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幸福集團

鎖定
1979年夏天,39歲的農民周作亮一根竹竿抬着行李可憐巴巴地站在武漢紅旗服裝廠大門外。一番軟纏硬磨,終於感動了紅旗廠總技術師林逸民,破例收下了這個特殊的學徒。 3個月後,周作亮在幸福村的一間小庫房裏掛起了“幸福服裝廠”的牌子。第一年,7個人7台縫紉機創下了2萬元的產值,盈利5000元。此後的10餘年間,周作亮對服裝的天賦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到1991年,幸福村與服裝廠村企合一,成立幸福集團公司,周作亮出任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
公司名稱
幸福集團
外文名
Happy group
公司性質
集團
總經理
周作亮
主要產業
服裝業、生產製造業

幸福集團公司歷程

1992年由幸福集團控股組建的湖北潛江市幸福城市信用社,從成立之日起一直充當着集團“提款機”的角色。
如果周作亮一直走服裝的路子,他手中的那把“金剪刀”也許含金量會越來越高。但村企合一後,周首先提出建設一座“現代化的中國幸福村”的目標,先後投資3000萬元,建成了一片“渠成格、田成方、路成線、樹成行”極宜觀光的農田開發區和200棟村民別墅。 1993年,周偶然獲悉鋁材走俏,當即決定興建鋁材廠,且僅用8個月就1.2億元投資建成了日產10噸的工廠。
周不顧電力部門的反對,堅持自辦火電發電廠。有了電廠當然還得有變電站匹配。上馬變電站成了必然的“周氏選擇”。從鋁材廠開始,周作亮一發不可收拾地走上“缺啥補啥”的不歸之路:發電需要煤,幸福既不通船又不通火車,周作亮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運煤的龐大車隊;載重60噸的重型車無法通過簡易的鄉村公路,周又出資7000萬元計劃修一條長40公里連接高速公路的專用二級公路;發電產生煤灰,無法處理,周又計劃興辦一座水泥廠......周甚至提出要讓漢江改道,把鐵路修到張金村。
鋁材廠打開了周作亮心底的魔盒,而一系列的鉅額投入最終導致幸福集團嚴重的“資金飢渴症”,並把旗下的幸福城市信用社逼進了死衚衕。
1995年,周作亮不顧多方反對,執意興建電廠、鋁廠、變電站等耗資15億元的“三大工程”,而此時,幸福集團的年產值僅有五六億元。為了彌補資金不足,幸福信用社除在潛江市本地高息攬儲外,還在武漢市漢正街市場購買了約1000平方的房產,並以此作為據點,由擔任周作亮決策顧問的周訓和經營的大江城市信用社牽線搭橋,在武漢吸收一年期存款達9.4億元,涉及儲户7萬多人,其承諾的最高年利率為20%。
雖然“三大工程”於1997年中陸續建成投產,但由於投資巨大且回報期長,幸福城市信用社一直處於嚴重的流動性危機中,並最終釀成巨大的公眾存款支付風險。
1998年初,湖北省專門成立了由一名副省長牽頭的工作組,着手解決幸福社的兑付風險問題。
3月3日,武漢1000多名儲户前往幸福社兑付點,個別儲户情緒激動。湖北省與央行會商後決定再次籌措資金1.3億元用於現場兑付,以保障儲户利益。經國務院批准,央行宣佈從3月17日起,對幸福城市信用社實行為期6個月的停業整頓。
至9月16日,幸福社公眾存款已兑付完畢,但對幸福社的全面清理整頓尚未完成。央行宣佈對其延長停業整頓三個月。
截止1998年底,幸福集團下屬22家工商企業,總資產25.7億元,是一家典型的“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國界”的企業集團。公司提供的資料表明:20年來,幸福集團創造了很多第一:湖北省最大的鄉鎮企業;“幸福實業”1996年9月9日在上交所掛牌,成為村企第一股;擁有湖北省最大的鋁材廠和鋁廠;幸福電廠是規模最大的民營上網電廠。
周過於迷戀政治資本的威力,他獲得過各種榮譽,又有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很容易就安排各級領導到他的企業視察。在層層光環下,幸福集團超越了許多有效的監管。最典型的個案便是鋁廠、電廠興辦之初,湖北省經貿委、計委堅決反對,而有關領導卻多次召開現場會議極力促成。

幸福集團前景未卜

早在2007年,周苦心經營的“三大工程”先後易人。
就在2008年2月10日,幸福集團“養命的兒子”--上市公司幸福實業也宣佈將改作他姓。周作亮身邊的一工作人員哀婉地表示:“現在的幸福集團,事實上已沒有什麼企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