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廉泉

(針灸穴位)

鎖定
出《靈樞·熱病》中,別稱本池、舌本,屬於任脈。位於結喉上方,當舌骨的上緣凹陷處,在舌骨上方,深部為會厭,下方為喉門,有甲狀舌骨肌、舌肌、有頸前淺靜脈,甲狀腺上動、靜脈;布有頸皮神經,深層有舌下神經分支。主治舌下腫痛、舌緩流涎、中風舌強不語、暴喑、乳蛾、咽食困難、舌肌萎縮。操作方法為向舌根斜刺0.5~0.8寸。
中文名
廉泉
出    處
《靈樞 熱病》
隸屬經絡
任脈
功    能
通調舌絡、清利咽喉
操    作
向舌根斜刺0.5~0.8寸
主    治
舌下腫痛、舌緩流涎
主要配伍
配通裏、人中,活血通絡開竅

廉泉名稱釋義

考舌為廉,又指稜角狀;液為泉。因穴上有結喉,形似稜角,內當舌下,時有津液所出,猶似清泉,主治舌縱涎出,因名其穴為廉泉。 

廉泉治法

寒則補之留針或多灸,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廉泉定位

結喉上方,當舌骨的上緣凹陷處。

廉泉解剖

在舌骨上方,深部為會厭,下方為喉門,有甲狀舌骨肌、舌肌、有頸前淺靜脈,甲狀腺上動、靜脈;布有頸皮神經,深層有舌下神經分支。

廉泉主治

舌下腫痛、舌緩流涎、中風舌強不語、暴喑、乳蛾、咽食困難、舌肌萎縮。

廉泉操作

向舌根斜刺0.5~0.8寸。

廉泉臨牀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咽喉炎、甲狀腺腫大、食道炎、癔病等。

廉泉配伍

配通裏、人中,活血通絡開竅,治舌強不語;
少商合谷,清熱瀉火利咽,治咽喉腫痛;
配地倉,利濕通絡,治舌緩流涎。

廉泉功效

通調舌絡、清利咽喉。 

廉泉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舌下腫,難以言,舌腫涎出。” [1] 
2.《銅人針灸經》:“……咳嗽上氣喘,漚沫口噤,舌根急縮,下食難。”
[2-3] 
參考資料
  • 1.    皇甫謐.《針灸甲乙經》:人民衞生出版社,2006年6月
  • 2.    王華.《針灸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2012年8月
  • 3.    田代華.《靈樞經》:人民衞生出版社,200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