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康營村

(河南新野縣上莊鄉下轄村)

鎖定
康營村位於河南新野縣上莊鄉鄉境東北部,白河西岸。東依白河與樊集鄉後河村隔河相望,西連鄧莊行政村,南與田莊村接壤,北鄰樊灣村,東北與歪子鎮的三河行政村隔潦河相望。全境東西2.25公里,南北1.45公里,總面積1.9平方公里。
中文名稱
康營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南
氣候條件
北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康營村建置沿革

康營村委會駐康營。1958年屬王集公社田莊大隊。1961年從田莊大隊撤出建康營大隊,屬歪子公社。1962年屬上莊公社為康營大隊。1963年屬歪子公社為康營大隊。1975年屬上莊公社為康營大隊。1984年屬上莊鄉為康營村委會。有4個自然村。康營位於白河西岸。據傳,明初康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以姓定村名。程營 據傳,明初程姓由山西洪沿縣遷此定居,以姓定村名。大渠上 據傳,明中期,張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因村東有一條大渠,故名。新集 明中期,陳姓始祖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后辟街興集,故名。

康營村人口民族

2003年,康營村委轄程營、大渠上、康營、新集4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618户,總人口2386人。其中,男1206人,女1180人;漢族2384人,蒙族2人(女,屬婚嫁所娶)。總人口中,小學以下文化程度佔47%,初中文化程度的佔49.8%,高中以上的佔3.2%。有40個姓氏,其中以張、程、楊、康、李、陳姓為多,均為漢族。

康營村自然狀況

康營村地處白河與潦河的交匯處,境內地勢平坦,東隔白河與後河相望,東南隔白河與樊集相望,素有“小三峽”之稱。境內有大渠溝、鼎溝、布袋溝3條溝渠。村土層深厚,土質肥沃,黃壤土佔66%,粘土佔31%,沙土佔3%。植物資源有竹子、蒲公英、蒺藜、枸杞、半夏、車前草等,動物資源有黃牛、生豬、小山羊、蠍子、土元、黃鼠狼等。白沙貯量豐富,鐵砂含量達3%。

康營村農業經濟

建國初期到70年代,農村實行的是以生產隊為基礎的集體所有制,管理粗放,地不能盡其力,物不能盡其用,人不能盡其才,經濟發展受到限制。其間,紅薯是農民一年的主糧。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種植為主,村委會對全村耕地進行了一次全面普查、規劃,並先後打機井56眼,使有效灌溉面積達2800畝。1993年,全村糧食種植面積3041畝,總產86.6萬公斤,畝產285公斤;棉花種植面積786畝,總產67596公斤,畝產皮棉86公斤;花生種植面積198畝,總產4.55萬公斤,畝產230公斤。2003年,全村糧食種植面積2860畝,總產89.23萬公斤,畝產312公斤;棉花816畝,總產11.99萬公斤,畝產籽棉147公斤;花生680畝,總產18.02萬公斤,畝產265公斤;蔬菜種植面積101畝,以立柱大棚為主,種植西瓜、辣椒、大白菜等。1992年起,村先後在經一路、經二路和緯一路栽植沙蘭楊和水杉,在溝、路、渠、灘地和四旁種植用材林萬餘株,經濟林120畝。畜牧養殖 解放前至1957年,畜牧業為户養户有。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為隊養隊有,畜禽疫病不斷髮生。1982年後,畜牧養殖逐步 向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畜禽疫病得到控制。1993年,全村黃牛存欄量123頭,生豬存欄520頭,山綿羊存欄578只,雞鴨存欄12100只。2003年,全村有養牛專業户8户,飼養牛40頭;養雞場4個;生豬730頭;小山羊800餘隻。1999年,村民程元川、程子國、張富春、孫新娟開始集約化養殖肉雞和蛋雞,經濟效益可觀。養牛專業户有程相銘、孫士明等8户。

康營村工商企業

解放前,村民户辦家庭作坊有7家,主要有油坊、酒坊、粉坊、染坊、豆腐坊、紡棉織布。1978年前,村集體只有一座土榨油坊。1983年至1992年村建立了麪粉廠和地毯廠。1978年前,村設有一個代銷點,營業員2名。村有餐飲店2個,理髮店1個,自行車修理、機修各1個。

康營村基礎設施

村鎮建設 明、清年間,新集建立小集鎮,輻射周圍田莊、鄧莊、樊灣、後河等10多個村莊,集貿市場十分活躍。解放後,由於樊集、上莊集鎮的興盛,新集的小集鎮逐漸衰退。1972年和1983年,河水暴漲,程營和新集兩個村出現地裂,屬河道險村。1984年縣政府下文批准搬遷。康營、大渠上兩個自然村同時也進行了規劃建設。至2003年,村間道路全部硬化,路旁種植水杉和其他風景樹1800多株。村中安裝音箱喇叭4支,農户安裝中音喇叭250支,小喇叭33支,廣播入户率達92%。被確定為全縣新農村建設的試點後,村中建起了文化廣場和村中游園。

康營村農田水利

解放前,因白河、潦河水患不斷,村民飽嘗其苦。建國後,黨和政府重視水利建設,幾經修築河堤,使水患減少,並造福於民。村先後於1958年、1968年、1983年、1991年四次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1985年,埋設電纜線3200m,架設低壓線路2800m。1990年起,先後埋地下塑料管道3500多米,開挖排水溝4條,修建農綜開發道路5條,修建橋涵4處,新打機井56眼,平整土地1200畝,形成了田成方、樹成行的農田林網新格局。

康營村社會事業

建國前,村有私塾1所,設在新集,由程海潮、康永久執教。建國後,在原私塾的基礎上改建成初級小學,共有4個班級。1965年村擴建6年制小學,並設有初中班,校址搬遷到康營。1989年,村投資18萬元,興建標準化教學樓30間,辦公住房14間,語音室2間,圖書室2間,微機室2間。校園全部進行了硬化和綠化,達到了“六配套”標準。2000年村小學榮獲南陽市“百佳校園”稱號。2003年改為鄉第三中心小學。是年,在校學生316名,教師1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7%,鞏固率100%,畢業率99.8%。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