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

鎖定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俄語:Константин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Рокоссовский,英語:Konstantin Konstantinovich Rokossovsky;1896年12月21日[俄歷12月9日] [3]  [25]  -1968年8月3日 [16]  ),蘇聯軍事家、軍事統帥。 [20] 
1914年加入俄軍服役,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後加入赤衞軍。1919年加入俄共(布),並作為騎兵參加蘇俄內戰。後進入騎兵指揮人員進修班、伏龍芝軍事學院高級首長進修班深造,累升為少將。蘇德戰爭爆發後,歷任第9機械化軍軍長以及第16集團軍、布良斯克方面軍、中央方面軍、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等軍司令,組織、指揮或參與斯摩稜斯克戰役、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白俄羅斯戰役東普魯士戰役東波美拉尼亞戰役巴格拉季昂行動柏林戰役等重大戰役。1944年晉升為蘇聯元帥,次年莫斯科勝利大閲兵時任受閲部隊總指揮。戰後歷任北部軍隊集羣總司令、國防部副部長等職。一度受邀波蘭人民共和國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國防部長,被授予波蘭元帥軍銜。1968年在莫斯科逝世,享年71歲 [1]  [20-21]  [26] 
羅科索夫斯基為人謙和沉穩,在蘇德戰爭中善於審時度勢,集中兵力痛擊敵人,對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26]  ,有“逆境英雄”“常勝元帥”之譽,又與朱可夫科涅夫並稱為蘇聯陸軍的三駕馬車之一 [29]  ;也被視為俄羅斯(蘇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0位軍事領導人之一 [30]  。著有回憶錄《軍人的天職》 [20] 
概述圖為1945年的羅科索夫斯基 [2] 
中文名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
外文名
Рокоссовск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俄文)
Konstantin Konstantinovich Rokossovsky(英文)
國    籍
蘇聯
民    族
波蘭人
出生日期
1896年12月21日(俄歷為12月9日) [3]  [25] 
逝世日期
1968年8月3日
畢業院校
伏龍芝軍事學院
職    業
統帥、軍事家
主要成就
策劃並指揮巴格拉季昂行動
蘇聯英雄2次、金星獎章2枚、列寧勳章7枚等
號稱蘇聯陸軍的三駕馬車之一
出生地
俄羅斯帝國-大盧基
代表作品
《軍人的天職》(中譯版《羅科索夫斯基元帥戰爭回憶錄》)
軍    銜
蘇聯元帥,波蘭元帥
政    黨
蘇聯共產黨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人物生平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貧苦生活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於1896年12月21日(俄歷為12月9日) [3]  [25]  生於洛瓦河畔的現代俄羅斯普斯科夫州的小城大盧基。他的祖父是波蘭人,在華沙近郊當過林務員;父親是火車司機 [16]  ,收入尚豐,家境不錯;母親是俄羅斯人,當過教師,對他和兩個女兒的教育十分重視。 [1] 
1900年,在羅科索夫斯基4歲的時候,因父親調動工作,全家遷居華沙。 [32]  他進入安東·拉貢學校學習。幼小的羅科索夫斯基聰明好學,特別喜歡閲讀那些傳奇英雄的故事。 [27-28] 
羅科索夫斯基的童年是寧靜而無憂無慮的。但是好景不長,父親工傷病故,家境劇變。母親擔起養家的重擔,從襪廠攬些零活,沒日沒夜地幹,勉強維持生計。大姐到紙廠做工,掙幾文錢貼補家用。這期間二姐又不幸病逝。儘管生活異常艱難,母親仍堅持讓兒子繼續上學。1910年,母親積勞成疾,再也無力幹活。這時羅科索夫斯基剛讀完市立學校的4年級,只好輟學,進入襪廠當工人,開始了勞動生涯(一説在1911年 [32]  )。第二年,母親去世。 [1]  [28] 
1912年,華沙工人舉行了大規模的罷工和示威遊行。羅科索夫斯基加入了工人鬥爭的行列。在一次與憲兵的衝突中,他被抓進監獄。兩個月的鐵窗生活使他有機會接觸到布爾什維克。出獄後,他被工廠解僱。16歲的少年到了他姐夫開的一個石坊裏當起石匠學徒。 [28]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嶄露頭角

1914年7月28日,在奧匈帝國塞爾維亞王國宣戰的當天,俄國卡爾戈波爾龍騎兵第5團開進華沙。身高體壯的羅科索夫斯基虛報了兩歲,謊稱20歲,得以按規定年齡加入該團。他被分到騎兵6連,先後為列兵下士,由此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28]  [32] 
俄軍與德軍的戰鬥很快便全面展開。羅科索夫斯基作戰英勇而機智,兩次獲4級喬治十字獎章,一次獲3級喬治十字獎章。1916年7月初,卡爾戈波爾團調到後方,羅科索夫斯基被選送到團教導隊,接受了極為嚴格的軍事訓練。 [28] 
1916年的羅科索夫斯基 1916年的羅科索夫斯基 [1]
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後,卡爾戈波爾團站到了蘇維埃政權一邊。12月,羅科索夫斯基與團裏的大部分龍騎兵加入了紅軍卡爾戈波爾分隊。不久,他被選為副隊長。蘇俄國內戰爭中,羅科索夫斯基隨分隊轉戰南北,為保衞年輕的蘇維埃政權,開始同白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 [28]  [32] 
1918年9月,紅軍東方面軍第3集團軍烏拉爾第3師組建烏拉爾騎兵第1團。羅科索夫斯基擔任了騎兵團第1騎兵連連長。1919年3月7日,他加入俄共(布) [20]  5月底,騎兵團分編成兩個騎兵營,他被任命為烏拉爾獨立騎兵第2營的營長,指揮近500名騎兵。 [28]  [32] 
1919年11月,羅科索夫斯基獲得他在紅軍中的第一次榮譽——紅旗勳章。旅政委米亞吉在給上級的請功報告中寫道:“1919年11月4日,在瓦科林斯耶村附近的戰鬥中,羅科索夫斯基擔任步兵第262團前衞並直接指揮屬下騎兵營,突破了數量上佔優勢的敵人的配置地域。他率領30人的馬隊衝擊敵炮兵連,在粉碎了步兵掩護部隊的頑強抵抗之後,以勇猛的突擊完整地繳獲了炮兵連的火炮……。” [28]  [32] 
1920年1月底,幾個獨立騎兵營合併成第30團,羅科索夫斯基任團長。不久,騎兵第30團派駐俄蒙邊界一帶,保衞蘇維埃共和國東部邊境。8月,羅科索夫斯基轉任步兵第35師騎兵第35團團長。這個團駐紮在伊爾庫茨克,從未參加過戰鬥。24歲的羅科索夫斯基出色地完成了訓練部隊的任務。1921年3月,騎兵第35團縮編為騎兵第35獨立營,羅科索夫斯基隨之降任營長。師司令部強調,縮編是暫時的,以後還將恢復團的建制。 [28] 
此間,擁有1萬騎兵的白衞軍將領羅曼·馮·恩琴的反蘇維埃武裝不斷從蒙古境內出擊,侵擾蘇維埃共和國邊境。4月,紅軍步兵第35師被調往貝加爾湖以南,迎擊恩琴的入侵。6月初,恩琴的騎兵向俄羅斯邊境重鎮熱爾圖林卡亞發起進攻,將駐守的第2步兵營主力切斷幷包圍起來。羅科索夫斯基的騎兵第35營正處於鎮子的右翼側,作為預備隊待命。他根據戰場形勢,當機立斷,命令騎兵出擊。他自己衝入敵陣。紅軍騎兵擊退了敵人,為第2營解了圍。為此羅科索夫斯基獲得第二枚紅旗勳章。羅科索夫斯基在這次戰役中負傷,子彈打穿了他的腿骨。他在醫院住了兩個月之後,回到營隊。不久騎兵營恢復團的建制,他也隨任團長。 [28]  [32] 
1921年12月,他被調任外貝加爾獨立庫班騎兵第5師第3旅旅長。這時內戰已經結束。1922年7月,騎兵第3旅縮編為第27團,羅科索夫斯基隨之降任團長。1922年底,庫班騎兵第5師對羅科索夫斯基的鑑定如下:“具有堅強的意志,精力充沛,果斷,冷靜而沉着。對部下和對自己一樣要求嚴格。關心別人。受到部下們的愛戴和擁護。熱愛軍事,能輕鬆地承受軍旅生活。具有傑出的智慧,熱愛本職工作,比較注重戰鬥工作,對組織和行政工作重視不夠。俄共黨員。受過中學5年級的教育。未受過專業軍事教育,但熱愛軍事工作並以自學方式進行自修。經歷長期實戰,擁有在紅軍中以及在帝國主義戰爭中積累的戰鬥經驗。由於在東方面軍中參加過反高爾察克和温甘倫(恩琴)的作戰而被授予兩枚紅旗勳章……。”師首長認為羅科索夫斯基是很有前途的將才,極力主張上級給他進修機會。 [28]  [32] 
1924年9月,羅科索夫斯基進入列寧格勒高等騎兵學校進修,與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安德烈·伊萬諾維奇·葉廖緬科是同學。1925年,騎兵指揮人員進修班結業後 [20]  ,他被派回外貝加爾。歷任騎兵第3旅旅長、騎兵團團長。 [28] 
從1926年7月到1928年7月,羅科索夫斯基被派往蒙古人民共和國擔任蒙古人民革命軍騎兵第1師的教官。 [1]  1928年9月歸國後,他被任命為庫班騎兵獨立第5旅旅長兼政治委員,並參加過1929年的中東鐵路事件。因戰功卓著又獲得第三枚紅旗勳章。在此期間,他於1929年1月進入莫斯科伏龍芝軍事學院高級首長進修班進修了2個月。 [20] 
1930年起,羅科索夫斯基先後任騎兵第7師和第15師師長。1932年2月,庫班第5旅擴編為騎兵第5師,他升任師長。由於訓練工作成績突出,他榮獲了人生中的第一枚列寧勳章。1935年9月紅軍採用軍銜制,羅科索夫斯基被授予師級軍銜。1936年初,他被任命為隸屬列寧格勒軍區的騎兵第5軍軍長,來到軍部所在地普斯科夫 [1]  [20]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命運多舛

