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康國樂

鎖定
康國樂,南北朝時期流行於粟特人聚居區康國(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一帶)的地方樂舞。
中文名
康國樂
定    義
南北朝時期流行於粟特人聚居區康國的地方樂舞

目錄

康國樂歷史評價

北魏時,傳入中國內地,胡騰舞是康國樂舞之一。唐朝時,胡騰舞發展為胡旋舞,舞者旋轉如風。安祿山、楊貴妃都善此舞。 [1] 
康國樂的舞蹈熱烈、節奏鮮明。《舊唐書-音樂志》記載:“康國樂……舞急轉如風,俗謂之胡旋。”舞姿以旋轉為主,音樂只用手鼓伴奏,觀者的注意力都被l引到舞蹈的速度與旋轉上了,妙不可言。這和康國人豪爽熱情的性格特徵是分不開的。我們從現存的茲別克斯坦傳統歌舞中,就能夠感受到康國樂的某些特點,如:鼓伴奏的女子舞,節奏鮮明,舞姿常常是即興發揮,臂、腕、指、肩膀、頭和身體動作的表現力很強。而男子舞則動作粗獷、節奏強烈、形象鮮明。《舊唐書·音樂志》記載:北周天和三年(568),武帝宇文邕迎娶突厥阿史那公主為皇后,帶來了許多西域各國的樂師舞伎,康國樂就是這時傳入中原並逐漸流行的。《魏書-西域列傳》記載: “康國人善歌舞,用大小鼓、琵琶、五絃琵琶、箜篌等樂器。”隋代九部樂和唐代宮廷九部樂、十部樂中都列有《康國樂》,並且康國樂還在民間廣為流傳,是貴族宴會中經常表演的、頗受歡迎的樂舞節目。
杜佑《通典》載: 康國樂樂工7人,頭戴黑絲布頭巾,穿領口彩繡紋飾的大紅絲布袍。樂器只用笛、正鼓、’和鼓、銅鈸四種,無絃樂,主要以鼓伴奏,突出節奏感。歌曲有《戢殿農和正》,舞曲有《賀蘭缽鼻始》《未奚波地》《農惠缽鼻始》《前拔地惠地》4曲,是唐代宮廷十部樂中,除《燕樂》與《清商樂》以外,舞曲最多的一部。其中舞者2人,穿深紅色短襖,領口和袖口都裝飾有彩繡紋樣,下穿綠綾裨襠禱、白色束腿褲,着紅皮靴。 [2] 
參考資料
  • 1.    蒲開夫,朱一凡,李行力.新疆百科知識辭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6:第725頁
  • 2.    孫劍編著,唐代樂舞 上,太白文藝出版社,2018.11,第1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