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安大道

(直轄市北京市平安大道)

鎖定
平安大道,是一條街道,起為西直門外大街,終至平安裏,修建於1999年。
中文名
平安大道
起    點
西直門外大街
終    點
平安裏
修建時間
1999年

平安大道地理交通

起點:
終點:
公交直達:
從 西直門外 坐7路 到 祖家街 下車
從 西直門外 坐105路(電車) 到 平安裏路口南 下車
從 西直門外 坐111路(電車) 或 808路 到 平安裏路口北 下車
平安大街在西直門的東南方向
平安大街由東四十條、張自忠路、地安門東大街、地安門西大街、平安裏西大街五條大街組成。由於途經平安裏、地安門,為表達方便平安大道統稱“平安大街”。
在北京,哪兒裏能找到老北京風貌,體會老北京城的風土人情?答案就是:平安大街,很多北京名人故居和古建遺址集中於此,例如:段祺瑞執政府舊址、歐陽予倩故居、和敬公主府、孫中山故居、南鑼鼓巷、郭沫若故居宋慶齡故居、張之洞故居、蔡鍔故居、梅蘭芳紀念館、老舍故居、恭王府花園等。平安大街是一條尋找北京城數百年文化沉積的歷史畫廊,是一條有着濃郁京味兒的大街。街道兩旁的建築一律是青磚灰瓦、紅漆大門、雕樑畫棟的明清打扮。平安大街全長7.02公里,可週圍卻散落着名寺、名塔、教堂與各大王府等20多處歷史遺存。再加上遍佈其周圍的老北京胡同與四合院。使這條新大街有一派古樸悠遠之象。
平安大街是是研究北京城市發展和水系變遷的實物資料,是歷史留下的寶貴財富。

