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康津郡

鎖定
康津郡(朝鮮語:강진군)是韓國全羅南道南部的一個郡,下設1邑9面。1895年建立。
中文名
康津郡
外文名
강진군
面    積
495.98 km²
郡    守
姜珍遠
總人口
42828

康津郡地理範圍

康津郡(朝鮮語:강진군)佔地面積495.98平方公里,截止2005年,總人口為42,828,是韓國全羅南道南部的一個郡,下設1邑9面。

康津郡行政區劃

康津郡行政區域分佈 康津郡行政區域分佈 [1]
강진읍(康津邑) 군동면(郡東面) 칠량면(七良面) 대구면(大口面) 마량면(馬良面) 도암면(道巖面) 신전면(薪田面) 성전면(城田面) 작천면(鵲川面) 병영면(兵營面) 옴천면(唵川面)

康津郡歷史沿革

康津郡本來是百濟時代道武郡的道康與冬音縣地域耽津縣迎合的地區,道康的"康"與耽津的"津"合併,稱康津.道康是百濟時代道武郡,統一新羅景德王時代道武郡改稱為陽武郡,冬音縣改稱為耽津縣,高麗時代改稱為道康郡的同時耽津縣局部地區所屬靈巖郡長興郡,明宗2年(公元1172年),在這裏派任監務;行政、軍務,朝鮮太宗17年(公元1417年), 在道康縣局部地區的現兵營面地方新建了全羅兵營的同時,把東康縣與耽津縣迎合的地區命名康津縣,把治所移居松界(現康津邑松峴或城田面修養地區),可是朝鮮成宗 6年(公元1475年)再次復出了耽津的治所(現康津邑)。
朝鮮王朝的開國503年(公元1895年),按地方制度改革改稱為康津郡,公元1914年,把白道面(現薪田面與海南郡北一面的局部地區)的月城、項裏、萬秀、左浂、金堂、內峯、東里、中山、方策、南村等10個裏被移屬北坪面的同時, 莞島郡管轄駕牛島被永屬了康津郡道巖面。
公元1936年7月1日康津面被升格為康津邑, 公元1973年7月1日把道巖面南部的7個裏分割設置了薪田辦事處,把道巖面永波里編入了康津邑。 公元1974年10月26日道巖面薪田辦事處被升格為郡 辦事處後, 1983年2月15日被升格為面。 而且1981年9月25日設置馬良辦事處(1982年2月10日 建所)後, 1989年4月1日馬良辦事處被升格為馬良面, 1990年8月1日海南郡玉泉面面鳳凰裏逸院被編入道巖面, 康津郡的行政區域由1個邑、10個面、112個法定理、287個行政理、292個村莊構成的, 約5萬多人親熱地生活了。 [2] 

康津郡文化觀光

康津郡南彌勒寺

南彌勒寺 南彌勒寺
於1980年, 石法興大師創建了世界佛教彌勒大宗總本山的南彌勒寺。以後已有30年, 法興大師重修新的建築物, 打扮寺廟內外, 到頭來現有雄麗的自然景色。在南彌勒寺, 有東方最大的黃銅阿彌陀佛佛像, 從一柱門到境內的路上, 配有500羅漢像。此外大雄殿, 十王殿, 33觀音殿, 萬佛殿, 千佛殿, 八角13層石塔 , 四角 33層石塔, 18m海水菩提薩埵, 5m夫妻大象像等美麗的設施與風洞村裏的景觀和諧, 不僅佛門弟子而且許多遊客訪問。

康津郡青瓷博物館

從9世紀至4世紀,全羅南道康津郡大口面是製作高麗青瓷的地區, 就是我國的“青瓷的寶庫”。
青瓷博物館 青瓷博物館
由於與此相同的重要性, 1963年, 被指定國家遺址第68號。在該地區, 調查指標的窯址總是188基, 這就是我國現存的青瓷陶窯舊址50%以上的數值。據此,為了高麗青瓷的體系的保存和研究1997年9月開館了 "康津青瓷資料博物館"。
該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青瓷博物館, 經過高麗青瓷的收集, 展示、研究、教育等, 正在推進青瓷文化的繼承發展。
特別是正在推進的公立博物館的模範。
並且在博物館周圍建立再現高麗青瓷的車間,可以看到我國的青瓷過去和現在。

康津郡無為寺

無為寺 無為寺 [3]
據傳, 無為寺是新羅真平王39年(公元 617)時初建的, 但是還沒有明確的根據。僅僅依現有的先覺者大使偏振光塔傳開; 從新羅稱為 “無為岬寺”。在無為寺現有的大部分是,公元1555年 建立的, 只極樂殿可推定為比公元1476年更先進的。但是1983年把屋蓋部異常維修時, 從而發現 文本文件擴展名"善德午年", 可知世宗12年(1430)時建立的。建築內部有寬敞的空間, 內部牆上有各種菩薩及天人像壁畫, 傳出這是吳道子的妙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