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庫拉灣海戰

鎖定
庫拉灣海戰(Battle of Kula Gulf,1943年7月4日-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科隆班加拉水域,在日本和美國艦隊之間爆發的兩次海戰。美軍沃爾登·安斯沃思海軍少將率領3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對日軍金岡國三大佐和秋山輝男海軍少將指揮的驅逐艦隊。結果美軍1艘巡洋艦、1艘驅逐艦沉沒。日軍2艘驅逐艦沉沒。美軍小挫。
中文名
庫拉灣海戰,
外文名
Battle of Kula Gulf
結    果
美軍小挫
發生時間
1943年7月4日至6日

庫拉灣海戰反攻計劃

1943年2月,瓜島戰事落下帷幕之後 [1]  ,美軍就着手在南太平洋展開反攻。按照1942年底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確定的,下一個反攻目標不應超過岸基航空兵有效作戰半徑這一原則,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小威廉·弗雷德裏克·哈爾西海軍中將選擇了新喬治亞島。1943年2月底,美軍首先奪取了拉塞爾羣島,並在日軍補給線上實施佈雷行動,準備切斷新喬治亞島上日軍的補給線。在行動中,美軍發現距離新喬治亞島僅5海里的倫多瓦島上防禦薄弱。美軍立即意識到,如果佔領該島,就可以通過炮兵壓制新喬治亞島上的蒙達機場。於是,美軍改變直接登陸新喬治亞島的計劃,並提前行動,在6月30日,派遣一支登陸部隊先登陸倫多瓦島。
當天,日本方面也發現了美軍在倫多瓦島的登陸行動,日軍東南方面部隊立即作出迎擊決定,並命令第1航空基地部隊全力空襲美軍登陸場和兩棲艦隊。聯合艦隊司令部也派“鳥海”號重巡洋艦率5艘驅逐艦緊急從特魯克增援拉包爾。同時,日本陸軍第8方面軍參謀井本和今泉來到東南方面艦隊司令部,商討陸海協同反攻事宜。陸軍參謀們提出立即以驅逐艦運輸部隊反登陸,奪回倫多瓦島的方案。雖然日本海軍方面也認為反登陸十分必須,但是反對將寶貴的驅逐艦用於運輸用途。他們表示海軍能在一週內集中海軍的運輸船和大發等船艇,實施登陸作戰。對此陸軍參謀們相當不滿,他們認為小型舟艇難以運輸大部隊,而且一週內情況變化如何,難以預測,容易喪失戰機。最後,在陸軍的強烈要求之下,日本海軍終於同意立即用驅逐艦輸送部隊。
次日,美軍運載重炮的運輸隊在倫多瓦島裝卸時被日軍發現,日軍認為這些火炮對新喬治亞島守軍構成了巨大威脅。於是重新調整了計劃,準備在7月20日之前將2500到4000名增援部隊送上新喬治亞島去。由於燃料不足,第3水雷戰隊的驅逐艦無法連續從事運輸任務,因此,陸軍同意先用驅逐艦將人員運輸到前線,然後再用小型舟艇送上倫多瓦島。其間計劃又幾度遭到否定和修改,直到7月3日清晨,發現美軍大批登陸船隻出現在新喬治亞島附近,日軍指揮層才倉促決定在保證蒙達地區守備安全的情況下,儘快實施對倫多瓦島的反擊。當天,新喬治亞島守備部隊幕僚會議通過決議,定於5日夜晚發起反攻。3日夜19時52分,日軍正式發佈外南洋部隊第326號命令,要求派遣8艘驅逐艦運輸2600名陸軍士兵及其裝備(包括大發艇和燃料)在科隆班加拉島登陸。

