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埔人

鎖定
平埔人,部分台灣高山族的稱謂。清代亦稱“平埔番”。主要散佈在台灣西部和北部沿海平原及淺山。因其大多居於較為平坦的地區,故名。
中文名
平埔人
別    名
平埔番
性    質
部分台灣高山族的稱謂
主要分佈
台灣西部和北部沿海平原及淺山
釋義
過去有人將其分為若干支:凱達加蘭人,分佈在基隆、淡水及台北附近;噶瑪蘭人,分佈在今宜蘭縣境,史稱噶瑪蘭三十六社;道卡斯人,分佈在今新竹、苗栗二縣海岸平地;巴則海人,分佈今台中縣境的豐原、東勢一帶;巴布拉人,分佈在今台中縣大甲溪和大肚溪之間的海岸地區;巴布薩人,分佈在今彰化縣大肚溪以南,濁水溪以北海岸區域;和安雅人,分佈在今嘉義和南投縣境;西拉雅和馬卡道人,分佈在今台南市附近及高雄、屏東、台南等縣一帶;邵人,史稱“水沙連番”,居於日月潭附近。與漢族接觸較早,受漢人先進的經濟文化影響較深,為高山族中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部分,長期以來雖和漢人互有融合,但仍保留着本民族的特點。 [1] 
參考資料
  • 1.    高文德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5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