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佛學概念)

鎖定
幻是一個佛學概念,梵語 māyā。指假相。一切事象皆無實體性,唯現出如幻之假相,即幻相;其存在則謂幻有。所顯現之如幻現象,猶如魔術師之化作,故稱幻化。此外,使魔法者,稱為幻師、幻人。〔放光般若經卷三問幻品、大智度論卷五十五〕 [1] 
中文名
屬    性
佛學概念
拼    音
huàn
注    音
ㄏㄨㄢˋ
筆畫數
4
統一碼
U+5E7B

基本解釋

(術語)空法十喻之一。如幻術師於無實體者能變化而見是也。智度論五十五曰:「眾生如幻,聽法者亦如幻。」演密鈔四曰:「幻者化也,無而忽有之謂也。先無形質,假因緣有,名為幻化。又幻者詐也,或以不實事惑人眼目,故曰幻也。」圓覺經略疏上二曰:「幻者,謂世有幻法。依草木等幻作人畜,宛似往來動作之相。須臾法謝,還成草木。然諸經教幻喻偏多,良以五天此術頗眾,見聞既審,法理易明。及傳此方,翻為難曉。」 [1] 

延伸解釋

(一)指假相︰以佛教立場而言,諸法皆由因緣和合而生,由因緣離散而滅,一切事象皆無實體性,故可稱為幻。《放光般若經》卷三〈問幻品〉雲(大正8·17a)︰‘五陰則是幻,幻則是五陰;十二衰及十八性皆是幻;三十七品及佛十八法亦是幻。’現象無自性而幻現為有,故稱‘幻有’。此外,由幻術師(又稱幻師、幻士)變化種種物,如幻化象、馬等,謂之‘幻化’。此為佛典中所常見之譬喻。
(二)想象中的物品。印度吠檀多學派中商羯羅派的術語︰商羯羅哲學主張最高的存在是‘梵’。梵是單純同一性的,因與無明(avidya^)結合,而顯現千差萬別的現象。此差別世界,就俗諦而言為實有,就真諦言即幻。約絕對性言之,既非實有亦非無,恰似魔術師所變化的幻像。即現象世界不過是梵的化現,此又稱‘幻現説’(vivartava^da)。
此‘幻現説’乃高達帕達(Gaud!apa^da)取自大乘佛教而立論,並由商羯羅(S/am%kara)大成的學説。此一學説,除商羯羅派之外,其他吠檀多系的學派均不採用,且常為他派所駁斥。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