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幺(拼音:yāo),漢語二級通用規範漢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束絲。“幺”本義指細絲,引申為細小。“幺”也為數目一的別稱。在舊時,骰子或骨牌中的一點稱作“幺”,現代用於稱説電話號碼等。 [12] 
中文名
拼    音
yāo
部    首
五    筆
XNNY(86);XXXX(98) [3] 
倉    頡
VI [3] 
鄭    碼
ZZS [3] 
筆    順
撇折、撇折、點
字    級
二級(編號:3507) [1] 
平水韻
下平聲·二蕭 [2] 
四角號碼
20732
統一碼
基本區 U+5E7A [3] 
總筆畫
3
字形結構
獨體結構
注音字母
ㄧㄠ
造字法
象形字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象形字。上錄第一個例字是殷墟甲骨文“幺”字,像細微絲縷的樣子,形似“絲”的一半。金文(圖2、3)字形與甲骨文相似。楷書形體則變化較大,表示結的部分變為兩撇折。
“幺”字的本義為“小”。古代先民正是憑藉絲縷細小之形,來表達其他幼小的事物。如《爾雅·釋獸》注稱最後出生的小豬為“幺豚”。蘇軾《異鵲》詩:“家有五畝園,幺鳳集桐華。”這裏的“幺鳳”即指傳説中體型較小的鳳鳥。當代四川方言稱小妹為幺妹,山東萊陽一帶稱最後出生的小孩或小動物為“小幺郎”。俗語中把最小的自然數一稱作幺。這裏的幺字,也是細小的意思。顧炎武《日知錄》説:“—為數之本,故可以大名之,一年之稱元年,長子之稱元子是也。又為數之初,故可以小名之,骰子之謂—為幺是也。” [13] 
舊時“幺”字又俗寫作“麼”。1956年,《漢字簡化方案》頒佈實施,“麼”被簡化為“麼”,為此,方案作了特別規定:“讀‘yao’的麼應作幺。”自此“幺”與“麼”已經分工,“幺”寫作“麼”是不規範的。 [14]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形容詞
小;細
small;
tiny
漢·蔡邕《短人賦》:“其餘尪幺,劣厥僂窶。”
幺小;幺麼
〈方言〉指排行最小的
youngest
幺叔;幺妹
名詞
後面的(多用於戲曲術語中)
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三折:“小娘子休唱前篇,則唱幺篇。”
(Yāo)姓氏用字
數詞
數字“一”的別稱(只能單用,不能組成合成數詞,也不能帶量詞)
one
《聊齋志異·田子成》:“乃擲得幺二三,唱曰:‘三加幺一點相同。’”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 [4]  《漢語大字典》 [5]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四】【幺部】於堯切(yāo)
小也。象子初生之形。凡幺之屬皆從幺。 [6] 

説文解字注

“小也”注:《通俗文》曰:“不長曰幺,細小曰麼。”許無麼字。
“象子初生之形”注:子初生,甚小也。俗謂一為幺,亦謂晚生子為幺,皆謂其小也。於堯切,二部。 [7] 

廣韻

於堯切,平蕭影 ‖ 幺聲幽3部(yāo)
幺,幺麼,小也。於堯切。五。 [9]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於堯切。《韻會》《正韻》伊堯切,並音邀。《説文》:幺,小也。象子初生之形。徐鉉曰:象才有形質。《前漢·食貨志》:徑七分重三銖曰幺錢。注:師古曰:幺,小也。陸機《文賦》:猶弦幺而急。注:幺,小也。
又《通俗文》:不長曰幺。細小曰麼。班彪《王命論》:幺麼尚不及數子。
又《爾雅·釋獸》:幺幼。注:豕最後生者,俗呼為幺豚。
又幺鳳,小鳥名。蘇軾《梅花詞》:倒掛綠毛幺鳳。
又六幺,曲名。《琵琶錄》:綠腰,即錄要也。本自樂工進曲,上令錄出要者,乃以為名。後轉呼綠腰。
又訛為六幺也。《樂譜》:琵琶曲有六幺。唐僧善本彈六幺曲,下撥一聲如雷發,妙絕入神。白居易《琵琶引》:先為霓裳後六幺。
又姓。《萬姓統譜》:弘治中有幺謙,湯陰人,為通州訓導。俗作麼。 [8]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三蕭

開口呼
全清
於堯切
ʔiɛu
集韻
平聲
三蕭
開口呼
全清
伊堯切
ʔiɛu
入聲
二十三錫
開口呼
次濁
冥(莫)狄切
mɛk
禮部韻略

平聲





伊堯切

中原音韻

陰平
蕭豪

齊齒呼




增韻

平聲





伊堯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三蕭


全清
伊堯切
ʔeu
分韻撮要
陰平
第十一朝沼照
(參考資料:漢典 [10]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王力系統
0
iau
先秦
董同龢系統
ʔ
iɔɡ
先秦
周法高系統
ʔ
eaw
先秦
李方桂系統
·
iagw


iau


iau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0
ieu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ʔ
iɛu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ʔ
iɛu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
ieu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ʔ
ieu
(參考資料:漢典 [10]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iau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iau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iau
55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iau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iau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44
陰平

吳語
温州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iau
33
陰平

湘語
雙峯
55
陰平

贛語
南昌
iɛu
42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iau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jiu
53/55
陰平

粵語
陽江
jiu
33
陰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iau
55
陰平
文讀
io
55
陰平
白讀
閩語(閩南片)
潮州
iəu
33
陰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ieu
44
陰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iau
54
平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1]  、漢典 [10]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2-16]
  • 2.    平水韻·二蕭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2-16]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4]
  •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510
  • 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168
  • 6.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542
  • 7.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574
  • 8.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284
  • 9.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146
  • 10.    幺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3-05-22]
  • 11.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 第2版[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02
  • 12.    左民安著.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03:96-97
  • 13.    左民安著.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03:96
  • 14.    姚楚材.“幺”“麼”已經分道揚鑣[J].咬文嚼字,2006,(第4期):11-1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