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管海馬

鎖定
管海馬(學名:Hippocampus kuda)是海龍科、海馬屬動物。體型大;體側扁,較高,頭上小棘發達,體上稜棘短鈍粗強,腹部突出;頭冠較低,頂端具5個短鈍粗棘,軀於部七稜形,尾部四稜形,捲曲;吻細長,呈管形,吻長等於眼後頭長,眼小,側位而高;眼間隔微凹,小於眼徑鼻孔小,每側2個;口小,前位,無牙;鰓蓋凸出,具放射狀嵴紋;鰓孔小,位於頭側背方;體無鱗,全為骨環所包;體淡黃褐色,頭部及體側有細小暗色斑點和白色小斑點,背鰭有黑色縱列斑紋,臀鰭和胸鰭淡色。
管海馬棲息於藻類或海草叢茂盛的海域,適應力強,略能忍受鹽度的變化,常以尾部纏繞海草、珊瑚或石塊上,游泳能力弱,體色隨環境變化。屬肉食性,以無脊椎動物為食。分佈於波斯灣到東南亞、澳大利亞、日本和一些太平洋島嶼,包括夏威夷;從坦桑尼亞到南非的非洲東海岸也有分佈。
(概述圖參考資料: [1] 
中文名
管海馬
拉丁學名
Hippocampus kuda
別    名
庫達海馬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魚亞綱
刺魚目
亞    目
海龍亞目
海龍科
海馬屬
管海馬
亞    種
0 [2] 
命名者及年代
Bleeker, 1852
外文名
Spotted Seahorse
同義學名
Hippocampus horaiDuncker, 1926
保護級別
IUCN標準:VU(易危) [3] 

管海馬外形特徵

背鰭17;臀鰭4;胸鰭16。體環11+35~36。 [4] 
管海馬
管海馬(6張)
體型大。體側扁,較高,頭上小棘發達,體上稜棘短鈍粗強,腹部突出。頭冠較低,頂端具5個短鈍粗棘,軀於部七稜形,尾部四稜形,捲曲。體長為體高5.5~5.8倍。頭長為吻長2.2~2.3倍,為眼徑8.5~9.4倍。吻細長,呈管形,吻長等於眼後頭長,眼小,側位而高。眼間隔微凹,小於眼徑鼻孔小,每側2個。口小,前位,無牙。鰓蓋凸出,具放射狀嵴紋。鰓孔小,位於頭側背方。頭側及眶上、頰下各棘均較粗強。 [4] 
體無鱗,全為骨環所包。背鰭較發達,具17鰭條。臀鰭短小。胸鰭短寬,具16鰭條,側位。無腹鰭與尾鰭。各鰭無棘,鰭條不分支。體色多樣,包括淡粉紅、黃色、綠色、灰褐或深褐色等,頭部及體側有細小暗色斑點和白色小斑點,背鰭有黑色縱列斑紋,臀鰭和胸鰭淡色。 [4]  [5] 

管海馬生活習性

管海馬常棲息於海岸海灣、港口和瀉湖、岩石海岸帶的砂質沉積物地帶、大型藻類和海草牀、紅樹林、淤泥質底部和淺礁灘。適應力強,略能忍受鹽度的變化,常以尾部纏繞海草、珊瑚或石塊上,游泳能力弱,體色隨環境變化。屬肉食性,以無脊椎動物為食。 [1]  [3] 

管海馬分佈範圍

海域:管海馬分佈於波斯灣到東南亞、澳大利亞、日本和一些太平洋島嶼,包括夏威夷。從坦桑尼亞到南非的非洲東海岸也有分佈。 [3] 
國家地區:美屬薩摩亞、澳大利亞、巴林、柬埔寨、斐濟、法屬波利尼西亞、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科威特、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莫桑比克、新喀里多尼亞、坦桑尼亞、泰國、湯加、美國(夏威夷羣島)、越南。 [3] 
管海馬分佈圖 管海馬分佈圖

管海馬繁殖方式

管海馬繁殖期為春夏季,雌魚將卵產在雄魚的孵卵囊中,由雄魚負責照顧。其繁殖過程獨特,交配時雌性將卵子轉移到雄性管海馬的育兒袋中。受精作用何時進行仍然不明,但經受精後的合子至少會留在受兒袋中4~5星期,直至雄性管海馬將它們噴出為止。 [1] 

管海馬保護現狀

管海馬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5年 ver 3.1)——易危(VU)。 [2]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5]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 [5] 

管海馬種羣現狀

雖然管海馬的確切種羣數量仍不清楚,但1995年至2000年間進行的管海馬貿易調查項目讓我們有理由懷疑,野生管海馬的數量似乎在其整個範圍內都有所下降。例如,在泰國,1998年和1999年,81%的受調查漁民(37人中的30人)和71%的馬來西亞漁民(52人中的37人)報告説,總的來説,包括管海馬在內的海馬數量正在減少(2010年)。過度捕撈、漁民數量增加和拖網漁船濫殺濫捕被認為是其數量下降的原因(2010年)。在中國香港有報告説,當地的管海馬在30年前還很常見,但在2000年後就很少發現了(2010年)。這些例子表明,種羣數量下降已經持續了10多年(2010年)。 [3] 
泰國的初步遺傳研究表明,泰國水域中有兩個不同的種羣:一個在泰國灣,另一個在安達曼海岸(Panithanarak等人 2010年)。泰國灣的種羣與其他太平洋種羣有着共同的血統,而來自安達曼海岸的種羣與印度洋和印度尼西亞的種羣有着共同的血統。 [3] 
在波斯灣,管海馬在珊瑚礁及其周圍很常見;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和印度尼西亞,管海馬最廣泛和最常見的海馬;在非洲南部附近印度洋,管海馬的種羣數量不明。 [3] 

管海馬保護措施

管海馬的澳大利亞種羣在1998年根據澳大利亞野生動物保護法遷移,交易時需要出口許可證。這些許可證只授予經批准的管理計劃或圈養繁殖的動物。2001年還根據新的《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法》繼續了這樣的管理。許多國家還對捕獲和(或)貿易合管海馬進行了自己的管制。 [3] 
所有海馬都列在1972年的《印度野生動物(保護)法》的附表一中,禁止捕獲和交易。2011年柬埔寨和中國禁止野生管海馬出口。在新加坡,管海馬被認為受到棲息地破壞和藥用收穫的威脅,除非獲得許可,否則水族館貿易和收穫是不允許的。 [3] 

管海馬主要價值

管海馬為海馬中個體最大、藥用價值較高的種類,亦為人工養殖的優良品種之一。對管海馬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的測定,測得管海馬含有多量的鈣、鎂、鉀、鈉、鐵,較多的鋅、錳、銅和少量的鉻、鈷、硒、鉛。管海馬含有豐富的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含量在4.0%以上的有精氨酸天門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穀氨酸6種,另外尚含有藥用價值較高的牛氨酸。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銅、錳、鋅等無機元素在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抗衰老和補腎壯陽等方面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管海馬中含有較多的銅、錳、鋅和精氨酸等,這可能是其補腎壯陽的重要物質基礎。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