庫拉灣海戰第一次夜戰

早在美軍登陸倫多瓦島之時,日本海軍東南方面艦隊就多次派遣輕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編隊進攻倫多瓦島附近的美軍水面艦只。但是,由於氣候不良等多種因素未取得值得稱道的戰果(據日方記載,擊沉2艘PT魚雷艇,而美方記載認為這2艘艇是因觸礁而被放棄的)。在接到運輸陸軍的命令之後,它們又迅速活躍起來。第3水雷戰隊制訂了在兩天內用8艘驅逐艦將陸軍部隊運送上岸的詳細計劃。4日18時40分(當地時間,與東京時差2小時,以下統一使用當地時間),由第22驅逐隊司令金岡國三大佐率 “長月”、“皋月”、“新月”、“夕X”4艘驅逐艦從布因出發,直奔庫拉灣。這4艘驅逐艦裝載了陸軍第一批增援部隊,包括獨立速射炮大隊及其他部隊在內的1300人和大發艇15艘。5日凌晨0時15分(注1:此時間與下述的魚雷攻擊時間均來自日本戰史的記載,與美軍戰史記述的時間有差距,故而存疑)當這支驅逐艦運輸隊正沿科隆班加拉島東岸南下的時候,編隊艦隻上的瞭望哨在己方左舷25度10公里外看見了炮火閃光。
這些炮火閃光正是來自美軍海軍編隊。原來,在日本進行增援的同時,哈爾西也集結了手頭所有的2600名陸戰隊士兵,由陸戰隊上校哈里利沃塞吉(Harry Liversedge)指揮,準備在新喬治亞島的賴斯灣登陸。這支部隊由7艘老式驅逐艦改裝的快速運輸艦運輸。安斯沃思少將指揮的一支3艘輕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組成的編隊負責掩護運輸隊並支援這次登陸作戰。當天午夜時分,美軍編隊進入庫拉灣,逼近維拉海岸。美軍驅逐艦“尼古拉斯”號(Nicholas)和“斯特朗”號(Strong)向前駛出隊列,負責雷達警戒和對潛警戒。凌晨0時26分,“檀香山”號(Honolulu)、“海倫娜”號(Helena)、“聖路易斯”號(St.Louis)輕巡洋艦一起開火,一共發射了3000發6英寸炮彈(日本看見炮火閃光的時間和美軍開火時間相差如此之大存疑)。同時驅逐艦“奧邦農”號(O'bannon)和“謝瓦利埃”號(Chevalier)也用5英寸火炮射擊。運輸船在5艘驅逐艦的掩護下進入賴斯錨泊地。本來,當天庫拉灣內黑暗多雲,偶爾還會出現一陣暴風雨籠罩海灣,因此從戰術角度而言,有利於美軍的雷達發現日軍,不利於日軍夜間目視觀察。但是由於美軍軍艦正在開火,黑暗中的炮口閃光很遠就能看見,因此反而被日軍先發現。
在發現美軍編隊之後,日軍編隊指揮金岡國三大佐即判斷自己處於劣勢,於是下令藉助夜幕的掩護進行遠距魚雷攻擊,並選擇打了就跑的戰術。0時25分(參見注1),日本驅逐艦“長月”、“新月”、“夕X”3艦在6000米外分別發射6條、4條和4條九三式氧氣魚雷,隨即脱離戰場,消失在夜幕中。之後,由於擔心前途危機重重,金岡國三大佐決定終止運輸任務。凌晨時分,脱離戰場的日本驅逐艦曾經遇到了美軍飛機,並遭到射擊。次日早晨6時,4艘驅逐艦毫髮無傷地回到了布因。他們報告説,魚雷擊沉了美軍1艘輕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雖然這個戰果並不顯赫,但是長期未與美軍水面艦只交戰的日本海軍出於宣傳的需要,大肆宣揚這是場巨大勝利――因為它是在美軍名將哈爾西的眼皮子底下取得的。
實際遭到魚雷攻擊傷損的美軍船隻僅有1艘驅逐艦,即“斯特朗”號(Strong)。起初,美軍在夜幕中沒有發現這支日軍編隊,雷達也沒有能及時提供預警。直到0時31分接近波麗角(Boli Point)時,“拉爾夫-塔爾伯特”號(Ralph Talbot)的雷達才在船首航向西方發現了2個水面目標。9分鐘後,他們才確認這2艘船隻明顯出現在灣內,正以北西北航向,航速25節脱離中。於是美軍開始調整部署,屬於岸轟部隊的驅逐艦“尼古拉斯”號立即停止炮擊,轉向北,剩餘船隻開始排成縱隊,準備迎戰。然而一切都已經遲了,日軍的氧氣魚雷已經已經殺到跟前。就在0時49分,安斯沃思將軍在TBS中詢問敵人方位時,“斯特朗”號的炮術長詹姆斯·A·庫蘭(James A.Curran)上尉看見有魚雷航跡出現在自己軍艦的左舷。當他還沒來得及向艦橋發出警告時,魚雷就擊中了“斯特朗”號的艦體。巨大的爆炸撕開了兩舷的船殼,摧毀了前鍋爐房,使船中部象駑馬的背部一樣塌陷下來。軍艦迅速停了下來,完全喪失了戰鬥力和通訊能力。
當“斯特朗”號無線電沒有應答後,安斯沃思將軍指示“奧邦農”號和“謝瓦利埃”號前去救援。它們在賴斯錨泊地以西約2英里處發現了漂浮的“斯特朗”號。“斯特朗”號艦長威林斯(Wellings)讓全體船員都跑到甲板上,希望在船沉沒前能得到救援。此時,“謝瓦利埃”號船首靠上“斯特朗”號的左舷,兩艦間傳送和救助網迅速建立起來,水兵緩慢地通過這些設施轉移到友艦上。就在這時,在美軍艦隊岸轟時保持沉默的日軍海岸炮兵發現了救援部隊,一座最近的炮兵陣地開始射擊,並且發射照明彈指示其他炮兵陣地開火。很快,一發炮彈擊中“斯特朗”號,幸好是啞彈。“奧邦農”號努力反擊.在日軍炮火逐漸靠近的情況下中,“謝瓦利埃”號保持幫靠整整7分鐘,並用尾部炮塔對岸反擊。在這寶貴的7分鐘裏,獲救的“斯特朗”號水兵有241人之多。1時23分,就像被扎穿的啤酒罐的“斯特朗”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它右舷的深水炸彈在水下爆炸,艦體格格作響沉入大海。最後,除46人喪生外,包括艦長在內的大部分人員都獲救(一部分自己游上了海灘)。

庫拉灣海戰再度出擊

雖然日軍第一次運輸未能完成任務,但是海戰小勝刺激着他們再次行動。到5日那天,日軍發現美軍登陸編隊正式在賴斯灣登陸,東南方面部隊指揮官強調必須立即增援前線,於是日軍重新制訂了計劃,投入了隸屬於4個驅逐隊的10艘驅逐艦(幾乎是傾巢出動),實施運輸計劃。這10艘驅逐艦中,除了3艘擔任編隊護衞之外,另7艘編成2支運輸隊(序列見表1)。運輸隊一共裝載2400名陸軍士兵和180噸的物資。為了有效指揮協調這些部隊,第3水雷戰隊司令秋山輝男少將親自登上“新月”號,坐鎮指揮。同時,“新月”號還安裝了新的雷達告警設備。這是日軍發現美軍雷達威力之後緊急研製的一種電子裝置,當美軍雷達頻段上的雷達波達到一定能量值時,就會發出警告,提醒艦員軍艦已經被對方發現。這個裝置雖然不能發現美軍軍艦,但是提供了一種被動的偵察和逃生手段。不過這種裝置還很不完備,經常發出虛警,對於後來的作戰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9時30分,日軍艦艇編隊離開肖特蘭島,貼着新喬治亞羣島南下。由於一路上天氣惡劣,該編隊沒有讓美軍的轟炸機和負責偵察任務的水上巡邏機發現他們。0時正,編隊順利抵達科隆班加拉島以北20海里處。此時,第1運輸隊按照計劃離開隊列,開往科隆班加拉島東岸的登陸點,其餘艦隻以21節繼續南下。1時05分,日軍旗艦“新月”號發現左舷100度方位5公里外有美軍水面艦只出現。秋山少將立即命令編隊加強警戒,繼續前進。13分鐘後,又下令掉頭北上(日本防衞廳戰史中缺乏對這一行為的解釋,筆者揣測是否秋山在迷惑美艦或確認安全?在美方資料中顯示,1時06分,秋山旗艦“新月”號上的雷達告警裝置發出了警報。這一點,筆者未能在手頭的日方資料中得到查證,但是這提供給了讀者想象的空間)。其實,“新月”號起初發現的目標根本就不是什麼美軍艦船,現在秋山少將還不知道,他正因為這個誤判反而陰差陽錯地接近一支真正的美軍艦隊。1時43分,覺得一切安全的秋山少將讓第2運輸隊離開隊列,前去登陸點,他自己則率掩護隊繼續北上,去庫拉灣口擔任警戒。5分鐘後,日本人突然發現右舷出現了美軍艦艇編隊――共3艘輕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這一判斷從技術角度而言基本正確,具體可參見美軍序列)。4分鐘後,秋山少將下達了全體集結的命令,並加速到30節,左舵40度,航向北。戰幕徐徐拉開。

