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廈門理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鎖定
廈門理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於2007年5月,現有環境工程專業、環保設備工程專業方向,擬開設水務工程專業。全院現有教職工33人,師資隊伍完備,師資力量較強,專任教師中博士以上學歷人員佔75%,海外留學歸來人員達26%, 省級教學名師、校級教學名師、校級優秀教師等多名。同時,柔性聘用多名國內外知名學者、企事業老總。
中文名
廈門理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主管部門
廈門理工學院
成    立
2007年5月
專    業
環境工程專業、環保設備工程

廈門理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構設置

廈門理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管理機構

學院辦公室、學工辦公室、實驗中心辦公室 [2] 

廈門理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學機構

環境生態系(下設環境工程專業、環境生態工程專業)
水務工程系(下設水務工程專業) [2] 

廈門理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機構

省級平台
福建省農村污水處理與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環境生物技術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市級平台
廈門市膜技術研發與應用重點辦公室
廈門市水資源利用與保護重點實驗室
校級平台
水資源環境研究所
環境工程研究所
膜技術工程中心研究所
國際平台
中加聯合膜技術教學與研究中心 [2] 

廈門理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專業設置

廈門理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工程

培養目標
本專業適應東南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掌握環境工程的系統理論和專業技能,具備解決複雜環境工程問題能力,具有團隊合作、溝通表達和組織管理能力,具有職業道德、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國際化視野與終身學習意識的應用型人才。畢業後可在環境保護及相關領域從事研究、設計、管理、維護和技術支持等工作 [3] 
專業特色
環境工程專業自2007年招生,是學校重點建設的專業之一。2018年通過國際工程教育認證(IEET),2021年獲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形成“親地方產業、重兩岸合作、融國際先進”的辦學特色。
(1)親地方產業。本專業圍繞鄉村振興、海綿城市建設等發展需求,為環保產業發展及“國家生態市”建設輸送大量專業人才。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支持下,建設了多個生活污水處理示範項目。教師均為“雙師雙能型”,校外實習實踐基地達到30多個,並通過多層次的課內實踐教學和課外創新創業訓練、學科競賽、開放性實驗、社會實踐活動等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2)重兩岸合作。廈門與台灣同根同源,往來合作便捷。通過IEET認證,借鑑台灣高校經驗,人才培養符合工程師標準。本專業與台灣成功大學、台灣清華大學、台灣中原大學等有良好的交流與合作,經常開展閩台師資培訓和學生交流,並資助教師赴台學習。
(3)融國際先進。專業由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團隊創辦,融合了國際先進辦學理念。在兄弟學校里賈納大學支持下,成立了我國首箇中加聯合膜技術教學與研究中心。同時,本專業聘請了多名海外學者為客座教授,過半教師具有海外教育背景。學生赴海外留學深造比例高。
主要課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環境規劃與評價、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原理、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環境工程技術經濟、環境管理與法規、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
就業方向
本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專業知識紮實、實踐能力強,能順利地融入社會。畢業後可在生態環境部門、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設計單位、環保企業等就業。隨着人民羣眾對生態環境質量要求的提高,國家對環保的支持以及投入也越來越大,環保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環境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也越來越好。近3年平均就業率98%以上,60%以上的學生畢業後從事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工作;另有15%左右的學生攻讀碩士研究生,其它的學生畢業後分別進入公務員系統、教育以及其他企事業單位 [3] 

