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房區

鎖定
平房區,隸屬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地處哈爾濱市市區南郊,距市區中心25公里,東與阿城區交界,南與雙城區為鄰,西與南崗區接壤,北與香坊區相連。平房區共轄9個街道、1個鎮 [33]  ,總面積93.8平方公里 [30]  。區政府駐友協大街98號。
平房區旅遊景點有侵華日軍細菌實驗工廠遺址。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平房區常住人口為238945人。 [28]  2017年12月2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平房區榮獲“中國最佳傳統工業文化旅遊名區”。 [1] 
2019年,平房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4.7億元。 [29] 
中文名
平房區
外文名
Pingfang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230108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地理位置
哈爾濱市區東南部
面    積
93.8 km²
下轄地區
7個街道、1個
政府駐地
友協街道
電話區號
0451
郵政編碼
150060
著名景點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
機    場
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哈爾濱平房機場
火車站
平房站
車牌代碼
黑A
地區生產總值
194.7 億元(2019年)
人    口
238945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平房區歷史沿革

秦以前為古肅慎族活動區域。
西漢後期至兩晉,肅慎改挹婁屬扶余境地。
南北朝,挹婁改稱勿吉,本地為勿吉人屬地。勿吉滅扶余後,形成安車骨部。
隋唐時期,勿吉改稱靺鞨,依舊歸安車骨部,平房一帶先後有安車骨勿吉人勞動和生息。
唐初,為黑水靺鞨,唐聖曆元年(698年),為渤海國鄣頡府屬地。
遼初,屬東京道濱江州之烏薩扎部。女真族興起,本區域為生女真完顏部屬地。
金代,距阿勒楚喀城僅18公里左右的平房系京畿之地。
元代,屬遼陽行省開元路。
明代,屬奴爾幹都司納鄰河衞及扈倫部屬的烏拉部。
清初,屬寧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昂邦章京升駐寧古塔將軍,平房地帶歸其屬。康熙十五年(1676年),統轄於寧古塔副都統衙門。雍正三年(1725年),復屬阿勒楚喀副都統轄地。乾隆21年(1756年),境內再度開發,村落重新興起。先後有山東、河北、遼寧等地漢人,因天災戮禍,避難逃荒,衝破清廷封禁,來此墾荒謀生,聚集十幾個屯落,因多系流民,俗稱"民屯"或"民人"。嘉慶19年(1814年 [34]  ),清廷諭準吉林將軍奏章,於拉林西北80裏地,移駐旗丁始設雙城協領,本區域隨之屬雙城堡協領衙門,統轄於阿勒楚喀副都統。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至宣統元年(1911年),屬雙城第二警察區、二區郎家燒鍋區公所,統轄於雙城府。 [2] 
1943年,日本軍國主義者把平房作為發動細菌戰爭的重要軍事基地,聲稱“小小的哈爾濱,大大的平房”,並在編制“偽哈爾濱市都邑計劃”中,把平房列為哈爾濱的十個“衞星城”之一。1945年8月,蘇聯紅軍接管舊平房鎮。1946年6月,撤走。從此,平房地區回到了祖國懷抱,平房人民獲得了新生。1947年至新中國建立前後,平房區域東部劃歸哈市香坊區管轄,西部仍屬雙城縣第四區管轄。1948—1949年,東北軍工部在舊平房鎮南部原侵華日軍飛機修理廠的廢墟上,組建軍工21廠。
1949—1952年,以軍工21廠為基礎,國家先後在平房鎮舊址,建起兩座大型軍工企業,開創了平房城區建設和發展的歷史。
1953年11月,平房設區級建制,劃為哈市郊區,命名為平房區。
1956年,改為市轄城市區。 [3] 

平房區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底,全區共轄:興建街、聯盟街、保國街、友協街、新疆街、新偉街、平新街、平盛街、建安街9個街道辦事處和平房鎮,有城市社區居委會43個,村民委員會11個。 [4]  [33]  平房區人民政府駐友協街道友協大街98號。 [5]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230108001000
興建街道辦事處
230108002000
保國街道辦事處
230108003000
230108004000
友協街道辦事處
230108005000
新疆街道辦事處
230108006000
新偉街道辦事處
230108007000
平新街道辦事處
230108101000