庫拉灣海戰美軍到來

其實,由於當天日軍驅逐艦向肖特蘭島的集結就引起了美軍的注意。(他們發現了日軍一支新的驅逐艦運輸隊離開了布因)。哈爾西將軍檢視了自己手頭可用的兵力,發現剛完成炮擊任務返回的安斯沃思少將編隊可以投入攔截,立即要求該部迅速完成補給,出海攔截日軍編隊。5日15時左右,正在圖拉吉港接受補給中的安斯沃思編隊接到了命令電報。此時的編隊指揮安斯沃思少將十分興奮。因為半年來,除了少數潛艇之外,日本艦隊沒有主動向美軍挑戰,因此作為指揮官的他迫切希望遇到日軍艦隊,試驗他的新戰術,獲得功績。而之前,他的編隊遭到日軍驅逐艦偷襲,這次出擊正是為“斯特朗”號報仇的大好機會。
此時,安斯沃思少將的編隊中除“斯特朗”號驅逐艦已經沉沒,5艘驅逐艦留在賴斯灣掩護登陸船團之外, “謝瓦利埃”號驅逐艦也在對岸炮轟中受損,因此“拉德福特”號(Radford)和“傑金斯”號(Jenkins)驅逐艦奉命加入編隊,充實實力。這樣,編隊包括3艘輕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接着,水兵和碼頭工開始瘋狂地裝載物資。隨即原編隊的3艘輕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先行起航。16時47分,“拉德福特”號完成了油水補充,開始裝填彈藥庫。“傑金斯”號向其提供了200發炮彈之後出港,追趕編隊。18時37分,在接受了“謝瓦利埃”號300發炮彈和祝福之後,編隊最後一艘軍艦“拉德福特”號也離開了圖拉吉港。7艘軍艦在匯合點匯合,然後以29節的航速前進。
現在,美軍軍官中對這一行動的可行性有了懷疑。曾經指揮“檀香山”號參加塔薩法隆加海戰,並全身而退的羅伯特地眰勒(Robert W.Hayler)上校注意到這次作戰計劃與那次不幸的海戰十分類似――一羣巡洋艦和驅逐艦倉促地去攔截一支擔負運輸任務的日本輕型編隊。但是因為驅逐艦加入編隊遲延了,所以現在沒有時間去修改計劃,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不過,美軍的士氣和自信依舊很高,因為艦長們認為編隊司令官十分優秀,有足夠的時間練習和理解現有的計劃;而且“拉德福特”號和“傑金斯”號也是編隊的老成員了,人們對槽海的熟悉程度就象漢普頓航道對於大西洋艦隊一樣;更重要的是每艘船都安裝了SG雷達和戰鬥情報中心。按照安斯沃思少將的戰術計劃,部隊依據集中使用原則進行作戰。具體分兩種情況,在8千到1萬碼的距離上全部使用雷達射控,在更遠的距離上採用照明彈指示。他假設日本人有低劣的雷達和攜帶氧氣魚雷。可是,他仍然認為高射速的6英寸火炮是海戰中的首選武器(遺憾的是,事實很快就將證明這種選擇是個錯誤)。
午夜,7艘軍艦駛過新喬治亞島西北的維蘇維蘇角(Visu Visu Point)。全編隊戰備警戒。當雷達屏幕清晰地顯示空中有不明飛行物時,安斯沃思少將下令排成防空隊形。當避過短暫的陣雨之後,甲板炮手滿意地看着密佈着雲的無月夜空,平靜的大海上吹着微風(這種氣候條件有利於美軍,因為無月的海面日軍瞭望哨的視野和分辨能力要大打折扣)。安斯沃思少將讓編隊減速到25節。
此時,日軍編隊已經進入了庫拉灣。當美軍編隊沿着西偏北的航向駛過庫拉灣以北時,日軍編隊早就進入了庫拉灣,並向南航行。本來,美軍是不會過早發現他們的,但是因為前文所述的北返行動使它們暴露在美軍雷達之下。1時40分(此處依據美方資料,日本戰史記載為1時36分),SC雷達接收到了24700碼外目標的反射信號――日軍編隊被發現了由此也可判斷出,日本驅逐艦的雷達告警裝置是多麼的低劣。1時06分以虛警擾亂秋山少將的判斷,現在當真正被美軍雷達發現的時候,卻失去了作用。這下,安斯沃思少將的TBS立即嘈雜起來,他命令變航行隊形為戰鬥隊形,準備戰鬥。驅逐艦解除了環型警戒,改成縱隊陪同巡洋艦。隊伍順序為驅逐艦“尼古拉斯”號、“奧邦農”號;輕巡洋艦“檀香山”號、“海倫娜”號、“聖路易斯”號;驅逐艦“傑金斯”號和“拉德福特”號。1時42分,變換隊形的同時,航向由 292° 變為242°,以縮小與目標之間的距離。航速仍舊為25節。

