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幹福熹

鎖定
幹福熹,1933年1月3日出生於浙江杭州,光學材料、非晶態物理學家,中國激光技術的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 
1952年幹福熹從浙江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儀器館工作,先後擔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課題組長;1956年被送往前蘇聯科學院硅酸鹽化學研究所學習和工作;1959年獲得蘇聯科學院硅酸鹽化學研究所副博士學位;1960年回到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工作,並先後擔任光學材料研究室主任、光學材料研究部主任;1964年進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工作,擔任激光材料研究室主任;1977年至1984年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以及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1年獲得國際玻璃協會主席獎 [2]  ;2002年擔任復旦大學教授 [3] 
幹福熹長期從事光學和激光材料、非晶態物質結構和性質,特別是玻璃的光學和光譜性質的研究,以及光電子技術的研究、特別是光通信和光存儲等功能材料的光學、磁光和電光性質的研究 [4] 
中文名
幹福熹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
1933年1月3日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
蘇聯科學院硅酸鹽化學研究所
主要成就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4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代表作品
光學玻璃》《硅酸鹽玻璃物理性質變化規律及其計算方法》

幹福熹人物經歷

幹福熹
幹福熹(8張)
1933年1月3日,幹福熹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
1949年9月,幹福熹進入浙江大學化工系學習 [2] 
1952年6月,幹福熹從浙江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設在長春的中國科學院儀器館(現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課題組長 [5] 
1956年9月,幹福熹被送往前蘇聯科學院硅酸鹽化學研究所學習和工作,師從玻璃態結構和建立氧化物部分性質計算體系專家A.A.阿本(Аппен, А. А)教授。在研究中,他發現“硼反常”和“鋁—硼反常”現象,並以此作為博士論文的主題。
1959年12月,幹福熹獲得蘇聯科學院硅酸鹽化學研究所副博士學位。
1960年1月,幹福熹回到了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工作(至1964年) [6]  ,並開始建立起玻璃性質計算體系,並先後擔任光學材料研究室主任、光學材料研究部主任。
1964年1月,中央決定調200人去上海,成立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於是幹福熹從長春前往上海工作,擔任激光材料研究室主任。
1975年,美國科學家代表團巴頓一行來到中國考察,由幹福熹負責接待。
1974年,幹福熹還在“五七”幹校期間,突然接到調回上海光機所的通知,以迎接楊振寧第二次訪華。
1977年1月,幹福熹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以及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至1984年8月)。
1980年,幹福熹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2年,幹福熹主動辭去一切行政職務,一門心思做科研,培養學生 [7] 
1994年,幹福熹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2年,幹福熹正式受聘於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致力於把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交叉起來,做考古學的光學,進行無損分析 [8] 

