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廈村

鎖定
廈村,位於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南灣街道東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2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沙塘布村、吉廈村、樟樹布村。始建於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戴姓先祖戴集才從吉廈村遷移至此建村。原名嚇村,別名桂花村、沙灣村、沙灣,1990年正式改名為廈村。該村地處丘陵地帶,西北面、北面為山嶺.山上植被為亞熱帶季風常綠林,種類繁多;有梧桐山,海拔973.7米;沙灣河從村北面流過;附近有深圳水庫。
中文名
廈村
位    置
廣東省深圳市的中部
總面積
約3平方公里
原    名
嚇村

廈村沿革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寶安縣第三區沙灣鄉;1958年,屬紅旗公社;1959年1月,屬布吉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華區布吉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布吉公社;1983年,屬布吉區;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2004年,屬布吉街道;2006年,屬南灣街道廈村社區。世居村民主要有戴姓和張姓。第一大姓為戴姓,早年從福建遷移至廣東海豐,再從海豐遷移至寶安,後遷至吉廈村;清康熙三十四年從吉廈村遷移至此地。張姓源流不詳。

廈村民系方言

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廈村人口

2015年末,户籍人口356人,其中男性240人,女性116人;80歲以上12人,最年長者95歲(女);實際在村人口301人。非户籍外來人口約2.8萬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22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80人,主要分佈在牙買加、法國。歸僑4人。

廈村經濟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水果為主,兼種紅薯、木薯、小米、花生等。
改革開放以後,集體農業經營轉向租賃和股份制,以廠房出租和管理為主。村民轉向建築、餐飲、商貿、服務、房屋出租等行業。村民主要收入來辭為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有價證券等,觀樣古寺後面有2果樹的100多年的大格附。

廈村傳統民居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2座。
代表性民居廈園碉樓院,始建於民國時期,坐東朝西,一碉樓一拖屋。碉樓位於北側,高4層;拖屋四開間,鬥廊齊頭三間兩廊,正面頂部有山牆,脊飾博古。保存基本完好。
民國時期,該村建有桂花學校。整座建築朝西偏南25度,面闊10.5米,進深7米,由一碉樓一拖屋組成。碉樓高4層,拖屋僅剩一門樓,門額書“桂花學校”四字。
觀祥古寺,始建年代不詳,重修於清咸豐六年(1856年),重建於2010年,現為龍崗區文物保護單位。該古寺為五間一進三出的客家傳統建築,面闊21.6米,進深18米;磚木結構,硬山頂,灰瓦頂,博古脊,綠琉璃剪邊,無前後檐裝飾和樑架;設一正門兩邊門通兩邊跨院,正門石門框內嵌木門框,木門框素面無飾,門上石匾額陰刻“觀祥古寺”四字;正門和兩邊門之間留夾間,明間寬5.3米,兩邊門(院)寬4.7米;正門兩側分別是文昌宮、武帝宮,據説,曾立有文昌帝和關公的雕像;正門有屏風,屏風後面是一尊彌勒菩薩像,右側設有直徑達1米的大鐘,一尊書馱菩薩像仁立於一旁;後有一天井,供奉觀音菩薩。古寺門前原有道圍牆,形成一個院子,院子前面有一塊坪地。古寺右側有一座山廟,廟前有口水井,終年有水,清涼甘甜。

廈村傳統文化

村中存有《戴氏族譜》,由戴家榮纂修於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

廈村地方特產

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米通、油角、糖環,花生。茶果、年糕,清明節的茶果。艾粄,農曆六月初六的餈粑,小孩滿月時用於招待客人的手指糙等。特色農產品有柿子、李子。青構、廢蘿。

廈村地方建設

龍崗大道、丹平快速S203線,丹沙路經過該村。1965年通電,1979年通自來水,1983年通電話,2004年通互聯網,2005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村內有2所小學和3所幼兒園。2015年,沙灣實驗小學有6個年級、43個班,在校學生2178人、教職工133人;沙灣小學,6個年級、24個班,在校學生1206人、教職工85人;天天幼兒園,在園幼兒376人、教職工49人;安吉兒廈村幼兒園,在園幼兒360人、教職工45人;華貝幼兒園,在園幼兒285人、教職工38人。村內還建有籃球場、老人活動中心、廈村圖書館等。

廈村地方習俗

每年清明節,村民到山嶺的祖墳處祭祖(拜山)。2000年實行殯葬改革,全村土墳遷移至沙灣墓園,清明改為去沙灣墓園祭祖。另有重陽節祭祖活動。
該村流傳着有關觀祥古寺的掌故。據傳,蓮塘、大望和周邊的村寨村民自產的糧食、六奮等物品運到東門、香港元朗等地經過沙灣時,都會放下貨擔,歇腳小憩。於是就有人在此搭茶亭,擺小攤,建房開鋪經商。後來有一位高僧在此倡建觀祥古寺。古寺落成後,寺市相托,商賈雲集,逐漸形成沙灣墟。

廈村地方事件

1943年12月24日晚,抗日遊擊隊埋伏在桂花學校周圍,對駐紮在該村的日偽軍發動襲擊。一場血戰,9名游擊隊員犧牲。後人為緬懷英烈,在該村後山坳建立烈士墓碑。

廈村代表性人物

張新有(?—1944),烈士,1943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次年在沙井作戰時犧牲。
戴觀信(?—1945),烈士,1944年參加東江縱隊,次年在福永税站作戰時犧牲。
戴冠奎(?—1946),烈士,1942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後任東江縱隊代理指導員,1946年在紫金縣城作戰時犧牲。 [1] 
參考資料
  • 1.    深圳市史志辦公室. 深圳村落概覽 第2輯 5 龍崗卷.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20.3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