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康定芫根

鎖定
康定芫根,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1-2] 
芫根是青藏高原上一種古老的植物,藥食兩用,藏語名為“紐瑪”,是康區重要的傳統蔬菜之一,栽培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康定芫根是蕪菁的直根部分,別名蔓菁,圓根,盤菜,生長在海拔1800米以上雪域高寒山區,是高原上的主要蔬菜之一。
康定芫根呈扁圓形,表皮光滑,無裂口,肉質緻密,脆嫩,微甜,有辛辣味,具有味甘性温、清熱解暑、滋補增氧、明目利濕、開胃消食、解醉醒酒、減肥的作用。藏醫學名著《四部醫典》記載道:芫根具有味甘性温、清熱解毒、滋補增氧之功效。芫根在康定一帶還是每年一度的民族節日“康定燃燈會”上的主角,人們把其作為容器來製作芫根燈,點起酥油燈,供奉佛祖神靈,所以康定燃燈會又叫“芫根會”。 [3-4] 
2010年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康定芫根”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2] 
中文名
康定芫根
產地名稱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品質特點
外形扁圓,肉質緻密,脆嫩微甜
地理標誌
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農業部公告第1478號
批准時間
2010年11月15日

康定芫根產品特點

康定芫根品質特性

康定芫根在藏語中被稱為“康定妞媽”,由於芫根具有味甘性温、清熱解暑、滋補增氧、明目利濕、開胃消食、解醉醒酒、減肥的作用,深受百姓喜愛。在夏季,藏區人民居家外出總忘不了備上一些“康定妞媽”用來解渴,甚至把它視為一種水果食用。據現代科學研究發現,芫根含豐富的糖類、粗蛋白、纖維素、維生素等,常食用對人體非常有益,且可以緩解高原反應。 [2] 
康定芫根 康定芫根

康定芫根外在感官

康定芫根為蕪菁的直根部分,扁圓形,重達250克以上,表皮光滑,無裂口,單個重250克以上,肉質緻密,脆嫩,微甜,有辛辣味;葉辛辣,微苦。 [2]  [5] 

康定芫根內在品質

康定芫根富含蛋白質、粗纖維、鈣、磷、鐵和微生素等多種需營養成分。 [2] 

康定芫根產地環境

康定芫根土壤地貌

康定縣位於甘孜州東部,地處四川盆地西緣山地和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大雪山中段的海子山、折多山、貢嘎山由北向南縱貫全境,將其分為東西兩大部份,東部為高山峽谷,多數山峯在5000米以上,“天府第一峯”貢嘎山在縣境東南沿,海拔7556米,峽谷高約3500米以上;西部和西北部為丘狀高原及高山深谷區。
康定縣土壤類型為山地褐土,pH值6.6—7.5,有機質含量1.25%,鹼解氮158.7ppm,速效磷65.4ppm,速效鉀在185.9ppm以上,即鹼解氮和速效鉀含量豐富,速效磷中等,土壤質地疏鬆,通透性好,耕作層深厚,養分含量高。 [2] 

康定芫根水文情況

康定縣位於大渡河東岸,大渡河北流經東北部,納康定河出境,境內長達81.5千米。立曲(河)縱貫西北部,匯數十條溪流於西南,全長194千米。康定芫根主要分佈於大渡河支流-金湯銀廠河兩岸,小溪密集,水系發育,水源豐富,水質好無污染。 [2] 

康定芫根氣候情況

康定縣受乾旱河谷氣候影響明顯。年平均氣温7.0℃,最低温度-14.7℃,最高温度27.2℃,年日照數1738小時,無霜期177天。康定芫根產地海拔均在1800米至3500米之間,日照時間長,光合作用充分,早晚温差大,有利芫根生長。 [2] 
康定芫根燈 康定芫根燈

