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山團

(八路軍120師359旅718團)

鎖定
1937年10月,八路軍120師359旅旅長王震派出戰地救亡工作服務團赴河北省平山縣洪子店,與中共平山縣委取得聯繫,決定建立以平山縣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並組成10個擴軍工作團,分赴平山縣各村鎮進行抗日救國宣傳和擴軍工作。僅月餘時間,來自全縣四面八方的1700餘名青壯年相繼趕到洪子店參軍入伍,其中1500人正式編為八路軍120師359旅718團,被軍民親切地稱為“平山團”。1939年7月,為補充頻繁戰鬥造成的人員折損,團裏派擴軍幹部回到平山縣,原計劃9月25日完成擴軍任務850名,結果不到8月底,參軍人數達到1158名。抗日戰爭時期,平山團屢建戰功,被聶榮臻司令員譽為“太行山上鐵的子弟兵”。子弟兵,這個人民軍隊的代名詞,就出自平山團。 [1] 
中文名
平山團
司令員
聶榮臻
譽    為
太行山上鐵的子弟兵
番    號
三五九旅七一八團

平山團部隊沿革

1930年代初,平山縣便燃起了革命的火種。1934年底,平山縣第一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黨員慄再温重返家鄉,參與平山縣委的領導工作,從此,革命的洪流在平山縣洶湧澎湃、不可阻擋。 [2]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眼看國民黨的部隊紛紛敗退,日寇橫行,人們都盼望着能有一支自己的武裝部隊來保衞家園。平山縣委在農村支部作了動員之後,很快有一百多名共產黨員報名。10月3日,八路軍120師359旅王震旅長派出的劉道生陳宗堯左齊帶領359旅戰地救亡工作服務團(717團救亡工作團)來到平山縣的革命中心洪子店。
中共平山縣委召開動員會,縣委委員梁雨晴首先報名,僅有60户人家的貓石村就有30人報名參加了平山團。從10月3日至11月6日僅一個月又三天的時間就有1500多名優秀青年參加了平山團。1937年11月6日,晉察冀邊區成立的前一天,平山團正式成立。當時晉察冀邊區武裝力量不足3000人,平山團的人數就佔到了50%以上,平山團第一任團長為陳宗堯,李銓任政委。11月上旬改編為359旅718團。
平山子弟踴躍參加八路軍 平山子弟踴躍參加八路軍 [2]
1938年1月,平山團在山西崞縣打了組建以來的第一仗,平山團在田家營巧設伏,前後夾擊,全殲來犯日寇。繳獲重機槍4挺,輕機槍3挺,三八大杆120支,短槍12支和大批戰利品。首戰告捷,打出了威風。
1938年5月,平山團開赴晉察冀邊區,開闢雁北、察南根據地。6月上旬,平山團協同719團攻克下社日軍據點,並在大同縣殲滅日偽軍300餘人,襲擊了平綏鐵路的天鎮至大同間敵人據守的一個火車站。9月下旬,日軍糾集五萬餘兵力,分多路向五台山進行圍攻,其中數千敵人向我359旅駐守的廣靈、靈邱猛烈進攻。平山團在靈邱戰鬥中,激戰7晝夜,斃敵800餘名。10月26日,平山團和717團、719團一起連打兩仗,殲日寇北線指揮官、第二混成旅少將旅團長岡喜太郎以下官兵500餘名,繳獲大炮1門,輕重機槍7挺,步槍百餘支,對保衞晉察冀邊區發揮了重大作用。
1939年5月11日,717團在五台神堂鋪遭到日軍1000餘人的圍攻,平山團奉命全部出動增援。平山團首先迫使敵人取路上下細腰澗北轍,接着與717團在土樓子南北夾擊敵人5天,殲敵1000餘人,繳獲92步兵炮2門,迫擊炮3門,重機槍6挺,步槍451支,戰馬百匹。這就是著名的上下細腰澗殲滅戰。這一戰鬥,全殲被圍之敵,創造了359旅對日作戰的光輝範例。晉察冀軍區表彰359旅,聶榮臻司令員親自擬寫嘉勉令,特別嘉獎平山團。
由於日軍的瘋狂蠶食和殘酷掃蕩及國民黨的軍事進攻、經濟封鎖,再加上自然災害的侵襲,1941年,陝甘寧邊區的財政經濟遇到了嚴重的困難。為了戰勝困難,堅持抗戰,黨中央、毛主席號召邊區軍民自力更生,發展生產,豐衣足食。3月12日,平山團奉命參加了著名的南泥灣大生產運動。打仗是英雄,墾荒是模範,平山團在南泥灣墾荒第一年就獲得大豐收,到1943年,糧食、肉、菜、被服,經費全部自給有餘。
1943年9月,毛澤東親自到南泥灣視察,興奮地説:“這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未有的奇蹟,這是我們不可征服的物質基地。”南泥灣墾荒,不僅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而且具有偉大的政治意義,這就是南泥灣精神。三五九旅、平山團則是南泥灣精神的代表。
1948年,平山團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兵團第2軍第5師第14團,在兵團司令員王震的指揮下,參加了瓦子街、西府、長寧、荔北、梯山、扶眉等戰鬥。1949年2月,“平山團”隨王震將軍從酒泉一路西進,徒步行軍2871公里,最後進軍新疆,平叛剿匪,建立人民政權。
1952年2月,放下槍桿子的平山團將士又一次響應軍委號召,沒有回生養自己的燕趙故土,而是扶起了拓荒的犁鏵,成了新疆黃灘壁的第一批主人,成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第一批人。 [3] 

