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康王廟

(大赤坎康王廟)

鎖定
康王廟全稱大赤坎康王廟,創建初始是在元朝末期,位於大赤坎。
中文名
大赤坎康王廟
朝    代
元朝末期
位    置
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大赤坎村
屬    性
中國民間信仰

康王廟歷史沿革

大赤坎康王廟 大赤坎康王廟
時代:元朝末期
地址: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大赤坎村東站附近
廟內一窺
廟內一窺(9張)
大赤坎康王廟的佔地面積是100平方米以下。廟宇雖小,但香火鼎盛。鄰近的村莊的村民前來供奉康王真君,如東西窖口,六鄉,粉州等地的村民都前來。每日千流不息,摩肩接踵,供奉康王真君,人人總求康王真君,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香火不斷,炮竹聲不絕。由於康王廟太小,供奉人多,太擠迫。為方便村民,所以到了元末明初時遷回村邊,即大赤坎大沖尾的沙地建造廟。幾經歷史遷徙,各位村民的熱心捐助,重建在斗門區大赤坎村東站附近的黃楊八景碑處。
變遷歷史:
創建於元朝末期,建在大赤坎招牌圍。
元末明初時遷回村邊,即大赤坎大沖尾的沙地建造廟。
新會大沙組織村民盜換大赤坎康王廟康王真君,1403年(明朝永樂癸未年)再遷徙到大閘裏(現村委會辦公樓所在地)。
解放後,文化大革命期間,康王廟被全拆掉。
改革開放後(2000年)再在深地鹹塘圍、龍井口交界之地重建康王廟。