康定芫根歷史淵源

康定芫根栽培歷史悠久,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朔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時期,據藏文史書《王統世系明鑑》記載,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蔓菁(即芫根)等作物品種。
相傳在清順治年間,康定安覺寺建成後,選擇燃燈節(農曆十月二十五日)開光,當時用於供奉的銅、銀質燈盞不夠,於是便將本地盛產的芫根剜空,製成芫根燈來供奉,解了燃眉之急。這個方法被沿襲,每年十月二十五日這天,康定百姓就使用芫根來製作“芫根燈”,點起酥油供奉神靈,用以舉行盛大的燃燈會,所以康定的燃燈會又叫“芫根會”,從清順治年間一直延續至今香火不斷,是康定盛大的宗教儀式和遊客們嚮往的盛事。 [4] 
2009年5月,芫根系列產品在成都四川“三川”地震災區農產品展銷會期間,受到消費者好評。 [2] 

康定芫根生產情況

2010年,康定芫根保護面積238公頃,年產量9000噸。 [2] 
康定芫根 康定芫根

康定芫根產品榮譽

2010年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康定芫根”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1-2] 

康定芫根地理標誌

康定芫根地域保護範圍

康定芫根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四川省甘孜州康定縣所轄行政區域的西北部,包括三合鄉、捧塔鄉、金湯鄉,海拔1800米至3500米,地理座標為東經101°33′—102°38′,北緯29°39′—30°45′。 [1-2] 

康定芫根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應選擇遠離污染源、排灌方便、具有可持續生產的能力的可耕作區,土壤要求土層深厚、土質疏鬆,富含腐殖質、保水、保肥性好、土層深厚的沙質土壤。前作最好為黃瓜、西紅柿、菜豆等春季蔬菜,避免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康定芫根生產的環境條件應符合GB/T18407.1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要求。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選用抗病、耐寒性強,香味濃,生食,調味和醃漬均可的優質地方品種。
康定芫根
康定芫根(8張)
(3)生產過程管理:
①整地、施基肥。應選擇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田塊,於種植前,隨耕翻每公頃施入3萬—5萬千克腐熟的農家肥,耙細整平做畦,一般畦寬1米,畦長依地形、水源而定。
②適期播種。可採用撒播、條播和窩播三種方式。海拔3000米以上的一年一熟區,農曆4—5月播種;海拔2500米左右的地區,農曆6—7月播種,海拔1800—2000米左右的地區適宜播種期是農曆8月中旬以後。
③合理密植。條播行距10—15釐米,開溝深5釐米;撒播開溝深4釐米。條播、撒播均蓋土2—3釐米,每公頃用種量50—60千克。
④搞好田間管理。芫根不耐旱,應注意保持土壤濕潤;苗期及時補苗、間苗,當幼苗長到3釐米左右時定苗。苗高10-15釐米時,追一次提苗肥,每公頃施入1:3的人畜糞水1.5萬千克,進入開盤期後每公頃追有機糞肥15000千克或尿素125千克,根據田間植株生長情況,可在肉質根膨大中期再追一次肥。結合灌水和追肥中耕、除草2—3次。
⑤病蟲害防治。芫根的病蟲害較少,主要注意防治蚜蟲、菜青蟲。應採取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綜合防治措施,禁止使用化學農藥。蚜蟲採用黃板誘殺,菜青蟲採用Bt乳劑防治,還可用大蒜、草木灰等綜合防治。方法是初發期每畝用大蒜1000克拌碎後加水25千克進行噴灑,連續2—3次,也可用草木灰50—100千克進行撒施。
(4)產品收穫、產後處理的規定:
當葉茂、肉質根部充分膨大時,即達到了商品標準,要及時採收。收穫可間拔,也可一次收穫。採收後的儲存:一是淹制發酵,二是埋土儲存。
(5)生產記錄要求:對芫根生產的全過程,要建立田間生產技術檔案,全面記載,以備查閲。如實記錄生產投入品,特別是農家肥、生物藥濟等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收穫日期,質量檢測情況,銷售情況。生產記錄應當保存兩年。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