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廓軒竹枝詞

鎖定
清代滿族作家志鋭(1853年—1912年) 所著的一部詩集,又稱《張家口至烏里雅蘇台竹枝詞》。
晚清詩人志鋭從張家口到烏里雅蘇台參贊大臣,途徑六十四處台站(即驛站,自清代前期在蒙古地區設置卡倫和台站,凡各旗扎薩克駐地、邊境卡倫和八旗駐防地都有驛站相連接)。一路所見,自然景觀、社會羣體、風俗習慣均是新鮮並充滿了陌生感的。發之於詩,形成《廓軒竹枝詞》100首,集中表現了清代蒙古地區的風情,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時也表現了詩人路途的艱辛,遭受貶謫的痛苦,背井離鄉的無奈,無力救國的憤慨。 [1] 
中文名
廓軒竹枝詞
別    名
張家口至烏里雅蘇台竹枝詞
作    者
志鋭
類    別
詩集
創作年代
清末

廓軒竹枝詞創作經歷

甲午中日事起,上疏陳堅守策略萬言,以侍郎奉命赴熱河練兵,未逾月,因女弟瑾、珍兩妃貶貴人, [2]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志鋭遭貶,從張家口到烏里雅蘇台任參贊大臣,不僅大漠的環境對他構成極大的考驗,更有遠離政治中心、不能為國效力的憂憤,身世之感與家國之痛交織,塞外荒涼與行程的艱辛在他的竹枝詞中得以淋漓盡致地表達。
《廓軒竹枝詞》序為:“古人行程,必紀其山川道里險要形勝者,考古證今,以示博富。鋭不才,在灤陽營次奉待罪烏里雅蘇台之命,未許回京,迂道出口行簏,無書未能援證,僅就軍台各名各旗風俗與夫目之所見,得竹枝詞百首,于山川形勢,鮮有所關,聊為一己紀程,非敢雲詩也。”《廓軒竹枝詞》百首,其中《六十四台》計六十四首,《風俗》計二十一首,《雜詠》計十五首。因志鋭被貶遭遇,使其所見風物浸染悲涼慷慨之氣,得山川之助,其婉曲內心在詩作中得以完美的呈現。

廓軒竹枝詞文學價值

《廓軒竹枝詞》百首具有重要的價值:就史料價值而言,它作為研究清代蒙古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資料,補正史之不足;從文學角度來説,它是清代文人邊疆竹枝詞的代表,其詩性功能遠超過一般文人竹枝詞,展現了作者的心路歷程,凸顯其人作品魅力。
志鋭竹枝詞在清代可以歸入文人所創作的邊疆竹枝詞,因為它既繼承了清代文人邊疆竹枝詞的傳統,又有其獨到之處。
形式上,志鋭繼承有清一代文人竹枝詞創新的成果。清代文人竹枝詞在繼承傳統竹枝詞的基礎上,形式逐漸定為一尊:採用“七言四句”。志鋭百首竹枝詞無一例外,整體風格也和文人羣體,尤其是邊疆文人的竹枝詞相近:通俗自然、輕快活潑。志鋭竹枝詞讀來生動婉轉,樸素自然,婉轉流暢。清代文人竹枝詞大量採用民間口語、俗語、俚語,甚至少數民族語,更為當地人喜愛。志鋭用得更加自如,語彙和詩融為一體。尤其是,志鋭大量繼承了邊疆文人採用的詩中加註方式,把詩和散文變成一個有機整體。
志鋭竹枝詞獨到之處在於,他強化了竹枝詞的詩性功能。民間竹枝詞通常採用比興手法,用第一人稱,多為女性口吻抒寫情懷,風格悽怨。志鋭常常直接切入所要關照的對象,用賦法使詩句簡潔明瞭。
志鋭竹枝詞在清代文人竹枝詞中佔有重要地位,不可忽略。“竹枝詠風土,瑣細詼諧皆可入。”在描繪地域風土方面,無可取代,為我們研究當時蒙古族生活,還原蒙古族社會,提供了最翔實的第一手材料。他更多地把竹枝詞當作記錄風土人情、抒寫一己內心的工具,多少忽略了對意境的營造,沒有達到更高的藝術水準,沒能創造出象劉禹錫《竹枝詞》九首那樣膾炙人口的名篇。另外,他似乎以純客觀的觀照來抒寫,與當地人真正的生活、情感有一定距離。

廓軒竹枝詞版本流佈

《廓軒竹枝詞》(版本及流佈情況如下:第一影印本),《張家口至烏里雅蘇台竹枝詞》(一卷,共一冊),志鋭撰,南陵徐乃昌清宣統二年(1910年)據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著者稿本影印。第二石印本,《廓軒竹枝詞》(一冊),窮塞主撰,清宣統二年(1910年)。第三刻本,《張家口至烏里雅蘇台竹枝詞》(一卷),志鋭撰,所屬《懷豳雜俎》叢書,清宣統元年(1909年)、宣統二年(1910年)、宣統三年(1911年)南陵徐氏刻。另《中國風土誌叢刊》(張智主編,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收有窮塞主廓軒氏撰《廓軒竹枝詞》;《中華竹枝詞全編》(丘良任等編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7年)收有志鋭撰《張家口至烏里雅蘇台竹枝詞》。 [3] 

廓軒竹枝詞作者簡介

志鋭(1853年—1912年),字公穎、廓軒,號窮塞,晚號遇安,滿洲他他拉氏,《清史稿》記載他“隸滿洲正紅旗”,《清故伊犁將軍文貞公行狀》則説他為“滿洲鑲紅旗人”,清代末任伊犁將軍,清代重要的竹枝詞作家。也是著名的珍妃的堂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