平房區地理環境

平房區位置境域

平房區,位於黑龍江省省城,哈爾濱市南部,坐落在拉濱鐵路線上。地理座標為東經126°33′45″至126°48′45″,北緯45°30′00″至45°40′00″。東與阿城區交界,南與雙城區為鄰,西與南崗區紅旗鄉接壤,北連香坊區朝陽鄉、黎明鄉。區人民政府駐地在友協大街98號,距平房火車站4公里,距哈市人民政府約36.9公里,垂直里程,距省人民政府約13.75公里,垂直里程。 [6]  總面積93.8平方公里。 [30] 

平房區地形地貌

平房區位於新華夏系松嫩沉降帶東南隆起區。為松遼拗陷斷層帶邊緣。中生代為拗陷的古河底,進入新生代,地殼開始上升運動。第四世紀初,又緩慢沉降,升降運動震盪,發育成近千米厚的白堊系巖泥層。在沉降帶白堊系巖泥層上,形成第四紀堆積物地質。平房區域的地質構造特點,為第四紀沉積物和衝擊物兩種類型。 [7] 
平房區地處松嫩平原南部,長白山系張廣才嶺支脈丘陵地末梢,與松花江南岸漫地之間,屬松花江第三階地。受地殼升降運動影響,形成"無山、少水、無礦產、七溝八梁多面坡”的地貌特點。地勢南高北低,緩降坡向西北。 [7] 

平房區氣候

平房區地處中緯度地區,屬中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受西伯利亞內陸冷空氣團和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本區氣候冬長夏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在2-3℃,最低氣温在1月,平均氣温為-19.2℃;最高氣温在7月,平均氣温22.96℃。全年平均氣温穩定通過≥10℃的積温為2700℃。年平均降水量有52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7-8月。年平均日照在2645小時,日照率為60%。歷年初霜最早在9月7日,最晚在10月8日;終霜最早在4月13日,最晚在6月5日。無霜期在135-140天。歷年平均為140.9天。 [8] 

平房區水文

平房區水資源貧乏。受地形、地質構造影響,境內無江河湖泊。地表水資源,主要靠大氣降水,在低窪地帶積成數條溝河,彙集成馬家溝河、何家溝兩條季節性河流和季節性水塘、泡子。本區為哈爾濱地區地下水位最低的地區,一般在50—60米左右,最深可達90米以上,局部地區無含水層,地下水資源貧乏。 [9] 

平房區自然資源

平房區水資源

平房區水資源貧乏。建立新中國後,本區先後建有4座大中型企業,隨着城區人口增加,地方企業和城鄉建設發展用水不斷增多。各大企業均建有以密集的機電井羣為主的水源地,大量開採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源下降漏斗,地下含水層,集流向城區,使全區城鄉地下水位下降。本區東南部平房鄉境內的黎明、哈達、戴家、曙光、工農、韓家店村,南至平新鄉的高潮村,已形成枯水區域帶。這些村屯,多年打數眼深井未成,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飲用水,仍靠淺層地下滲透明水土井。 [10] 

平房區植物資源

平房區有榆樹楊樹、柳樹、山丁子、唐槭等喬木類植物;有水柳、榛柴、苕條、杜松、高山檜等灌木和藤本類植物;有黃太平、大秋果、玲當果、櫻桃燈籠果等果樹類植物;有水稗草、鹼草、三稜草蘆葦小葉樟等草類植物;有草磨、木耳、地瓜皮、小根蒜等山野菜;有榆樹梅、桃紅、紫丁香、笤帚梅等花類;有艾蒿、車前子、防風、蒲公英、豬牙菜等藥材類植物。

