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庚子國變彈詞

鎖定
《庚子國變彈詞》是1902年李伯元創作的小説,連載於《世界繁華報》。
作品名稱
《庚子國變彈詞》
作    者
李伯元
創作年代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
作品出處
《世界繁華報》
文學體裁
連載小説

庚子國變彈詞作品簡介

李伯元所作《庚子國變彈詞》是近代反映義和團事件最為全面、詳盡且偏見不強的曲藝類作品。《庚子國變彈詞》以全景圖方式再現了義和團事件的整個過程,還刻畫出了一組性格特別的人物羣雕圖。
其中端王、李來中、張德成三人皆具有異人特徵,三人不僅是義和團集團的絕對首領,還寄託了李伯元所闡釋出的鮮明個性。在《庚子國變彈詞》的世界裏,端王成了一代梟雄兼霸主類角色,李來中則是行蹤飄忽、來去無蹤的羽客類人物,而張德成就成了能掐會算的算命先生類主人公。三個團眾首領分別擔負起梟雄、羽客和怪傑的形象,延續的是戲曲角色定位的需求,而未曾嚴格遵守歷史真實。三個特異型人物的登場,組成了一幅風雲跌宕、詭異莫測的江湖世界圖景。如此性格人物的集體亮相,迫使彈詞為傳統江湖世界的想象空間增添了近代化的新素質。
南亭亭長李伯元所創作的説唱文學《庚子國變彈詞》四十回,曾在《世界繁華報》1901年10月~1902年10月間連載,同年10月,《世界繁華報》報館印行線裝箱本六冊。

庚子國變彈詞作品內容

一敍 李伯元
讀《長生殿》傳奇矣,至李?年説開天遺事,激昂慷,酣暢淋漓。又讀《桃花扇》傳奇矣,至柳敬亭蘇崑生説揚州兵變,悽楚入骨,悲憤塡胸。由其大書深刻,筆舌互用,故能遙吟俯唱,聲淚相隨。夫唐與明迄今數百年,區區故簡陳編,後人猶觸無窮,低徊不置。何況神州萬里,忽吿陸沉,咸陽三月,同歸灰燼,愁形慘狀,薈萃一編,有不傷志士之心,而王國民之氣者,無是理也。庚子之役,海內沸騰,萬乘之尊,倉皇出走。凡目之所見,耳之所聞,緘札之所臚陳,詩歌之所備載,斑斑可考,歷歷如新。和議旣成,羣情頓異,驕侈淫佚之習,復中於人心,敷衍塞責之風,仍被於天下,几几乎時移世異,境過情遷矣,著者於是有《國變彈詞》之作。刪繁就簡,由博返精,自謂於忠奸賢佞之途,功罪是非之列,尙不隨人俯仰,與物周旋。書成匯付梓人,以質知者。亦曰,此人憂天之語,託於俳優相戲之詞雲耳。時士寅十月旣望,著者自敍於酒醒香銷之室。
二敍 緒二十八年(1902) 歷劫不磨生
今夫芳草斜陽,前村中郞之唱;後庭玉樹,隔江商女之歌。屬在詞章,播諸弦管,亦旣汗牛充棟,又皆土飯塵羹。若乃蒿目方艱,憂未已,別開生面,特創新聲。墜珥遺簪,白頭宮中之語;金戈鐵馬,赤眉關內之兵。不同過耳秋風,可作當頭喝棒,如此編是矣。回憶芙蓉闕下析木津頭,削梃撻堅,揭竿為亂。黃巾張角,患起腹心;碧眼賈胡,命懸砧釜。以至六軍擐甲,萬騎投鞭,胡馬遙來,眞龍已出。俳優相戲,愁聞二聖之環;我公不歸,淚灑三年之雨。似此前塵往事,都付豪竹哀絲。辭不嫌蕪,語無妨絮。大似台城楊柳,重翻白雁之歌;何當棚底豆花,對話紅羊之刧。時在光緒壬寅孟冬之月,歷刧不磨生書於海上寓廬。

