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湖鈸子書

鎖定
平湖鈸子書,因其使用的主要樂器為鈸子而得名,舊稱“説因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一度稱為“農民書”,是流行於浙江省平湖及其周邊地區的一種曲藝形式。 [1] 
平湖鈸子書起源於明萬曆年間,形成於明末清初,以平湖方言演出,以説表見長,集説、唱、演於一體,帶有吟誦風格,節奏明快,富有地方特色,鄉土氣息淳厚,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其經典劇目主要有《楊家將》《八義俠》《天寶圖》等。 [1] 
2008年6月7日,平湖鈸子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Ⅴ-66。 [2] 
中文名
平湖鈸子書
別    名
説因果
農民書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曲藝
遺產編號
Ⅴ-66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申報地區
浙江省平湖市
始興年代
清代
流行地區
浙江省平湖及其周邊地區
經典劇目
《楊家將》《八義俠》《天寶圖》等

平湖鈸子書歷史沿革

平湖鈸子書淵源背景

平湖鈸子書 平湖鈸子書
關於平湖鈸子書的起源,並沒有詳細記載,因此也沒有準確的説法。其説法大致可以歸納為兩種:一説是平湖鈸子書出現於清道光年間。第二種説法是平湖秀才範昶所創。經過學者的爭論不休,大多數人都認可第二種説法。第二種説法還有一個小故事,那就是明萬曆年間發生在平湖和與之交界的松江地方的“民抄董宦”案。禮部尚書董其昌發跡前在鄉里橫行不法,父子共同姦污平湖秀才陸兆芳婢女綠英後,復藏嬌於白龍潭“護珠閣”。綠英乘其不備,逃回陸家,而後董其昌帶着家奴,夜襲陸家莊,搶走婢女和錢財,於是就出現了曲本《黑白傳》,斥責董賊父子仗勢欺人。董其昌知道後惱羞成怒,派家奴暗訪,查出《黑白傳》出自松江秀才範昶之手,於是每天對他打擊報復。無奈之下,範昶只好跑到松江的城隍廟告陰狀,奈何他不會器樂,只得向廟祝借得一個鈸子,邊敲擊邊控訴,將董府醜事告之於眾,激起公憤,數縣羣眾聚集萬餘人,將董府付之一炬。後來,敲鈸子説因果便成為一部分民間藝人的謀生手段。 [3-4] 

平湖鈸子書發展情況

平湖鈸子書 平湖鈸子書
平湖鈸子書是是江南吳語區特有的曲藝形式,多出現於“當俗”活動中。“當俗”是方言詞,就是祭祀,以祈求風調雨順,莊稼有個好收成。歷史上,平湖曾湧現過一批“胸裝十部書,口懸一條河”的拔尖藝人。 [3-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平湖鈸子書主要是在城鄉茶室演出,欣賞對象以農民為主,故更名“農民書”。 [3] 
20世紀50年代,平湖鈸子書在平湖達到鼎盛時期,盛況空前,一度出現“爿爿茶館鈸子響,個個青年喉嚨癢。日夜聽書不算數,田裏做做喊幾聲”的輝煌。 [5] 
1958年,正式定名為平湖鈸子書,列為浙江省地方曲種,並建有15人組成的平湖縣曲藝團,郭錦文為首任曲藝團團長,該團多次代表平湖參加省、地演出。同年7月,徐阿培以曲藝工作先進縣代表身份光榮進京,參加全國曲藝代表大會並觀摩全國會演。當時,全體代表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並一起合影留念。 [6] 
據1995年5月版《平湖市文化志》(上冊)記載:1958年,平湖市鈸子書藝人徐阿培、郭錦文參加省首屆曲藝會演,獲演唱獎;《四犁同耕》(徐阿培創作)獲曲目獎;徐阿培、陳金補獲省曲藝優秀工作者獎;縣曲藝協會獲優秀工作獎;平湖縣被評為全省八個曲藝工作先進縣之一。 [7] 
1965年9月17日,《浙江日報》以《為農民唱好農民書――平湖曲藝團長期堅持農村書場為農民唱好書》為題,作了長篇報道。從1964年開始,平湖曲藝團編演現代書計17部,書目有《戰鬥在敵人心臟裏》《智取威虎山》《51號兵站》等。 [7] 
1969年底,平湖曲藝團解散,平湖鈸子書藝人都回鄉務農。直到1978年,恢復了縣曲藝團,有藝人8名,郭錦文任團長,並恢復了傳統鈸子書單檔演唱形式。當時城鄉紛紛興起了鈸子書熱。 [6] 
1987年,平湖縣有各種形式書場33家。20世紀80年代末,看電視、看錄像開始流行起來,工廠也多起來,茶館生意越來越差,聽書的人也越來越少。1995年8月,平湖縣曲藝團撤銷建制。 [6] 

