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廉範

鎖定
廉範(生卒年不詳),字叔度,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東漢大臣,趙國名將廉頗後人,益州刺史廉丹的孫子。 [1] 
仗義豪俠,知恩必報,師從博士薛漢。漢明帝時期,舉茂才出身,授議郎,出任雲中太守。永平十六年(73年),以少勝多,擊退匈奴入侵,遷武威武都二郡太守,頗有政績。
漢章帝建初年間,依附大將軍竇憲,遷蜀郡太守,卒於任上。
叔度
所處時代
漢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京兆杜陵
主要成就
治理邊境州郡 抵禦匈奴
本    名
廉範
師    傅
薛漢

廉範人物生平

廉範,字叔度,京兆杜陵(今西安東南)人,趙國將軍廉頗的後人。漢朝興起,因為廉氏家族是豪門望族,朝廷把他們從苦陘(今河北定州市東南邢邑鎮)遷到杜陵。世世代代都是駐守邊境,有的死後埋葬在隴西襄武縣(今甘肅隴西縣),所以在杜陵做官。
廉範的父親遭遇戰亂,死在蜀漢地區,廉範於是流離借居在西州。西州平定以後,回到故鄉。十五歲時,告別母親到西州接回父親的靈柩。蜀郡太守張穆,是廉丹的老部下,於是送給廉範許多財物,廉範都沒有接受,和他的門客徒步揹着靈柩回到葭萌關。所作的船碰到礁石沉沒,廉範抱着靈柩,一起沉到水中,眾人被他的孝心感動,用杆子把他鈎出來,治療救護才倖免於死。張穆聽説以後,有派人騎馬帶着先前送給他的財物追趕廉範,廉範又堅決推辭了。回到故鄉安葬了父親靈柩。

廉範交好鄧融

守孝完畢,到京城拜師學習,侍奉博士薛漢京兆、隴西二郡都請他做官,都沒有接受,永平(漢明帝年號)初期,隴西太守鄧融準備禮物徵聘廉範為功曹(官職名),恰逢鄧融(被人告發)被上級審查,廉範知道鄧融不好解脱,打算以自己的能力救他,於是託病要求離開,鄧融不明白他的意思,非常怨恨他。廉範於是向東到了洛陽,更名改姓,請求擔任廷尉(官職名)的獄卒。不久,鄧融果然被押解到洛陽關在監獄,廉範於是得以在他身邊侍奉,盡心盡力,非常勤勞。鄧融奇怪他長的像廉範卻很不明白,於是對他説:“你怎麼長的像我從前的一個部下。”廉範斥責他説:“您因為困窘看花眼了。”不再跟他説話。鄧融因病被押解出去養病,廉範跟隨他贍養探視,直到鄧融病死,都沒有説明身份,親自趕車送鄧融的靈柩到南陽(地名),安葬完畢才離開。 [2] 

廉範營救薛漢

後來被徵聘到公府,恰逢薛漢因為楚王的案子被處死,他的故人、門生都不敢探視,只有廉範前去替薛漢收殮安葬。官吏告訴了皇帝,漢顯宗大怒,召廉範入宮,質問並斥責他説:“薛漢和楚王一同迷謀,惑亂天下,你是公府的官員,不和朝廷保持一致,反而替罪犯收殮,為什麼。”廉範叩頭説:“我愚蠢粗魯,認為薛漢等人都已認罪被處死,忍不住師生的情誼,罪該萬死。”皇帝才稍稍息怒,問廉範説:“你是廉頗的後代嗎。和右將軍廉褒大司馬廉丹有沒有親緣關係。”廉範對他説:“廉褒,是我的曾祖父;廉丹,是我的祖父。皇帝説:“難怪你有膽子敢這麼做。”並賞賜他。廉範因此出名。

廉範治理雲中

被推薦為秀才,幾個月後,升任為雲中太守。恰逢匈奴大舉進兵入關,烽火連天。按照舊例,敵人人數超過五千,就應該寫信給鄰郡(求救)。部下打算寫信求救,廉範不採納,親自率領士卒抵擋。敵人兵力太多廉範的軍隊打不過。恰逢傍晚,讓士兵們各自綁兩個火把,舉在頭上,軍營中就像繁星。敵人遠遠看到火光很多,以為漢兵救援部隊來了,很震驚。敵人等到天明將要撤退,廉範於是命令犒勞士兵,早晨衝殺,消滅敵人好幾百,敵人自相踐踏,死了一千多人,從此不敢再侵犯雲中。廉範後來歷任武威、武都兩郡的太守,隨當地風俗教化訓導百姓,都有政績。

廉範治理蜀郡

建初(漢章帝)初期,改任蜀郡太守。蜀郡的人喜歡爭論,好互相評論好壞,廉範常常用純樸厚實訓導他們,不接受別人在他耳邊説壞話。成都物產豐盛,房屋之間很窄,從前的條令禁止百姓晚上活動,防止火災,但是百姓偷偷的活動,火災每天都會發生。廉範於是廢除原來的法令,只是嚴格要求百姓儲存水而已。百姓感到很方便,於是編成歌説:“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一絝。”在蜀郡擔任太守好幾年,因為觸犯法律被罷免回到故鄉。廉範一生都在邊境做慣,廣泛開墾田地,囤積糧食財物,全部接濟了宗族、朋友。

廉範去世

肅宗駕崩,廉範到敬陵奔喪。當時廬江郡的官員嚴麟奉命弔喪,和他在路上相遇。嚴麟乘坐小車,路上泥水太深,馬死了,不能前進,廉範看到覺得可憐,命令跟隨他的人下馬把馬讓給他。不告訴嚴麟自己的姓名就走了。嚴麟完成了任務,不知到馬是誰的,於是沿路尋訪。有人對嚴麟説:“原蜀郡太守廉叔度,喜歡幫助危難貧窮的人。奔喪得人,只有他。”嚴麟平時也聽説過廉範的名聲,認為很對,於是牽着馬登門拜訪,表示感謝並歸還了馬匹。世人都佩服廉範的仁義精神,但是他依附大將軍竇憲,因為這被人譏笑。最後,在家中去世。

廉範人物評價

張堪、廉範皆以氣俠立名,觀其振危急,赴險厄,有足壯者。堪之臨財,範之忘施,亦足以信意而感物矣。若夫,漢高祖之召欒布,漢明帝之引廉範,加怒以發其志,就戮更延其寵,聞義能徙,誠君道所尚,然情理之樞,亦有開塞之感焉。 [1] 

廉範軼事典故

起初,廉範和洛陽人慶鴻是刎頸之交,當時人稱讚他們説:“從前有管仲鮑叔牙,現今有慶鴻、廉範。”慶鴻慷慨有氣節,官至琅邪、會稽兩郡太守,所任職的地方都有突出政績。廉範任蜀郡太守時,清正廉明而養民以富,故“襦袴歌”源出廉範。

廉範親屬成員

先祖:廉頗,戰國名將。 [3] 
曾祖:廉褒,西漢右將軍。
祖父:廉丹,新朝大司馬、庸部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