庫拉灣海戰交火

發現日軍編隊後的幾分鐘裏,美軍編隊沒有立即開火,一個問題困擾着戰鬥情報中心專家。因為科隆班加拉島上高聳的山坡回波掩蓋了目標,他們無法判斷面前究竟有多少艘敵艦、分別是什麼級、如何配置和航向如何,也無法區分第2運輸隊的4艘驅逐艦。此時,一切就看指揮官的臨場判斷了。1時49分,安斯沃思少將斷言有2隊敵艦,總數7到9艘。為了保持攻擊最有利的陣位,他命令航向向右調整60度,恢復到302°。現在距離11000碼。他必須以最快的速度調整,因為先敵壓制十分重要,他不想出現類似上一次“斯特朗”號那樣的情況。同時,安斯沃思決定在中等距離上用雷達引導火炮射擊。現在雷達屏幕顯示,第2羣的4個目標為大船,因此他命令“傑金斯”號和“拉德福特”號與巡洋艦一起射擊它們,而“尼古拉斯”號和“奧邦農”號對付不遠的目標。1時54分他下令開火。當驅逐隊指揮麥金納尼(Mclnerney)上校詢問使用什麼武器,旗艦回答:“使用一切武器,但火炮優先。”
在下令開火後,安斯沃思少將再一次修正了他的命令,因為他認為在相對接近美軍的那支艦隊後方1萬碼處的大船(第2運輸隊)並不存在。他下令巡洋艦全部火炮集中射擊距離較近的那支編隊。“跟隨前艦,同時轉向與敵艦反向。”1時56分,距離7000碼。本該射擊了,但是“海倫娜”號卻沒有找到目標。1分鐘後,當秋山的艦船清晰地出現在左舷6800碼處時,第一炮打響了。這些軍艦,尤其是“海倫娜”號噴射出刺目絢爛的火焰。這是因為“海倫娜”號上沒有無焰火藥,而其他軍艦的無焰彈也只夠最初的3到4次齊射所需。
美軍開火時,日本驅逐艦正位於一個極佳的瞄準點,但是“新月”號並沒能及時發射致命的魚雷,美軍艦隻的第一次齊射就徹底壓制了它。6英寸炮彈雨點般落在它的軀體上,擊毀了舵機傳動設備,它很快就劇烈燃燒着,搖搖晃晃離開隊列。不過對日軍來説更為糟糕的是,美軍的炮彈摧毀了“新月”號的艦橋,正在那裏指揮戰鬥的秋山少將和參謀人員都魂歸九段坂。現在日軍三支分隊各自為戰了。2時12分,在美軍開火僅15分鐘後,“新月”號快速沉沒――極少數人獲救。未遭到射擊的“涼風”號和“穀風”號進行了日軍編隊唯一的反擊――朝美軍炮口閃光處發射了16枚49節的長矛魚雷。然後兩艦在美軍的彈雨中,一面施放煙幕,一面向西北撤退。
與巡洋艦不同,美軍驅逐艦在好長一段時間保持沉默。其中,老艦“奧邦農”號上經驗豐富的艦長唐納德J麥克唐納(Donald J.MacDonald)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最好是象瓜島戰鬥中的那樣,採取魚雷攻擊而不是使用火炮。儘管他的炮術長提出完美的炮擊方案,他仍然不予批准,直到他確定喪失了魚雷攻擊機會,才放棄固執的想法。領先很遠的“尼古拉斯”號和緊跟在巡洋艦後面的“傑金斯”號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所以當魚雷未發射時,火炮並沒有開火。而“拉德福特”號則一直被“傑金斯”號擋住了視界,以至於該艦一直無法開火。
假如按照過去純粹計算發射金屬的重量,安斯沃思少將的巡洋艦贏得了戰鬥的前5分鐘。有超過2500發6英寸炮彈向敵人傾瀉(美軍稱之為“6英寸機關槍”),而遭到的抵抗十分微弱。安斯沃思認為“幾乎消滅”敵人艦隊,但這實際上是錯誤的。日本護衞隊的3艘驅逐艦中僅有“新月”號沉沒,其他的2艘受損輕微:“涼風”號的探照燈損壞,前炮塔喪失戰鬥能力,1座防空機關槍彈藥庫燃燒,船體有些破孔,3人死亡。“穀風”號損失更輕,一枚啞彈擊中錨鏈捲揚機艙,食品艙進水。兩艦都成功得擺脱了美軍的攻擊。