1937年1月的羅科索夫斯基 1937年1月的羅科索夫斯基 [1]
1937年8月,正是羅科索夫斯基大受重用之時,有人指控他與波蘭和日本的諜報機關有瓜葛,於是他因疏忽軍團供給的理由遭到逮捕 [23]  ,被判處死刑。由於老上司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元帥出面干預,才得以倖免。據説羅科索夫斯基在被執行死刑時,當時旁邊的兩個同時被處決的死刑犯都被處決了,唯獨羅科索夫斯基被打了一顆空包彈,得以保全性命。經過兩年半的審查,查明所控不實,鐵木辛哥以大戰在即,軍隊缺乏指揮人才為由向斯大林提出申請,羅科索夫斯基官復原職,又回到騎兵第5軍。 [1] 
1940年5月,蘇軍對軍銜制進行了改革。6月4日,羅科索夫斯基被授予少將軍銜。同年底,蘇聯開始組建機械化部隊。基輔軍區建立了幾個機械化軍。11月,羅科索夫斯基調離了騎兵部隊,擔任了基輔軍區機械化第9軍軍長。 [1]  [20]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二戰初期

羅科索夫斯基 羅科索夫斯基
1941年6月22日凌晨,納粹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對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蘇德戰爭爆發。德軍越過邊界,分三路長驅直入。蘇軍倉促應戰,因作戰準備不足,無法阻止德軍的推進,全面敗退。 [28] 
羅科索夫斯基所在的西方面軍機械化第9軍在西南基輔方向上同德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在戰爭頭幾周最艱難的日子裏,羅科索夫斯基表現出蘇軍指揮員的大無畏精神,第四次榮獲紅旗勳章。 [1] 
7月10日,德國中央集團軍羣向通往莫斯科的必經之地斯摩稜斯克發起進攻。扼守地區的蘇軍西方面軍處境險惡。第16、第20集團軍和第19集團軍一部陷入德軍合圍。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組建幾個集團軍級的軍羣,從別雷—亞爾採沃—羅斯拉夫利向斯摩稜斯克方向實施反突擊,以扭轉斯摩稜斯克戰局。 [28] 
7月14日,羅科索夫斯基奉命將機械化第9軍交由副手指揮,自己飛往莫斯科,受領組建新軍軍羣的任務。他只在莫斯科停留了幾個小時。大本營告訴他,要在斯摩稜斯克方向形成一片“真空”,軍羣的任務是不讓德軍向維亞濟馬方向推進。他的軍羣將由幾個師組成。總參謀部派給他幾名參謀和幾名士兵。這就是他的所部的全部班底。總參謀部指示他説:“從莫斯科到亞爾採沃,沿途你所遇到的部隊,統由你收編。具體指示到西方方面軍司令部受領。” [28] 
當天傍晚,羅科索夫斯基帶領他的司令部抵達位於維亞濟馬以北的卡斯納的西方方面軍指揮部。西方面軍司令員鐵木辛哥指示他在亞爾採沃地域採取軍事行動。最後鐵木辛哥説:“預備隊一到,就給你幾個師,眼下你只能收編一些部隊和兵團。”7月17日夜間,羅科索夫斯基乘車前往亞爾採沃地域,一路收編了一些被打散或撤下的隊伍。新軍羣在幾天內組建起來,並立即投入戰鬥。 [28] 
7月22日,蘇軍5個作戰軍羣發起反擊。戰鬥異常激烈,雙方傷亡慘重。蘇軍的反突擊未能取得勝利,但阻滯了德軍在莫斯科方向上的進攻,並支援了第16、第20集團軍的突圍。8月初,這兩個集團軍突出德軍的重圍。第16集團軍併入羅科索夫斯基的部隊,仍用第16集團軍的番號,羅科索夫斯基任司令員,下轄6個師,負責保衞斯摩稜斯克—維亞濟馬一線,防禦正面寬50公里。 [28] 
8月底,蘇中央方面軍遭到德軍圍殲,斯摩稜斯克戰局更加惡化。9月初,蘇最高統帥部再次發動反擊,預備隊方面軍第24集團軍10個師進攻葉利尼亞,羅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團軍從北面迂迴斯摩稜斯克。羅科索夫斯基兵力單薄,未能突破德軍防禦和解放斯摩稜斯克,但是牽制了德軍準備用於葉利尼亞戰役的大部分預備隊,從而協助第24集團軍收復葉利尼亞並向西推進25公里。此後,蘇軍無力取得更大勝利。從9月10日開始,在斯摩稜斯克作戰的西方方面軍、預備隊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全部轉入防禦。11日,羅科索夫斯基被晉升中將軍銜。 [28] 
德軍取得斯摩稜斯克會戰勝利之後,沒有繼續向莫斯科進攻。希特勒將首攻目標從莫斯科轉向基輔和列寧格勒。德中央集團軍羣主力轉而面南,和南方集團軍羣主力一起投入基輔戰役 [28] 
9月底,德軍取得基輔會戰的勝利並完成了對列寧格勒的包圍之後(參見詞條列寧格勒戰役),集結了“中央”集團軍羣和3個坦克集羣共78個師,180萬人,開始實施進攻莫斯科的“颱風”作戰計劃,企圖於入冬前攻下莫斯科(參見莫斯科戰役)。 [28] 
德軍首先對布良斯克方面軍防禦地帶和維亞濟馬一線發動進攻。羅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團軍和菲利普·阿法納西耶維奇·葉爾沙科夫的第20集團軍防禦正面相對平靜。 [28] 
10月5日,羅科索夫斯基接到西方方面軍司令部的命令,將防禦地帶連同部隊轉交葉爾沙科夫,本人在當夜即刻動身沿明斯克幹線向維亞濟馬進發,奉命“阻擊從南面斯帕傑緬斯克地域向維亞濟馬進攻之敵,不讓其越過普梯科沃;克魯德耶、德羅日諾一線北進”。6日拂曉,羅科索夫斯基抵達維亞濟馬,找不到任何部隊,同方面軍司令部的聯繫也中斷了。他了解到形勢的嚴重性後,要求司令部人員立刻撤退。 [28] 
德軍的合圍圈已經在維亞濟馬附近閉合,羅科索夫斯基決定朝東北方向突圍。10月8日,在距莫扎伊斯克40公里處,羅科索夫斯基終於用無線電與方面軍司令部取得聯繫,並按指示抵達莫扎伊斯克,然後乘派來的飛機飛抵西方方面軍司令部。13日,新任西方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命令羅科索夫斯基“率領步兵第18師前出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域,收編該地全部部隊和新到達該地的部隊,在北起莫斯科海(伏爾加水庫)南到魯扎河的地帶組織防禦,制止敵人從該地帶突破”。羅科索夫斯基在沃洛科拉姆斯克設立了指揮所,着手收編部隊。到16日,第16集團軍的編成內共有21個步兵營、6個騎兵團、73門反坦克炮和123門野戰炮。要防守100餘公里的地帶,這些兵力遠遠不夠。 [28] 
10月16日,德軍開始以絕對優勢兵力向第16集團軍防地發起猛烈進攻。蘇軍浴血奮戰,頑強阻擊德軍10天,最後被迫將防線後移。17日,德軍佔領沃洛科拉姆斯克。幾天後,羅科索夫斯基奪回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區的幾個戰略點,但無力擴大戰果。隨後他不斷加強防禦,以應付德軍將發動的更大規模的進攻。 [28] 
希特勒在中央集團軍羣內建立了兩個快速集羣,對西方方面軍和相鄰方面軍的接合部,同時對西方方面軍的兩翼突擊,以便從南北兩面迂迴莫斯科,在其東部封閉合圍圈。西方方面軍右翼是第30集團軍和第16集團軍。德第3、第4坦克集羣的主突方向直指這兩個集團軍。11月6日,德快速突擊部隊開始衝擊羅科索夫斯基的防禦陣地。戰鬥異常激烈。第16集團軍各部擋住了德軍的進攻,使德軍陷入爭奪據點的持久戰之中,推進速度十分緩慢。20日,羅科索夫斯基遵照方面軍司令部的命令,井然退至巴韋利措沃、莫佐羅沃、阿克謝諾沃、新彼得羅夫斯科耶、魯緬採沃一線。 [28] 
德軍難以在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取得突破,遂將主力集中到克林方向上,攻下了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和克林。11月25日,朱可夫命令羅科索夫斯基奪回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羅科索夫斯基按命令迅速組織了反擊,取得部分戰果,但未能奪回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第16集團軍的防線,如同整個莫斯科防線,步步後移。到11月底,極度疲憊和損失極大的第16集團軍被迫退卻到離莫斯科僅25至35公里處。但是蘇軍終究還是擋住了德軍的進攻。遭受極大消耗的德軍已成強弩之末,再無力推進。 [28] 
12月初,蘇最高統帥部將秘密組建的三個新的預備隊集團軍投入戰場。其中兩個集團軍在西方方面軍右翼參加了第16集團軍北翼的戰鬥。12月5日,蘇軍開始反攻。西方方面軍右翼各部向克林—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第3、第4坦克集羣發起突擊。7日,第16集團軍從防禦直接轉入進攻。經一天激戰,羅科索夫斯基解放了克留克沃。之後,各部在伊斯特拉方向上全線進攻。到10日、德軍喪失了全部主要抵抗樞紐部,向伊斯特拉河一線退去。 [28] 
羅科索夫斯基不給敵人以喘息之機,命令部隊不停息地全速追擊。在12月11日至12日的兩天之內,第16集團軍推進了10至16公里,在許多地段前出到伊斯特拉河一線。13日,蘇聯中央報刊的第一版上都刊登了西方面軍的司令員朱可夫及其領導的各集團軍司令的肖像。在羅科索夫斯基肖像上方的文字説明寫道:“羅科索夫斯基將軍的部隊,在追擊敵坦克第5、第10、第11師,黨衞隊師和步兵第35師的同時,佔領了伊斯特拉市……”15日,第16集團軍強渡伊斯特拉河,突破德軍防線。德軍退卻。1941年12月20日,第16集團軍同友鄰部隊前出到拉馬河和魯扎河一線。至此,羅科索夫斯基的部隊在十幾天的戰鬥中推進了100公里左右。 [28] 
1942年1月中旬,為發展莫斯科近郊所取得的勝利,蘇軍發動了新的攻勢。第16集團軍於1月16日出擊,當天攻克德軍14個防禦樞紐部。在羅科索夫斯基繼續揮師挺進時,1月21日,他接到方面軍司令部的命令:“將部隊轉隸友鄰第5集團軍。率集團軍整個指揮機構到司令部接受新任務。” [28] 
在西方方面軍指揮所,方面軍參謀長瓦西里·索科洛夫斯基中將對羅科索夫斯基解釋説,德軍對左翼菲利普·伊萬諾維奇·戈利科夫中將的第10集團軍發起反突擊,控制了蘇希尼奇這個大鐵路樞紐及其周圍地區,羅科索夫斯基及其司令部應在最短的時間裏趕到蘇希尼奇地區,接管部隊,並恢復原來的態勢。羅科索夫斯基受命後立即率司令部趕往前線。這是他半年裏第三次接手新部隊。 [28] 
1月29日,方面軍司令部接到羅科索夫斯基的報告:“已攻克蘇希尼奇,並在那裏設立了集團軍司令部。”緊接着,羅科索夫斯基利用所能集中的少量部隊,對德軍防禦築壘據點逐個進行攻擊,動搖了德軍防禦,將德軍逼到日茲德拉河。3月8日,羅科索夫斯基視察了準備攻打馬克拉基的部隊之後,回到蘇希尼奇的司令部,開始了對蘇希尼奇的例行炮擊。一顆炮彈在司令部旁邊爆炸,彈片擊中羅科索夫斯基脊椎,在脅骨中間穿過,打穿肺部,幸而未觸及心臟。傷勢嚴重的羅科索夫斯基被送去搶救。行前,他用極虛弱的聲音對副手説:“要保證拿下馬克拉基。之後……把他們從各據點趕走,不讓他們固守……。” [28] 
羅科索夫斯基接受手術之後,被送往莫斯科治療。他身強體壯,恢復的較快。5月底,不待治療結束,他便跑出醫院,回到第16集團軍。這時莫斯科會戰已於4月20日結束,德軍對莫斯科的進攻遭到失敗。但是蘇德戰場的整個形勢仍對蘇軍不利。7月初,蘇軍最高統帥部任命羅科索夫斯基為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員。這時布良斯克方面軍正處於十分艱難的境地。德軍在1942年6月28日開始的進攻中,突破了布良斯克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的防禦,向縱深推進150公里到170公里,強渡頓河,衝入沃羅涅日。1942年7月7日,蘇最高統帥部將布良斯克方面軍一分為二,一部分部隊歸入沃羅涅日方面軍,一部分由羅科索夫斯基接管。羅科索夫斯基將司令部設在葉列茨以東幾公里的下奧利沙涅茨村。布良斯克方面軍編成內包括5個集團軍和3個軍。羅科索夫斯基首先阻止住德軍由頓河西岸向北推進,使戰局穩定下來。他給給布良斯克方面軍官兵留下深刻印象,方面軍司令員助理後來回憶説:羅科索夫斯基不喜歡孤獨,總是同司令部人員在一起。在布良斯克方面軍,經常看列他在作戰參謀那裏,或者在參謀長馬利寧的辦公室裏……他有淵博的軍事知識、組織才能和深遠的預見。他沉着鎮靜,思想深邃,善於協調副手、各兵種首長、司令部、軍事委員會和方面軍政治部之間的工作,創造一種愉決而融洽的氣氛……此外,羅科索夫斯本身具有極大的魅力。他是一個剛毅、堅強,要求嚴格而嚴肅認真的人,他善於下達命令並使下級無條件執行命令。他沉穩.精神抖擻。臉上過早出現的皺紋表明他歷盡艱辛……。” [28] 
