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医学院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境内公办高校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厦门医学院是一所201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是福建省三所医学类本科高校之一,也是厦门市和闽西南唯一的医学类本科高校。办学渊源最早可追溯到1898年在鼓浪屿创设的医学专门学校。学校传承“德厚立人、术湛立业”的校训,弘扬“阳光、大气、善良、感恩”的校风和“忠诚、团结、实干、创新”的学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院校实际相结合,凝练形成富有厦医特色的“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单位尽责、对患者尽心”的“四尽”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理念,立足厦门、面向福建、辐射全国,致力于为医疗卫生行业和医药、健康产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 [37]
学校前身为厦门护士学校、厦门医士学校、厦门助产学校,1953年因该地医学类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三校整合成立了福建厦门卫生学校;厦门卫生学校为市属中专。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名为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厦门医学院。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总占地面积885亩(现校园面积520亩,二期用地365亩),目前总建筑面积28.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4.3亿余元,图书馆藏书78.5万册,电子图书71.4万种;有12个教学机构,3个教学辅助机构,2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4所教学医院和167个校外实训基地,开设18个本科专业;有在校生7540人,教职医护员工3074人(含2所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475人。 [37]
主管部门
福建省 [32]
图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厦门医学院
外文名
Xiamen Medical College
简    称
厦医
办学性质
公立学校
学校类别
医药类
主管部门
福建省 [32]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徐国庆(党委书记)院长:林羽 [35](校长)
本科专业
18个(截至2025年5月)
院系设置
12个教学机构、3个教学辅助机构(截至2025年5月) [1]
院    训
德厚立人、术湛立业 [3]
地    址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灌中路1999号 [1]
院校代码
12631 [4]
主要奖项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专任教师
475人(截至2025年5月)
占地面积
885 亩((截至2025年5月))
在校生人数
7540人(截至2025年5月)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鼓浪屿医院卫生学校

1924年,鼓浪屿救世医院增设护士学校。
1941年12月全抹埋,鼓浪屿沦陷,鼓浪屿救世医院被迫停办。
百年积淀
1950年,抗战胜利后学校复办,黄桢德任院长。
1951年,厦门医士学校、厦门第一护士学校并入救世医院医学专门学校,成立厦门卫生学校。
1951年5月,奔习首届医士班招生28人,学制二年,经费由省卫生厅拨给。学习课程选用医学院的部分教材。
1952年上半年,招收医士科第2班。
1952年8月,厦门医士学校招生纳入全省统一招生,招收新生51人,学制三年,编入医士科第3班。
1953年因该地原有医学类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厦门护士学校、厦门医士学校、厦门助产学校三个学校合并,整合成立福建厦门卫生学校 [5],校址在白鹿路24号,属厦门市卫生局管辖想记。
1958年,学校分为市第一医院医务学校和鼓浪屿医院卫生学校,
1953年9月,医学专门学校、护士学校与厦门护士职业学校、厦门医士学校和厦门第二医院护士学校合并为“鼓浪屿医院卫生学校”。
1960年学校首开中医士专业,首次招收24名新生,学制四年淋定柜。
1966年,文化大革命动乱期间,学校停止招生。
1963年,鼓浪屿医院卫生学校迁到石泉路7号原厦门卫生学校旧址,恢复厦门卫生学校旧称,“文革”期间学校停办。

厦门卫生学校

1976年底,学校复办,校名改为福建省厦门卫生学校。医士霸朵笑专业于同年12月份向全省招收工农兵学员52人,学制二年。
1977年元月份,复办后首批新生报到入学,开始接受中等医学教育。
1977年8月,学校初次增办中医士专业,招收48名学生,学制二年。
1979年6月,学校获准开设医学大专班。7月份通过高考入学考试,录取58名考生入学接受高等专科医学教育,编入医学大专班,学制三年。
1982年增置口腔门诊部。
1嫌翻98嘱肯劝5年在口腔门诊部基础上建成厦门市口腔医院。
1994年8月,学校增设妇幼医士专业,首次招生40名,学制三年。
厦门卫生学校原来为市属中专。 [6]
2001年10月,厦门市政府办公厅批准成立厦门医学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处,并挂牌。
2002年5月,筹备名由厦门医学职业技术学院更为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03年8月,学校经省教育厅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学校与福建医科大学联办医学大专班,以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名义面向全省招收临床医学44人,学制三年。
2007年3月,学校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14年8月,学校规划建设502亩的新校区。
2015年7月14日,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成立厦门医学院筹建工作领导小组。

厦门医学院

2016年3月,学校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酷应炒项厦门医学院。 [1-2] [7-8]
2020年3月4日,福建省学位委员会批复同意厦门医学院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4个本科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9]
2021年1月14日,学校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在福州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29]
2022年5月20日,厦门市海沧医院举行加挂名称揭牌仪式,加挂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厦门市第六医院两块牌子,正式成为学校第三家非直属附属医院。 [28]
2023年6月,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公布2023年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名单,其中,厦门医学院等厦门地区高校增加45个专业。 [33]10月,厦门医学院附属龙岩人民医院揭牌仪式在龙岩人民医院举行。 [34]