庫拉灣海戰海倫娜的沉沒

當“涼風”號和“穀風”號離開,美軍炮火稀落時,日軍第2運輸隊的船隻出現在美國軍艦雷達屏幕上。它們的距離13000 碼以30節向北航行。2時03分,反應敏捷的安斯沃思少將命令編隊後退,取航向112°。這樣就可以奪取有利的戰術T字位。但是還沒等美艦的信號兵將信號發完,日軍的長矛魚雷殺到了。一貫幸運的“海倫娜”號成了不幸的犧牲品,在2時04分到2時07分的短短3分鐘裏,它被連續擊中了3枚長矛魚雷。第一枚從1、2號炮塔之間炸斷了炸斷了整整四分之一艦長的一段艦艏。水迅速湧進船體,使船體兩頭如摺疊一般。美軍艦隻立即離開該水域,在海倫娜第一次中雷時,安斯沃思就下令轉向。“聖路易斯”號艦長科林豐貝爾(Colin Campbell)下令向右大轉以避免與“海倫娜”號相撞,轉過一個大環,筆直得駛向東南東。
中雷時,在“海倫娜”號輪機室裏,輪機長查理斯估錰克中校(Charles O.Cook)正站在儀表前,眼睛迅速地從一個跳到另一個,耳朵聽着6英寸火炮射擊時壓抑的嗚嗚(whoomf-whoomf)聲。突然間,軍艦遭到了魚雷攻擊。庫克看了儀表,蒸氣壓力正常。攻擊不在他的B區。當他的電話兵詢問各個崗位情況時,附近遭到了第二次猛烈的攻擊。這枚魚雷在2號煙道下面很深處爆炸。儀表顯示蒸汽壓力迅速下降。正常照明已經喪失,僅有模糊的緊急照明設備開啓。後部輪機測試,但是沒有回答,輪機轉速迅速下降。老練的庫克並沒有驚慌,他沉着地面對危機,仔細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這些問題顯示出魚雷命中前主機艙和3號鍋爐艙之間,艙室之間已經斷裂。他知道,這意味着4號鍋爐艙也進水。他詢問艦橋,發現電源也斷了。現在人的生命更重要,他命令打開裝甲艙門,藉助微弱的緊急照明,讓手下這羣黑人逃往甲板,僅留下6個人和他一起修理。接着是第3枚魚雷,距離第2枚擊中位置很近,船底象碎堅果殼般破裂。燃油噴到庫克和手下的臉上,他們聽見海水湧進了下面。必須馬上離開,當他們衝到第3層甲板,海水漫到了腳後跟。他們盡力想關上艙蓋,但是海水的壓力很大,他們藉助另一個梯子登上第2層甲板,上升的海水衝倒了庫克,但他抓住鋼環,沒被沖走。在這裏,他遇到美國海軍後備隊上尉羅伯特E(Robert E.Beisang),他因為沒接到棄艦命令而帶領部下堅守崗位。Beisang不相信自己的崗位已經浸泡在油中,直到渾身油污的庫克出現在他面前。他們簡要地交換意見。Beisang説無法通信,一個水兵指出隔艙已經進水到達眼睛的水平,他們立即通過扶梯向上轉移,到達主甲板的時候,發現船尾已經高高翹起,船體分成兩截。一些人們掉進油水之中,拼命祈禱不要起火。隨着“海倫娜”號的後半部分逐漸下沉,艦的前半部分所剩下的殘骸也開始下沉,艦首也高高翹起。艦長塞西爾(Cecil)喊到“棄艦!” 通信官受了重傷,兩度昏迷,他擔心秘密文件和密碼。他的助手將袋子整齊地拖到甲板,丟棄在那裏。雷達官丟棄了雷達零件。C.I.C.軍官監督放下救生筏,筏邊扒滿了手。艦長塞西爾最後離開。他遊過滿是油污的海面,登上最近的一艘救生筏。6分鐘後,“海倫娜”號折斷,消失在300尋深的海水裏,船艏漂浮海面。

庫拉灣海戰第二次交火

雖然“海倫娜”號的中雷讓美軍隊形一度混亂,但是轉向完成後的美軍艦隊立即重新組織了戰鬥隊形。此外,雖然“海倫娜”號的沉沒給了安斯沃思少將一個警告,但是他沒有充分的時間去關注這件事,他首先要考慮搶佔積極的陣位,攻擊新出現的日軍目標。2時07分,率艦隊東向航行的安斯沃思少將右轉30°取航向142°,7分鐘後左轉60°,取航向82°。
2時18分,他下令對南西南距離11600碼外的日軍第2運輸隊編隊首艦“天霧”號(Amagiri)開始齊射。由於發現日本艦隊正在右轉,3分鐘後,他命令 “Turn 3”,航向112°。通過這次機動,他再次取得了日軍編隊的T字頭陣位。全部日艦處於美軍全部軍艦火力之下,而日艦隻有第一艘船可還擊。美軍槍炮兵看見日艦目標紛紛中彈,燃燒爆炸。
在美軍火炮的射擊下,“天霧”號迅速被擊中4發6英寸炮彈,破壞了前無線電室和電路系統。第2運輸隊指揮官杉野修一大佐立即下令右轉,躲進了煙幕之中,避免了更大的損傷。不過同時,它也喪失了發射魚雷的機會。編隊中的2號艦“初雪”號(Hatsuyuki)處於炮火之中,瞬間被擊中3次。雖然沒爆炸,但是射擊指揮儀和通信設備被打壞,艦橋操舵室也被摧毀,貫穿了1個鍋爐和1條主燃料管;魚雷發射管炸成麻花狀,摧毀了3條魚雷,殺死5人。幸虧全是啞彈,“初雪”號隨後左舵,拼命開火還擊。後面的“長月”號(Nagatsuki)和“皋月”號(Satsuki)因為看不見美軍,自行穿越炮火航行,於2時20分到維拉(Vila)碇泊處,卸下士兵。在卸載中,“長月”號被1發6英寸炮彈擊中。14分鐘後,“天霧”號和“初雪”號趕來匯合。
2時27分,安斯沃思右轉150度,朝西航行,但是找不到目標。在“聖路易斯”號發射照明彈後,檀香山零星地開火。雷達屏幕上只有自己的驅逐艦和“海倫娜”號的艦艏。2時35分,全體水兵聽到 “所有火炮退膛”的命令――戰鬥終於結束。
而在與日軍第2運輸隊的船隻交戰時,“尼古拉斯”號和“奧邦農”號驅逐艦也及時趕來。按照麥金納尼的命令,“奧邦農”號在1萬碼距離上發射5枚魚雷,但是敵艦剛好轉向,沒有魚雷命中。“尼古拉斯”號的雷達屏幕上沒有發現目標,因此沒有開火。“拉德福特”號則一面向下沉的“新月”號開炮,一面機動躲避一艘後來被證實不存在的軍艦,直到落後編隊4英里。“傑金斯”號小心地按照安斯沃思的戰術命令,但整個夜晚它都沒開炮,因為該艦艦長一直在等待發射更多魚雷的機會。2時58分,他對推測的目標發射魚雷,沒有命中任何目標。
2時30分之後,安斯沃思少將接到了日軍全部撤走的報告,他急轉彎取292°駛向槽海,7艘船離開“新月”號的殘骸(也有可能是“海倫娜”號的船首)。“尼古拉斯”號對這個殘骸發射5枚魚雷,然後向前,雷達掃描韋拉灣(Vella Gulf),直到3時15分。“拉德福特”號減速到15節,用雷達搜索庫拉灣,但是除了海灘上的目標,它的雷達在沒有發現任何情況,於是該艦艦長羅姆瑟中校向安斯沃思彙報。安斯沃思認為自己已經完成了任務,而且巡洋艦的炮彈所剩無幾,於是發電報給瓜島航空基地的米歇爾(Mitscher)將軍,建議天亮後派飛機攻擊海灘上的目標(實際上沒有船在那裏,但是後來證實這個建議是歪打正着的)。現在安斯沃思轉向東南東,退出戰場。離開前,他指定麥金納尼率“尼古拉斯”號和“拉德福特”號斷後救援生還者。3時30分,他攜勝利開往圖拉吉軍港。