此時,布良斯克方面軍防禦地段相對沉寂。希特勒將進攻重點轉向高加索斯大林格勒。7月中旬,德軍集結71個師發起斯大林格勒會戰。8月中旬,德軍攻佔了頓河西岸的所有地區,蘇軍退至斯大林格勒外圍組織防禦。到9月中旬,斯大林格勒外圍防禦地帶喪失殆盡,德軍突入市內。守城蘇軍被分割成三塊,但仍堅守城市,死不棄城。 [28] 
蘇軍最高統帥部從9月開始準備反攻,為此在斯大林格勒地區新組編頓河方面軍西南方面軍。10月初,羅科索夫斯基轉任頓河方面軍司令員,轄第65、第24和第66集團軍。戰線寬達400公里。10月中旬,頓河方面軍轉入進攻,欲圖殲滅斯大林格勒以北的德軍,與堅守在城內的崔可夫各師會合。這次進攻未能突破德軍防線。 [28] 
1942年11月13日,蘇軍最高統帥部批准了代號“天王星”的大反攻計劃,以3個方面軍攻擊斯大林格勒德軍集團兩翼並圍而殲之。11月19日和20日,尼古拉·費奧多洛維奇·瓦圖京中將的西南方面軍和羅科索夫斯基的頓河方面軍從謝拉菲莫維奇和克列茨卡亞一線,葉廖緬科上將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從薩爾平斯耶湖一帶,先後發起反攻。經幾天激戰,3個方面軍於23日在卡拉奇以東的蘇維埃村會師,合圍德國弗雷德裏克·威廉·保盧斯上將第6集團軍全部和坦克第4集團軍一部,共22個師,33萬餘人。 [28] 
蘇軍圍殲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指環”作戰計劃由羅科索夫斯基統一指揮實施,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編制撤銷,所轄第57、第64和第62集團軍轉隸羅科索夫斯基的頓河方面軍。包括7個集團軍的頓河方面軍於1943年1月10日實施“指環”戰役。此前兩天,羅科索夫斯基向被圍的保盧斯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被圍德軍停止抵抗。保盧斯拒絕了最後通牒。1月10日早8時零5分,第65集團軍率先發起進攻。炮火準備持續了55分鐘。隨後,蘇軍突擊部隊全速前進,迅速沖垮德軍防線。進攻的第一天,第65集團軍楔入德軍防禦縱深1.5公里至4.5公里。又經過3晝夜酌血戰,蘇軍消滅了德軍防禦西面突出部的守軍。1月12日日終時,第65集團軍和第21集團軍前出至羅索夫什卡河西岸。1月15日,蘇軍突破德軍中層防禦圍廓。這一天,羅科索夫斯基晉升為上將。1月22日,頓河方面軍全線出擊。26日,第21集團軍的部隊衝入斯大林格勒城內,與堅守數週的蘇軍守衞部隊會師。31日,走投無路的保盧斯及其司令部向羅科索夫斯基投降,但被圍德軍拒絕停止抵抗。羅科索夫斯基發起最後的攻擊。2月2日,羅科索夫斯基向最高統帥報告:“頓河方面軍務部已於1943年2月2日16時完成了您的命令,全部粉碎並殲滅了敵斯大林格勒集團……斯大林格勒市及斯大林格勒地域的戰鬥行動已經停止。”歷時160天的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最後勝利而告終。這次戰役德軍損失150萬人。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是蘇德戰場的一個轉折點。蘇軍從此開始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 [28] 
羅科索夫斯基未來得及去一趟斯大林格勒市,2月2日當晚,斯大林便召他立刻飛往莫斯科,接受新的任務。2月15日,斯大林命令羅科索夫斯基以頓河方面軍的指揮機構,組編蘇聯中央方面軍,羅科索夫斯基任方面軍司令員,緊急開到葉列茨地域,在布良斯克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之間展開,對德軍奧廖爾集團的翼側和後方進行攻擊。中央方面軍編成內有第21、第65和第70集團軍,坦克第2集團軍,以及空軍第16集團軍。 [28] 
組織進攻的時間太短。但是羅科索夫斯基按期於2月25日發起進攻。蘇軍開始階段的進攻十分順利。第65集團軍和坦克第2集團軍突破德第2集團軍防線,到3月6日推進了30至60公里。德軍為免使奧廖爾集團遭到縱深包圍,急忙從勒熱夫和維亞濟馬增調數個步兵師和坦克師,擺在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軍當面。羅科索夫斯基進攻受阻。他向大本營指出,以中央方面軍狀況,無法繼續向布良斯克一斯摩稜斯克方向進攻。大本營於3月7日變動了中央方面軍的任務,第65、第70和第21集團軍改在北面和東北方向上進攻,幫助布良斯克方面軍殲滅德軍奧廖爾集團。戰役進展仍不順利。第70集團軍無組織地從行進間分批投入戰鬥,未能向前推進。羅科索夫斯基親自到第70集團軍司令部瞭解失利原因,認為是集團軍司令員指揮不力,當即撤換了他。羅科索夫斯基認為自己也有責任。他在回憶錄中寫道:“在追究集團軍指揮人員和司令部作戰失利責任的同時,我自己和我的司令部也難辭其咎:我們沒有檢查部隊的準備情況,不瞭解他們的指揮人員,就給集團軍下達任務。使其倉促投入戰鬥。這是我應汲取的一次教訓……。” [28] 
大本營決定停止對德軍奧廖爾集團的進攻。自3月21日起,中央方面軍在戈羅季謝、小阿爾漢格爾斯克、特羅斯納、利季日、科列涅沃地區轉入防禦,和布良斯克方面軍一起,形成庫爾斯克突出部正北面。3月底,沃羅涅日方面軍在擊退德軍進攻之後態勢也穩定下來。於是,蘇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形成一個孤形戰線,弧部向着德軍。 [28] 
希特勒為了從蘇軍手中奪回戰略主動權,於4月15日下達了6號作戰令:“以別爾哥羅德地域的一個突擊集團和奧廖爾以南的一個突擊集團,堅決而迅速地進行集中突擊,以向心進攻的方法合圍並殲滅庫爾斯克地域之敵……。”中央方面軍及其南翼友鄰沃羅涅日方面軍將面臨德軍的集中突擊。 [28] 
《時代》週刊封面的羅科索夫斯基 《時代》週刊封面的羅科索夫斯基
蘇軍對德軍的主突目標做出了正確判斷。朱可夫在4月8日給最高統帥部的報告中寫道:“我認為,敵人將對中央、沃羅涅日、西南三個方面軍進行主要進攻戰役,以便粉碎這一方向的我軍,取得機動自由,沿最近的方向迂迴莫斯科。”羅科索夫斯基於1943年4月10日在給總參謀部的報告中也明確指出:“1943年春夏時期,敵人的進攻將只能在庫爾斯克—沃羅涅日方向。”4月12日,沃羅涅日方面軍也向大本營提交了內容相似的報告。同日晚,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定下決心,要求各方面軍在所有的特別重要方向上,特別是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建立鞏固的縱深梯次配置防禦,先以強大的防禦迎敵,然後轉入反攻並徹底殲敵。4月28日,羅科索夫斯基晉升為大將軍銜。 [28] 
此時中央方面軍的編成做了調整,現有第13、第48、第60、第65和第70集團軍,並有預備隊坦克第2集團軍、1個步兵軍和2個坦克軍。空軍第16集團軍負責對方面軍的空中掩護。羅科索夫斯基建立了縱深梯次配置,設立了6道基本防禦地帶、大量的中間地區和斜切陣地,挖掘塹壕和交通壕5000公里。羅科索夫斯基斷定德軍將以主要兵力突擊方面軍右翼上方的奧廖爾突出部的根部,他毅然決然地在這一方向上佈置了高密度的兵力和兵器。在這95公里的地段,他集中了方面軍全部步兵兵力的58%,炮兵的70%,坦克和自行火炮的87%,並配置了第2梯隊和預備隊。為加強奧廖爾—庫爾斯克鐵路沿線的第13集團軍,羅科索夫斯基調去擁有700多門火炮和迫擊炮的炮兵軍,使每公里正面上有92門76毫米以上的大炮,這是前所未有的密度,是敵人進攻所能建立的密度的1.5倍。 [28] 
在德軍進攻的整個方向上,蘇軍部署了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軍和瓦圖京大將的沃羅涅日方面軍共130萬人,2萬門火炮和迫擊炮,36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3130架飛機。其後還有科涅夫的草原方面軍58萬人,9000門火炮和1640輛坦克及自行火炮。 [28] 
7月4日晚,羅科索夫斯基從德軍俘虜中得知德軍已於當天早晨3時開始進入出發地。羅科索夫斯基估計德軍將於次日凌晨發起進攻,決定先採取行動,但已來不及報告和請示大本營,他與最高統帥部代表朱可夫元帥商量後,發出進行反擊令。5日凌晨2時20分,羅科索夫斯基的部隊開始對正面德軍進行射擊(參見庫爾斯克戰役),反擊持續了30分鐘。5時30分,德軍發起進攻,主突地段是奧利霍瓦特卡地域。普霍夫第13集團軍的第15師和第81師與敵激戰一天,擊退德軍4次進攻,之後被迫後撤。這一天德軍以巨大代價向蘇軍防禦縱深推進6至8公里。 [28] 
羅科索夫斯基以坦克第2集團軍和坦克第19軍對突入之敵進行反擊,以恢復原來的態勢。坦克部隊遭敵機轟炸,並受到德“虎”式坦克的阻擊,損失很大,反擊未果。第二天,德軍又在奧利霍瓦特卡方向上推進了2公里,並開始將進攻鋒頭稍向右轉,指向波內裏火車站地域。 [28] 
羅科索夫斯基將現有兵力做了大膽而堅決的機動,他毫不猶豫地將受到威脅較小地段的部隊調到奧利霍瓦特卡和波內裏地域。德軍在各進攻地段均未取得重大突破,於是投入全部預備隊,經4天激戰,德軍僅前進了10公里。7月12日,德坦克第4集團軍和蘇近衞坦克第5集團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南正面的普霍羅夫卡附近展開了一場對攻戰。這是世界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戰,雙方共投入了1200輛坦克。雙方各損失了300輛坦克,都退回了出發地,而德軍此後已再無力進攻。蘇軍轉入反攻。 [28] 
十分疲憊的中央方面軍未經休息,立即參加了對德軍奧廖爾集團的總攻。從7月15日開始,經3天戰鬥,戰線恢復至1943年7月5日以前的態勢。此後,羅科索夫斯基不斷擴大戰果。德軍的抵抗相當頑強。蘇軍未及完成合圍,僅將德軍逐出奧廖爾。同天,沃羅涅日方面軍解放了別爾哥羅德。當晚,斯大林命令在莫斯科“鳴禮炮向傑出的部隊和他們的指揮員致敬”。124門禮炮鳴響了12下。 [28] 
羅科索夫斯基的部隊繼續向西推進,1943年8月30日進入北烏克蘭境內,隨後相繼解放了雷利斯克、克羅列韋茨、普季夫利、沃羅涅日等地。9月7日,中央方面軍各集團軍前出至傑斯納河。10天后,羅科索夫斯基強渡傑斯納河,突破德軍西岸防禦,直指基輔。9月18日,大本營命令羅科索夫斯基將主攻方向轉向切爾尼戈夫。戰事進展順利。10月2日,中央方面軍改稱白俄羅斯方面軍。到11月底,羅科索夫斯基已肅清了白俄羅斯大片領土上的德軍。並解放了戰略要地戈梅利。11月26日,莫斯科再次鳴禮炮,向羅科索夫斯基和他的部隊致敬。 [28] 
進入1944年後,羅科索夫斯基的部隊繼續推進。2月中旬,白俄羅斯方面軍改稱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進入4月份後,白俄羅斯低地道路泥濘,部隊不能進行任何調動。於是戰鬥暫停,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轉入防禦。 [28] 
羅科索夫斯基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轉入進攻

