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廊坊市知識產權局

鎖定
貫徹執行《專利法》及有關法規、政策;研究擬定知識產權地方規範性文件;研究全市知識產權方面的重大問題;組織擬定全市專利工作發展規劃和專利信息網絡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組織開展《專利法》及有關知識產權法律、知識的宣傳普及和幹部教育培訓工作;依法處理專利糾紛,查處冒充專利行為;協調指導各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規範和管理全市專利技術市場,組織重大專利技術的實施;指導專利代理及其他有關服務機構的工作;負責專利廣告出證和統計分析等工作;研究國(境)外知識產權發展動向;統籌協調全市及涉外知識產權事宜;負責專利工作對外交流與合作。
中文名
廊坊市知識產權局
釋    義
政府部門
行政區域
廊坊市
內設機構
辦公室等

廊坊市知識產權局廊坊市簡介

廊坊市地處河北中部、京津兩大城市之間,幅員面積6429平方公里,總人口381.6萬人。現轄二市六縣二區(三河市、霸州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永清縣、固安縣、文安縣、大城縣、廣陽區和安次區),96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其中建制鎮60個),3229個行政村。廊坊城區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54平方公里,人口40萬。
於正在規劃的大北京經濟圈的腹地。市區距北京40公里,天津60公里,與京津兩個機場相隔70公里,距天津新港100公里。既得近海開放之利,更佔接受京津輻射之先。毗鄰東北、華北兩大工業基地,屬多種產業、大中城市和人口高密度區,不僅市場容量大,而且有着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資源,藴育着廣闊的發展空間。
全市98%以上國土為平原,耕地面積554萬畝,土地肥沃,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地處海河流域,水系比較發達。石油、天然氣、煤炭、地熱、石灰岩、白雲石、硬鐵礬土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具有較高開採價值。
域內有13個國家級科研機構、21所高等院校和20所中等專業技術學校,東方大學城內還有十餘所高等院校分校,人才密度指數達到9.52%。同時,京津眾多的國家級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為近在咫尺的廊坊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廊坊市知識產權局產業結構

第一產業,形成了優質高效農業的基本雛型,設施生態農業和畜牧養殖業得到較快發展,面向京津市場的特色蔬菜、花卉花木、乾鮮果品、優質糧食作物發展較快,培育形成了福成集團、潘興集團、華安集團、福華集團、匯福集團、明慧集團、正大集團等一批較大的龍頭企業。第二產業,形成了機械、電子、輕工、紡織、食品、醫藥、新型建材等支柱行業,擁有一批包括漢王輸入系統、可視電話、PS板、金屬切削刀具、半導體致冷片(器)、電梯、工業縫紉機、數碼膠印機、水環保處理設備、灌裝機、均質機、立邦塗料及好麗友、日清食品、紅城堡乾紅、蕃茄製品等名優產品,並陸續引進建成和重組了一批有一定知名度、規模較大的企業。第三產業,以市場建設為突破口,鞏固提高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新興第三產業。全市共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225個,年成交額91.6億元,其中年成交額億元以上的市場23個,東阜摩托車配件市場、文安膠合板市場、勝芳鋼木傢俱市場、大廠國際漁具城等一批規模較大的市場在河北乃至全國都有很高的知名度。金融、信息、科技、人才、勞動力、房地產等生產要素市場日趨完善。已建成高爾夫球場2個,三星級以上賓館16個,大型旅遊景點2個(第一城、中華文明城)。非公有制經濟,2001年,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0%,非公有制經濟上繳税金佔全部財政收入的40%,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點。高新技術產業,全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86家,高新技術產品240種,2001年實現高新技術技工貿總收入9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2.18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5.4%,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2001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13億元,人均GDP10700元,財政收入21.5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23元,三次產業比例為16.7:52.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