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府公

鎖定
府公,讀音fǔ gōng ,漢語詞語,六朝時王府僚屬稱其主為府公;唐、五代時,官府幕僚沿舊習,稱節度使、觀察使為府公或泛稱府、州級的長官。
中文名
府公
拼    音
fǔ gōng
釋    義
六朝時王府僚屬稱其主為府公;唐、五代時,官府幕僚沿舊習,稱節度使、觀察使為府公或泛稱府、州級的長官

目錄

府公釋義

⒈ 六朝時王府僚屬稱其主為府公;唐、五代時,官府幕僚沿舊習,稱節度使、觀察使為府公。
⒉ 泛稱府、州級的長官。 [1] 

府公出處

《晉書·賈充傳》:“果見 充 行至一府舍,侍衞甚盛。府公南面坐,聲色甚厲。”
唐 劉禹錫 《送王司馬之陝州》詩:“府公既有朝中舊,司馬應容醉後狂。”
《資治通鑑·後周太祖廣順二年》:“﹝ 孫欽 ﹞往辭 承丕,承丕 邀與俱見府公。”
胡三省 注:“公者,人之尊稱,一府之尊,故謂之府公。”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