平湖鈸子書藝術特點

平湖鈸子書表演特徵

平湖鈸子書 平湖鈸子書
平湖鈸子書以平湖方言演出,集説、唱、演於一體,而以説表見長。表演形式有坐唱、站唱,表演者穿便服,表演時,演唱者左手拿一面鈸子,右手拿一根筷子,邊敲邊唱。敲打鈸子的節奏根據演唱內容有快有慢。唱詞以七字句為主有吟誦風格,句末有拖音。曲調有長調、慢調、哭調等。表演過程自然輕鬆,無拘無束。傳統的鈸子書無伴奏,演唱為單檔,表演者為男性。新中國成立後,曲藝工作者對鈸子書進行了較大的改革,增加了二胡、月琴、揚琴、笛子等民樂伴奏,發展出雙檔、三檔、羣唱、表演唱等表演形式,女性表演者也開始出現。平湖鈸子書節奏明快、曲調凝練、結構單純、唱詞富有口語色彩。表演場所主要是小集鎮書場、農村茶館,聽眾主要是農民,因此該曲種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淳厚的鄉土氣息。 [5] 

平湖鈸子書唱腔曲調

平湖鈸子書以單檔方式演唱,曲調包括長調、慢調、急調、哭調等,節奏明快,富有地方特色,鄉土氣息淳厚,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唱詞以七字句為主,帶有吟誦風格,句末往往出現拖音,餘音嫋嫋,別有韻味。 [1] 

平湖鈸子書道具樂器

平湖鈸子書道具樂器 平湖鈸子書道具樂器
平湖鈸子書表演的主要樂器是一鈸一筷,輔以一折扇、一醒木。其中鈸子是一種打擊樂器,由兩個圓銅片製成,銅片中間凸起,呈半球形,正中有孔,可以穿綢條或布片,兩片合起來拍打發聲,邊敲邊唱。後來增加了二胡、弦子、琵琶、揚琴等伴奏樂器。 [1]  [5] 

平湖鈸子書經典劇目

平湖鈸子書的藝術積累十分深厚,傳統書目眾多,長篇百餘個,短篇四十餘個。長篇代表作品有傳統曲目《楊家將》《呼家將》《七俠五義》《八義俠》《天寶圖》《五龍圖》《彩妝樓》《金告傳》《白鶴圖》《胡必松》《獨臂尼姑》《毒手瘋丐》《九更天》《十美圖》等,現代曲目《敵後武工隊》《白毛女》等。短篇代表作品有《彭阿培拔翎毛》《呂太爺上匾》《平湖畚米山歌》等。 [1]  [5] 

平湖鈸子書流行地區

平湖鈸子書主要流佈於浙江平湖及上海浦東的川沙、南匯和浦西的金山、松江、青浦等地。因語音和地域的差異,鈸子書有東鄉調和西鄉調之分。平湖鈸子書屬西鄉調,用本地方言演唱。。 [1]  [5] 

平湖鈸子書傳承保護

平湖鈸子書流傳現狀

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平湖鈸子書遭遇了困境,觀眾人數急劇減少,平湖縣曲藝團解散,專業演員流失,創作乏力和後繼無人,平湖鈸子書發展舉步維艱。 [7] 
20世紀90年代以後,平湖鈸子書的表演人才越來越少,創作人才和表演人才均出現斷層,平湖鈸子書陷入低谷,後繼乏人,搶救保護刻不容緩。 [1]  [5] 

平湖鈸子書保護措施

平湖鈸子書 平湖鈸子書
2010年,平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專門對鈸子書表演藝術進行了影音、文字資料保護,組織人員編纂《平湖鈸子書基礎教材》,製作配套教材《平湖鈸子書影像教材》,以廣陳中心小學為代表,在平湖的中小學生中教授如何傳唱鈸子書。 [7] 
2019年11月12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平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中心獲得“平湖鈸子書”保護單位資格。 [8]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平湖鈸子書”項目保護單位平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中心評估合格。 [17] 

平湖鈸子書傳承人物

平湖鈸子書 平湖鈸子書
平湖鈸子書自產生以來人才輩出。歷代有名的鈸子書藝人有徐阿培、陳金波、梁四龍、俞雲清、胡士明、郭錦文、徐文珠、戎永鑫、王偉良等,其中戎永鑫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徐文珠、郭錦文分別為國家級、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5]  [9] 
郭錦文,男,1930年出生,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平湖鈸子書的代表性傳承人。 [10] 
徐文珠,女,1957年6月出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地區: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項目名稱:平湖鈸子書。 [11] 

平湖鈸子書入選非遺

2005年5月18日,平湖鈸子書入選浙江省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2-13] 
2008年6月7日,浙江省平湖市申報的平湖鈸子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平湖鈸子書曲藝價值

平湖鈸子書 平湖鈸子書
平湖鈸子書有傳統長篇曲目近百部,現代曲目近20部,書目的主題褒忠貶奸、懲惡揚善,宣揚傳統道德觀念。平湖鈸子書表演節奏明快,富有地方特色,鄉土氣息淳厚,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5] 

平湖鈸子書榮譽表彰

2016年1月,平湖市文化館選送的平湖鈸子書《親家協議》獲得浙江省第八屆曲藝新作大賽蘭花銅獎。 [14] 
2017年3月,嘉興市非遺保護中心俞理婷的《平湖鈸子書的“自洽”傳承研究》獲得浙江省文化廳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調研報告二等獎。 [15] 
2020年9月18日,平湖市舉辦第二屆平湖鈸子書新作展演大賽,《出租房》《當湖十局》和《大毛修傘》獲得大賽金獎。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