平安大道平安大道訪古

北京平安大道凱龍大廈 北京平安大道凱龍大廈
北京不是一個浮華之都。她是個有帝王之氣的大都,擁有王氣不可泄的紫禁城,她曾是幽州、冀州、燕京或北平。千百年的歷史沉積於北京的每一寸天空,每一寸土地。朝代的輪轉與時代的更迭,一次次的改變着她的容貌。一條條街巷的興起;一代代商賈的消逝。歷史除了留給我們一段段模糊的文字,一個個老去的故事之外,還留下了古剎、古殿與一片片色彩已斑駁的琉璃瓦、一蓬蓬衰草,和一扇扇曾是硃紅色的大門。
有些古老的建築本是相互隔絕、沒有一絲關聯的。他們屬於一個個不同的朝代,見過穿着形形色色服裝,用着各式各樣貨幣的北京人。他們屬於至少100年以前的歷史。而1999年的一條大街卻把他們串了起來,使他們發出了絢麗奪目而又各具特色的光芒。這條大街有個漂亮的名字:平安大街。
平安大街由東四十條、張自忠路、地安門東大街,地安門西大街及平安裏西大街五條大街組成。由於途徑平安裏、地安門為表達方便統稱“平安大街”。這是一條尋找北京城數百年文化沉積的歷史畫廊,是一條有着濃郁京味兒的大街。街道兩旁的建築一律是青磚灰瓦、紅漆大門、雕樑畫棟的明清打扮。這些建築有些是幾百年的老古董,也有一些是新建的仿古品。有些人説這條街匠氣十足。可為什麼我們不能説她是一條主題大街,一段令昔日重現的通道呢?
平安大街全長7.02公里,可週圍卻散落着名寺、名塔、教堂與各大王府等20多處歷史遺存。再加上遍佈其周圍的老北京胡同與四合院。使這條新大街有一派古樸悠遠之象。像張愛玲説的那樣:請您尋出家傳的黴綠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亦或沏上一壺茉莉香片。您尖着嘴輕輕吹着它,在香氣與茶煙的縈繞中,我帶您敲開平安大街上那一扇扇紅漆大門,啓開一段段塵封已久的記憶。
一.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從平安大街往東走,也就是從平安大街的最西端向東走下去。第一座著名的古建築便是段郡王府了。但如今,在提起段王府可能已鮮有人知了,因為此處已成了中國少年兒童活動中心的所在地。昔日裏,深似海般的侯門,早已是兒童的樂園了。
弈忻為恭王府 弈忻為恭王府
段王府只是個開端。在平安大街兩旁的王府,據我所知至少有7座。他們分別是剛剛提到的端王府;前海西街的恭王府;後海北沿的醇親王府;張自忠路3號的和親王府,護國寺街9號的慶親王府;張自忠路7號的和敬公主府,及柳蔭街27號的濤貝勒府。
其中只有恭王府還保存着當年的原狀,並作為王府對外開放。那麼,我們就從這恭王府遊起吧。恭王府本為乾隆寵臣和申府邸。嘉慶四年(1799)乾隆駕崩,和申被抄家籍產,賜令自盡。嘉慶後把和申的這座府邸改為王府,賜給慶郡王永璘。咸豐初年,此府又給弈忻為恭王府。前後100年間,王府的主人由和申換為弈忻,由一個斂財無數的奸臣之手又到了亡國敗家的奴才手中。王府的奢華可見一般了。恭王府佔地46。5畝,分為中東西三路,各由多進四合院組成,後面環抱着長160餘米的通脊二層後罩樓。後樓高兩層,號稱九十九間半,曾以木假山作樓梯,這是世界建築物中少見的。園內有兩株珍貴的西府海棠,至今已活了二百九十多年。東樓後為花園,佔地38。6畝,院中散置了疊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香雪塢”、“沁秋亭”、“萃錦園”光是聽聽這些亭台樓榭的名字,已覺自己在畫中游了。由於其設計的富麗堂皇,因此傳聞認為這裏是《紅樓夢》中的榮國府和大觀園的原型。
恭王府以外的這五、六處王府都已作他用了。醇親王府前身是清初大學士明珠的宅第。後被賜予醇親王奕澴。1949年後,進行了整治,是宋慶齡在京的住所。慶親王府的一部分現為梅蘭芳故居。和慶王府,是雍正第五子宏晝封和親王之府邸。民國以後改成了北洋政府海軍部所在地。1924年直奉戰爭結束後改為段祺瑞執政府。
離恭王府不遠,還有一座濤貝勒府。這是光緒的弟弟,溥儀的叔叔載濤的府邸。在1927年左右此處蓋起了一座三層樓建築,作為一座大學的主樓。這座大學便是在1927年建立的北京當時唯一的一座天主教會的大學—輔仁大學。整個大樓中間三層,兩翼兩層,十分氣派。雖已經歷了七十餘載的風吹雨打,但建築細節處的雕花與層頂處的神獸仍完好無損。倚着那厚重的牆壁,看着從高大的槐樹間漏過的斑斑駁駁的陽光。不難想象出這樣一幅畫面:一個年輕的女學生。她有一頭齊耳的短髮,劉海齊齊的垂於前額,一襲藏藍色的長袍,手中握一本詩集或拿一片落葉。霎時間,給人一種恍若隔時之感。
然而斗轉星移,王府的主人早已化泥、化土,只留下幾處藤蘿、海棠繼續見證着歷史的變遷。昔日門前車馬喧鬧的盛景已不再了。選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走進這一座座已寧靜的可羅雀的深宅大院,誰説昔日不可重現呢?
二.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平安大街:老北京風物誌 平安大街:老北京風物誌
平安大街上除了這幾大王府之外,眾多的名人故居、紀念館及祠堂也為這條大街的文化氛圍增色不少。從西向東依次坐落着梅蘭芳紀念館、郭沫若故居、賢良祠、僧格林沁祠文天祥祠及茅盾故居、孫中山行館、歐陽予倩故居。
梅蘭芳故居在西城區護國寺街9號,原為慶親王府的一部分。故居內東、西、北房築有穿廊,廊沿上有彩繪。共有4個展室,以圖片和事物簡要介紹梅蘭芳一生的藝術生活和社會活動、及其晚年生活。
從梅蘭芳故居向北走至北海後沿,就來到了宋慶齡故居。宋慶齡故居原是醇親王載灃的王府花園。院中二層西式小樓是1962年新建的。宋慶齡自1963年至1981年5月29日一直居於此。現在園內設有宋慶齡生平事蹟的展覽。既曾是王府的花園,這裏便少不了亭台樓閣等景觀,還有一處超手曲廊連於屋宇之間。園內湖水稱南湖,湖內還養有幾隻鴨子,為這幽靜的院落增添了幾分生機與野趣。進門處有一葡萄架,是宋慶齡當年親手栽種的。現在葡萄已密密的爬滿整個藤架了。其實,不光文如其人,園子也是像其主人的。漫步在這典雅、寧靜、一片祥和的庭院中,不禁想到宋慶齡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從宋慶齡故居出來,沿後海走至前海西沿18號便到了郭沫若故居,此處原是和申的一座花園。1963年10月,郭沫若始居於此,直至1978年6月12日逝世。
沿平安大街繼續向東走,沿路分別經過賢良祠及僧格林沁祠堂。其中賢良祠建於清雍正八年(1730),祭祀王公大臣之有功於國家者。總共有99人。僧格林沁祠又稱顯宗祠,是為了祭拜一位在鎮壓捻軍中被義軍殺死的御前大臣僧格林沁.民國時,改為懷幼小學,現為寬街小學。
