承志的相繼誕生。而這期間廖仲愷多次奉孫中山之命,潛回國內到天津等地進行秘密活動,從事聯絡革命志士、宣傳革命道理、籌設革命機關等工作。

廖仲愷投身革命

廖仲愷與他人 油畫 廖仲愷與他人 油畫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翻譯了一些早期社會主義學説,並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上發表。曾奉孫中山命回國秘密進行革命活動。以“屠富”、“淵實”筆名在《民報》發表譯作《進步與貧乏》、《社會主義史大綱》等,是最早介紹和探索社會主義問題的中國人之一。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春,轉入東京中央大學政治經濟科。
歷史照片
歷史照片(11張)
1909年(宣統元年),在日本中央大學畢業後回國,考取法政科舉人,在吉林巡撫處任翻譯。武昌起義後在廣州就任廣東軍政府財政部副部長。
1911年(宣統三年)辛亥革命後,先後任廣東都督總參議、總統府財政部長兼廣東省財政廳廳長。
1912年5月,任廣東軍政府財政司長,實行地税換契法、整理財政和税收等措施。宋教仁案發生後赴北京運動國會議員反袁。
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敗後與孫中山等亡命日本。
1914年,協助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1915年任中華革命黨財政部副部長,繼續為討袁籌措軍費,參加護法運動,致力於反袁鬥爭。
廖仲愷與孫中山 廖仲愷與孫中山
1917年9月,任中華民國軍政府財政部次長、代理總長,盡力於護法事業。五四運動發生後讚揚和支持學生運動。
1918年6月,隨孫中山到上海後,與朱執信胡漢民等在上海創辦《建設》雜誌,發表《三大民權》、《譯序》等文章,宣傳和研究革命理論。同時翻譯孫中山用英文寫的《實業計劃》第一計劃。
1919年10月,任中國國民黨財政主任。稱讚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空前之舉,震懾全球,前途曙光,必能出人羣於黑暗”。與朱執信等學習俄文,準備赴蘇俄學習。
1919年和1920年,多次奉孫命赴福建漳州,幫助援閩粵軍的建設和解決財政困難,推動粵軍回師廣東,驅趕桂系軍閥
廖仲愷獄中寫下《留訣內子》《決醒女承兒》 廖仲愷獄中寫下《留訣內子》《決醒女承兒》
1921年4月,驅逐桂系軍閥的戰爭結束後,孫中山組建廣東革命政府,廖仲愷被任命為財政部次長,隨後,又兼任廣東省財政廳廳長,他努力協助孫中山,力圖在廣東開創一個新的革命局面。陳炯明也被任命為廣東革命政府陸軍總長、粵軍總司令和廣東省省長等要職,掌握了廣東軍政大權。
1921年5月,任中華民國政府財政部代理總長,支持孫中山出兵討桂和北伐。 [4] 
1922年,孫中山為打倒軍閥,統一全國,決定北伐。而陳炯明卻反對北伐,他對廖仲愷籌集北伐經費不僅處處刁難,還暗中與北洋軍閥勾結,準備陰謀叛亂。
陳炯明公開叛變前夕,廖仲愷被囚禁於廣州郊區石井兵工廠,經何香凝等營救脱險,當即乘船赴港轉滬,與孫中山重新會合,協助孫中山先生制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1923年1月4日,孫中山通電討伐陳炯明,組成東、西兩路軍,16日攻克廣州。陳炯明通電下野,退居香港。
同年2月,與蘇聯代表越飛聯合宣言條款進行具體磋商。3月任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財政部長。5月任廣東省長。10月以後被孫中山委派為國民黨改組委員、臨時中央執行委員,積極參與領導改組國民黨的工作。
1924年1月2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州開幕,被孫中山指派為主席團成員。在開會過程中,堅持國共合作和反帝反封建的原則,促成了大會的成功。當選為海陸軍大元帥大本營秘書長、國民黨一大中央執行委員、常務委員、工人部部長。協助孫中山籌建陸軍軍官學校——著名的黃埔軍校,任該校黨代表,為建立革命軍而努力,被譽為“黃埔的慈母”。6月任廣東省長。7月任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支持沙面工人罷工,命令各縣縣長協助組織農會。9月任大本營財政部長。堅持主張鎮壓廣州商團叛亂。孫中山北上前夕任所有黨軍、各軍官學校和講武堂的黨代表兼農民部部長。11月任大本營參議、所有黨軍、各軍官學校和講武堂的黨代表,兼任中央農民部長。
1925年1月25日,黃埔軍校成立“青年軍人社”,廖仲愷任社長,該社刊物《青年軍人》第一期出版。同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仍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三大政策,在平定商團叛亂、楊劉叛亂、北伐、東征等戰役中起了重要作用,為鞏固廣東革命政權作出了巨大貢獻,並支持省港大罷工。7月,國民政府成立,任財政部長、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政府財政廳長。

