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單位)

鎖定
府,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單位,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從唐朝至清朝都有這一行政區劃。
府治所在的縣稱為“首縣”。首縣設有府城,城內設置府衙,掌管一府事務,同時設有縣衙,掌管首縣事務。
唐朝在京師、陪都、道治所在地置府,地位與相同;宋朝隸屬於;金朝設五京、十四總管府,共十九路,路治所在地置總管府,總管府下轄州、縣;元朝隸屬於省或路,地位與直隸州平級;明清時隸屬於省,下設州、縣。 [1-2] 
中文名
行政性質
明清時期二級行政區劃

目錄

歷史沿革

唐朝,唐太宗新開“道”,唐玄宗新開“府”。最早設府在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升雍州京兆府,升洛州河南府。後來,府逐漸增多,成為唐朝行政區劃中一個重要的單位。
宋朝,路下設府、州。府雖與州同級,但地位略高於州。國都,陪都,皇帝誕生、居住、巡遊過的地方,地位重要的州,改置為府。
明清時期,省府縣是地方區劃,府與現在的地級市相似。受制於省、府駐紮的縣(今主城區)被稱為首縣。
辛亥革命後廢除了府。民國時期,省直轄各縣,大多數省會、重要縣城設市。縣的中心城區以外,保留縣的名義,例如南京市江寧縣上海市上海縣同時存在。
20世紀80年代,在先富帶動後富的思維模式下,市管理縣。地級市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所屬縣的發展,實際權利超越了明清的府。
參考資料
  • 1.    《中國方誌大辭典》編輯委員會.中國方誌大辭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07-01
  • 2.    門巋.二十六史精要辭典:人民日報出版社,199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