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幽門括約肌

鎖定
胃的肌層由3層平滑肌組成,自外向內依次為縱層、環層與斜層,環層最發達,在幽門處特別增強,形成幽門括約肌,有延緩胃內容物排空和防止腸內容物逆流至胃的作用。
中文名
幽門括約肌
位    置
位於幽門瓣深面
類    別
人體器官組織
作    用
延緩胃排空和防止腸內容物返流

幽門括約肌胃壁的解剖結構

分4層:①黏膜層。是胃壁最內層,富於血管,呈紅色,由一層柱狀上皮細胞組成,表面有密集小凹,位於黏膜內的大量腺體的腺管開口處。柱狀上皮細胞分泌含有中性多糖黏蛋白的黏液。此層內尚有大量胃腺體。在胃黏膜腺體的基底部有薄層交織肌束,稱之為黏膜肌層。胃排空時,黏膜呈現許多皺襞。②黏膜下層,為疏鬆結締組織和彈性纖維所組成。內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以及Meissner神經網。③肌層。包括三層不同方向的肌纖維,內層是斜行纖維,中層是環行纖維,在幽門部最厚,終於形成出門括約肌。外層是縱行纖維。④漿膜層。即腹膜層。

幽門括約肌急性胃擴張

急性胃擴張係指非機械梗阻性胃腔極度擴大,伴胃內容物大量瀦留。病因是各種不同原因所引起的胃壁麻痹,大都發生於飽餐和手術後,過去多認為是腹部手術時內臟神經受到強烈刺激,引起胃壁反射性抑制,使胃壁肌肉鬆弛無力,進而形成胃擴張;近來據國內報道,本病約80%發生於飽餐,特別是暴飲暴食後,手術後發生者僅佔少數。暴食後胃腔急劇擴大,胃壁肌層因過度伸展而麻痹,最後導致擴張。此外,腹部外傷,腹腔炎症、劇烈疼痛、過度疲勞、營養不良和全身衰弱等可促進胃麻痹的產生和發展。隨着胃擴張的不斷加劇,胃體佔據整個上腹乃至全腹,胃壁變薄質脆,粘膜皺襞消失,胃腔出現血性滲出液,甚而出現胃壁壞死,穿孔而產生腹膜炎。其次是由於胃內大量滲出導致體液喪失而產生水、電解質紊亂,最後出現酸鹼失衡、血容量縮減而至周圍循環衰竭。
臨牀表現為飽餐後持續性上腹部飽脹和隱痛,可伴有陣發性加劇,程度並不劇烈,繼之出現頻繁嘔吐,量不多,吐後症狀並不減輕,若放置胃管可吸出大量氣體和液體,症狀隨之緩解。嘔吐物初為混濁液體,以後可因出血而呈咖啡色。體檢可發現腹部高度膨脹,尤以上腹為甚,並可聞振水音,腹部一般柔軟,有時有散在壓痛,腸鳴音減弱。晚期出現腹肌強直、全腹壓痛、腸鳴音消失等腹膜炎體徵。全身情況大都有不同程度的脱水、脈率加速、呼吸短促,最後出現休克和昏迷。腹部平片可見胃氣泡和液平面擴大,如胃穿孔後可見膈下有遊離氣體。極少自愈,死亡率很高。近年來,死亡率已顯著降低。避免暴飲暴食,重視腹部手術前後的處理是預防急性胃擴張最主要措施,如腹部大手術後常規應用胃管減壓;選用恰當的麻醉;手術中操作輕柔,儘可能減少組織損傷等。
應以非手術療法為主,特別是發生於手術後時,早期應用胃管減壓大都可獲滿意療效。飽餐所致胃擴張應進行洗胃,沖洗時應避免用水量過多和用力過猛。若症狀仍未改善,或出現胃壁壞死穿孔有腹膜炎體徵時,則應採取手術治療。手術方式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異,若胃壁尚完好,可切開胃壁、清除胃內容物即可;若胃壁有壞死穿孔,則應根據穿孔大小和壞死範圍採用胃造瘻或不同範圍的胃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