1944年的羅科索夫斯基 1944年的羅科索夫斯基 [1]
1944年5月30日,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批准了由羅科索夫斯基提出的代號“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羅斯戰役計劃。他提出的同時發動兩場進攻的提案頗受爭議,羅科索夫斯基曾經回憶説,自己兩次被請到旁邊的屋子裏,要求重新考慮統帥部的建議,然而每次深思熟慮後,自己都更加堅定。最後,斯大林説:“方面軍司令的堅持,證明此計劃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是取得勝利的堅強保證。” [28] 
該戰役目的是:以伊萬·赫里斯託福羅維奇·巴格拉米揚大將的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伊萬·丹尼洛維奇·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上將的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格奧爾吉·費多羅維奇·扎哈羅夫上將的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和羅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在維捷布斯克、博古舍夫斯克、奧爾沙、莫吉廖夫和博布魯伊斯克等方向同時發起進攻,分割德軍戰略防禦正面,於維捷布斯克和博布魯伊斯克地域殲敵,爾後向縱深挺進,在明斯克以東圍殲敵第4集團軍,為各方面軍發展戰役創造最有利條件。 [28] 
Volkov Valentin繪,明斯克解放 Volkov Valentin繪,明斯克解放 [1]
此役蘇軍投入兵力240萬人,德軍兵力為120萬人。戰役於6月23日打響。擁有最大兵力的羅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於24日開始進攻。蘇軍通過變更部署,形成3—5倍於敵的兵力優勢,兩路向心突擊,大量使用航空兵,首次採用炮兵雙層徐進彈幕射擊支援步兵、坦克。經過5天激戰,蘇軍在200公里正面上突破德軍防禦,圍殲德軍第9集團軍,向縱深推進110公里。為嚮明斯克和巴拉諾維奇進攻創造了條件(參見詞條博布魯伊斯克戰役)。 [11] 
此後,蘇軍4個方面軍的進攻取得全面勝利。7月5日到11日,蘇軍在明斯克以東圍殲了德第4集團軍(參見明斯克戰役)。到7月16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各集團軍已前出至斯維洛奇河、普魯扎內一線,12天前進150至170公里。7月20日,羅科索夫斯基前出到蘇聯邊界西布格河,並強渡過河,進入波蘭國境,迅速向維斯瓦河推進,24日解放了盧布林,28日解放了佈列斯特(參見盧布林—佈列斯特戰役),爾後在華沙方向上不斷髮動進攻。這一輝煌戰績受到最高統帥部的高度讚揚,29日,羅科索夫斯基不僅軍銜晉升為蘇聯元帥,成為戰爭期間第六個獲此殊榮的高級將領,還榮膺蘇聯英雄這一崇高榮譽。 [11] 
巴格拉季昂行動
巴格拉季昂行動(2張)
8月初,羅科索夫斯基暫緩對華沙的進攻。8月底,白俄羅斯戰役結束,蘇軍殲敵54萬人,向西推進了500至600公里,解放了白俄羅斯全部領土,以及立陶宛部分領土和波蘭東部,自此,德國中央集團軍羣事實上已經不復存在。 [11] 
巴格拉季昂行動的成果,大大超越了最高統帥部的最高預期。此後,斯大林開始以全名來稱呼羅科索夫斯基,在次之前,唯一得此殊榮的只有鮑里斯·米哈伊洛維奇·沙波什尼科夫元帥一人。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挺進柏林