平山團光榮事蹟

平山團前赴後繼為抗日

上下細腰澗戰後的第九天,靈丘縣平山團政治部突然走進一位風塵僕僕的青年,政治部同志問道:“同志,你什麼事?”青年説:“頂替王家川的缺額當兵的。”“你叫什麼名字?什麼地方人?”“平山人,俺叫王家川!”這不對啊?烈士王家川在細腰澗戰鬥中殺敵八名,成為平山團的英雄,烈士撫卹金也發放了……接待的同志上下打量這個青年,從個頭、身段、臉龐都和王家川很像,於是試探地問:“你是王家川的兄弟吧?”“是!”
“你來當兵打日本我們都很歡迎。可是你不能再叫王家川。你説你的真名吧。”青年生氣地質問:“俺為什麼不能再叫王家川?俺沒有別的名字。”“王家川上了烈士冊,你再叫王家川,不就亂套了嗎?”青年着急地帶着哭聲大聲嚷道:“不改,就是不改!不僅俺叫王家川,俺與敵人打仗犧牲了,家裏還有一個十六歲的弟弟,他也還叫王家川,俺村還有上百個青年,他們都叫王家川……王家川是死不了的!”青年堅強的話語,讓在場的人流下熱淚,答應了青年的參軍請求……
要求參軍的這個青年是王家川的二弟王三子,是村青年抗日先鋒隊隊員,他聽到哥哥犧牲的消息後,向爹説了自己的打算。爹悲痛地説:“你哥哥剛犧牲,你在家裏幹活扛大樑,你走後,家裏農活受連累是小事,萬一你……”爹哽咽得説不下去了。三子懂事地不言語了。第二天一早,一夜難眠的老父親,把三子叫到炕前,説道:“俺想通啦,國家不安寧,我們也別想過好日子……你是爹孃的兒子,哪個青年不是爹孃生養的!在這國破家亡的緊要關頭,就得為國出力,常言説‘國難出忠臣’,咱們一家都當忠臣,三子你去吧!”
縣裏的領導聽説了,專程來送。送別會上,三子説:“俺今天去平山團打鬼子了,大家夥兒都應該參加平山團,咱平山人要多多為國家出力。”夥伴們異口同聲地説:“對,你和家川英雄好漢,俺們也不是稀泥軟蛋,萬眾一心,一定把鬼子打出去!”就這樣,三子帶着通行證、介紹信,揹着乾糧,一路喝溪水,睡麥秸垛,輾轉來到了平山團駐地。
在平山團的家鄉,幾百張烈士證書,雖然讓悲涼覆蓋了村村落落,家家戴孝,户户誌哀,但無數雙父母的淚眼,凝視着平山團——平山人要掙這口氣!平山團不能減員,平山團的旗幟不能倒下! [6] 