庫拉灣海戰救援

安斯沃思完成了任務,但是“海倫娜”號的官兵還在地獄中掙扎。該艦的一位輪機軍官拿了充氣救生服跳入大海。此前,他沒有扔掉鞋子,以免登上珊瑚海灘時腳被弄傷,但是油污就象流沙,把他的鞋子弄沒了。他無法抓住光滑的皮艇壁,手指也無法將救生服放在充氣位置。好不容易他登上一個救生筏,看見許多人圍在漂浮的船艏附近,一排齊射炮彈落在他們附近,分辨不出是友軍還是敵軍開的火。
“海倫娜”的艦長塞西爾在盡力組織救援工作。他組織了由3艘艇組成的分隊,讓這些人帶着防水的閃光燈出去搜尋一下,為萬一有救援船過來的時候做好準備。軍官喊“Hip, hip hooray!”,帶動大家一起喊,期望被友軍聽到。一些水兵吹起了口哨。3時41分,“拉德福特”號和“尼古拉斯”號停車開始派小艇實施救援,但海面上水兵很分散,天色又很黑,因此效果不好。在多數人獲救前,船上交班鐘響起時,“尼古拉斯”號的雷達發現西面8英里外有目標高速接近,不久“拉德福特”號又發現南面也有一個目標。麥金納尼下令停止救援,並向安斯沃思請求援助。2艘驅逐艦蛇行繞過水中倖存者,打信號説:“堅持住,我們會回來的!”
雷達發現的是返回來準備再次發動魚雷攻擊的“涼風”號和“穀風”號。在1時59分時,他們暫時退卻,高速航行到安全的水域重新裝填魚雷。他們用軌道手推車將甲板上的備份魚雷裝填進發射管,並簡單地用空氣壓縮機給發射管加壓。正常情況下這個操作程序只需20到25分鐘,但“涼風”號的機關炮彈藥庫被擊中,魚雷兵在火場下工作,喪失了冷靜和理智。這對於在搖晃的甲板上操作3噸重的魚雷造成很大麻煩。由於一系列的令人發瘋的錯誤,等到魚雷軍官彙報可以再發射時,整整花了1小時15分鐘。因此他們返回時,美軍巡洋艦已經撤走。對“海倫娜”號倖存者幸運的是,這兩艘日本驅逐艦沒看見“尼古拉斯”號或“拉德福特”號。所以他們在雷達上短暫現身後,認為所有敵艦和“新月”號都沉沒,滿意地撤退。接着“拉德福特”號和“尼古拉斯”號繼續返回實施救援,而安斯沃思也終止支援麥金納尼的行動,繼續返航。

庫拉灣海戰尾聲

在安斯沃思穿過灣頂痛擊日軍的時候,日本部分運輸隊已經將貨物和1600名士兵送上了維拉。到美軍巡洋艦退出戰場為止,日軍僅付出1艘驅逐艦的代價。但是“長月”號沒有雷達的引導,快速離開維拉以北5英里的班巴里港(Bambari Harbor)時,於2時46分擱淺。“皋月”號企圖實施拖帶失敗,在凌晨4時放棄了它,陪伴受傷的“初雪”號從佈滿水雷的布萊克特海峽(Blackett Strait)撤退。兩艦順利回到布因基地。
此外,日軍第2運輸隊的旗艦“天霧”號選擇了一個有些冒失的方向,它從4時45分離開錨泊地,沿科隆班加拉東岸向北航行。5時15分它聽到“新月”號倖存者的呼喚,並看見他們在油污中掙扎,於是停車救援。同時“尼古拉斯”號和“拉德福特”號正在北西北13000碼外救援美國水兵。儘管雙方都尊重對手,但這不是紳士的戰爭。2艘美國驅逐艦的雷達在“天霧”號停車前發現了對方。5時18分,他們也被“天霧”號發現。杉野修一大佐下令停止救援行動,朝西北方向以最大速度航行。2分鐘之前麥金納尼就採取了相同的處置,全部武器都對準了目標。5時22分,“尼古拉斯”號在8000碼的距離上齊射半數的魚雷。5時30分,“天霧”號用同樣方式還擊。他們都很幸運,美國魚雷從“天霧”號的首尾穿過,日本魚雷從“拉德福特”號艦尾後方15英尺處穿過。誰也沒佔到便宜。
5時34分,日軍開炮,美軍在“尼古拉斯”號發射的照明彈指引下,擊中“天霧”號中部(日方資料為5時33分中彈,而且認為是中彈3分鐘後發射魚雷反擊,有2枚命中美軍巡洋艦。關於魚雷和開炮的問題存疑,至於魚雷擊中目標那就是子虛烏有了),炮彈破壞了射控電路和無線電發報室。日本艦長不敢戀戰,迅速施放煙霧撤退,被美軍誤認為重創。
其間,另一支運輸隊的“三日月”號和“濱風”號一面卸載物資和人員,一面警惕地注視着遠處天空炮火和爆炸形成的閃光。他們也經布萊克特海峽撤退。“望月”號花了超過1小時去卸載,因此當它開始撤退時已經5時了(美方資料為6時,以日方資料為準修正)。在甲板上的編隊指揮官折田常雄中佐(注:莫里森《二戰美國海軍作戰史》中寫明是大佐,實際經日方資料查證為中佐)選擇庫拉灣靠近科隆班加拉海岸的航線,期望是安全的。但是美軍的雷達發現了它,同時天亮也讓麥金納尼的水兵第一次清晰地看見對手。“假如狗孃養的想要戰鬥,我們就擊沉它!”“尼古拉斯”號上的水兵安迪希爾(Andy Hill)嘀咕着。放棄救援之後,大約在6時10分(根據日方資料,“望月”號遭炮擊時間推測),他們在5英里的距離上朝對方開火。在短暫的交火之後,雙方都中了不少近矢彈。6時15分,“望月”號發射了1枚魚雷然後消失在自己施放的煙霧裏,修理炮塔和魚雷管的損傷。美軍也一樣躲進了煙霧裏。
麥金納尼驚訝於有如此之多的敵人漂浮在庫拉灣內,但是他知道假如他停留,也許會遇到空襲。此刻,它的甲板上還有745名“海倫娜”號的生還者。所以6時17分,在留下4條小艇和志願者繼續救援之外,“尼古拉斯”號和“拉德福特”號轉向東南,高速駛向圖拉吉。
現在只剩“長月”號呆在科隆班加拉海灘,他們船員比“海倫娜”號的生還者更不幸,因為天一亮,美軍飛機就會來轟炸。在7時15分之前,科隆班加拉海灘監視哨看見有14艘次救生船離開該艦。10時10分,美軍11架SBD俯衝轟炸機和10架TBF魚雷攻擊機在15架戰鬥機掩護下殺到。喪失機動能力的“長月”號僅能靠高炮和7架零戰掩護。它被炸中,同時,4架零戰同時做了殉葬品。一個下午,幾架B-25將它炸成火海,它的彈藥庫在水中爆炸。一些船員仍然呆在船上,直到次日早晨才轉移到維拉。至此,海戰徹底結束。