庚子國變彈詞社會反響

《庚子國變彈詞》由滬上著名文人李伯元創作,共有44回,從1901年10月開始在(世界繁華報)上連續發表。
該彈詞突破了歷來彈詞只寫才子佳人的模式,較完整地反映了庚子事變的過程,描述了八國聯軍殘暴殺戮中國民眾及清廷對義和團欺騙、鎮壓的事實,成為第一部表現政治事件的彈詞。
作者寫此彈詞的目的,旨在以其“驚心休目的文字”,使人們“安不忘危,痛定思痛”,從而“打起精神,各人轟轟烈烈做一番事業”。

庚子國變彈詞作者簡介

晚清譴責小説的代表作《官場現形記》作者李伯元,名寶嘉,別號南亭亭長,江蘇常州人,生於同治六年(1867),死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享年四十歲。

庚子國變彈詞作者生平

李伯元 李伯元
李伯元生於世宦之家,他祖父、父親、伯父都是科第出身,有的在地方任牧令、監司,有的在京城官居樞要。伯元生在山東,三歲時,父親去世,由堂伯李念之撫養。當時念之任山東道員、東昌府知府,伯元從小隨伯父在山東長大。伯父對他督教甚嚴,母親只此一個兒子,更是把全副心力放在他身上。伯元自幼聰慧好學,興趣廣泛,每當夜深人靜之際,淡月孤燈之下,攻讀不止。他擅長制藝詩賦,善於繪畫篆刻,懂得金石考據,可謂多才多藝。少年時期就考取了秀才,名列第一,但始終未能考中舉人,仕途失意,這對他後來思想的變化,痛感官場黑暗,敢於起來加以揭露鞭撻,是有重要意義的。
光緒十八年(1892),念之從山東辭官回到常州,伯元一家,同返故鄉。此時,座落在北門外青山橋畔羅武壩的祖宅,已在戰亂中毀壞,於是在城內青果巷選擇一處房屋居住。過了二年,伯父去世。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國,充滿着內憂外患,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滿清統治者賣國求榮,腐敗反動。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中日甲午戰爭失敗,戊戌變法被扼殺,清朝一面對帝國主義奴顏婢膝,割地賠款;一面對人民大眾加重剝削,殘酷鎮壓。政事的腐敗,社會的黑暗,使青年時代的李伯元不勝憂憤,思圖改革。他在詩中抒發抱負道:“世界昏昏成黑暗,未知何日放光明?書生一掬傷時淚,誓灑大千救眾生”。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方三十,在學文學上有紮實根基的李伯元來到上海,創辦《指南報》,以此揭露時弊,勸善懲惡。不久,改辦《遊戲報》,後又改為《繁華報》,並受商務印書館之聘,編輯出版《繡像小説》半月刊。他是晚清上海小報的創始人,魯迅先生説他所辦報紙“為 偕嘲罵之文”“記注倡優起居”(《中國小説史略》)。對於清朝末年的官場及社會上的種種腐朽現象,以嬉笑怒罵之筆,繪影繪聲,揭露無遺,受到各界人士的歡迎,發行頗廣。後來仿效者甚多,紛紛辦起保種小報,但都沒有他辦的報紙發行量大。

庚子國變彈詞作者作品

李伯元是個多產的作家,他構思之敏,寫作之快,是極為少見的。
在上海十年間,先後寫成《庚子國變彈詞》四十回、《官場現形記》六十回、《文明小史》六十回、《中國現在記》十二回、《活地獄》四十三回(伯元寫了三十九回就去世,吳研人續四十至四十二回,歐陽巨源續四十三回)、《海天鴻雪記》二十回,以及《李蓮英》《海上繁華夢》《南亭筆記》《南亭四話》(詩話詞話、聯話、曲話)《 趙反曰啊 》《滑稽叢話》《塵海妙品》《奇書快睹》《醒世緣彈詞》等書十多種。
光緒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舉辦經濟特科。所謂經濟特科,是一種臨時設立的特別考試。必須是具有相當資歷的人,並經有聲望的官員保薦,才能參加這種考試,考取之後,立即就做官,那時雖有官銜而無實職的人是極多的。這時李伯元在上海寫小説成了名, 鄉侍郎曾慕濤保薦他參加經濟特科考試。他卻加以拒絕,沒有卻參加考試,人們讚揚他志趣高尚。後來終因積勞成疾,歿於上海,年才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