平山團參與大生產運動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大生產運動中,戰士們舉起的不只是鋤頭,更是有力的武器!
平山團戰士一直保持着全旅領先的開墾紀錄。三營模範班長李位,帶領全班經常保持平均每人每日一點五畝以上的紀錄。他自己使用的那把钁頭,足有五斤重,六七寸寬,一撅一大片。在一次比賽中,他一天開荒三畝六分七,激勵了全團同志的鬥志。那是比戰場更艱苦的歲月!戰士們住在玉米秸窩棚裏,晚上跳蚤爬滿兩腿,連皮膚是什麼顏色都看不見了。跳蚤拉的屎,把白色的被單染成了紅色。但勞動的疲憊,仍然讓他們倒頭便睡。最大的困難是吃不飽。開荒伊始,每人一天只有幾兩帶殼的糧食。嚴重的營養不良讓許多戰士累倒了……
團長陳宗堯率領戰士們展開競賽,獨臂政委左齊,為戰士們燒水送飯,全團齊上陣。1943年春,《解放日報》醒目位置上報道了平山團的事蹟。毛澤東主席在陳宗堯的筆記本上,寫下“英雄團長”四個大字。
在墾荒的間隙,平山團不忘練兵,全團湧現出許多“朱德射擊手”“賀龍投彈手”,還有大批“飛毛腿”。這為接下來的南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 

平山團“第二次長征”

1944年初冬,延安東關飛機場。風蕭蕭,別夢寒。當年太行山上、黃河兩岸磨礪的寶刀又將出鞘!他們把口號喊得震天響。在王震、王首道、王恩茂率領的隊伍中,平山團是唯一成建制的團,是南下支隊主力。在之後一年多的歲月中,南下支隊越黃河,跨鐵路,穿越日偽軍的封鎖線,重新打回了湘鄂贛。
平山糰子弟兵也把“鐵軍”聲威傳遍南國。南下支隊路過衡陽一個叫慄木街的小鎮。幾千人的隊伍靜悄悄地夜宿街頭的大坪,連店鋪的門板都不動一塊。清晨,老鄉們弄清楚了,奔走相告:“當年的老紅軍又回來了!”連忙打開家門,燒開水招待部隊,但是戰士們已經捆綁行裝,準備出發。人們看着南下支隊遠去的背影,喃喃地説:“真是了不起的部隊啊!比岳家軍還硬!”
南征的戰鬥頻繁而艱苦。在鄂南的大田畈村,平山團和千餘日偽軍激戰,主陣地上的岩石被敵人炮火炸成蜂窩。當時擔任青年連連長的慄政通,抗戰勝利後給家人講述時,曾提到這次戰鬥:“……一小股敵人在一座廟裏頑抗,用機槍向我軍掃射,幾次組織攻打,都未拿下,而且造成了較大傷亡。最後首長命令我連衝上去把敵人幹掉。這時,我一咬牙,把上衣一脱,豁出命,也要把頑敵消滅。我帶了幾個手榴彈,冒着敵人的機槍掃射,衝了上去,迅速從窗口扔進了兩顆手榴彈,轟的一聲巨響,廟裏的機槍啞了。敵人全部被炸死……”
1945年6月6日,南下支隊和日偽聯軍在小湄村一帶遭遇。平山團三面受敵,正在頑強突圍。陳宗堯團長親自到前沿陣地指揮。在打垮敵人第六次衝鋒也是最後一次衝鋒時,一顆子彈飛來,打中陳宗堯的腹部!鮮血噴湧而出,頃刻間染紅了他的腿部,他用手捂着傷口,倒在草叢中。他大聲叫來警衞員,傳令2營向敵人發起進攻……平山團衝出包圍。戰士們艱難地用擔架將受傷的陳團長抬出,但是,敵人還在追逼,陳團長堅持不讓部隊停下來做手術,最後犧牲在途中。平山團的戰士們悲愴萬分。素來剛強的王震淚水橫流,悲憤地舉起手臂,大聲地説:“宗堯同志,你永遠活在我們的記憶裏,而我們,將永遠活在你的事業中!”
在南征部隊將要到達廣東時,日本投降,抗戰勝利。他們奉命北返到河南,參加中原突圍。經過艱苦的“第二次長征”,行程兩萬七千餘里,苦戰幾百次,這支“王者之師”勝利回到延安。 [5] 