平房區動物資源

平房區有狼、狐狸、野兔等野外動物;有豬、、牛、羊等人工飼養的家畜;有雉、野鴨、貓頭鷹等禽類;有蝴蝶、蜜蜂、蜘蛛等昆蟲類動物;有鯉魚、鰱魚、草根、老頭魚等水生動物;有雨蛙青蛙、馬舌子等兩棲類動物。

平房區人口民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平房區人口為17201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2%。2005年,平房區人口為157429人。2008年,平房區人口為19.2萬人。 [1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平房區常住人口為238945人。 [28]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時,以漢族為主,共13個民族聚居的區域。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4%;滿族5785人,佔0.4%;朝鮮族1962人,回族849人,蒙古族140人,壯族29人,錫伯族18人,侗族、瑤族、黎族、達斡爾族、苗族、赫哲族等在5人以下。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統計,平房區人口民族構成由1982年13個,曾加到15個。減少了瑤族、黎族,增加了土家族、俄羅斯族、彝族、鄂温克族。少數民族比1982年的8799人增加1260人。1990年,全區有少數民族人口10059人,佔總人口的6.5%,各民族人口分佈和密度仍同於1982年。 [12] 
至2010年,有滿、朝鮮、蒙古、回、達斡爾、錫伯、赫哲、鄂倫春、鄂温克和柯爾克孜等10少數個民族。全區有少數民族人口12036人。

平房區經濟

平房區綜述

2009年,平房區生產總值實現95.6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15.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6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1.3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73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2008年增長3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6.5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20.4%;實際利用外資2,000萬美元,同比2008年增長100 %,實際利用內資50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15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636元,同比2008年增長15.1%;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以內;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5.4%。 [13] 
2019年,平房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4.7億元。 [29] 

平房區第一產業

2004年,平房區農業總投入4417萬元,加大了對農業生產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糧食總產量達到2000萬公斤,平均畝產達到559公斤,同比2003年增產129公斤。無公害白菜豐產豐收,商品總量達到了3827萬公斤。特色棚室種植達到171棟,其中,花卉39棟,提子29棟,食用菌73棟,仙人掌30棟,以食用菌、花卉為主體的特色種植初具規模。2004年新建畜牧小區3處,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新建標準化牛舍2400平方米。畜牧業總收入實現13507萬元,同比2003年增長9.7%。2004年全年,平房區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5749人,為勞動力總數的46%,同比2003年增長8%,其中外出打工經商人數同比2003年增長12%。農民人均收入達到4316元。 [14] 
2005年,平房區“平房牌”大白菜取得了國家綠色食品品牌。平房區建設了畜禽養殖園區,畜牧業迅速發展。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相繼完成了哈達村供水、高潮村人畜飲水解困工程和龍濱路、曙光路等一批道路改造工程。推動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農業綜合開發爭取省、市財政支持資金3080萬元。農村各類中介組織健康發展,經紀人隊伍不斷壯大,成立各種行業協會10個,協會會員達700多人。農民人均收入實現4,705元,比2000年增長42%,年均增長6.2%。 [15] 
2009年,完成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7400人,佔勞動力總數的60%,實現勞務收入5600萬元,勞務收入佔農民純收入的35%。新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5個,社員168人,帶動農户560户。落實糧食直補、農機購置補貼、優質後備母牛補貼、能繁母豬補貼等各項惠農、強農政策,全年補貼420萬元。 [13] 