幹福熹主要成就

幹福熹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幹福熹建立了中國耐輻射光學玻璃系列研究光學玻璃的成分和性質的關係,發展新品種。研究激光玻璃的激光及發光特性研製摻釹激光玻璃,中國第一個獲得激光輸出建立激光釹玻璃系列,研究過渡元素及稀土離子在玻璃中的光譜及發光性質研究玻璃的光學常數及外場作用下的非線性性質研究玻璃的物理性質變化規律,在此基礎上建立完整的無機玻璃性質的計算體系。研究光存儲用各種先進薄膜,發展了可擦重寫新型光盤 [9] 
1952年,幹福熹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儀器館工作,在老一輩科學家龔祖同和王大珩的指導下,投入到開拓中國光學玻璃的研製中,以他為組長的光學玻璃熔制組成功地熔製出中國第一堝光學玻璃,隨後又研製出了光學玻璃系列,為中國的光學工業提供了第一批急需的光學玻璃,建立了中國自己的光學玻璃研製基地,推進了中國光學玻璃產業的形成。60年代初,幹福熹承擔了中國軍工急需的耐輻射光學玻璃的試製研究工作,並建立了中國第一代耐輻射光學玻璃系列 [10] 
20世紀60年代,幹福熹以結構化學觀點研究硅酸鹽玻璃成分和性質的關係,推導出硅酸鹽玻璃物理性質新的計算方法。可計算包括36種氧化物的硅酸鹽玻璃的8種物理性質,在當時是國際上最為完整的。在70年代,幹福熹研究了非硅酸鹽玻璃,如硼酸鹽和磷酸鹽等無機氧化物玻璃的性質變化規律,分別推出各類氧化物玻璃性質的計算方法,建立了整個無機氧化物玻璃物理性質統一的計算體系。接着還確定了氟化物、硫系化合物等非氧化物玻璃物理性質的計算方法,建立了整個無機玻璃物理性質的計算體系。該計算體系包括50種氧化物、17種氟化物、12種原子的無機玻璃的15種物理性質的計算。同時,在中中國國外首先採用了電子計算機計算玻璃性質和設計玻璃成分,編制了性質計算和成分設計的程序,並建立了數據庫,使得以往難以想象的多組分玻璃成分的自動設計得以實現,使玻璃的計算工作產生了新的變革 [10] 
1960年,幹福熹致力於開拓中國激光材料的研究。並於1962年,僅比中國國外遲一年就研製出了摻釹激光玻璃,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台釹玻璃激光器,此後20年中開發出中國激光釹玻璃品種系列,建立了激光釹玻璃的試製生產。幹福熹自60年代初開始研究激光玻璃時,就已經系統地研究了硅酸鹽玻璃中各種稀土離子的光學性質、吸收和發射光譜。他在國際上較早提出了玻璃中12種稀土離子光譜的系統數據,並於1965年在國際上最早報道了摻釹磷酸鹽玻璃的激光特性。70年代,幹福熹又以釹離子為代表系統地研究了摻釹玻璃組成、結構與光譜性質的關係。80年代初,幹福熹系統地研究了玻璃中稀土離子間的激發能量轉移過程,搞清了稀土離子間的敏化和猝滅機制,在較大的無機玻璃範圍內驗證了無機玻璃化學鍵性質對發光中心的一些光譜參數的影響規律 [10] 
1985年起,幹福熹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重大項目“超長波遠紅外光纖通信的物理基礎研究”,開展了新型光學材料——特種光導纖維和激光纖維的系統研究,特別在非氧化物玻璃和纖維的結構光學和光譜性質方面獲得了有創造性的科研成果 [10] 
幹福熹是中國數字光盤存儲技術的最早創導者,他先後主持了“七五”、“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應用國產原料和自行開發的工藝,最早研製出實用化的可擦重寫磁光盤和可記錄有機CD光盤等,建立了中國數字光盤研究和開發基地,對發展中國光盤存儲技術並推動相關產業起了重要作用。幹福熹在開拓光盤存儲技術時,發現初始沉積的非晶態薄膜皆為原子團結構(cluster),從原子晶格像判斷,在原子團內存在着納米尺寸的微晶,由此提出了非晶態稀土—過渡元素合金薄膜的磁疇起因的新見解。用計算機模擬計算了激光加熱非晶態薄膜微區温度場的動力學過程、記錄點的光學和磁光性質變化過程以及與探測光信號的強度和信噪比的關係,為合理設計光盤的多層膜結構提供了理論根據 [10] 
  • 學術論著
截至2010年9月,幹福熹已在中國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了500餘篇學術論文和10餘部學術著作 [11]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17.06
《中國古代玉石和玉器的科學研究》
幹福熹著
2016.01
《中國古代玻璃技術發展史》
幹福熹等著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5.12
《大辭海 信息科學卷》
幹福熹編
2014.10
《中國近代和現代光學與光電子學發展史》
幹福熹著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4.01
《無怨無悔的選擇 幹福熹口述自傳》
幹福熹,黃振發編
2011.12
《光子學玻璃及應用》
幹福熹等著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1.12
《科海拾貝 六十年科研生涯的點滴回顧》
幹福熹著
2007.06
《絲綢之路上的古代玻璃研究 2004年烏魯木齊中國北方古玻璃研討會和2005年上海國際玻璃考古研討會論文集》
幹福熹主編
2005.04
《中國古代玻璃技術的發展》
幹福熹等著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12
《中國南方古玻璃研究 2002年南寧中國南方古玻璃研討會論文集》
幹福熹主編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02
《玻璃與非晶態材料》
(法)Jerzy Zarzycki主編;幹福熹,等譯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0.12
《信息材料》
幹福熹主編
2000.09
《當代激光之魅力》
單振國,幹福熹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8.03
《數字光盤存儲技術》
幹福熹等編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6.12
《激光材料》
幹福熹,鄧佩珍著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3.10
《超長波長 2-5μm 紅外光纖通信》
幹福熹著
1992.11
《玻璃的光學和光譜性質》
幹福熹著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2.10
《數字光盤和光存儲材料》
幹福熹主編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8.10
《現代玻璃科學技術 上》
幹福熹主編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6.12
《中國古玻璃研究 1984年北京國際玻璃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幹福熹主編
1986.12
《玻璃科學技術前沿 1984年北京國際玻璃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幹福熹主編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85
《光學玻璃 下》
幹福熹等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2.11
《光學玻璃 第3冊》
幹福熹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2.12
《光學玻璃 中 第2版》
幹福熹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1.03
《無機玻璃物理性質計算和成分設計》
幹福熹等著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66.05
《硅酸鹽玻璃物理性質變化規律及其計算方法》
幹福熹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64.10
《光學玻璃 上、中》
幹福熹等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 學術交流
截至2015年12月,幹福熹多次應邀在國際材料和光學會議上作特邀報告;多次主持召開有關中國古代玻璃的國際、中國國內學術研討會,編輯出版相關會議的論文集 [4] 
  • 承擔項目
項目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1985年—
超長波長紅外光纖通信的物理基礎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重大項目
2011年—2012年
古代硅酸鹽質和金屬文物的科技鑑定和保護基礎研究

