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康復心理治療

鎖定
康復心理治療(rehabilitative psychotherapy) 對殘疾人進行的心理治療。目標在於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反應,促進其人格的成長。一般根據健全人致殘後心理上所歷經的幾個調整階段而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案。D.w.克魯格認為,致殘後的心理變化分為以下階段:(1)震驚階段。(2)否定階段。(3)抑鬱反應階段。(4)對抗獨立階段。(5)適應階段。(1)震驚階段以支持療法為主;(2)否定階段仍以支持療法為主;(3)抑鬱反應階段採用合理情緒療法;(4)對抗獨立階段;(5)適應階段。 [1] 
中文名
康復心理治療
外文名
rehabilitative psychotherapy
目    標
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反應,促進其人格的成長
致殘後的心理變化分為以下階段:(1)震驚階段。受傷致殘後即刻發生的心理反應階段,對突然和巨大的打擊還未來得及整合,表現為情感上的麻木。(2)否定階段。患者採用心理防禦機制,對可能終生殘疾這個殘酷的現實加以否定,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以免引起心理上太大的痛苦。(3)抑鬱反應階段。一旦認識到自己將終生殘疾,患者立即產生抑鬱反應,甚至出現自殺想法或自殺行為。(4)對抗獨立階段。患者出現依賴心理,不積極參加康復訓練,不願出院,怕面對社會。(5)適應階段。患者開始在認知上、情感上和行為上採取一定的應付策略,以適應殘疾。具體治療方法:(1)震驚階段以支持療法為主,及時來到患者身邊,給予温暖和支持;(2)否定階段仍以支持療法為主,慎重而恰當地告知患者預後,並採取防範措施,防止患者一旦知道自己可能終生殘疾而出現自殺行為;(3)抑鬱反應階段採用合理情緒療法,巧妙運用“補償”、“昇華”等心理防禦機制,讓患者看到希望,能用自己尚存的特長,補償殘疾的不足;(4)對抗獨立階段,把生活自理、獨立和自強的精神貫穿到患者的生活和康復訓練中;(5)適應階段,幫助患者學會自我生活管理,並學習謀生技能。
參考資料
  • 1.    林崇德.心理學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