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康定黃耆

鎖定
康定黃耆(學名:Astragalus tatsienensis Bur.)為豆科黃芪屬的植物,為我國的特有植物。產四川西北部、甘肅(舟曲)、青海(扎多)。生於海拔3600-5000米的山脊草坡上。
中文名
康定黃耆
拉丁學名
Astragalus tatsienensis Bur.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薔薇目
亞    目
薔薇亞目
豆科
亞    科
蝶形花亞科
山羊豆族
亞    族
黃耆亞族
黃耆屬
亞    屬
黃耆亞屬
腎形子組
康定黃耆

康定黃耆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10釐米。 [1] 
根直伸,粗壯,暗褐色。 [1] 
地上莖短縮。 [1] 
羽狀複葉基生,呈蓮座狀,有11-25片小葉,長4-7釐米;葉柄長1.5-3釐米,被稍開展的白色長柔毛;托葉膜質,離生,卵狀披針形,長10-12毫米,下面散生白色柔毛;小葉寬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8毫米,寬3-6毫米,先端鈍尖或近圓形,基部近圓形,兩面均被較密的白色伏貼柔毛,具短柄。 [1] 
總狀花序生2-12花,下垂,呈近頂生的傘形花序式;總花梗1至數個由基部葉腋抽出,直立,長5-8毫米,散生白色和黑色長柔毛;苞片披針形,長約6毫米,下面被黑色和白色長柔毛,小苞片缺,花梗長約1毫米,密被黑色柔毛;花萼管狀,紫褐色,長達15毫米,密被黑色並混生白色長柔毛,萼齒披針形,長約7毫米,先端尖;花冠淡黃色,旗瓣倒卵形,長20-22毫米,最寬處約7毫米,先端微凹,基部漸狹成長約8毫米的瓣柄,翼瓣較旗瓣稍短,長18-20毫米,瓣片長圓形,基部具短耳,瓣柄絲狀,長約約8毫米,龍骨瓣比旗瓣短或近等長,瓣片半卵形,瓣柄與瓣片近等長;子房狹卵形,密被黑色混生白色長柔毛,具柄。 [1] 
花期6-7月,未見成熟莢果。 [1] 

康定黃耆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600-5000米的山脊草坡上。

康定黃耆分佈範圍

產自四川西北部、甘肅(舟曲)、青海(扎多)。
模式標本採自四川康定。 [1] 

康定黃耆主要價值

塞嘎花:果治培根病,腹水,虛性水腫,腹痛《滇省志》。
塞完:全草治潰瘍病,胃痙攣,水腫等症;外用熬膏治創傷《青藏藥鑑》。同甘肅黃芪《藏本草》。
塞嘎:用於痰涎病,腹水,虛性水腫,脾熱,肺熱,腹痛[70]。 [1] 

康定黃耆變種

灰毛康定黃耆(變種)(新擬)
本變種與原變種不同處在於小葉兩面密被灰白色柔毛。
產雲南(西北部)。生於海拔4000-4300米的山坡上。模式標本採自雲南白馬山。
崗仁布齊黃耆(變種)(植物分類學報)
本變種與原變種不同處在於旗瓣近圓形,瓣柄較短,長僅為瓣片的1/2。
產我國西藏(普蘭,模式標本產地)。生於海拔5100米的溝旁草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