白俄羅斯戰役結束之後,羅科索夫斯基積極準備華沙戰役,並準備向德國境內挺進。1944年10月中旬,斯大林突然調他轉任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司令員,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交由朱可夫指揮。 [23]  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為參加決定性戰役的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配備了大量的兵力和兵器。羅科索夫斯基轄7個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1個空軍集團軍,1個機械化軍,1個騎兵軍和數個炮兵師,總計88萬餘人,有1500架飛機,2195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萬1千多門火炮和迫擊炮。 [11] 
1945年1月13日,蘇軍大本營以羅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大將的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巴格拉米揚大將的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和弗拉基米爾·菲利波維奇·特里布茨海軍上將的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共167萬人,發動了西進德國的東普魯士戰役。 [11] 
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在戰役開始後的第二天發起進攻,6天后攻入東普魯士境內,佔領許多防禦支撐點,1月底與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合力消滅了烏祖裏地區的德軍。蘇軍將東普魯士德軍分割成三個孤立集團,德軍防線崩潰。 [11] 
此時,位於進至奧得河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在東普魯士作戰的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之間的東波美拉尼亞地區,形成百餘里的空隙。德軍統帥部急調“維斯瓦”集團軍羣,企圖殲滅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固守奧得河防線,扭轉柏林方向上的不利形勢。為了順利進攻柏林,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將最後消滅東普魯士德軍的任務交由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完成,抽出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主力殲滅“維斯瓦”集團軍羣,佔領東波美拉尼亞。 [11] 
1945年,羅科索夫斯基(右)和朱可夫在勃蘭登堡門前會見蒙哥馬利
1945年,羅科索夫斯基(右)和朱可夫在勃蘭登堡門前會見蒙哥馬利(3張)
2月10日,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和左翼部隊從布羅姆貝格以北維斯瓦河各登陸場向斯德丁方向發起進攻,在友鄰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部隊的配合下,羅科索夫斯基於3月底佔領了格丁尼亞和但澤。為了獎勵羅科索夫斯基“對大規模戰役進行優異指揮,在摧毀法西斯德軍的鬥爭中獲得的輝煌勝利”,蘇聯最高蘇維埃於1945年3月31日授予他蘇聯最高軍功章——勝利勳章 [1]  [11] 
4月4日,羅科索夫斯基徹底擊潰德軍餘部,解放了東波美拉尼亞,消除了進攻柏林的蘇軍側翼威脅,為攻佔柏林創造了有利條件。16日,蘇軍發動攻佔柏林的戰役。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科涅夫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同時向柏林發起進攻。羅科索夫斯基受命向西方方面前進,包圍德軍坦克第3集團軍主力,分割柏林地區德軍集團。4月26日,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部隊佔領了德國大城市斯德丁(什切青)。此後羅科索夫斯基各部以每天平均25至30公里的速度推進,5月2日前出至波羅的海沿岸。5月3日,潘菲洛夫的近衞坦克兵與英國第2集團軍的戰士會師。 [11]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戰後生活

