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度市第六中學

鎖定
平度市第六中學位於平度市蓼蘭鎮,建於1958年,1969年轉為普通高級中學,1978年被確定為市屬重點高中。2002年整體兼併原平度三中後,規模擴大,擁有蓼蘭高一高二教學區和白埠高三教學區兩個學區,佔地160畝,有60個教學班,3214名學生,295名教職工,其中,專任教師211名,職員84名。專任教師本科學歷達標率為92%。現已併入山東省平度第一中學
中文名
平度市第六中學
創辦時間
1958年
所屬地區
山東省平度市蓼蘭鎮
學校屬性
重點高中
現任校長
何輝詳

平度市第六中學學校介紹

山東省平度市第六中學創建於1958年,原為初級中學,1969年轉為普通高級中學,1978年被確定為平度市級重點中學,2000年4月被評為青島市規範化學校,後又相繼被評為青島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青島市師德建設先進集體、青島市教科研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中小學督導評估優秀等級、青島市電化教育示範學校… [1] 

平度市第六中學歷史沿革

平度市第六中學 平度市第六中學
山東省平度市第六中學創建於1958年,原為初級中學,1969年轉為普通高級中學,1978年被確定為平度市級重點中學,2000年4月被評為青島市規範化學校,後又相繼被評為青島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青島市師德建設先進集體、青島市教科研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中小學督導評估優秀等級、青島市電化教育示範學校……

平度市第六中學學校規模

學校佔地111389平方米,建築面積24272平方米,教職工276人,在校學生3300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8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山東省優秀教師4人,青島市優秀教師及先進工作者6人,青島市學科帶頭人3人,青島市青年教師專業優秀人才2人,青島市教學能手3人,平度市優秀教師及先進工作者8人,平度市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12人,平度市教學能手7人。

平度市第六中學學校設施

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先進,“四機一幕”進了教室,學校開通了內部有線電視網、校園網、因特網,建立了山東省教育網的接收站;實驗教學達到一類標準;辦公微機人手一台,多媒體教學方興未艾;學校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優良的育人環境,成功地舉辦了平度市校園文化建設現場會,學校被評為平度市首批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學校承擔了一個平度市級重點科研課題,各個教研組分別承擔了青島市教研室和平度市教研室的教研課題,教師科研意識強、學術氣氛濃,校本培訓轟轟烈烈,近日成功地舉辦了青島市校本培訓現場會,受到與會的省市領導的好評……

平度市第六中學教育方針

建校以來,平度六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始終把“為了我們的未來”作為校訓,鋭意進取,勇於創新,形成了“團結、進取、求實、創新”的校風,“進德修業、務實重效”的教風和“會學、守紀、友愛、進取”的學風。多年來,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辦學指導思想,形成了“以人為本、科研興校”的教育理念,樹立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的學生觀、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個性特長充分發展的教育質量觀、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知識學習與智能發展相統一的教學觀;課程設置注重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和有效發揮教師特長,教育教學方法實現了多樣化、個性化、優效化。近年來,學校堅持以教育的信息化、現代化帶動學校整體優化,大大加快了發展步伐,學校由原來的36個班擴大為現在的60個班,學校整體面貌日新月異,整潔明亮的新教室、裝備先進的微機室、高大寬敞的教工樓,還有即將開工的學生公寓樓,無不昭示出平度六中的雄心壯志和勃勃生機。

平度市第六中學教學提高

近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98、99、2000、2001、2002年高考成績均名列同類學校前茅,得到了上級領導和當地人民的一致認可。
迎着新世紀的朝陽,平度六中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正以矯健的步伐走向明天:一流的師資、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先進的教育理念、嚴格規範的管理,為平度六中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校將用3—5年的時間實現辦學規模和辦學效益的新的飛躍,把學校建設成為青島市名校、山東省規範化學校

平度市第六中學教師寄語

1、我們不能改變昨天,但我們可以決定明天,而生活就是創造每一天。(張彩豔)2、奇蹟因堅持而產生,生活因執著而美麗。(王吉順)
3、謙虛、勤奮、質疑、創新是求學者應有的品質。(官志祥)
4、沒有人有意孤立你,也不會有人隨意傷害你,所以不要怕與人交往,付出就會有回報。(郭朋章)
5、別為權威結論所束縛,別為流行觀點所湮沒,別為眼前困難所嚇倒。(郭朋章)
6、知識海洋裏的每一次衝擊,都通向一個美好的明天。(李衞星)
7、努力是燈,化學是油,要想燈亮,必須加油!(高三化學備課組)
8、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劉桂林)
9、請記住下面一個公式,或許有一天它會比愛因斯坦的質能關係公式還要著名:成功=惟我獨尊 全力以赴 幸不辱命。(宋同海)
10、山車的俯衝不是墮落,而是積蓄下一次爬升的動能。(孫京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