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幽棲

(漢語詞彙)

鎖定
幽棲,漢語詞彙。拼音:yōu qī,意思是幽僻的棲止之處;隱居。
中文名
幽棲
拼    音
yōu qī
釋    義
幽僻的棲止之處;隱居
出    處
《過華陰》

目錄

幽棲釋義

1.幽僻的棲止之處。 2.隱居。 [2] 

幽棲出處

《宋書·隱逸傳·宗炳》 [1] 

幽棲例句

1、幽僻的棲止之處。
唐 王昌齡 《過華陰》詩:“羇人感幽棲,窅映轉奇絕。”
宋 范仲淹 《與孫元規書》:“肺疾未愈,賴此幽棲,江山照人,本無他望,以此為多。”
明 練子寧 《二月望日與饒隱君遊玉笥山》詩:“上有 梅仙 採藥之幽棲,下有 蕭雲 讀書之故基。”
2、隱居。
《宋書·隱逸傳·宗炳》:“ 南陽 宗炳 、 雁門 周續之 ,並植操幽棲,無悶巾褐,可下辟召,以禮屈之。”
唐 杜甫《範二員外邈、吳十侍御鬱特枉駕闕展待,聊寄此》:暫往比鄰去,空聞二妙歸。幽棲誠簡略,衰白已光輝。
唐 杜甫 《有客(一作賓至)》:幽棲地僻經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干。
唐 白居易 《與僧智如夜話》詩:“懶鈍尤知命,幽棲漸得朋。” [1] 
宋·蘇軾《自笑》:“多謝中書君,伴我此幽棲。” [3] 
魯迅 《故事新編·采薇》:“這確是一座好山……是理想的幽棲之所。” [2]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是以士大夫跼跡全生,見幾遠害。或厲操幽棲,高情避世,是曰嘉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