廖仲愷遇刺身亡

廖仲愷不屈不撓地奉行三大政策,密切地同中國共產黨人合作,支持工農革命運動,推動了中國國民革命發展。但他所做的這一切無疑對國民黨右派、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是極端要不得的。因此,中外反動勢力都視廖仲愷為眼中釘,欲置之於死地。孫中山逝世不久,謝持林森鄒魯等人便結成所謂的“西山會議派”,背叛孫中山三大政策,破壞國民革命領導力量的團結。
去世時的廖仲愷(旁者左起廖承志、何香凝、廖夢醒) 去世時的廖仲愷(旁者左起廖承志、何香凝、廖夢醒)
從1925年7月開始,國民黨右派分子鄒魯孫科伍朝樞等人就開始集中攻擊廖仲愷,散佈種種謠言,企圖搞垮廖仲愷,否定三大政策。面對右派反對分子的洶洶來勢,廖仲愷與他們進行了不妥協的鬥爭。尤其使廖仲愷感到深惡痛絕的是,一部分國民黨右派老黨員,為了達到反共的目的,甚至不惜與北方反動軍閥相勾結。5月間,廖仲愷發表了一篇《革命派與反革命派》的文章,對國民黨老右派做了辛辣的批判,他説:“現在吾黨所有反革命者,皆自詡為老革命黨,擺出革命的老招牌,以為做過一回革命黨以後,無論如何勾結官僚軍閥與帝國主義者,及極力壓制我國最大多數之工界,也可以稱為革命黨,以為革命的老招牌,可以發生清血的效力。不知革命派不是一個虛名,那個人無論從前於何時何地立過何種功績,苟一進不續革命,便不是革命派。反而言之,何時有反革命的行為,便立刻變成反革命派。”這篇文章給鄒魯孫科胡毅生林直勉朱卓文等老右派刺激很大。他們對廖仲愷恨之入骨,其中一部分人便蓄謀用卑鄙的暗殺手段除掉廖仲愷。
進入8月,滿城風雨,流傳着國民黨右派要殺害廖仲愷的消息,一霎時間陰雲四起,壓力日增。當時在廣州南堤有右派俱樂部“南堤小憩”,朱卓文等右派分子經常在此密劃謀殺廖仲愷,他們熟知蘇聯顧問鮑羅廷加倫汪精衞、廖仲愷等,每日必集東山百子路鮑公館會議。朱卓文等人起初欲以兇手用炸彈機槍狙擊,把這些領導人員全部殺害,下手前,公安局長吳鐵城獲知此訊大驚,從中阻止了這次流血事件。廖仲愷面對這種情勢,無所畏懼,繼續孜孜不倦地工作。當他聽説敵人要用機關槍殺他時,一笑置之,並對人戲言道:“暗殺用手槍炸彈是所見的,若是用機關槍,卻新鮮的很。”何香凝勸他多加兩個衞士防備一下,他不以為然地回答:“增加衞兵,只好捉拿刺客,並不能阻擋他們行兇。我是天天到工會、農會、學生會等團體去開會或演説的,而且一天到晚要跑幾個地方,他們要想謀殺我,很可以假扮工人、農民或學生模樣,混入羣眾中間下手的。我生平為人作事憑良心,自問沒有對不起黨、對不起國家,總之,生死由他去,革命我總是不能鬆懈一步的。”
在1925年8月18日國民政府的一次會議上,坐在廖仲愷身旁的汪精衞給他寫了一張條子,告訴他有人將對他不利,他當即表示:“為黨為國而犧牲,是革命家的夙願,何事顧忌!”8月19日,又有人以確切消息報告他,廖仲愷慨然道:“際此黨國多難之秋,個人生死早置之度外,所終日不能忘懷者,為罷工運動及統一廣東運動兩問題尚未解決!”這一天,他又為給黃埔軍校等籌集經費工作到深夜,很晚才回到家中。
同年8月20日上午,廖仲愷攜夫人何香凝乘車前往黨部開會,半路上遇見陳秋霖,隨即同車前往,不想竟在戒備森嚴的國民黨中央黨部(惠州會館,位於廣州市越秀南路89號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立有紀念碑)門前慘遭殺害。
廖仲愷 廖仲愷
廖案發生後,國民政府迅即組成“廖案檢查委員會”,追查暗殺的幕後策劃者和兇手。經查明,暗殺是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右派集團所為。主要成員便是鄒魯胡毅生林直勉朱卓文許崇智等人,出面收買兇手的便是胡漢民的堂弟胡毅生及其死黨朱卓文梁鴻楷等人。兇手之一陳瑞在刺殺廖仲愷後,找到朱卓文告以其事,朱即給陳瑞二百元,打發他離開廣州。案情查明後,國民政府派軍隊搜查了胡漢民兄弟的住宅,逮捕了胡漢民的哥哥胡清瑞林直勉,撤掉了梁鴻楷第一軍軍長的職務,胡毅生、朱卓文事先潛逃,胡漢民也因涉嫌離開廣州,國民黨右派勢力受到沉重的打擊。