繼續向東走至張自忠路5號,便到了歐陽予倩故居.歐陽予倩是我國著名的戲劇家,中國話劇的開拓者和戲劇運動的倡導人之一,原中央戲劇學院院長。與其他幾處名人故居不同的是,歐陽予倩生前所著的這個小院,至今還是作為民宅所使用。由於院內住滿了居民,所以並不能很清楚的辨別出當年這個院子的佈局是怎樣的。不過,園子中央的一座歐式小樓,還是能讓人從那尖頂、高窗中讀出些當年的味道。
三.皇家瓊島賞春蔭,市井銀錠觀西山
“瓊島春蔭”是燕京八景之一,瓊島坐落於北海這座中國第一的皇家園林中。“銀錠觀山”是燕京小八景之一,而銀錠橋位與北海一街之隔的什剎海上。
瓊島春蔭 瓊島春蔭
關於北海的介紹已經太多了:九龍壁、五龍亭、仙人承露、白塔,這些盡顯皇家氣派的建築已是盡人皆知了。北海是皇家的樂園。而與之隔街相望的什剎海,卻是另一番景象。那裏是普羅大眾的樂園,是市井的消夏勝地。
什剎海可分為三部分:什剎海前海、什剎海後海、其西北者為積水潭,亦稱西海。因什剎海周圍曾建有十座低矮的廟宇,且排列有序,故得名“十剎海”,又傳為“什剎海”至今。
自“漁”自樂
現摘一段1935年出版的《北平旅行指南》中的文字來重温當年的盛況:
什剎海東北望地安門和鐘鼓二樓,西南望北海塔山。沿堤垂柳,滿塘枝荷;薰風拂水,藕香撲衣,別有境天也。近年以來闢為臨時市場,每屆夏季,遊人接踵,茶社林立,書棚戲場,頗為喧鬧。昔年滿清貴婦,多來此賞荷。粉白黛綠,恰與湖光荷影相輝映,絕妙之仕女圖也。
就因為又如此之好的條件,所以才有如此多的王府建在其周圍。如今的什剎海仍是美景依舊。為了不辜負自然的景觀,現在什剎海又添了一處新的人文景觀。旅遊公司仿照《清明上河圖》定做了十幾條古色古香的汴京古船。頭戴斗笠、身穿黃馬甲的船把式搖櫓走船,白天船過銀錠橋可到宋慶齡故居、廣化寺和恭王府花園;傍晚則點起馬燈,有身穿民族服裝的女孩彈奏琵琶伴遊。遊人還可以將一隻只載了紅燭的小紙船放入湖中。古船、古曲伴着一輪更古不變得明月,早已不知今昔是何年了。
京腔京韻自多情
除了什剎海宜人的自然景觀外,什剎海周圍的衚衕、四合院也是值得一遊的。衚衕、四合院是北京的精髓、是北京人的根。走在其間,這種感受是撲面而來的。清晨,河沿上有慢跑的、晨練的、吊嗓子唱戲的。還有賣早點的:油餅、油條、煎餅、炒肝,各式各樣,保準能讓人大飽口福。走在衚衕裏,時不時能聽見“吃了嗎?”;“您幹嗎去?”這樣地道京味兒的問候。沿着河沿走,能看到許多釣魚的人:一把小折凳,一根魚杆,一陣清風可以舒舒服服的打發走一個上午。看看魚簍,都只是些小魚,其實圖的就是個悠閒。什剎海邊上的花園常會傳出陣陣豁亮的鑼鼓點兒。除了一些上了年紀的老票友之外,還能看到年輕人的身影。票一出“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再來幾聲“好”,除了穿着打扮不同之外,五、六十年前也該是如此吧。
四.蕭瑟秋風今又逝,換了人間
平安大街的最東端,也就是張自忠路3號有一座仿歐洲古典風格的建築,着實偉岸.站在她面前有一種被震撼的感覺.可這座宏偉的建築卻有過一段不光彩的歷史.1912年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總統府和國務院;1924年,段祺瑞臨時執政時又為臨時執政府.1926年3月8日,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就發生在這裏。段命令衞隊開槍射擊前來請願抗議的各界羣眾,造成死47人,傷500多人的血腥慘案。國立北京女師大學生劉和珍、楊得羣在慘案中犧牲。
不過如今這座總理衙門,早已風光不在,霸氣全無了。可能是年頭久遠且經歷了太多的腥風血雨,大樓已顯出了一些衰老之象。這裏原是和親王府與貝勒斐蘇府,清末全部拆除,重建三組樓羣,都是磚木結構。主樓裏,中部門廳為三層,兩側及翼樓均為兩層,木廊聯拱,雕飾華麗。有些像歐式的教堂。1937年日本侵華時,又為日本華北派遣軍司令部,至今後樓地下室仍有日軍設的牢房罪證遺蹟。建國後,這座樓被改為中國人民大學的書報研究中心,使用至今。
在互聯網上,費了很大力氣找到了關於這一建築的一些很專業的介紹: 整組建築分東、西兩部分。西側是是整個建築羣的中心。正門5開間,仿中國傳統懸山式屋頂,門內有值房和二門,主樓正對大門,構成貫通軸線。該樓為二層磚木結構,正中3間為3層,並凸起一塊方形鐘樓,其造型顯然受英國國會大廈的影響,裏面用青磚砌壁柱檐口,外帶券廊。建築仿歐洲折衷主義風格,由於是中國工匠施工,在總的洋式之中帶有中國傳統手法,鐘樓、拱券上佈滿精細的卷草紋飾。主樓之後有東西配樓和後樓(現為人民大學教工宿舍),裝飾簡潔,配樓紅木柱,白抹灰板壁,外帶券廊,為典型的"殖民式"風格。
走在這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建築中,走上吱呀做響的木台階,輕輕撫摸着那青灰的柱子,靜靜的凝視着那些已斑駁的窗欞還有那一扇扇嵌着彩色玻璃的窗子,很容易讓自己的思緒飛回到民國時代,飛到張愛玲的小説裏,飛到《城南舊事》的北京城中。如果晚上留在這裏,説不定你的思緒還會飛回到霍桑探案的故事中。
平安大街附近的一處老屋,原來曾是有名的當鋪
看看上面的文字,已經寫的不少了。可是還是覺得這些介紹太簡單與枯燥了。除了“百聞不如一見”外,真的沒有了解這條大街更好的方法了。
其實,在北京類似的街巷還有很多很多。比如:阜陽門外大街、珠市口、正在建設的廣安大街等等。真的可以用“浩瀚”二字來形容這些散落在北京的珍寶。
北京的味道不是可以分門別類的劃成一段一段的,一條大街,一間老屋並不能代表北京,就象這片介紹只是管中窺豹而已.井外的天空是更大更美麗的.就象老舍先生曾説的:“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節的一些什麼,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粘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多少風景名勝,從雨後什剎海的蜻蜓一直到我夢裏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積湊到一塊,每一小的事件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這隻有説不出而已。”