1945年6月24日在紅場指揮閲兵式的羅科索夫斯基 1945年6月24日在紅場指揮閲兵式的羅科索夫斯基 [7]
柏林戰役於1945年5月2日結束,同日,羅科索夫斯基第二次獲得“蘇聯英雄”稱號。 [1]  8日,德軍向蘇軍和盟軍遠征軍投降,蘇德戰爭和歐洲戰爭結束。6月1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發佈命令:“為表彰蘇聯元帥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在東波美拉尼亞梅克倫堡地域模範地完成最高統帥部賦予他的戰鬥任務,卓越地指揮了與德國侵略者進行的各次戰役,以及在戰役中獲得的勝利,特授予他第二枚蘇聯英雄金星獎章,建立銅像,按在座台上,立於受獎者的故鄉。 [11] 
1945年6月22日,羅科索夫斯基奉命擔任24日莫斯科紅場的反法西斯德國勝利閲兵式受閲部隊的總指揮,獲得了軍人生涯的最高榮譽。戰後於1945年7月至1949年任北部軍隊集羣總司令,駐于波蘭。 [1]  [20] 
1949年10月,應波蘭人民共和國政府總統波萊斯瓦夫·貝魯特邀請,經蘇聯政府批准,羅科索夫斯基赴波蘭擔任波蘭人民共和國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國防部部長,11月5日獲波蘭元帥軍銜,並被選為波蘭統一工人黨中央政治局委員、議會議員,同時保留蘇聯國籍和蘇聯元帥軍銜。在波蘭,他對波蘭國民經濟的恢復及波軍的現代化改組做出重要貢獻。但亦受到一些詆譭。1950年,羅科索夫斯基兩次遭到波蘭民族主義者的暗殺。1955年5月14日,他參加了《華沙友好互助合作條約》(即《華沙條約》)的簽署。 [1]  [8] 
晚年的羅科索夫斯基
晚年的羅科索夫斯基(3張)
1956年,“十月事件”發生,蘇共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兼部長會議主席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被迫同意瓦迪斯瓦夫·哥穆爾卡重新成為波蘭黨和國家的領袖。經過波蘇兩黨會談,羅科索夫斯基遂於11月被調回蘇聯。 [17]  [24]  回國後的同月,擔任國防部副部長。1957年6月卸任。同年7月兼任總監察長。10月10日,由於中東局勢的惡化,任外高加索軍區司令,直至1958年11月。 [1]  [19] 
1958年11月至1962年4月,復任國防部副部長兼國防部總監察組總監察長。他根據以往戰爭經驗和軍事上的科學技術革命,為戰後時期蘇聯武裝力量的發展做了大量工作。 [20]  在1961年至1968年間,他領導了負責調查1961年S-80潛艇沉沒原因的特別調查委員會。1962年4月後免去國防部副部長職務,僅擔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總監察員。據説羅科索夫斯基被免去國防部副部長職務的原因是他拒絕撰文詆譭斯大林,因而觸怒了赫魯曉夫。 [1]  [19] 
1956年至1968年,擔任蘇共中央候補委員。同時是蘇聯第2屆(1946-1949)和第5至第7屆(1958.3-1968.8)最高蘇維埃代表。 [1]  [19]  [20]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因病逝世