平房區第二產業

1978—1990年,平房區鐵路應用的減速頂覆蓋國內市場,遠銷東歐,除生產主產品航空發動機外,生產的微型汽車發動機國產率達到99.66%,具有年產5萬台的生產能力,成為全國十大微型汽車廠家的主要配套產品生產廠家。 [16] 
2004年,平房區成功地解決了A區80萬平方米規劃建設用地指標,利用開發銀行貸款進行了首期近40萬平方米土地的徵用工作。為搭建中小企業發展平台,啓動了工業園創業中心建設工程。
2004年全年,平房區完成工業總產值32.8億元,比2003年增長21%;實現工業增加值4.3億元,比2003年增長27.3%。 [14] 
2005年,平房區經濟比重達到19.4%。工業實施打汽車牌、走配套路的發展戰略,闢建了平房工業園區,新建廠房15萬平方米,入園企業已達44家,實現投資額7.8億元,現已成為駐區大企業主輔分離及哈爾濱市工業企業退二進三的重要承載地。通過“十五”期間的不斷努力,初步形成了以汽車零部件產業為主,其它機械加工等多種門類共同發展的工業格局,工業經濟比重達到了39.4%。 [15] 
2009年,平房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3億元,增長19.6%;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4家;區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92億元,獲得國家新增預算內投資項目8項。在航空航天、汽車、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集羣的引領和帶動下,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值29.55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66.5%。2009年全年,平房區企業推薦科技項目國家立項5項,省、市各立項1項。平房區專利申請量達到274件,授權174件,申請量同比2008年增長106%。 [13] 

平房區第三產業

1988年,平房區財政支持區屬27個國營商業網點實行商業體制改革,挖掘商服業潛力,增強輻射功能,共優先投放商業週轉金57萬元,比1987年增長78%,上繳區財政收入77萬元,比1987年增長53.5%,工商税額213萬元,共提供利税290萬元,佔財政收入20%餘。
1988年,平房區扶持16家區屬企業生產,累計融通專户存儲間歇資金98萬元,年增創產值95萬元,利潤增值9萬元。解救危困企業,支持偉華電機廠上最一特新產品,投放扶持開發資金15萬元,獲得成功。
1990年,平房區財政總收入2182萬元,留作下年專項費用結轉65萬元,向中央貢獻財力25萬元,財政結餘195萬元。
2004年,平房區第三產業中,“731”遺址被列為國家級紅色旅遊景區,開展了《“731”遺址保護利用規劃》的論證及立項工作,編制完成了《“731”遺址保護項目十一五規劃》。餐飲業、交通運輸業以及其它各類服務業發展迅速。全年新辦個體工商户和私營企業702户,總户數達到了4442户。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比2003年上升到33.8%。 [14] 
2005年,平房區實施並完成了“731”遺址保護開發一期工程。隨着“731”遺址保護開發和平房公園改造工程的實施,旅遊業開發已初見成效。 [15] 
2009年,房地產業平穩增長,全年新開工房地產面積72萬平方米,竣工面積47萬平方米。商貿物流業較快發展,大型商業項目紅旗MALL全面開工建設,現代物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物流基地入駐企業已達83家。平房區開發了旅遊資源,特別是“731”紅色旅遊、工業遊、農業休閒觀光遊和動漫主題遊。國家新媒體動漫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獲批並開始建設,中國最大的語音後期製作平台建成投入使用,黑龍江動漫產業網正式開通,組織舉辦了“第二屆全國高等院校大學生動漫作品展”、“中韓動漫產業服務外包主題論壇"和“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動漫、綜合畫種作品展”。基地入駐動漫企業已達138家,從業人員2000餘人,年生產動畫能力超過20,000分鐘,生產辦公用房4.5萬平方米,註冊資金2億元。 [13] 

平房區交通

平房區概況

平房區是哈市市轄城市區之一。周圍由郊區環繞,距市中心城管界7.5公里,地域相對獨立,地理環境優越。2005年,以城區為中心,連接農村兩鎮的交通網已經基本形成。境內有哈飛公司機場、拉濱鐵路、黑大公路,哈五路、哈平復線南北貫通。西距哈爾濱國際機場約30公里,北距東北地區中部最大的鐵路樞紐---哈爾濱站約20公里,拉濱鐵路向南經周家、拉林、背蔭河至五常市地約75公里,直達吉林市南下聯通全國各地。東南距金代古都阿城約24公里,西南距清代古城雙城約33公里,為哈爾濱南郊陸路交通、航空運輸的重要門户和經貿活動的重要區域。

