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廉泉亭

鎖定
廉泉亭位於包公祠東側。出正殿東行不遠,即是一座六角攢尖亭,也就是祠內著名的廉泉亭。亭內有一口名為廉泉的古井。井因亭生輝,亭由井得名。
中文名
廉泉亭
得名於
亭內的一口名為廉泉的古井
緣    來
包公生前所挖
位    置
包公祠東側

廉泉亭簡介

包公祠亭內有一古井,天花板上有一塊圓形彩繪龍像木雕正對井口;井水動龍影舞,別具一格。亭壁上嵌有一方《香花墩井亭記》石碑,碑文系光緒二十八年(1902)舉人李國蘅所撰。文中記述傳説,昔有一太守遊覽包公祠,喝此井水後頭痛不止,原來是個貪官,因此井得名為“廉泉”,亭為“廉泉亭”。原本井上無亭。明朝人在修建包公祠時,在井上加蓋了亭子。

廉泉亭廉泉井

包公祠的東面有一口“廉泉井”,為包公生前所挖,原本井上無亭,系只為滿足家庭用水的一口普通之井。由於包公一生清正廉明,後人敬仰包公,故賦予了包公個人及家庭之物許多神秘的傳説。到包公祠參觀的遊客都會到“廉泉井”,趴在井口往下看。井很深,井水水面苑如一面銅鏡。
據説貪官污吏或為人心數不正者,若飲用廉泉井之水,將上吐下泄,直至認錯悔過為止。後人為了保護廉泉井,在廉泉井處蓋了一座八角亭——廉泉亭。亭欄畫棟頂端雕有浮龍,晴天白日,龍影映入井底,隨着井水晃動,如龍飛舞,俗稱“龍井”。明朝人在修建包公祠時,在井上加蓋了亭子,稱井為“廉泉”,亭為“廉泉亭”。從此井亭作為一“景”留存至今。

廉泉亭相關記載

廉泉亭《井亭記》

清末舉人李國葦根據傳説寫了《井亭記》,發出“抑或孝肅祠之井為廉泉,不廉者飲此頭痛歟,是未可知也”的議論,世人改稱“廉泉”。其祠四面環水,正門朝南,西廊陳列包氏支譜、遺物、包公家訓和包公墨跡,以及有關史冊資料。

廉泉亭《香花墩井亭記》

香花墩井亭記 香花墩井亭記
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李鴻章侄孫李國蘅撰寫了一篇《香花墩井亭記》,曰:“聞昔有太守來謁祠,啓開汲飲,忽頭痛,復堙如故。是説也,餘竊疑。命從人開井汲泉,煮茗自飲,味寒而香烈,飲畢無異,目而笑謂諸曰:井為廉泉,不廉者飲此頭痛歟!” 廉泉的井沿上,佈滿一條條深深的凹痕,為井繩長期摩擦所致。正對井口的亭子頂端中央,雕有一塊圓形彩繪木質浮雕龍像。雕龍倒映井內,隨着井水的晃動,好似龍影在舞,頗有游龍戲水之景趣,故人們又稱廉泉井為“六角龍井”。

廉泉亭《廉泉試官》

合肥地方戲曲劇團,用廉泉傳説編演了一出新戲,叫《廉泉試官》,諷刺那些原本貪劣卻硬要冒充清廉的官吏。被廉泉水試出了真相,很顯示了民心輿論的力量。
[1-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