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康泰真墓碑

鎖定
康泰真墓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遼寧省喀左縣大城子長壽山護國毗盧禪院內,是元代道士康泰真的墓碑。陽面刻《雲峯真人康公墓銘》,共計1927字。陰面刻康泰真門徒和信眾的姓名、宮觀、地點、職務等信息。 [1] 
中文名
康泰真墓碑
地    址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大城子
材    質
灰砂岩質
保護級別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所屬年代
元代
碑    銘
雲峯真人康公墓銘 [2] 

康泰真墓碑文物概況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大城子鎮洞上村西約500米處,有一南北走向山脈,人稱長壽山,其東脊半山腰有一天然石洞,石洞外為一平緩山坳,石洞西北約50米的平台上,矗立一座墓碑,座西朝東,為灰砂岩質,龜躍座,碑首已無存,碑高2.1米,寬為1.1米,厚0.2米。碑陽楷書《雲峯真人康公墓銘》,共1927字。 [1]  此碑即金、元道士康泰真墓碑。該碑立於元憲宗蒙哥六年(1256年)。記錄了康泰真生平及修行得道等內容,由元代白霫進士李守撰文,白霫石匠高守貞鐫刻。 [1] 
康泰真墓碑現狀 康泰真墓碑現狀
據在石洞下方30餘米處的一遼代基址和地表發現的石獅以及刻有蓮花瓣紋的遼代大石碾推測,在遼代長壽山石洞附近應有一處寺廟建築,至金代時毀,而家居利州花務村的道教大師康泰真看中此處,遂常於石窟潛心修道,以至終生,後被弟子葬於附近,並立碑以示紀念。 [2] 

康泰真墓碑碑文內容

塔子溝紀略》、《承德府志》中全文收錄了該碑碑文——雲峯真人康公墓銘 [1]  。文中記述了康泰真原籍為利州花務村人(利州遼金元三代沿用的建置,故址在大城子鎮內,元代花務村即今洞上村),世代農桑耕種於長壽山,於金代明昌元年(公元1190年)26歲時,遇至人口傳道密,遂棄家入道,身披葉衣,枕石漱流,潛心修煉於長壽山洞穴之中。得道後,演道60餘載,所語錄驗,寒暑不能侵身,並傳道説法。康泰真是金末元初的道教大師,與金晚期的皇室宗族、地方官吏及當時聞名遐邇的道教大師們交誼甚廣,後被元代皇帝特賜“含真體道至德真人”道號“雲峯真人”,弟子無數,可見名望之高。
除碑陽所刻墓銘外,碑陰另附刻有“康真人徒門男冠女眾題銘記”,包含康泰真門徒和信眾的姓名、宮觀、地點、職務等信息。 [1] 

康泰真墓碑歷史價值

該碑體量較大,內容豐富,是研究道教大師康泰真的唯一完整的實物史料,據此還可以校正他書記載的錯誤,澄清一些道教史實。而碑陰所刻的康泰真門徒和信眾的姓名、宮觀、地點、職務等信息,對於研究金元之際遼西道教提供了具體入微的第一手數據,非常珍貴。“康泰真碑”是東北地區現存較早的道教碑刻,也是東北地區現存最早的全真道士的墓碑,是研究金元之際全真道傳播的極其重要的實物數據。“康泰真碑”揭示了東北全真道發展的一個重要側面,而梳理同時期的其他數據可知,金元之際全真道已經在東北地區有着廣泛的傳播和影響,並形成興盛之勢。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