平房區鐵路

平房火車站共轄有鐵路專用線3條,全長32.1公里,專用車輛由平房火車站統一調度,線路建設與改修,由使用單位投資,由平房站鐵路養路工區負責保護。
東輕專用線,始建於1956年,長6.5公里,後來又修建複線8.4公里。至1990年,東輕專用線全長14.9公里。
通過這條專用線運進該廠的主要原、輔材料有鋁、鎂、焦炭、煤、木材等,運出的產品主要是鋁型材。1990年發貨量為30萬噸。
東安專用線警,初建於1953年,全長5.3公里,其中專用線取送車單程為2.5公里,延長複線為2.8公里,通過這條專用線運進該廠生產需用的鋼材、建材、燃料等物資,運出的產品主要是各種發動機組及一些民用產品,每年發貨數量為20萬噸。
哈飛專用線,是東北淪陷時期遺留下來的一條鐵路專運輸線,始建於1936年,淪陷時期連同拉濱線稱為"國鐵"。1952年劃歸偉建廠,現哈飛公司利用。這條專用線運送主要生產原料及建築材料,運出生產成品。全區各企、事業單位及商業部門,也利用這條專用線運入、運出各種物資,偉建廠設有職工通勤火車,接送職工上下班。1990年發貨數量為30萬噸。 [17] 

平房區社會事業

平房區體育事業

1952年,120廠、122廠分別設立廠體育協會。
1953年區政府成立後,由文教股負責區屬企、事業單位的體育工作。同年,兩個中直企業的教育管理機構設體育工作專職負責人。
1973年,平房區成立體育運動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全區各單位的體育活動。
1974年,區教育局設體育衞生科,負責全區中、小學的體育工作。
1978年,農村兩鄉政府配置體育工作負責人。
1984年,區老齡委下設老年體育協會,負責區屬機關單位老齡體育工作。各中直企業的退休管理辦公室均設專人負責本廠老年人體育工作。
1985-1990年,平房區先後成立武術、信鴿、門球、釣魚、氣功、風箏等單項體育羣眾團體。 [18] 
2008年,《體育法》和《全民建設綱要》頒佈10年,羣眾體育不斷髮展,全民健身不斷普及。平房區常年堅持長跑和健步運動的人羣達2萬餘人;堅持各種器械鍛鍊的人羣已達4萬餘人;堅持健美操、建力舞以及各種拳類運動的人羣達1萬餘人;堅持游泳和球類運動的人羣已達4萬餘人,這些人羣的總和已經佔到全區總人口的80%左右,全民健身運動正朝着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 [19] 

平房區文化事業

1990年,平房區城區和兩鄉擁有專業文化場所20餘處。較大型的綜合性文化場所,有各企業的文化宮、俱樂部和區文化館,均建於50-60年代。
20世紀70年代,在各企業、街道相繼建立了文化站、舞廳、卡拉OK音樂廳等文化場所。
20世紀80年代後,一些單位和個體經營者還開辦了一些小型錄像廳、遊藝室、枱球室等。 [20] 
2008年,實施農家書屋和百鄉千村“閲報欄”建設工程,共闢建圖書館、圖書室、閲報欄25個。11個行政村的農家書屋藏書數量大幅上升。深入開展“書香平房”活動,“月讀一書”、“書香家庭”等全民讀書活動在社區廣受歡迎。以紀念改革開放三十週年為主題,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羣眾性文化活動。愛家鄉系列讀本《平房-我們的家園》第一、二冊正式進入學校課堂,第三冊《創業篇》編寫完成。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向社會免費開放,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60餘萬人次,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中小學冰場數量達到16個,擁有兩所“王嘉廉冰球學校”,冰場數量、冰球學校擁有量均位居全市第一。自發參加文體活動的市民進一步增多,文體活動團體達到29個。
截止2012年,黑龍江動漫產業(平房)發展基地在成為省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的基礎上又成為省級新媒體產業基地和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新入駐企業30户,企業總數已達61户,年生產動畫能力15,000餘分鐘,有4部動畫片獲國家優秀動畫獎,成功舉辦了首屆全國高等院校大學生動漫作品展,全省第一本動漫刊物《漫畫部落》正式出版發行。哈南工業新城建設在該區全面展開。 [21] 

