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廈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中心

鎖定
廈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中心是在學校的統一領導下,從中國醫學科學院引進張其清教授,通過整合生命科學學院、醫學院、化學化工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和物理機電學院等從事臨牀醫學、生物材料、醫療儀器、醫學信息等方面的研究力量建立的獨立研究機構。該研究中心的成立結束了福建省沒有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歷史,也為廈門大學創立了一個新的一級學科。
中文名
廈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中心
地    點
廈門
對    象
生物材料
方    向
新方法、新技術、新材料

廈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方向

確立生物醫學工程學新方法、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究為重點研究領域,以生物材料、納米技術、組織工程、藥物控緩釋系統、生物醫學測量、診斷和治療儀器等為主要研究對象。

廈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中心發展目標

確立“科研上水平、開發上效益”的指導思想,使科研工作與國際接軌,在某些領域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開發工作以生物材料與製品、藥物製劑、醫療器械等為主要內容進行成果轉化,引導產品的開發逐步向規模化方向發展;人才培養從招收碩、博士研究生開始,逐步發展本科教育,並爭取創辦博士後流動站。通過努力,將研究中心建成為“人無我有、人有我強”的全國乃至國際一流水平的研究機構,併為福建省、廈門市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建立和經濟建設作貢獻。

廈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中心學科帶頭人

張其清,博士,廈門大學特聘教授,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訪問教授;曾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國中青年醫藥科技之星”並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林昌健,博士,留美博士後,廈門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曾被授予“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榮譽稱號並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馮祖德,博士,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廈門大學納米科技中心研究員;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醫學院客座研究員。
陳 忠,博士,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Rochester大學醫學中心高級研究顧問;台灣大學化學系合作教授;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數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王博亮,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防科技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作訪問學者。
陶 濤,美國Case Westem Reserve University大學博士,加拿大 Health Center of Canada, McGll University博士後;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生院副院長。
朱賢方(澳大利亞籍),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博士,廈門大學物理機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廈門大學中國澳大利亞聯合功能納米材料實驗室主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Engineering副主編;美國AMAC International Inc 首席科學家。
研究團隊:
設特聘教授崗位1名,教授崗位5名,副教授崗位8名,講師崗位8名,技術崗位3名,行政崗位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