2011年—2011年
突破光學衍射極限的物理機制及其應用基礎研究 [5]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1年9月,幹福熹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國家科學進步二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優秀科技圖書特等獎等 [12]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78年
激光玻璃
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
1992年
《現代玻璃科學技術》(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

無機玻璃物理性質計算和成分設計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8年
無機玻璃物理性質計算和成分設計
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1995年
《玻璃的光學和光譜性質》(英文1993年;中文1994年)
第七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特等獎


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幹福熹人才培養

  • 教育理念
幹福熹認為:做人、做事、做學問,要:不趨炎附勢、追名逐利;要腳踏實地,誠信為本;要與人謙讓,諒解別人,與人為善;要追求古人提倡的境界:“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8]  [13] 
  • 指導學生
1965年,幹福熹開始培養研究生,是中國第一批光學和材料學兩個專業的博士生導師。截至2011年2月,幹福熹培養了光學和材料學專業的近百名博士生 [14] 

幹福熹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80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4年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97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10] 
2001年
國際玻璃協會主席獎 [2] 

幹福熹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78年—
國家科委光學及應用光學專業組成員;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組成員
1980年—
建築材料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特邀委員
1980年—2004年
中國硅酸鹽學會副理事長
1982年—1996年
國際玻璃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1982年—2001年
中國光學學會副理事長
1984年—1992年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1984年—
武漢建築材料工業學院教授
1986年—
大連輕工業學院教授、浙江大學教授
1986年—
高功率激光物理聯合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1986年—
國家高技術新材料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
1987年—
中國科學院光盤聯合實驗室主任
1988年—1998年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
1989年—1993年
激光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華中理工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1990年—2001年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1992年—
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榮譽委員
1992年—
同濟大學教授
1992年—2002年
上海市學位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
1993年—
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委員
1993年—
激光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3年—
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專家委員會委員
1994年—
上海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技大學教授
1995年—
曲阜師範大學教授
1996年—
光盤系統及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級顧問
1998年—
三束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教授
1999年—
華中理工大學教授、華南師範大學教授
2000年—
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董事會董事
2000年—
光盤及其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級顧問
2000年—
華僑大學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2001年—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榮譽委員
2001年—
先進光子學材料和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復旦大學)主任
2001年—
福州大學教授
2004年—
中國硅酸鹽學會名譽理事長

美國光學學會(OSA)和國際光學和工程學會(SPIE)會員(Fellow)

國際《非晶態固體》、國際《現代光學》雜誌編輯顧問委員會委員

國際《純粹及應用光學》、國際《玻璃化學和物理》、國際《光學材料》雜誌編輯委員會委員
參考資料來源: [5]  [10]  [15] 

幹福熹出版圖書

幹福熹個人生活

  • 婚姻情感
幹福熹與妻子鄧佩珍曾有過兩個女兒,但都在襁褓裏夭折了,醫生的診斷結果為:先天性骨髓受放射性輻照損傷——在懷孕期間還一直在做放射性的實驗。
  • 不幸遭遇
“文革”開始後,幹福熹被戴上了三頂“特務帽子”。因為他的老師曾是國民黨,他被認定為國民黨特務;1964年到1966年,他4次赴英國參加關於國際激光學術會議,則被冠以英國特務罪名;又因為他曾在蘇聯呆了3年,於是被定罪為“蘇修”。扣上了這三頂帽子,幹福熹被關了起來,隔離審查。此時全家上下就靠鄧佩珍一個人照料,一個人的收入維持,但她還是堅持上班,沒落下過一天的研究工作。最終幹福熹被關了8個月。

幹福熹人物評價

幹福熹是中國光學玻璃以及激光玻璃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是中國數字光盤存儲技術的最早開創者 [2] (浙江大學校友總會評)
幹福熹不但是一位世界著名的材料科學家與工程專家,而且他也是一位關心國家科學技術事業,尤其是功能材料學科與信息數據存儲技術。他對推動我國信息材料核心服務平台的建設,對加速當前我國功能材料的學科繁榮、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有着極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責任感 [4] (中國科技新聞網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