庫拉灣海戰戰役評價

庫拉灣海戰是南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中發生的一系列輕型編隊交戰之一,在這場戰鬥中,佔據兵力優勢的美軍並沒能完全達成戰役設想――截斷日本海上運輸隊,反而損失不輕。而日本由驅逐艦組成的運輸隊則在付出一定代價後,基本完成了運輸任務。從戰役目的達成來看,日軍略勝一籌;從戰術損失而言,美軍沉沒1艘輕巡洋艦,日本損失2艘驅逐艦,美軍在噸位上稍遜一分;總體而言美軍的表現差強人意,可謂小挫。
那麼為什麼佔優勢的美軍卻反而遭遇小挫呢?其實,對於美軍來説,最大的缺陷就是輕型編隊交戰和夜戰的經驗不足。美軍編隊指揮安斯沃思少將雖然在臨戰判斷和處置上無懈可擊,但是他卻對夜戰中的炮口火焰問題沒有足夠警惕,過分自信。或許由於美軍最具備戰術優勢的是高射速的主炮,因此他沒有選擇。因為,倘若6英寸火炮倘若真能按設想開火,並覆蓋日本編隊,日本編隊是無法還擊的(參見“新月”號、“天霧”號、“初雪”號遭炮火壓制的段落)。但是問題是在實戰中,不可能出現如此良好的狀態,正是未遭到壓制的驅逐艦發射的魚雷把“海倫娜”號送入了海底。
其次,從戰術角度而言,由於準備時間倉促,驅逐艦加入編隊時間晚,影響了編隊抵達戰區的時間,使得一場伏擊戰變成了遭遇戰,而且態勢基本和慘敗的塔薩法隆加海戰相似。(當然,美軍也不是沒有進步,輕巡洋艦完全取代重巡洋艦,以6英寸高射速炮取代無充分壓制能力的8英寸火炮,使得日軍驅逐艦編隊未能從容按戰術條令發射魚雷,是比塔薩法隆加海戰減輕損失的重要原因。)
再次,美軍為輕巡洋艦和驅逐艦的混合編隊,驅逐艦往往成為巡洋艦的附庸,無法自由作戰,發揮靈活機動的特長。這在島嶼間狹窄水域的作戰很重要。(美軍對這點的領悟還需要時間)。
最後,美軍缺乏優秀的有經驗的戰鬥人員。美軍雖然擁有雷達的優勢,但是雷達只是偵察手段,實際火炮魚雷射擊時,還是要靠炮手和魚雷兵的經驗和素質。這可以從第一次交戰日軍遠距離發射魚雷獲得命中和第二次交戰魚雷攻擊取得重大戰果,而美軍驅逐艦魚雷攻擊次次落空看出端倪。這是因為美軍戰前準備不足,戰時艦隊擴充迅速,人員訓練相對不足,實戰經驗缺乏;而日本在開戰前用極端方法殘酷訓練出一批精英的結果。
另外,還有必要談一談戰場偶然性對戰鬥進程的影響。事實上很多普通軍迷總認為一些指揮官在戰場上進行判斷很容易,並且總是很輕易地去批評一個指揮官做出的決定、決心和猶豫的狀況。事實上,在戰場上有許多偶然的因素制約着人的判斷,進而影響着指揮官的決定,改變了戰鬥的情勢。在這次戰役中,最好的例子就是日軍雷達告警器的虛警。由於“新月”號艦橋人員無人生還,因此人們很難判斷當時發生了什麼,但是根據現有資料,我們可以推斷,在1時06分雷達告警器虛警時,操作員根本不知道這是虛警,按照正常程序報告。秋山少將不得不暫停第2運輸隊的行動,帶着一起掉頭搜索。然而糟糕的是,這種搜索不但使自己更接近美軍艦隊,而且還延誤了第2運輸隊卸載的時間。
不過,在此筆者也不能輕易就下結論,這種局面就絕對對日軍不利。因為,筆者無法預測這次虛警不發生後的情形,因為一個前提條件的改變,會引起一系列戰場條件的連鎖改變。以上述虛警為例,如果不發生,日本編隊在怎麼樣的情形下被美軍艦隊發現是誰也不知道的。這也是筆者不喜歡一般軍迷輕易假設條件,得出“如果…….那麼就會……”這種結論的原因。但是筆者認為,軍迷們可以通過“如果……會發生……”這種論題的友好討論,進行良性的交流。

