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康德物自身学说研究

韩水法系统研究康德物自身学说的学术专著
《康德物自身学说研究》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韩水法于2007年4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术专著,属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丛书"。该书围绕康德批判哲学中的物自身学说展开系统性研究,通过文本考证与比较研究方法,深入剖析直观对象、感性认识独立性、先验对象分类等核心议题,纠正传统解读中的谬误 [1-2]。著作以物自身学说揭示的基本问题为线索,梳理了康德之后主要认识论学派的理论演变,被列入多个学术书单并持续影响相关领域研究 [3] [5]。2024年韩水法学术回顾中特别提到本书是其康德哲学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作    者
韩水法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7年4月
ISBN
9787100050289
定  价
13.00元
丛  书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丛书

学术定位与研究方法

播报
编辑
本书是国内首部系统研究康德物自身学说的专著,聚焦理论哲学范畴内的物自身问题。作拜端颈者采用文本考证方法,逐章比对《纯粹理性批判》不同版本道埋禁局,结合拉丁文与德文原著进行语义分析,确立康德学说的原初语境 [1-2]。通过比较研朵臭究喇体兵路径,将古希腊哲学中的两重世榜纸戏界理论、故酷洛克经验论与休谟怀疑论等思想源流,置于与邀她阿康德学说的钻杠誉互动框架内考察。

核心理论框架

播报
编辑
该书共分为七章,涵盖"世界和真实存在""无界和有界""感性认识与物自身""先验对象""两重世界""古典的批判""形而上学问题"等核心章节 [1]。第三章着重论证感性认识的独立性,指出时间空间作为先验形式的纯粹性使得感性认识并非逻辑推导的结果。第五章通过分析现象与物自身的关系,提出二者应被视为两种独立存在者,而非同一对象的不同属性 [3]
关于物自身的界定,著作创造性地划分出三阶段认知维度:作为感性刺激来源的物自身、作为知性认识界限的物自身,以及作为理性理念的物自身 [3]。这种分层解释为调和康德体系中的认识论矛盾提供了新视角,例如第四章关于先验对象分类的论述,修正了将物自身简单等同于本体概念的传统观点 [1]

对后世学派的评析

播报
编辑
第七章系统评析费希特、黑格尔等德国古典哲学家对物自身学说的批评。针对费希特关于"经验根据不充分"的质疑,作者通过重构康德的因果独立性理论,论证物自身作为本源实在性的哲学意义。在回应黑格尔的主观唯心论批判时,著作强调物自身学说实质是为科学划界,防止科学主义向道德与信仰领域的僭越 [3]
2022年西北师范大学李佳芮的硕士论文显示,本书提出的分析框架持续影响当代研究,该论文运用著作中的方法论,对心灵哲学中的过度决定论质疑作出回应 [3]。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的流通记录表明,本书至今仍是康德哲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 [5]

著作影响与学术地位

播报
编辑
本书初版于1990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2007年大陆版问世后,被纳入5936人关注的豆瓣专题书单,与162本康德研究著作共同构成领域基础书目 [2]。韩水法凭借该书及相关成果,于2019年出任中国康德学会首任主任,推动建立国内外学术交流机制。商务印书馆2024年学术纪念活动中,本书与《实践理性批判》重译本共同被列为康德研究标志性成果 [4]

图书目录

播报
编辑
第一章 以往的思考
  第一节 世界和真实存在
  第二节 无界和有界
  第三节 物自身与康德哲学
第二章 感性认识与物自身
  第一节 直观和对象
  第二节 质料和形式
  第三节 空间和时间
  第四节 经验的实在性和先验的观念性
  第五节 现象
  第六节 物自身
第三章 不可知世界与物自身
  第一节 现象和本体
  第二节 先验对象
  第三节 先验理念
  第四节 我思和我自身
  第五节 世界和上帝
  第六节 两重世界
第四章 解释与批判
  第一节 古典的批判
  第二节 新康德主义的修正
  第三节 形而上学问题
  第四节 物自身的解释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