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庚戌土斷

鎖定
庚戌土斷,是東晉廢除僑置郡縣、使僑民編入所居郡縣户籍的辦法,為了整理户籍,增加財政收入。
中文名
庚戌土斷
朝    代
東晉
目    的
整理户籍,增加財政收入
在位君主
晉哀帝司馬丕
針對目標
全國的未入籍隱户
發起者
大司馬桓温

庚戌土斷事件背景

東晉曾在其管轄地區內用北方淪陷的地區名設立郡縣(即僑置郡縣),安置南渡的流民,以示不忘恢復故土。他們的户籍是與南方本地人不同的。南方本地人的户籍稱為黃籍,僑置州郡的流民户籍稱為白籍。當時僑置郡縣並無實際轄區。不徵租税徭役。那些南渡的士族在僑郡一帶廣造田園,大肆隱藏户口,十分影響朝廷財政收入。

庚戌土斷具體措施

鹹康七年(公元341年),晉成帝司馬衍為了整理户籍,增加財政收入,把僑民編入所在郡縣的户籍。這次嚴厲清查户口,對隱匿户口的貴族地主也予以懲處。
東晉大司馬桓温(312—373)執政時,為增加朝廷財力,緩和社會矛盾。又於興寧二年(公元364年)三月庚戌日(初一)行土斷法,史稱“庚戌土斷”。 [1]  他把僑州郡縣流民編户入冊,一起納税。 [2]  過去,僑民一直是受照顧的。土斷之後,國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賦税收入也增多了。 [3] 

庚戌土斷庚戌土斷結局

孝武帝康寧元年(公元373年),桓温死後,此法不行。義熙九年(公元413年),劉裕再行土斷,諸僑置郡縣多被裁併。
[2] 
參考資料
  • 1.    晉書:三月庚戌朔,大閲户人,嚴法禁,稱為庚戌制。
  • 2.    庚戌土斷有什麼意義和必要性?  .趣歷史[引用日期2019-07-30]
  • 3.    晉書:孝武時,範寧陳時政曰:“昔中原喪亂,流寓江左,庶有旋反之期,故許其挾注本郡。自爾漸久,人安其業,丘壟墳柏,皆以成行,無本邦之名,而有安土之實。今宜正其封疆,土斷人户,明考課之科,修閭伍之法。難者必曰:‘人各有桑土之懷,下役之慮。’斯誠併兼之所執,而非通理之篤論也。古者失地之君,猶臣所寓之主,列國之臣,亦有違適之禮。隨會仕秦,致稱春秋;樂毅宦燕,見褒良史。且今普天之人,原其氏出,皆隨代移遷,何至於今而獨不可。”帝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