平山團英雄人物

平山團慄政通

1923年,慄政通出生在平山縣一個革命家庭,他的叔叔慄再温是平山縣第一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黨員。全面抗戰爆發後,慄再温發動羣眾參軍參戰,在他的影響下,14歲的慄政通參加了八路軍第120師718團,即人們熟知的“平山團”,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慄政通隨平山團南征北戰,先後參加田家莊伏擊戰、上下細腰澗殲滅戰以及南征北返途中同國民黨軍進行的多次戰鬥;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又參加了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
慄政通 慄政通 [4]
在12年的革命生涯中,慄政通寫過多封戰地家書,在最後一封附有照片的信中,慄政通這樣寫道:這是我寸心的表白,當我為人民流盡最後一滴血的時候,讓這張經過戰爭鍛鍊的肖像隨着你們漂泊吧。
1949年6月12日,當時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軍18團獨立營營長的慄政通,在扶眉戰役攻打馬家山的戰鬥中壯烈犧牲,年僅26歲。 [4] 

平山團陳宗堯

陳宗堯出生在湖南省茶陵縣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裏,他小時候讀過兩年私塾,後給地主當長工。1927 年秋,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上了井岡山,土地革命鬥爭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茶陵縣委書記譚思聰等人在茶陵拉起了工農赤衞隊,搞武裝鬥爭。這年,18 歲的陳宗堯在堯水參加了游擊隊。 [8] 
陳宗堯與左齊、賀勝貴在南泥灣 陳宗堯與左齊、賀勝貴在南泥灣 [7]
1930年秋,陳宗堯進入湘贛邊區紅軍學校學習。第二年畢業後,擔任了蓮花縣工農兵政府軍事部長。1932年,陳宗堯擔任獨立營政治委員。1933年6月後,他先後擔任湘贛蘇區紅軍獨立第三師第七團政治處主任、紅六軍團十七師五十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參加了鞏固和發展湘贛革命根據地的歷次鬥爭。
1934年8月,紅六軍團離開湘贛革命根據地,向湖南中部轉移。就在這時,陳宗堯被調到紅六軍團十七師野戰醫院當政治委員,隨部突圍西征。同年 10 月,調任紅六軍團衞生部政治委員。1935 年 11 月,他隨部參加長征,先後任紅六軍團四十九團團長、政治委員,紅六軍團模範師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到達陝北後,1936 年 10 月,他被選送到保安(今志丹縣)紅軍大學第二期第六隊學習。
抗日戰爭爆發後,紅六軍團改編為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九旅。陳宗堯任七一七團副團長,奉命率領少數部隊和幹部,到華北平漢鐵路兩側發動羣眾,組織抗日武裝。陳宗堯到華北後,依靠地方黨組織,很快就組建了一支抗日隊伍——三五九旅平山獨立團,他任團長。陳宗堯率領平山團活躍在滹沱河畔、井陘礦場、平山以東的平原上,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的打擊。1938年1月,平山獨立團改編為三五九旅新七一八團,陳宗堯仍任團長。
1941年3月,肩負着保衞黨中央和陝甘寧邊區重任的三五九旅全體指戰員,響應毛澤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由綏德開赴南泥灣,開展大生產運動。在大生產運動中,陳宗堯把團部設在第一線,指導各連的勞動生產,最先組織了百人開荒大競賽,
1944年10月,黨中央決定調三五九旅挺進湘南,開闢以五嶺山脈為中心的華南敵後抗日根據地。三五九旅奉命組成“八路軍獨立第一遊擊支隊”(簡稱“南下支隊”),七一八團的 3 個營組成支隊第二大隊,陳宗堯任大隊長,羅章任政治委員。1945年6月8日,陳宗堯犧牲在南征途中。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