办学条件

播报
编辑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有教职医护员工3074人(含2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475人,具有博士学位167人、硕士学位27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2.2%;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8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7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6.5%。另有外请教师2449人。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入选者、省高层次人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教学名师等省、市级高层次人才117人次,省级本科教学团队2个。 [37]
类别
名单
福建省教学名师
吴小南、纪晴、张俐、姚江武 [15]
福建省优秀教师
纪晴、罗联忠 [24]
福建省本科教学团队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群WTBL教学模式团队、口腔专业群教学应用型团队 [20]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12个教学机构,3个教学辅助机构,2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4所教学医院,开设18个本科专业。 [1] [11]
教学机构
厦门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厦门医学院口腔医学系
厦门医学院护理学系
厦门医学院药学系
厦门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医学技术系
厦门医学院基础医学部
厦门医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厦门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厦门医学院继续教育部(国际教育培训中心、海外教育部) [11]
本科专业
序号
专业名称
1
助产学
2
护理学
3
中药学
4
海洋药学
5
药学
6
生物制药
7
预防医学
8
口腔医学
9
临床医学
10
麻醉学
11
精神医学
12
医学检验技术
13
康复治疗学
14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15
口腔医学技术
1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6]
专科专业
序号
专业名称
1
助产
2
护理
3
卫生信息管理
4
医学美容技术
5
健康管理
6
口腔医学技术
7
针灸推拿
8
眼视光技术
9
康复治疗技术 [31]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国家级包括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实训基地3个,全国健康服务类、养老服务类示范点各1个,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立项建设专业12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1个,实验教学中心9个,现代产业学院1个,虚拟教研室1个,一流课程4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83项。市级重点专业7个;建有2个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和口腔类别)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和167个校外实训基地。 [1] [10]
类别
名称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药学、护理学 [17]、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26]
省级精品课程
妇产科护理学、健康评估、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外科护理学、牙体雕刻技术、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物制剂技术、护理心理学 [10]
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
护理实训中心、生物制药实训中心、口腔医学技能实训中心
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护理实训中心、口腔技能实训中心
福建省生产性实训基地
杰登义齿加工中心、模拟 GMP 生产车间 [10]
厦门医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项目级别
主持人姓名
获批时间
批准文号
口腔医学
特色专业
省部级
纪晴
2016
闽教高〔2016〕24号
口腔医学技术
重点专业
市厅级
纪晴
2016
厦教高〔2016〕18号
助产
重点专业
市厅级
茅清
2016
厦教高〔2016〕18号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部级
伊雪
2016
闽教高〔2016〕37号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省部级
高洪泉
2016
闽教高〔2016〕31号
药学
试点专业
省部级
李津明
2016
闽教高〔2016〕27号
口腔医学SOP(标准化作业流程)
精品资源共享课
省部级
纪晴
2016
闽教高〔2016〕27号
临床医学
应用型学科
省部级
姚跃英
2017
闽教高〔2017〕44号
口腔医学
应用型学科
省部级
纪晴
2017
闽教高〔2017〕44号
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部级
纪晴
2017
闽教高〔2017〕34号
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部级
李津明
2017
闽教高〔2017〕34号
临床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部级
姚跃英
2017
闽教高〔2017〕34号
基于SPOC与体验式教学混合式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
教学成果奖
省部级
韦炜
2017
闽教综〔2017〕9号
民族复兴时代下的医学生“血性”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省部级
李黎明
2017
闽教科规〔2017〕17号
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多元合作培养 “双创”口腔医学人才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省部级
纪 晴
2017
闽教科规〔2017〕17号
组织胚胎学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省部级
高洪泉
2017
闽教高〔2017〕25号
临床医学专业早起临床教育课程体系在构建与教学实践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省部级
姚跃英
2018
闽教科规〔2018〕24号
信息化时代医学生在英语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省部级
钟俊
2018
闽教科规〔2018〕24号
”双创”视域下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多元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创建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省部级
王娟
2018
闽教科规〔2018〕24号
以创新创业为主线改革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体系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省部级
兰天舒
2018
闽教科规〔2018〕24号
让马克思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路人”
“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
省部级
梁美英
2018
闽委教思〔2018〕51号
《护理伦理学》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融合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
省部级
余惠琴
2018
闽委教思〔2018〕51号
管理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
省部级
李黎明
2018
闽委教思〔2018〕51号
用文化自信点亮课堂-临床医学本科《中医学》课程教育模式研究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
省部级
孙素云
2018
闽委教思〔2018〕51号
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模式构建的改革与实践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
省部级
姚跃英
2018
闽委教思〔2018〕51号
体格检查方法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省部级
邓丽娜
2018
闽教高〔2018〕26号
参考资料: [25]
  •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获国家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奖1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6本,省级包括教学成果奖7项。在全国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福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专项奖3项,学校五次获“最佳组织奖”。 [1]
  •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5月,学校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对我校开展对口帮扶;与台湾中台科技大学、台北护理健康大学、台湾海洋大学、辅英科技大学等境外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波士顿大学、杜克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大田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交流合作。 [1]