羅科索夫斯基的墓碑 羅科索夫斯基的墓碑
1968年8月3日,羅科索夫斯基因前列腺癌在莫斯科逝世,終年71歲。在去世的前一天,還在為自己的回憶錄《軍人的天職》簽名。其遺體被火化後,骨灰被安葬於紅場克里姆林宮紅牆下。 [1]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主要影響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軍事活動

羅科索夫斯基的元帥軍服
羅科索夫斯基的元帥軍服(2張)
蘇德戰爭中,羅科索夫斯基充分顯露了他的統帥才華。羅科索夫斯基先後參加或策劃了斯摩稜斯克戰役、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白俄羅斯戰役東普魯士戰役東波美拉尼亞戰役巴格拉基昂行動柏林戰役 [18] 
在莫斯科會戰中,羅科索夫斯基在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以縱深反坦克防禦,高度積極而機動地對付敵人的坦克突擊;反攻時,為擴張戰果,在集團軍內建立2個快速集羣,把正面突擊同迂迴包圍巧妙結合起來。他在準備和實施戰役時,創造性地運用蘇聯軍事學術的重要原則,果斷地集中兵力兵器於主要突擊方向,大膽地機動預備隊,始終顧及敵人的強弱兩個方面,擯棄作戰中的陳規舊套。羅科索夫斯基斯大林格勒會戰時,他在反攻階段,協同西南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部隊,突破敵人防禦,後又在頓河和伏爾加河之間地帶包圍敵集團33萬人,並於1943年初率頓河方面軍部隊殲滅這一集團。在庫爾斯克會戰中,他指揮中央方面軍在抗擊德軍進攻和在爾後反攻中粉碎敵奧廖爾集團作戰中,顯示了軍事藝術。他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組織實施的1943年7月5日的炮火反準備,以及同年8月底方面軍實施兵力兵器由謝夫斯克向格盧霍夫方向的機動。1944年在巴格拉季昂行動中,羅科索夫斯基又定下的具有獨創的決心,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部隊實施兩次強大的向心突擊,並以輝煌的勝利證明了這一決策的正確。1945年在東普魯士、東波美拉尼亞和柏林諸戰役中,羅科索夫斯基為切斷和粉碎敵強大的戰役戰略集團而不斷增強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的突擊力量,這些作戰已成為他在蘇德戰爭時期的光輝範例。 [18]  [20] 
在後世的一些評價中,他與亞歷山大·瓦西裏耶維奇·蘇沃洛夫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等一同被視為俄羅斯(蘇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0位軍事領導人之一。 [30]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軍事思想

羅科索夫斯基在莫斯科的塑像 羅科索夫斯基在莫斯科的塑像 [4]
羅科索夫斯基善於運用各項軍事原則,摒棄作戰中的陳規舊套。莫斯科會戰中,指揮所屬部隊建立縱深反坦克防禦配系,抗擊德軍強大坦克兵團的突擊;反攻時組建快速集羣,以正面突擊與迂迴包圍相結合的戰術,取得很大戰果。他強調避實擊虛,大膽機動預備隊,把兵力、兵器集中在主突方向上。在斯大林格勒會戰反攻階段,指揮頓河方面軍協同友鄰突破敵防禦,圍殲德軍重兵集團。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及時組織實施炮火反準備,大量消滅德軍有生力量,迫其推遲進攻。在白俄羅斯戰役中,定下以一個方面軍實施兩個強大向心突擊的決心。在1945年各次戰役中,採取措施增強方面軍突擊力量,粉碎德軍強大戰役集團。 [12] 
任國防部總監組總監時,善於運用以往的戰爭經驗,重視科學技術革命的成果,為戰後蘇軍發展作出貢獻。 [12]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人物榮譽

羅科索夫斯基一生共獲俄羅斯帝國、蘇聯及外國(英國,蒙古,波蘭,美國,法國等)勳章、獎章多枚,並兩次榮膺“蘇聯英雄”(1944年7月29日、1945年5月2日)稱號,1968年獲榮譽武器(刻有蘇聯金色國徽的劍)1件。 [1]  [8] 
  • 俄羅斯帝國時期
名稱
時間
備註
聖喬治十字勳章(四級)
1914年8月8日
——
聖喬治勳章(四級)
1915年7月20日
——
聖喬治勳章(三級)
——
——
聖喬治勳章(二級)
1917年11月21日
——
  • 蘇聯時期
名稱
時間
備註
1944年7月29日
同時獲“蘇聯英雄”稱號
1945年5月2日
1936年
蘇聯公民的最高榮譽之一
1942年
1944年
1945年
1946年
1956年
1966年
1945年3月31日
蘇聯最高軍功勳章
1968年
為慶祝十月革命50週年設立
1920年
授予直接參加戰鬥而表現特別勇敢和英勇的俄羅斯聯邦的公民
1921年
1930年
1941年
1944年
1947年
蘇沃洛夫勳章(一級)
1943年
授予在進攻中殲滅敵人優勢兵力的軍事首長和指揮員,是勝利勳章未設立前蘇聯的最高軍功勳章
庫圖佐夫勳章(一級)
1943年
授予善於計劃並實施方面軍和集團軍的戰役或巧妙的使自己的部隊避開敵人的突擊並順利實施反突擊的軍事首長和指揮員
表格主要參考資料 [1]  [8]  [20] 
  • 波蘭獎項
名稱
時間
備註
波蘭人民建設者勳章
1951年
波蘭人民共和國的最高獎項
Virtuti militari(一級)
1945年