廖仲愷主要影響

廖仲愷 廖仲愷
廖仲愷是資產階級革命派中堅定支持和追隨孫中山的代表,他同孫中山一起為尋求救國救民的新道路而努力。1903年,廖仲愷何香凝夫婦赴日本留學,其間,他們結識了孫中山並深受其革命思想影響,參加了資產階級革命。廖仲愷參加了同盟會,並積極宣傳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 [5] 
廖仲愷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重要推動者,他公開支持和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始終是三大政策最堅決的執行者和貫徹者,認為“而欲國家富強,則必要國民黨之三民主義能得實行,方能有濟。故謂三民主義,即救國主義也” [6]  。他不僅積極同中國共產黨合作,領導開展工農羣眾運動;還藉助中國共產黨的力量,籌備和創辦黃埔軍校。同時積極捍衞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成果,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開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因此被譽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第一功臣” [7] 
廖仲愷堅定地支持中國工農運動的發展,同中國共產黨人開展合作,他深刻的認識到必須提高工農的地位,引導他們有明確的政治知識,才有希望挽救中國革命。廖仲愷為支持工農運動的發展,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建立並指導農民協會的發展,還統一工會,建立工人武裝 [5]  。“國民革命之主要分子為國民,國民中最多者莫如農民。故我國國民革命之成功與否,全在在乎農民之瞭解革命與否一問題。” [8] 

廖仲愷歷史評價

鄧穎超:“廖仲愷、何香凝先生一生為中國革命事業鞠躬盡瘁,建樹了光輝的業績。他們堅持原則,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廉潔奉公,不斷進步,勇於犧牲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

廖仲愷軼事典故

敬重何香凝、關愛廖承志
周恩來曾經滿懷深情説過:“我與廖家已有三代交情。”對此,廖承志也曾深有感觸説道:“這是實情啊,父親廖仲愷早在黃埔軍校就十分賞識周恩來,母親何香凝一直受到周恩來的關懷和愛護,姐姐廖夢醒不僅和周恩來革命關係密切,而她的女兒囡囡(李湄)又是周總理和鄧大姐十分疼愛的乾女兒。”
周恩來、鄧穎超夫婦經常和廖仲愷、何香凝夫婦以及他們的子女廖承志廖夢醒來往,相處極為融洽。廖承志、廖夢醒親切地稱呼周恩來為“阿哥”。 [9] 

