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康特勒琴

鎖定
康特勒琴(芬蘭語:kantele ,愛沙尼亞語:kannel)是一種流傳於芬蘭愛沙尼亞卡累利阿地區的齊特琴類傳統彈撥樂器。康特勒琴與俄羅斯古斯里琴拉脱維亞考科勒琴以及立陶宛康科勒琴具有密切的關係,這些樂器構成了波羅的海地區索爾特里琴家族。
中文名
康特勒琴
芬蘭語
kantele
愛沙尼亞語
kannel
類    型
齊特琴類傳統彈撥樂器

目錄

康特勒琴構造

康特勒琴由一個三角形共鳴箱與在箱體之上的琴絃組成,通常被調音至自然音階,當琴絃被撥動時,即產生如響鈴般的獨特聲音。

康特勒琴分類

康特勒琴可分為兩類:小型康特勒琴與大型康特勒琴。5弦和10弦的康特勒琴被歸類於小型康特勒琴,其音域不超過2個八度。大型康特勒琴至少擁有32根弦,其音域可達3至4個八度。

康特勒琴傳説

有關康特勒琴的相關記載最早出現在芬蘭古代詩歌中。在芬蘭民族史詩《卡勒瓦拉》中,法師維納莫寧(芬蘭語:Väinämöinen)用狗魚(芬蘭語:hauki)的下顎骨和西伊斯(芬蘭語:Hiisi)的種馬之毛髮製造出了第一隻康特勒琴。它發出的美妙聲音吸引了所有在森林中的生物。後來,維納莫寧在一次風暴中丟失了康特勒琴,他便用樺樹木和一名處女自願獻出的頭髮製作出了另一把康特勒琴。在基督教來到芬蘭時,維納莫寧離開了卡勒瓦拉,康特勒琴是他留給人們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