平房區教育事業

從1914-1945年,平房區村屯中先後設立6所公立小學,多為複式班授課的不完全小學,生源不足,師資缺乏,有的時辦時停。淪陷時期,在侵華日軍的強權統治下,進行奴化教育,危害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1946年至1949年,是平房地區教育的初興階段。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關心人民教育事業發展,在境內15個自然屯興辦起了公立小學。
新中國建立後,平房地區出現了城市工業區,城鄉人口的迅速發展,經濟建設的需要,國家辦學、企業辦學、鄉村辦學,使平房區的教育事業形成規模:全面發展,在完善和發展初等教育的同時,普及學前教育、中學教育,同時,職業教育、少數民族教育、師範教育、成人教育等也在迅速發展。
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公佈以後,改革城鄉教育體制,調整教育結構,在辦好幼兒園所、加強學前基礎教育的同時,大面積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成效顯著,出現了一些省、市重點中、小學校;中、高等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日趨完善,全面發展。
1990年,平房區有各類院校,包括幼兒園5所,各類教職員工4 482人。 [22] 
2008年,平房區投入976.5萬元用於教學設施建設,為82中學等6所中小學配置了現代化的教學儀器設備,對100中學等10所中小學校的校舍進行了維修改造,99中學學生宿舍全面竣工並投入使用,城鄉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學科教育與信息技術整合水平居於全市前列。 [23] 

平房區衞生事業

1953年,平房區政府辦公室設專人負責全區的衞生行政管理工作。
1955年,設置衞生科。
1958年大辦人民公社期間,衞生科改稱平房公社區衞生局。
1962年5月,複稱衞生科。文化大革命期間,衞生行政工作歸屬新曙光區文教衞生革委會負責。
1971年5月,新曙光區革委會成立衞生領導小組。
1974年,隨着新曙光區重新稱平房區,衞生領導小組改稱為平房區衞生科。
1984年,改為衞生局。
1986年,衞生局由原科級單位升格為正處級單位。 [24] 

平房區風景名勝

731部隊罪證遺址
731部隊罪證遺址 731部隊罪證遺址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是二戰期間侵華日軍進行細菌武器研究的大本營,是發動細菌戰爭的基地。自1932年建立至1945年日本投降的13年時間裏,731部隊在中國黑龍江、湖南、江西、浙江、雲南都進行了慘無人道的細菌戰,造成了數十萬人口的死傷。 [25]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現有歷史遺存23處,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自1985年對外開放以來,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重點扶持的全國100個紅色旅遊景區之一。 [26] 
平房公園
平房公園 平房公園
平房公園位於哈爾濱市平房區南北城區之間的北部城區南邊緣,跨何家溝,面積為194818平方米。1956年開始植樹造林,闢為公園。1958年以來逐年增加公園建設項目。1982年建兒童遊樂區,1983年建旱冰場,1984年建游泳池,1986年建體操房,1989年修建人工湖及湖長廊。園內共有6個景區,即水上活動區、健身娛樂區、文化活動區、安靜休息區、民俗文化區、苗木培育區;15處景點,即疊水噴泉、中心廣場、歷史長河、觀景台、人工湖、滿族風情園、神榆、石拱橋、圖騰園、斑馬園、文化廣場、姊妹亭、眺霞亭、鐵索橋、長廊等。公園的龍江第一銅龍“騰龍”雕塑,高12米,重4.2噸,龍頭長2.8米,龍身直徑0.8米,由紫色銅板鍛造而成,成為平房區生態景觀公園的一大景觀。園內的“神榆”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此樹定為古樹並正式掛牌保護。 [27] 

平房區獲獎榮譽

2021年12月2日,平安中國建設協調小組辦公室公示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縣擬授牌命名對象。 [31] 
2022年4月,入選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市、區、旗)。 [3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