庫拉灣海戰雙方指揮官

庫拉灣海戰秋山輝男

九州島熊本縣人,1891年9月16日生。1913年12月19日畢業於海軍兵學校第41期,成績在118名同學中名列第67位。1943年7月6日,以第3水雷戰隊少將司令身份在庫拉灣海戰中斃命,按傳統追晉海軍中將軍銜。
1913.12.19 海軍候補少尉 “淺間”號乘員。
1914. 8.11 “鞍馬”號乘員
1914.12. 1 少尉,“朝日”號乘員
1915. 2. 5 “周防”號乘員
1915.11. 5 “出雲”號乘員
1916.12. 1中尉,水雷學校普通科學生
1917. 6. 1 炮術學校普通科學生
1917.12. 1 第15艇隊附
1918.12. 1“夕立”號乘員
1919. 1.18 第13潛艇隊附
1919.11. 1 第1潛艇隊附
1919.12. 1 水雷學校高等科學生
1920.12. 1大尉,“磯風”號水雷長兼分隊長
1921. 8.10 第35號潛艇乘員
1921.11.20 第45號潛艇乘員
1923.12. 1 吳港防備隊分隊長
1924. 2. 7 “吹雪”號驅逐艦艦長
1924.12. 1 “夕暮”號掃雷艇艇長
1925.12. 1 第1號掃雷艇艇長
1926.12. 1 少佐,“橘”號驅逐艦艦長
1928. 1.20 第1號掃雷艇艇長
1928.11. 1 “柏”號驅逐艦艦長
1929.11. 1 “早蕨”號驅逐艦艦長
1930.11.20 “濱風”號驅逐艦艦長
1931. 1. 8 吳港防備隊水雷長兼分隊長
1932.11. 1 吳鎮守府附
1932.12. 1中佐,“叢雲”號驅逐艦艦長
1935.11.15 吳港防備隊副隊長
1936.11. 2 第11掃雷隊司令
1937.12. 1 大佐,第30驅逐隊司令
1938.12.10 第4驅逐隊司令
1939.10.25 第34驅逐隊司令
1939.11.15 “那珂”號艦長
1940.10.15 佐世保鎮守府附
1940.11.15 第1炮艦隊司令
1941. 9.15 第1防備隊司令
1942. 3.10 第21潛艇基地隊司令
1942. 9.20吳鎮守府附
1942.11. 1 少將
1942.11.11 佐世保第2海兵團團長
1943. 3.23 第3水雷戰對司令官

庫拉灣海戰安斯沃思

全名瓦爾頓豐褰斯沃思(Walden Lee Ainsworth),1886年11月10日出生於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1906年6月21日考入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校,1910年6月3日畢業。畢業後在“依阿華”號戰列艦(BB-24 Iowa)和“普瑞爾”號運輸船(Prairie)上服役2年。1914年春,他到“佛羅里達”號戰列艦(BB-30 Florida)上服役,並參加了4月21日在墨西哥韋拉克魯斯的登陸行動。1917年5月以後,先後在“德卡爾普”號(Dekalb)運輸船、“美國”號(America)運輸船和裝甲巡洋艦“弗雷德裏克”號(AC-8 Frederick)上任職。1919年2月赴查爾斯頓擔任海軍裝甲和彈頭工廠的審查官,其後,先後出任“漢考克”號運輸艦(AP-3 Hancock)和“伯明翰”號輕巡洋艦(CL-2 Birmingham)作戰官、“馬爾庫斯”號驅逐艦(DD-321 Marcus)艦長、匹茲堡軍品審查官、亞洲驅逐艦中隊槍炮參謀、“保羅瓊斯”號驅逐艦 (DD-230 Paul Jones)艦長、海軍學院航海教官、“愛達荷”號戰列艦(BB-42 Idaho)航海官、第14海區通信軍官、密西西比”號戰列艦(BB-41 Mississippi)作戰官、大學海軍科技和戰術教授、第2驅逐中隊指揮官等職。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先後出任“密西西比”號戰列艦(BB-41 Mississippi)艦長和太平洋艦隊驅逐艦行政總監。塔薩法隆加海戰之後,他接替賴特少將出任第67特混艦隊司令,在南太平洋作戰。被美國海軍史學家莫里森稱為“模範海軍炮術軍官”。他因在西南太平洋戰區表現優異和庫拉灣海戰勝利分別獲得優異服務勳章和海軍十字勳章。1944年夏季以後,因為炮擊關島和出色地指揮了太平洋艦隊的巡洋艦、驅逐艦、護航驅逐艦和巡邏護衞艦,他先後兩次獲得優異軍團勳章。1945年夏,他歸國出任第5海區司令。1960年8月7日在華盛頓去世,被安葬於阿靈頓國家公墓。

庫拉灣海戰雙方序列

庫拉灣海戰美軍序列

TG36.1編隊 瓦爾頓L褰斯沃思(Walden L.Ainsworth)少將
巡洋艦第9中隊 安斯沃思 少將(兼)
“檀香山”號(Honolulu) 羅伯特地眰勒(Robert W.Hayler)上校
“海倫娜”號(Helena) 查里斯倰帰罘爾(Charles P.Cecil)上校
“聖路易斯”號(St.Louis) 科林豐貝爾(Colin Campbell)上校
屏衞驅逐隊 指揮官 弗朗西斯堰麥金納尼(Francis X.Mclnerney)上校
“尼古拉斯”號(Nicholas) 安德魯J希爾(Andew J.Hill)少校
“奧邦農”號(O'bannon) 唐納德J麥克唐納(Donald J.MacDonald)少校
“拉德福特”號(Radford) 威廉K地姆瑟(William K.Romoser)中校
“傑金斯”號(Jenkins) 哈里F猰勒(Harry F.Miller)中校

庫拉灣海戰日軍序列

編隊指揮 第3水雷戰隊司令 秋山輝男 少將
護衞隊 秋山輝男 少將(兼)
“新月”號
第24驅逐隊 “穀風”號、“涼風”號
第1輸送隊 第30驅逐隊司令 折田常雄 中佐
第30驅逐隊 “望月”號、“三日月”號
“濱風”號
第2輸送隊 第11驅逐隊司令 杉野修一 大佐
第11驅逐隊 “天霧”號、“初雪”號
第22驅逐隊 “長月”號、“皋月”號
參考資料
  • 1.    6英寸“機關槍”VS長矛魚雷:庫拉灣海戰紀實---作者:愛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