康王廟廟內碑文

康王廟與康王真君簡介
趙鴻暉
廟內碑文
廟內碑文(2張)
要説康王廟之簡史,則要查清此廟該供奉何等神聖。據我所追查所知,康王廟所供奉的是康王真君——康元帥(康保裔)。
康保裔:河南省洛陽人,宋朝,出生於將門。祖父叫康志忠,在攻打汴梁時戰死。父親叫康衢(qú),北宋公元997年任龍捷指揮使,抗遼屢立奇功。保裔自幼性格善良,從不願傷殺牲物,也不虐待孤寡,踐踏生靈。曾有雛鶩,被鵉所傷,折翼墜地。保裔見之把其帶回家哺育,待其傷好後放歸大自然中去。由於他出身將門,自少好習武藝,學就善騎拉弓,練得百步穿楊,弋飛走無不中。嘗握矢三十,引滿以射,筈(kuò)湧相連而墜,人服其妙。他為人謹厚好禮,善待賓客。
其祖父志忠,後唐長興中,討王都戰歿。父親康衢為龍捷指揮使,從太祖徵李筠,又死於兵。保裔屢立戰功,真宗皇詔其代父職,從石守信破澤州。明年攻河東之廣陽,獲千餘人。開寶中,又從諸將破契丹於石嶺關,累遷曰騎都虞侯,轉龍衞指揮使,領登州刺史。端拱初,授淄州團練使,徙定州,天雄軍駐泊部署。尋知代州,移深州,又徙高陽關副都部署,就加侍衞馬軍都虞侯,領涼州觀察使。真宗即位,召還,以其母老勤養,賜以上樽酒茶米,俄領彰國軍節度,出為並代都部署,徙知夭雄軍,並代列狀請留,詔其復為高陽關都部署。
(1004年)契丹兵大入,諸將與戰於河間,保裔選精鋭赴之。會暮,約詰合戰。遲明,契丹圍之數重。左右勸易甲馳突以出,保裔曰:“臨難無苟免。”遂決戰殺傷甚眾,兵盡矢絕。援不至,遂歿焉。
就此戰役,保裔重傷,身上有七十處戰傷。傳説:“鶩含長生草救之,以作報恩,使保裔康復也”。亦有傳説:“保裔負重傷,元神出竅。遼軍軍師律雄將保裔元神收入葡蘆瓜殼內,用蓋封閉,掉到河中隨波逐流。恰遇一羣鴨在灘中覓食見之,把葡蘆瓜殼之蓋子甩丟。保裔元神再行附體,康復,打退遼軍。故保裔視鴨為救命之恩也”。
過後,契丹大軍捲土重來。康保裔及契丹血戰,連戰兩天,地下塵土踩深二尺。最後,而援兵不及至,軍盡糧絕。保裔為敵所覆,腹背受敵,陣中將遭陷歿也。保裔亦陣中戰亡。真宗皇聞得此訊,甚為悲哉。兩天不上朝,後追封保裔為侍中。
因真宗甚為尊道,欽、徽宗皇更崇奉道教,故追封保裔為“康王真君”,並倡議設廟宇供奉忠臣——康王真君(康保裔)到南宋高宗時更流行,且大力倡導佛教也。
但,今時有許多人誤認為康王廟供奉的康王就是南宋高宗皇趙構。其實,當時,欽宗,徽宗皇被金國捉走。趙構自己以親王身份出使金朝議和,被當作人質,扣到金營。有一日,金太子邀趙構一起狩獵。趙構連發三箭,全部射中獵物。金太子將此事回報金主。金主認為欽宗、徽宗都是無能之輩,又怎能會有這麼武藝高強的康王呢?這是他人冒充,便將趙構逐回。趙構皇釋放後,如出籠之鳥,直往奔走。臨夜疲目困,假寐於崔府君廟,睡得正香,突見一白鬍子長者從廟外飄入,對他説:“金人已知你為真康王,派兵追至。你應速速離去,門外以備好駿馬也。”
趙構驚醒,正在疑惑之時,隱約聽聞遠處傳來馬羣奔馳之聲,急出廟門,果見一匹高頭大馬立於大門也。不假思索,躍身上馬,馬即風馳電掣朝南奔去。前方一條大河攔住,身後追兵將至,他策馬西行,駿馬似箭躍水而過。待過大河後,馬則立於大河南岸不動,趙構視之,正是廟門前那泥馬也。此後傳説泥馬渡康王的故事。由此也誤認,廟中的康王就是趙構。其實,趙構是南宋的高宗皇帝,沒可自封自為神也。廟中供奉的是康保裔真君。就此解釋清楚,希望後人得知莫再誤解也。
經解釋清楚之後,必須回來介紹大赤坎康王廟是何時建造,怎樣建造。
問題應該回,真宗,欽宗,徽宗皇尊道。但議民間要敬重崇拜忠肝烈膽的忠臣義士,還要修建廟宇,供奉為國獻軀的忠臣康保裔。就此,全國各處都建立康王廟,如廣州,潮州,南雄......等地都建有康王廟。
又再講,趙時鏦公是在1250年,進入大赤坎避元軍的追殺。而時鏦公是一位精湛玄機學的人,原也是南宋的一位官員,對建康王廟這一事所受甚深的影響。所以,授以子孫,在生活穩定後要修建康王廟,供奉宋朝之忠臣康王元帥——康王真君。
對於我大赤坎康王廟在什麼時間建,這兒可以講是在元朝末期建。建在大赤坎招牌圍,佔地面積是100平方米以下。廟宇雖小,但香火鼎盛。鄰近的村莊的村民前來供奉康王真君,如東西窖口,六鄉,粉州等地的村民都前來。每日千流不息,摩肩接踵,供奉康王真君,人人總求康王真君,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香火不斷,炮竹聲不絕。由於康王廟太小,供奉人多,太擠迫。為方便村民,所以到了元末明初時遷回村邊,即大赤坎大沖尾的沙地建造廟。遷徙後,大赤坎村更加風調雨順,人畜更興旺。外來供奉的人更多香火比前鼎盛。所以,新會大沙組織村民前來盜換大赤坎康王廟康王真君。當時康王廟廟祝是趙裕義住持,所以康王真君夜間報夢於趙裕義,得知道後把康王真君追尋回來。
因此事1403年(明朝永樂癸未年)再遷徙到大閘裏(現村委會辦公樓所在地)。這時此廟連續兩座,每座都是中間二十一行,兩則為十三行(10.48米)寬,前後之間有大天井。在東邊還建有附間供廟管理人或村中有權人事開會用。西邊建立一附間供赤坎維持治安的耕夫辦事用。統計這時康王廟佔地面積約有800多平方米。門前還有一大片空地,作每年康王誕時,作節,做娛蘭,搭戲棚做粵劇用也。那時,康王廟比前更鼎盛,加上廟有廟產,村中指定每年全沙面招投禾蟲埠和鴨埠所收入的錢歸康王廟所得作經費收支使用。
到解放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赤坎村委幹部為破四舊,立四新,把康王廟全拆掉,毀了歷史古典文物。
到政策改革開放後(2000年)再在深地鹹塘圍、龍井口交界之地重建康王廟。
二〇一二年陽春三月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