廖仲愷人際關係

家庭人物關係圖
關係
姓名
簡 介
祖父
廖景昌 [10] 
廖仲愷祖上是客家人,世代居住在廣東梅縣程江鎮 [22]  ,清道光年間,廖仲愷的祖父廖景昌(17世)及堂叔祖父廖承昌等皆遷往惠州。 [10] 
父親
廖竹賓 [10] 
廖仲愷的父親廖竹賓是位旅美華工,早年就讀於香港聖保羅書院,畢業後到香港匯豐銀行工作,後再調往美國舊金山代理匯豐銀行商務,家庭富有,娶妻梁氏,生三子一女:長子廖恩燾;次子廖恩熙(即廖仲愷);三子廖恩勳;女廖靜儀。 [11] 
叔父
廖志崗
1893年廖竹賓亡故後,廖仲愷隨母親回到廣州,投奔叔父廖志崗。廖志崗是位洋務人士,時任招商局總辦,鼓勵侄子繼續學習西學,把廖仲愷送去了香港皇仁書院。
妻子
著名的國民黨左派,1949年以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務。 [10] 
女兒
是革命烈士李少石的妻子。 [10] 
兒子
中共第一、第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黨的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八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10] 
兒媳
廖承志之妻,經亨頤的女兒。 [12] 
孫子
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10]  其妻子趙汝蘅曾是中央芭蕾舞團團長。 [29] 
孫子
廖承志之子,賀龍元帥之女賀黎明的丈夫。 [26] 
孫子
廖承志之子 [31] 
孫女
廖承志之女 [13] 
外孫女
李少石和廖夢醒的女兒,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宋慶齡基金會理事。早年曾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 [10] 
曾孫
廖暉之子,鳳凰衞視高層,專長媒體經營,其妻子是台灣女星吳辰君 [30] 

廖仲愷後世紀念

廖仲愷被暗殺後,周恩來親自撰寫《勿忘黨仇》、《沙基慘案與黨代表之死》等悼文;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中共廣東區委組織廣州工農羣眾5萬多人舉行追悼大會。廖仲愷遺體暫厝在廣州駟馬崗他的好友朱執信墓左側。1935 年9 月安葬於南京紫金山麓中山陵右側。 [23] 
在廣州市同福西路龍溪新街,坐落着一棟坐北朝南的青磚石腳二層小樓,它就是革命家廖仲愷與何香凝夫婦曾經的居所,“雙清樓”所在地。

廖仲愷墓葬

廖仲愷何香凝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天堡城下。

廖仲愷紀念館

該紀念館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2003年被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

廖仲愷院校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由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動家何香凝女士等提議、國民黨中央為紀念廖仲愷先生愛護農工的意願而決定創辦仲愷農工學校(即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校於1927年招生,何香凝女士首任校長15年。
1984年,經教育部、農牧漁業部批准,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定名“仲愷農業技術學院”,國家副主席王震同志題寫校名。
2008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仲愷中學
學校地處廣東省惠州市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前身是陳江農業中學,開辦於1964年,1969年更名為陳江中學,1984年11月正式命名為仲愷中學

廖仲愷惠州高新區

今日偉人故鄉——惠州仲愷高新區
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因位於廖仲愷的故鄉(廣東省惠州市陳江街道辦幸福村)而得名,是全國88家國家級高新區之一,於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

廖仲愷道路

仲愷大道前身為惠樟公路,仲愷高新區掛牌後,惠樟公路仲愷段也以廖仲愷名字命名為仲愷大道,仲愷大道集國道、省道、市政道路於一體。 [27] 

廖仲愷其他紀念

仲愷號炮艦,國民政府為了紀念當時犧牲的民國元勳,其中三艘炮艦分別命名為“執信號炮艦”、“仲元號炮艦”、“仲愷號炮艦”。 [28] 

廖仲愷影視形象

1983年電影《廖仲愷》,董行佶飾演廖仲愷。
1986年電影《非常大總統》,張鴻鑫飾演廖仲愷。 [14] 
2011年電影《第一大總統》,劉勁飾演廖仲愷。 [15] 
2011年電影《辛亥革命》,胡明飾演廖仲愷。 [16] 
2011年電視劇《辛亥革命》,高宇飾演廖仲愷。 [17] 
2011年電影《建黨偉業》,國永振飾演廖仲愷。 [18] 
2017年電視劇《熱血軍旗》,侯勇飾演廖仲愷。 [19] 
2021年電視劇《中流擊水》,陳逸恆飾演廖仲愷。 [24-2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