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幸福橋

(趙家坪幸福橋)

鎖定
幸福橋,湖北省宣恩縣椿木營鄉周國知帶領羣眾修建的橋。
中文名
幸福橋
外文名
Happiness Bridge
13米
幸福橋 幸福橋
2003年9月27日,在湖北省宣恩縣椿木營鄉,一位基層民政幹部去世了,他叫周國知,年僅42歲。送葬那天,方圓百里的鄉親自發為他守夜,數百羣眾為他送行。後壩鄉有條酉水河,鑼鼓圈村和楊柳坨村分列河兩邊。多年來,兩村鄉民來往僅靠一根獨木橋。橋下深淵激流,岩石裸露,獨木又窄又滑,危險異常。這些年,先後已有十幾個村民遇難。
周國知任後壩鄉鄉長後,決心建一座石拱橋。周國知説:“有條件,我們要把這座橋修起來,沒有條件,用我們的肩膀扛,也要把這座橋扛起來”。周國知親自跑到鄉里,爭取了5000元資金,購置了15噸水泥。水泥運到山腳下,可從山下到山上,十幾裏都是石徑,途中一段懸崖陡壁,連山羊毛驢都不願意走,更別提走人了。周國知説:“這水泥是錢買的,一拆開就浪費了,你們看着我”説着背起水泥就向懸崖走去。鄉親們見鄉長義無反顧,也一個個背起水泥袋緊隨其後。修橋需要砂子,周國知組織大家下河去淘。並分配每人3立方米,周國知也不例外。8月的酉水河冰冷刺骨,周國知二話沒説,帶頭跳進河中,在齊腰深的涼水裏,一干就是幾個鐘頭,直凍得渾身發紫。和鄉親們淘砂那段,他的腳都被河水泡爛了。修橋需要石頭,周國知帶領大家,一錘一釺就地取下30多方石條石塊。
幾個月下來,他們一簍一簍,背來30多立方米青砂、150立方米河砂。鄉親們在周國知等鄉領導的精神感召下,積極投工投勞1200多個,捐獻木料價值7000多元。5個月後,一座長13米、寬3米的石孔橋修成了。鄉親們取名“幸福橋”(Happiness Bridge),並每人出一元錢,立了一塊“老區建設項目——趙家坪幸福橋”的功德碑,刻上所有修橋和捐獻人的姓名。周國知卻將自己的名字撮掉了,他説:“幹部為羣眾辦點實事是應該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