学术科研

播报
编辑

科研机构

截至2025年5月,学校现有国家CMA认证的分析测试中心1个,省级科研平台9个,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 [1] [10]
类别
名称
省厅级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中药精加工与健康产品开发研究室、福建省呼吸疾病精准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机能与临床转化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天然化妆品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海洋生物医药资源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口腔生物材料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19]
市级重点实验室
厦门市中药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厦门市海洋药用天然产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厦门市口腔疾病诊疗重点实验室 [18]
校级科研平台
中心实验室、转化医学研究室、药物制剂研究室、闽台青草药研究室、口腔材料学研究室 [10]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5月,2016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等各类科研立项1271项,横向课题229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及厦门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397项;发表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论文3095篇。 [1]
厦门医学院科技成果获奖项目汇总
序号
年度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获奖类别
名次
1
2007
肾移植受者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系列研究
王玉新
厦门市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2
2007
肾移植治疗促红素所致尿毒症患者纯红再障
黄海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三等奖
3
2008
肾移植受者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系列研究
王玉新
200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4
2010
经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新技术的系列临床研究
柯明耀
福建省医学科技奖
二等奖
5
20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拟护理方式的系列研究
柯巧芸
福建省护理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6
2011
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实验和尿动力学研究
章振保、安黎明、易卫平、杨恩明、李超
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7
2011
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实验和尿动力学研究
章振保、安黎明、易卫平、杨恩明、李超
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8
2012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MRI研究
郭岗、陈忠、蔡淑惠、杨永贵、蔡聪波、朱柳红
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9
2012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MRI研究
郭岗、陈忠、蔡淑惠、杨永贵、蔡聪波、朱柳红
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10
2013
慢性移植肾病发病机制有关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
王玉新、张以勤、李清芹、叶婧、邹和群、贾宁、李怀富、王国勤
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11
2014
慢性移植肾病发病机制有关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
王玉新
厦门市医学创新奖
12
2015
偏瘫患者早期手康复训练治疗仪开发
牛建平
13
2008
《瓷修复体色彩个性化再现的研究》
姚江武
厦门市科技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14
2014
《耐磨耐腐蚀薄膜应用于齿科钛支架的研究》
尹路
厦门市科技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参考资料: [27]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图书馆馆舍面积1.5万平方米,阅览座位934个,馆藏总量约为148.1万册,其中纸质图书77.9万册,电子图书70.2万册,现有纸质期刊620种,报纸40种。引进和购置数据库21个,其中中文数据库16个,外文数据库5个。 [16]

校园文化

播报
编辑

学校标志

  • 校徽
校徽
校徽释义:
1.厦门医学院明德楼:校徽融入了学校的主体建筑明德楼,明德楼建设风格为厦门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嘉庚风格,沿用了闽南建筑的屋顶和西式建筑的屋身,地域特色浓厚。
2.双蛇杖:世界上的医学标识有两大系统,其一便是双蛇缠杖,蛇杖象征神奇的医术和中立的医德,寓意着救死扶伤的精神。缠杖上头立着双翼,就像一本翻开的图书,又像一对展翅未来的希望之翼,表达了学校对医学教育和医学学生寄予的美好愿景。
3.大海: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滨海城市厦门,学校的校徽中融入了大海海浪的元素,体现了学校办学渊源可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鼓浪屿医学专门学校的校史背景,凸显了学海无涯、医学更是学无止境的寓意,同时也象征了水是生命之源的含义。
4.白鹭:作为厦门市市鸟,白鹭具有显著的厦门特征,体现了学校的地域特色。白鹭一直以来便是纯洁、高贵的象征,其全身洁白的羽毛更是和医护人员的白大褂不谋而合,彰显了医护专业的纯洁性。
5.印章:校徽的主体外框采用了圆形印框状,圆框上弧为学校的中文校名,下弧是厦门医学院的英文全称,圆框形状与公章、印章相仿。 [12]

精神文化

  • 校训
校训
校训释义:
“德厚立人”根据《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句提炼而出,意为广大师生医护人员要有深厚的道德涵养,强调“厚德”是立身的前提和根本。
“术湛立业”根据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句提炼而出,意为广大师生医护人员要不断学习、实践而精通学业和技能,强调“术湛”是立业的前提和根本。
校训八字,前四字言道德人品、立身立人,后四字言技术技能、立功立业。 [3]

行政管理

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截至2025年6月)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院长
党委副书记
福建省监委驻厦门医学院监察专员、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党委委员、副院长
参考资料 [13] [38]

校区情况

播报
编辑
厦门医学院总占地面积885亩(其中现校园面积520亩,新增二期用地365亩),总建筑面积28.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4.23亿余元,图书馆藏书74.79万册,电子图书达69.99万种。学校师生医护员工近1.2万人 [1]

集美校区

该校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路1999号 [1]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省级文明学校
省高校信息化先进单位
省生命教育示范学校
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省法律进学校先进单位
市平安先行学校
市花园式学校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校综治安全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福建第一批省级平安校园
福建省五四红旗团(总)支部
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 [1] [14] [21-23]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