廈門理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水務工程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深厚的人文素養與團隊精神,良好的創新精神與終身學習意識,以及一定的國際視野與跨文化交流能力;理論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專業技能熟練、適應性強;掌握水資源規劃與利用、城市防洪排澇工程、城市給水排水工程、水處理技術等專業知識;具備應用所學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初步開展相關科學研究的能力;能在水務、水利、市政、環保、農林等涉水行業從事與水務工程有關的規劃、設計、施工、生產運營與管理工作,以及相關的科研工作,能逐步成長為本領域的技術精英(骨幹)或中高層管理專家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學生畢業後在本專業領域經過5年左右的實踐鍛鍊,具備工程師或與之相當的專業技術能力,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感 [4] 
專業特色
水務工程專業是我校重點建設的特色專業,致力於培養複合了”一體型、智慧型、動手型”三大特徵的複合型水務新工科人才。“一體型”是指學生具備了城市水務一體化管理所涉及的上述三大學科交叉融合的知識體系,擁有寬闊的專業視野與綜合解決問題的思維;“智慧型”是指該專業注重計算機應用技術,現代信息技術、模擬計算以及虛擬仿真等現代知識的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具備良好的計算機與高新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符合智慧水務新時代發展的人才需求;“動手型”是指該專業通過將理論課與實踐環節、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實踐、校內實習與校外實習緊密相結合的培養模式,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融入各種實踐活動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培養出來的學生動手能力強。圍繞上述複合型人才培養定位,該專業精心制定了教學培養方案、建設了完善的軟硬件條件。如今,該專業在教學培養方案、軟硬件建設及人才培養效果上已形成了如下鮮明特色:
(1)教學培養方案特色:教學培養方案是實現水務新工科人才培養定位的重要抓手。為培養複合了“一體型、智慧型、動手型”的水務新工科人才,該專業所制定的教學培養方案圍繞水務工程的內涵,強化了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和環境科學與工程三大學科相關知識的交叉融合;注重開設計算機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課程,並設置了智慧水務選修模塊,以呼應智慧水務新時代發展的人才培養需求;此外,主要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均配合理論教學設置了實驗課、課程設計、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以強化動手型水務新工科人才的培養。
(2)軟硬件條件特色:良好的師資力量、實驗室、校外實習基地等軟硬件條件是有效實施教學培養方案的保障。我院該專業師資力量的最大特色是教師100%為雙師型的名校工學博士。該專業擁有一支高學歷且親產業的強大的雙師型師資隊伍。100%的教師為畢業於同濟、武大、中科院、日本北海道大學等國內外名校的工學博士,且在具備高學歷的同時均擁有企業工作或進修的經歷與行業資格證書。即教師100%為雙師型。此外,50%的教師還擁有海外留學、訪學經歷或已取得訪學經費資助即將前往海外訪學。專業建設負責人朱木蘭教授,1995年博士畢業於日本北海道大學,在日本留學工作了17年,擁有日本建設環境部門最高國家資格技術士。在硬件條件方面,該專業擁有完備的教學實驗室體系,包括水力學實驗室、水泵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水質綜合實驗室、給排水工程實驗室、信息技術實驗室,以及正在建設的模擬仿真實驗室等;並依託學院擁有多個創新實驗室、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及各類大型貴重儀器設備可供學生開展各類創新實驗與畢業設計。此外,廈門市水利局、水文局、廈門水務集團、規劃院、市政設計院以及廈門中環水科技等30多家政府部門與企事業單位先後為該專業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校外實習基地。
(3)人才培養效果特色:在符合人才培養定位的教學培養方案以及能有效實施培養方案的雄厚軟硬件支持下,該專業取得了十分喜人的人才培養效果,其特色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水務工程專業畢業生動手能力強,親產業、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學生就業率高。二是名校考研錄取率突出。近三年該專業畢業生平均初次就業率高達98.87%。此外,雖然我校該專業為二本專業,但經過4年大學培養,眾多畢業生考取了同濟大學、湖南大學、廈門大學、河海大學等一批市政工程、環境工程、水利工程學科領域的頂尖名校。近三年水務工程專業畢業生的考研最終錄取率平均高達15.91%,其中考上985、211和國外知名大學的學生更是佔到了42.3%,水務學子的考研成績不僅體現在錄取數量上更是體現在錄取質量上 [4] 
主要課程
工程力學,水力學,結構力學,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水泵與水泵站,工程水文學,水分析化學,水處理微生物學,生態與環境學,給水排水管網系統,水質工程學Ⅰ,水質工程學Ⅱ,水資源規劃與利用,城市水利工程,城市防洪與排澇等。
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具備城市水資源規劃與利用、城市防洪排澇工程、城市給水排水工程、水處理技術、生態與環境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能在水務、水利、市政、環保、農林等涉水行業中的相關政府部門、設計院、企事業單位從事與水務工程有關的規劃、設計、施工、生產運營與管理工作,以及相關的科研工作,就業前景十分良好 [4] 

廈門理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生態工程

培養目標
針對國家和地方生態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迫切需求,本專業致力於培養具備多學科專業素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運用生態環境宏觀思維且掌握微觀生態治理技術,能夠在生態環境保護與規劃、生態環境修復、環境生態工程設計、施工、運行、維護等方面工作的卓越工程人才,或在政府機關、科研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生態環境科學研究、保護和管理等相關領域工作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5] 
專業特色
(1)專業人才需求迫切、就業領域廣闊。我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任務尚未完成,生態文明建設仍面臨巨大壓力,而生態環境問題的複雜性、長期性對環境生態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需求。福建省作為全國首個省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廈門市是一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城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必將成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途徑。隨着國家省市重大生態環境治理工程的實施,亟需環境生態專業複合型人才。
(2)專業教學條件基礎雄厚。本專業依託福建省農村污水處理與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環境生物技術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廈門市水資源利用與保護重點實驗室、廈門市膜技術研發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和中加聯合教學與研究中心等9個科研與教學平台,為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提供重要支撐。
(3)產學研融合及國際化水平高。先後與廈門市生態環境局、廈門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等30餘家企事業單位開展產學研合作,以成為環境生態工程專業實習基地,為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提供有力支撐;學院具有中加合作辦學經驗,與國內外多所高校建立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為建設和發展“國際化、親產業”的新興專業提供平台。
主要課程
環境生態工程原理、水生生物學、生態水文學、水生態修復技術、水污染控制工程、微生物生態學、環境生物學、基礎生態學、生態監測與評價、城市生態規劃、生態模擬、流域污染控制與管理、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海岸帶污染與修復等 [5] 
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具備環境生態過程與效應,生態工程設計與環境污染防治,環境生態模擬與系統規劃,生態調查分析與環境監測,環境生態評價與管理等核心專業知識,就業領域廣闊,主要包括生態、環保、能源、市政、工程等行業相關政府部門、規劃設計院所及企事業單位。畢業生亦可報考資源與環境、生態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市政工程、環境管理等專業研究生,從事環境生態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 [5] 
學院人才培養的硬件基礎雄厚,“中央與地方共建”及學院投資建設的實驗室設備總額1000多萬元,能夠充分滿足本科生實驗教學要求。此外,建有“中加聯合膜技術教學與研究中心”和“廈門市膜技術研發與應用”重點實驗室(籌)等新興技術領域高端教學實踐平台,專業研究領域涉及環境污染各個方面,承擔多項國家、省、市級項目,形成了膜技術應用和水體富營養化治理技術為代表的科研特色,為學生學習專業領域的前沿知識,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提供了有力支撐。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