格倫瓦爾德十字勳章(一級)
1945年

1939-1945華沙獎章
1946年3月17日

Medal for Oder, Neisse and Baltic
1946年3月17日

1945勝利自由獎章
1946年
波蘭人民共和國的國家獎項
  • 其他國家
名稱
時間
授予國家
榮譽軍團勳章
1945年6月9日
法國
1939–1945戰功十字獎章
1945年
巴斯勳章(騎士指揮官級)
1945年7月12日
英國
功績勳章(總司令級)
1946年
美國
1961年3月18日
蒙古戰鬥紅旗勳章
1943年
友誼勳章
1967年
克里斯蒂安十世國王的自由勳章
1947年
丹麥
中蘇友誼萬歲紀念章
195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表格主要參考資料 [1] 
  • 軍銜
等級
時間
授予國家
少將
1940年6月4日
蘇聯
中將
1941年9月11日
上將
1943年1月15日
大將
1943年4月28日
元帥(蘇聯元帥
1944年6月29日
元帥
1949年11月2日
波蘭
表格參考資料 [8]  [20] 
圖冊參考資料 [1]  [31]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歷史評價

2004年印有羅科索夫斯基(左)和朱可夫的郵票(部分) 2004年印有羅科索夫斯基(左)和朱可夫的郵票(部分) [1]
同為蘇聯元帥的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稱讚羅科索夫斯基道:“……他比任何人都善於評價和發揮他手下軍官的主動性。” [10] 
蘇聯作家伊利亞·愛倫堡寫道:“在我所認識的所有人中,他是最謙虛的將軍。” [10] 
蘇聯元帥謝爾蓋·馬特維耶維奇·什捷緬科:“康斯坦丁諾維奇是一位非常獨特的統帥式的將軍……如果我説,他不僅受人敬重,而且受到與他接觸的人的發自內心的愛戴,我應該不會弄錯。” [2] 
蘇聯前外長維亞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莫洛托夫晚年曾説:“就説羅科索夫斯基吧,他(在監獄裏)備受折磨,決不招認,決不牽連任何人,就沒有再多捕一個人。他被關在施呂瑟爾堡,終於獲釋。為此,羅科索夫斯基在軍內受到格外尊敬。羅科索夫斯基給斯大林留下了特殊印象。順便説一句,斯大林格勒戰役後,他成了僅次於沙波什尼科夫的二號人物,斯大林……認為羅科索夫斯基是偉大將帥。他指揮勝利大閲兵,迥非尋常,這是對他的戰功的一種褒揚!” [15] 
英國曆史學家大衞·梅森《二戰名人錄》:“(羅科索夫斯基)以他在斯大林格勒和庫爾斯克戰勝德國軍隊所起的作用而著名。” [23]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軼事典故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堅持己見

有關羅科索夫斯基和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的一則有趣的傳聞,可從1944年5月一次計劃會議發生的故事中看出來。據説當時羅科索夫斯基告訴斯大林,他計劃從兩個方面突破敵人的防禦工事。斯大林認為集中力量於一個方面是可取的,羅科索夫斯基堅持認為從兩方面進攻更好,斯大林告訴他:“到外面再好好想想。”他走進隔壁房間,隨後回來,又告訴斯大林: “斯大林同志,兩方面打擊將是可取的。”斯大林勸説他單一打擊,但羅科索夫斯基還是表示反對,這時出現了一段沉寂。然後斯大林説道:“到外面去再反覆想想,不要頑固到底,羅科索夫斯基。”羅科索夫斯基第二次走了出去。莫洛托夫和馬林科夫也跟着走了出來.嚴肅地警告他不要不同意斯大林的意見,馬林科夫嚴厲地告訴他:“同意。這是你唯一應該講的。”當他們又走進來時,斯大林再次問:“但是你的意見哪方面打擊是主要的呢?”羅科索夫斯基回答説:“兩方面都重要。”這時又開始沉默起來。羅科索夫斯基知道,在正常情況下這種沉默往往是憤怒的先奏。但經過一個較長時間停頓後,斯大林輕聲細語地説:“一個方面軍司令,始終堅持個人意見,足以證明他的作戰計劃是經過精心策劃、周密思考的,這是穩操勝券的可靠保證。我們將批准他的計劃!”最終同意了羅科索夫斯基的計劃。 [9]  [15]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女人緣

羅科索夫斯基一生受到女性廣泛的喜愛,尤其以與蘇聯女演員瓦連京娜·謝羅娃(Valentina Serova)的婚外情著名。 [3] 
20世紀60年代的羅科索夫斯基在狩獵中 20世紀60年代的羅科索夫斯基在狩獵中 [2]
羅科索夫斯基與謝羅娃相識後,有關這對英雄美人相互傾慕的消息便流傳開來。內務部長拉夫連季·巴夫洛維奇·貝利亞為此向斯大林告密説,謝羅娃去前線探望羅科索夫斯基,並一直在司令部內留宿。斯大林羨慕不已:“謝羅娃?是那個美麗的女演員嗎?她真是美若天仙。”貝利亞插話:“但元帥的聲譽會因此一落千丈,我們該怎麼辦?"“我們該怎麼辦?怎麼辦?"斯大林喃喃自語,“我們該羨慕,貝利亞同志,我們該羨慕才是!”他突然回過神來:“羅科索夫斯基的妻子哪裏去了?"貝利亞回答:“我會查清的,她大概撤退到後方了。”斯大林説:“趕緊找到她,用飛機送她去羅科索夫斯基的司令部。讓她跟謝羅娃去爭吧,看誰去誰留。” [13] 
1941年,羅科索夫斯基在前線遇到了美麗的軍醫Galina Vasilievna Talanova。Galina Vasilievna Talanova在1945年1月為他誕下一個女兒。至於與謝羅娃和另一位波蘭女星Alexandra Shlenskaya的緋聞,則未得到羅科索夫斯基的友人證實。 [3]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人際關係

羅科索夫斯基與妻女
羅科索夫斯基與妻女(2張)
妻子:尤利婭·彼得羅夫娜·羅科索夫斯卡婭(1900-1986) [8] 
女兒:Ariadna Rokossovskaya(1925-1978),尤利婭·彼得羅夫娜·羅科索夫斯卡婭之女;Nadezhda Rokossovskaya(1945生),Galina Vasilievna Talanova之女。 [3]  [8]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主要作品

羅科索夫斯基著有《軍人的天職》一書。 [1]  2003年,中國解放軍出版社根據1985年莫斯科軍事出版社的第4版《軍人的天職》進行翻譯,出版《羅科索夫斯基元帥戰爭回憶錄》。 [14]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人物爭議

1920年4月22日關於羅科索夫斯基的一份調查 1920年4月22日關於羅科索夫斯基的一份調查
關於羅科索夫斯基的生年、出生地,均有不同的説法,較受公認的説法是1896年12月9日或21日,出生於大盧基(根據羅科索夫斯基本人於1945年12月27日的自述) [3]  [6]  。另外還有出生在華沙的説法(據一份20世紀20年代的調查) [1]  [3-4] 
此外,2021年5月由白俄羅斯國家歷史檔案館展示的一份檔案記錄,羅科索夫斯基在1889年9月15日(俄歷9月3日)出生於俄羅斯帝國明斯克省Telekhany村(今白俄羅斯佈列斯特地區Ivatsevichi區的同名村)。 [5]  但並未得到更多資料的證實。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後世紀念

羅科索夫斯基的骨灰被安葬於俄羅斯莫斯科紅場克里姆林宮紅牆下。 [1] 
白俄羅斯發行的蘇軍巴格拉季昂戰役四大軍事將領紀念幣中有羅科索夫斯基紀念幣。 [2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