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陽府君闕

鎖定
平陽府君闕,位於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芙蓉溪畔的綿陽科技館廣場, [4]  是建於東漢時期的一對石闕,為保護較好的漢代石質建築物。 [2] 
平陽府君闕為紅色硬質石料建造,分為南北兩闕。 [2]  南北二闕相距26.20米,闕為雙出闕,高的為主闕,低的為副闕(亦稱為母子闕)。全闕由闕基、闕身、樓部、頂蓋4部分組成。南闕通高5.45米,北闕通高5.29米,寬同南闕。子闕高1.74米,寬1.18米。南北二闕型制、結構、尺寸大體相同。整闕由石材疊砌而成,每層由2~6塊石條或石板合成。 [3]  平陽府君闕不僅是全國保存不多的漢代古建築之一,而且它尚存漢隸“漢、平”二字和雕刻精美、富有生機的藝術精品。這些雕刻分佈在闕體的柱、斗栱、額、枋等部位,雕鑿的奇禽怪獸花卉人物等,都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2] 
1961年3月4日,平陽府君闕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平陽府君闕
地理位置
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芙蓉溪畔的綿陽科技館廣場 [4] 
所處時代
東漢 [1] 
保護級別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 
編    號
1-0051-3-5 [1] 

平陽府君闕歷史沿革

平陽府君闕大約建於漢獻帝初平、興平年間(190年—195年)。 [4] 
大約在南北朝時期(420年—589年),有佛教徒在闕身雕刻了佛教造像,並留下了題記。 [4]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中國古建築學者劉敦楨、梁思成、陳明達等人到綿陽實地考察,梁思成先生根據《綿陽縣誌》的記載,為其命名“漢平陽府君闕”。 [4] 
平陽府君闕老照片 平陽府君闕老照片
1989年12月13日至1990年1月10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平陽府君闕完成包括闕石落架撤除,建築新基礎、復原闕體的全部工程。 [2] 
2008年5月12日,在龍門山構造帶汶川發生了8.0級特大地震。距離汶川較近的綿陽市遊仙區位於7~9度烈度區內,地震對平陽府君闕產生了嚴重的震害,石塊發生了破裂,斷裂、破壞等現象,構件損傷缺失部位主要出現在闕頂、闕身底部和母闕與子闕的接觸處。 [3] 

平陽府君闕建築特點

平陽府君闕
平陽府君闕(12張)
漢平陽府君闕是仿木製闕樓而建,分台基、闕身、斜撐、屋頂四部分,由石條和石板雕琢壘砌而成。 [4]  左(北)闕主闕十四層用三十七塊石料組成;子闕十層用十八塊石料組成,建造在3.70×2.32×0.20米的十塊石質板料組成的闕基底座石上。右(南)闕主闕十四層用四十一塊石料組成;子闕十一層用十七塊石料組成,建造在3.62×2.38×0.22米的十塊石質板料組成的闕基底座石上。左(北)闕座由三塊石料組成,它的規格是:2.67×1.85×0.42米;右(南)闕座由三塊石料組成,規格是:2.74×1.83×0.41米。它的四角及其正後兩面的中部均雕蜀柱,其上始置放闕石。闕的各部位名稱分別為:闕底座、闕座、柱、斗栱、額、枋、椽、檐和頂蓋,可惜的是闕頂部均有散失;左(北)闕散失頂部兩層,現全高度僅有5.29米;右(南)闕頂部散失一層,它的全高是5.45米。 [2] 
闕石堆砌層的銜接,它是上下面的闕石四邊緣鑿平1.5釐米寬的線條,對闕石上下面的中部鑿成打毛的凹凸形狀,不使用任何粘土達到平置又極合縫。 [2] 

平陽府君闕文物遺存

古代錢幣
出土古錢幣:半兩1枚;貨泉4枚;五銖29枚;大泉五十1枚;五行大布4枚;開元通寶1枚;道光通寶1枚。計42枚。 [2] 
佛教造像
闕體的前後面雕鑿佛教造像三十九龕、均為小型龕,每龕高約10釐米,龕內造像少則一尊多者五尊,主要造像為無量佛和觀音菩薩造像。該造像均為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大通三年(529年)所造,屬四川尚存的早期佛教造像藝術珍品。 [2] 

平陽府君闕文物價值

平陽府君闕 平陽府君闕
平陽府君闕不僅是全國保存不多的漢代古建築之一,而且它尚存漢隸“漢、平”二字和雕刻精美,富有生機的藝術精品.這些雕刻分佈在闕體的柱、斗栱、額、枋等部位,雕鑿的奇禽怪獸花卉人物等,都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如在華麗的斗栱部位雕鑿的力士,表現出結實的肌肉,骨骼的突起,彎腰負重力的健美姿態,雙獸嬉戲的逗趣美等,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此外,還有撫琴圖、車馬出行圖等珍貴藝術品。 [2] 

平陽府君闕保護措施

1961年3月4日,平陽府君闕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平陽府君闕文保碑 平陽府君闕文保碑

平陽府君闕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平陽府君闕位於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芙蓉溪畔的綿陽科技館廣場。 [4] 
交通信息
公共交通:綿陽市城區搭乘3路公交,仙人橋站下車,步行110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