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均訪問時間

鎖定
平均訪問時間(Average access time):
指磁頭找到指定數據的平均時間,通常是平均尋道時間平均潛伏時間之和。平均訪問時間最能夠代表硬盤找到某一數據所用的時間,越短的平均訪問時間越好,一般在11ms-18ms之間。注意:現在不少硬盤廣告之中所説的平均訪問時間大部分都是用平均尋道時間所代替的。
中文名
平均訪問時間
外文名
Average access time
別    名
平均尋道
適用領域
硬盤
應用學科
計算機

平均訪問時間簡介

平均訪問時間(Average access time):
平均訪問時間=平均尋道時間+平均等待(潛伏)時間。
平均訪問時間即反映了硬盤內部傳輸速率,又是評價硬盤讀寫數據所用時間的最佳標準。
平均等待時間(潛伏)(Average latency time):
指當磁頭移動到數據所在磁道後,等待所要數據塊繼續轉動到磁頭下的時間。它是盤片旋轉週期的1/2。
平均尋道時間(Average seek time):
指硬盤在盤面上移動讀寫頭至指定磁道尋找相應目標數據所用的時間,它描述硬盤讀取數據的能力,單位為毫秒。
網站平均訪問時長(The average access time)的定義:平均每次訪問在網站上的停留時長。 [1] 

平均訪問時間計算方法

計算方法 計算方法
CPU執行一段程序的過程中,Cache的存取次數為3800次,由主存完成的存取次數為200次。若Cache的存取週期為5ns,主存的存取週期為25ns,則Cache的命中率為0.95s,CPU的平均訪問時間為6ns。

平均訪問時間相關知識

硬盤的平均尋道時間( Average Seek Time),其實就是磁頭移動到指定磁道上方的平均時間,而磁道上相應的扇區會移動到磁頭下方的平均時間,我們將之稱為硬盤的平均潛伏期。很顯然,這裏的尋道時間和潛伏時間再加上一些指令處理等操作時間,才是指令發出後到硬盤真正開始讀寫操作的時間,也就是我們所説的平均訪問時間(Average Access Time)。一般情況下,硬盤轉速越快,平均潛伏期越短,同轉速硬盤的平均潛伏期基本一樣(7200rpm硬盤的平均潛伏期大約為4.16ms),而指令處理等操作的時間非常短,完全可以忽略(可以看作隨機情況下產生的誤差)。硬盤的平均訪問時間我們可以通過測試軟件測出來,大家在看結果數據的時候可以注意這項指標。它和硬盤的性能有着重要的關係
參考資料