平安大道所享美譽

平安大道是北京城數百年文化積澱的歷史畫廊
平安大道是北京城數百年文化積澱的歷史畫廊(4張)
平安大街被人稱為北京的“第二條長安街”,由此足見這條街在人們心中的位置。但如果我們用一種顏色來形容它,那隻能是灰色了 灰色的馬路、灰色的房屋、灰牆灰瓦甚至灰色的公廁,像北京冬天的天空、或許是受了大環境的影響,平安大街上的商氣也是灰濛濛的。
平安大街東起東四十條橋,西至官圓橋,全長7公里,路寬40米,其中車行道30—33米,步行道3.5米至4米,雙向6條車道,機動車單向每小時可通行2000輛,比拓寬改造前通行能力提高了5倍。
平安大街由東四十條、張自忠路、地安門東大街、地安門西大街、平安裏西大街五條大街組成。由於途經平安裏、地安門為表達方便統稱“平安大街”。通車後各路段仍沿用原來的街名。
平安大街是一條尋找北京城數百年文化積澱的歷史畫廊,是一條歷史文化韻味很濃的大街。在這條大街上原有的王府、名人故居及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古蹟建築現在都完好的保存着,並且每座建築的外觀都從新進行了油飾和修繕。現在我們走在平安大街兩側可以看到北海,孫中山逝世紀念地和敬公主府段祺瑞執政府舊址等多處國家級、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歐陽予倩故居,僧格林沁祠等多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另外地下還有豐富的文化遺存,其中最重要的是兩座地下埋藏的古橋基址:西壓橋和東不壓橋。它們是研究北京城市發展和水系變遷的實物資料,是歷史留下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